活着的滞留者


昨天,忽然特别想念爷爷


一听要住院,吓得我当时就跑了,爷爷就在后面追我

在家僵持了两天,肺炎竟然好了


人生有时候是残酷的,谁也躲不过生死离别

只能自己释然,释然于爷爷逝于90岁高龄、也算高寿


人生有时候是幸运的,因为当我们深感无助、被禁足之时

总有一些人,比我们的遭遇更加艰难


并不是幸灾乐祸,而是他们的坚持,感动着我们

正如蝼蚁尚且偷生,人为何不惜命


在这场战疫中,有很多小人物,用自己的方式奋战,续写着自己的辉煌

便利店老板、小区保安、的士司机、社区工作人员……


正是有了无数个小人物的默默付出,才有了目前取得的重大战果

武汉市的日新增降至双位数指日可待、武汉市以外多个省市已经连续为零


什么时候复工,是在家的各位当下最为关心的话题

相比之下,有一部分人的愿望,真的就是简单至极了——回家


01


每天刷着朋友圈,看到朋友们晒的面条、包子、煎饺、炒粉

偶尔再配上一瓶比利时修道院啤酒,真心羡慕


因为老秦被困在丈母娘家了,没了自由

当朋友们抢着盒马、秀着厨艺时,却忽略了像老秦这样不能回家的滞留者


一日三餐的味道、熟悉的毛巾牙刷面盆、属于自己的办公桌、窗外的风景……

我们太习惯在家的生活场景了,就像呼吸一样的简单,应有尽有


从来不曾想到,有一天会离开属于自己的家

难以预料的是,还会回不了家


其实,同老秦一样

困在丈母娘家、或婆婆家的人,不在少数


冤不冤呢?也冤

难不难呢?也难


但是我们想想,就滞留来说

有人比我们的处境艰难、有人比我们的遭遇冤枉


于情于理、于公于私

各位都要坚持下去,回家的日子不远了


02


最冤的滞留者之一


据《新闻晨报》消息,张先生告诉记者,他老婆是湖南永州的

今年过年在那边过的,本来打算初三初四回自己家,他老家是安徽蚌埠的,在1月28号,早上差不多九点半左右,他们就自驾,开车往家走,刚到武汉,在下午5点40左右


在高速上,车子轮胎出了问题

没办法,张先生就近下了高速,并很快在附近维修店补好了轮胎,可当再想上高速时,问题来了


张先生说,他知道武汉是封城的,但是没有想那么多,一个小时之内,把轮胎搞好了,再上的时候他们就不让上了


然后就滞留在这边了,现在呆了已经三十多天了


起初,张先生怎么也想不明白,大过年的一家三口被困在武汉市江夏区

开始三五天比较焦虑,想着怎么出去,后来待了十来天了,也就接受了,只能安心的等


期间,张先生还买了不少家庭生活用品


活着的滞留者

张先生说,这是他们买的电饭煲还有米,平常就煮一点饭吃吃,刚好可能是运气有点背,就到了武汉车子出问题了


他们住了差不多一个月的宾馆,住宿费一天158, 加上一千元的吃喝,总共花了七千块钱左右


活着的滞留者

张先生的窘境也引起了江夏区政府的重视

上个月26日,辖区政府帮忙给张先生一家安排了免费住所


张先生说,现在他还在等待,等待疫情早点结束,希望自己能早点回家


最哭笑不得的滞留者之一


湖北荆州,亲家探亲滞留一家9口一住就是40多天,吃掉了亲家3头猪


儿子结婚都十年了,儿媳是四川人,由于路途原因,女方亲家都没有来过男方家,今年就邀请女方亲家来家里过年,到了腊月二十八,女方亲家一家8个大人1个小孩共9人就来到湖北家


男方家本来就有8口人,这算起来就是17人了,非常热闹的一个家庭

原本亲家是2月2日返程的,由于疫情原因,被困湖北,谁想到一住就是40多天


因为人多,住的地方也不够,男方亲家夫妇每天只能睡在卫生间门口

在这期间,吃掉了三头猪,400多斤大米,还有30多只鸭,快吃空了,就剩下蛋的老母鸡没有杀了


活着的滞留者

女主人说做饭太累,生活中也会有一些小摩擦

当地政府知道了男方家的情况,及时的送来了一些大米,食用油,蔬菜和1000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问题


03


与老秦这般无助、无奈、被动接受的滞留者相比有一些滞留者,积极投身到战“疫”一线,成为一名志愿者


带着马拉松精神参与志愿服务


叶皓,是一名青年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本来在上海工作,春节期间回到武汉过年


疫情来势汹汹,看着一批又一批医疗队伍奔赴武汉,全国各地为武汉加油……叶皓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为武汉出一份力

于是他报名加入江夏志愿者队伍,开始了他的志愿战“疫”之路


2月13日,叶皓、柳霖等10名志愿者前往大花山方舱医院b馆铺床铺,搬运床板、床垫等物资50余趟


活着的滞留者

2月16日,叶皓、陈孟等15名青年志愿者,先后前往藏龙岛高铁凯瑞酒店、光谷皇家格雷斯大酒店、汉庭酒店纸坊站、汉庭酒店庙山站等地,协助来汉支援雷神山医院的辽宁大连医疗队搬运物资


从早上10点到晚上9点,满满三卡车,累计350余位医务人员的生活物资,叶皓和小伙伴们一趟又一趟地卸货、搬运,没有丝毫怨言

活着的滞留者

2月23日,叶皓下沉到江夏林场社区,化身“防疫督察员”,对网格内每户居民的实际情况进行排查,坚决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2月24日,二月二龙抬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叶皓化身“tony老师”拿起理发工具走到居民当中,为大家提供理发服务。虽然只是业余爱好者,但获得了居民们的一致称赞:“手艺真棒!”

活着的滞留者

2月27日,叶皓前往自家所在小区——江夏区今城社区管理处报到

在社区人员的安排调度下进行值班、送菜、送药等志愿服务


叶皓说:“群里有消息我就去帮忙,以后就在自己小区服务了,如果江夏志愿者群里没任务,我都在这……”

活着的滞留者

(第二排左二为叶皓)

曾经参加过马拉松比赛的他表示要带着马拉松精神参与志愿服务

“在抗疫的跑道上,永不言弃”,他这样说了,也这样去做了


04


回乡探亲的消防员主动当起志愿者


代鹏,男,今年29岁,是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浦东新区消防救助支队的一名消防员,过年休假期间回东西湖区东山街五一大队探亲

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他争当青年志愿者,为防疫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


代鹏提着宣传小喇叭,每家每户宣传,并完成提醒居民出门戴好口罩,劝导居民不要外出活动,做好每户人员登记,上门入户为发热人员测量体温等工作


活着的滞留者

他为进出的居民、车辆做好全面消毒,测量体温。做好进出人员出入登记工作,守好进出口重要关卡,保证辖区内居民的安全


活着的滞留者

他还协助大队工作人员为辖区内困难群众购买生活必需品,解决他们生活困难问题,帮助将物资搬运到家

活着的滞留者

大风天气导致封村档板被吹倒,代鹏与维修人员一起用铁丝和钢条加固挡板,保证村湾内居民安全


他说,“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军人,在人民群众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必须站在他们的前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好他们,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


世上本没有英雄,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凡人

没有盔甲,也是英雄


不论是义务接送医护人员的何辉、还是运送物资时牺牲的救援队长周雄,他们是全国志愿者的缩影,他们本可以不冒被病毒感染的风险,在家休息


但他们都选择了以自己的方式,为抗疫奉献力量



结束语:


近来大火的《守望空城》是谢丹的作品

镜头下的武汉,一个街口蹲守三十分钟仅有五个人七辆车经过,晚上六点入了夜,整个城市更是静的吓人

但人们还是在此努力生活,江边仍有独自垂钓的老人,步行街还有戴着口罩手牵手的情侣,小巷窗口外传来人们的歌声


他还有另外两个身份

电影《烟波》的摄影师和武汉的滞留者


《烟波》,拍的就是家乡的故事

剧组在武汉建组,刚进入密集筹备期就因疫情整个停工,前方人员有部分困在武汉,既开不了工也回不了家,谢丹就是其中之一


其导演兰波,湖北恩施人,媒体出身,后来转行做电影

手头上这部《烟波》是他的处女作——自己写的原创剧本,筹备了很多年


兰波表示,这个片子有点特殊,它要呈现利川的雨景,所以必须是5、6月份拍,最多7月初,如果疫情再像这样发展下去,今年就错过了拍摄窗口期,损失无法预计


助理摄影、场地和车,都在武汉困着

剧组停了,钱就这么一天一天烧


1月23号知道要封城那天,摄影师谢丹在武汉还有一些工作要落实,来不及走

当时是春运高峰期,买不到票,他想自己骑着摩托车回去


但是城封锁了之后走高速、走国道都不行,所以他只能留守在武汉

这期间他拿着手机去拍了《守望空城》这种疫情之下的空镜,并且自己剪辑出来


截至2月底,《守望空城》全网播放近四亿次


作为一名滞留者,一名滞留的摄影师

他没有辜负时间的公平


活着的滞留者


有一位曾经滞留大冶老家的朋友,经过一番折腾终于回到了位于武汉的家中

他说比较佩服我,能够待在丈母娘家这么长的时间


实际上,我也不知道这段经历能够跟自己带来什么东西

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笑着说出这些曾经很难熬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