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大桥俯视下的美国海军(下)


继续上篇,进入60年代,金门大桥和军舰的合影终于进入彩色时代。

1963年

金门大桥俯视下的美国海军(下)

1963年12月27日,“伍德罗·威尔逊”号战略核潜艇(SSBN-624)- 拉菲特级7号艇,由美国第28任总统的名字命名。它于当天服役,正驶离玛尔岛海军造船厂。拉菲特级是美国第三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共建造31艘,是美国海军产量最大的弹道导弹核潜艇。

到1967年,美国海军共拥有31艘拉菲特级、5艘伊桑·艾伦级和5艘乔治·华盛顿级,41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共可携带656枚核弹头,形成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下核威慑力量。

有趣的是,水下排水量达到8380吨的“伍德罗·威尔逊”号在1990年被转为攻击型核潜艇,编号也改为SSN-624,执行了4年特种任务后才退役关于美国特种核潜艇的更多轶闻,参见美国海军也有小龟背。




1973年

金门大桥俯视下的美国海军(下)

1973年2月,“黑线鳕”号攻击型核潜艇(SSN-621)- 14艘长尾鲨级的最后一艘。长尾鲨级是美国所有现代核潜艇的先驱,采用了许多创新设计,包括低矮型围壳、围壳舵、十字尾舵、单轴单桨、减振浮筏静音技术、艇艏球型声呐、计算机控制武器系统、远程反潜武器以及首次采用的高强度钢。从长尾鲨级攻击核潜艇开始,美国核潜艇在整体工艺、静音能力、声呐侦测等方面便遥遥领先世界其它国家。




1982年

金门大桥俯视下的美国海军(下)

1982年3月4日,“企业”号航母(CVN-65)驶入旧金山港。

第8代“企业”号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也是美国海军舰身最长的军舰,长达342.3米(第二长的福特级舰长335.8米),同时还是世界上装备核反应堆最多的舰艇,共安装了8座A2W核反应堆,开创了核动力航母的先河。其20节/40万海里的续航距离、持续30节的巡航速度、安装有相控阵雷达的方形舰岛、强大的舰载机、航空燃料和武器装载能力在60年代都显得鹤立鸡群,最终以优异的性能和战绩促使美国海军转向全核航母舰队。

除了参与历次战争,“企业”号最著名的行动无疑是1964年和“长滩”号、“班布里奇”号巡洋舰组成“全核舰队”,沿着1907-09年“大白舰队”环球航行的航线,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全核动力航空母舰编队环球航行。途中没有加油和补给,历时64天,总航程32600海里,充分显示了核动力舰艇的强大续航能力。

“企业”号继承了第7代“企业”号“大E”的绰号,在美国海军服役51年,是海军在役时间最长的航空母舰,2012年12月1日退役仪式,第9代“企业”号将是福特级3号舰。




1985年

金门大桥俯视下的美国海军(下)

1985年5月28日,于1980年退役的“鹦鹉螺”号核潜艇(SSN-571)在海军拖船QUAPAW号(ATF 110)的拖曳下离开旧金山,返回它的出生地也是归宿地 — 康涅狄格州新伦敦,作为美国潜艇部队博物馆的永久展品,一艘划时代的潜艇就此光荣谢幕。

“鹦鹉螺”号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第一艘从冰下穿越北冰洋的潜艇,第一艘到达北极点的船只。“鹦鹉螺”号开创了核动力舰艇的先河,是现代潜艇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轻松打破所有常规潜艇保持的最长潜航距离和最快持续潜航速度记录,并在作战演习中显示出核动力带来的强大作战能力,可以轻而易举地击败反潜航母编队,为潜艇与反潜战略战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金门大桥俯视下的美国海军(下)

1985年10月12日,“佩里硫”号两栖攻击舰(LHA-5)- 塔拉瓦级5号舰,进入旧金山湾参加旧金山舰队周。

十分重视两栖作战的美国海军和陆战队继60年代建成7艘1万8千吨级的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后,又在70年代建成了5艘4万吨级的塔拉瓦级,与船坞登陆舰和坦克登陆舰配合形成强大的两栖投送能力;90年代起又建造的8艘4万1千吨级黄蜂级两栖攻击舰。

“佩里硫”号已于2015年退役,被最新一级4万5千吨级的“美国”号取代,美国级计划建造11艘。在配备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后,两栖攻击舰将成为美国的隐形航母力量,极大地提高了作战能力和部署弹性。

金门大桥俯视下的美国海军(下)

同一天,“卡尔·文森”号(CVN-70)和“企业”号双航母编队驶入旧金山湾,这是当时美国四艘核动力航母中的一半。打头的是“企业”号,后面跟着“佩里硫”号,还有至少3艘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5艘其它驱护舰,“卡尔·文森”号身后的则是“阿肯色”号核动力巡洋舰。

1980年里根总统上台后提出雄心勃勃的“600舰”海军扩张计划:将四艘“衣阿华”级战列舰现代化改装重新入役;延长老旧军舰的服役期限;宣布一揽子新的造舰计划;加快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建造速度,美国海军规模达到二战后的鼎盛时期。




1986年

金门大桥俯视下的美国海军(下)

1986年5月10日,“密苏里”号战列舰(BB-63)驶入旧金山湾。这艘美国最著名的战列舰从1984年开始在长滩海军船厂进行现代化改装,加装了战斧巡航导弹、捕鲸叉反舰导弹、密集阵等现代武器装备,这是1986年完工时的崭新状态。当年该舰进行了一次环球航行以纪念80年前的大白舰队环球航行,1987年5月10日重新加入现役。1990年参加海湾战争,1992年3月31日第二次退役。

41年前,日本投降仪式就是在“密苏里”号的前甲板上举行的,“密苏里”号也因此名垂青史。不过当时虽然盟军的头头脑脑几乎全部出席,战功最大的斯普鲁恩斯上将却不在现场,为了预防日本人可能的任何疯狂报复举动,他留在冲绳海面的旗舰“新泽西”号上全面戒备。

顺便说一句,斯普鲁恩斯最中情的还是老旗舰“印第安阿波利斯”号上的海军上将舱,因为印第安纳波利斯是他的故乡。该舰在冲绳被神风击伤回国修理后,他把旗舰移到了“新墨西哥”号战列舰上。但“新墨西哥”号在1945年5月12日又被2架神风撞中,当舰员们心急火燎地到处寻找斯普鲁恩斯时,却发现海军上将正操着消防水龙灭火呢。鉴于“新墨西哥”号受损轻微,冲绳战役期间斯普鲁恩斯没有再更换旗舰。(大家可能也看出来了,我就是斯普鲁恩斯的铁杆粉丝)




1992年

金门大桥俯视下的美国海军(下)

1992年3月11日,“杰克逊维尔”号攻击核潜艇(SSN-699)- 洛杉矶级12号艇,在洛杉矶级总共62艘的庞大家族里,前31艘没有配备垂直发射系统,目前除了“杰克逊维尔”号均已退役,让位给新一代的弗吉尼亚级。

“杰克逊维尔”号天生反骨,是著名的撞船大王,在36年服役生涯中经历过4次撞船:1982年3月22日在诺福克外海同一艘土耳其货轮相撞;1984年9月21日在切萨皮克湾和一艘驳船相撞,声呐罩被毁;1996年5月17日在切萨皮克湾出口和一艘沙特集装箱船相撞,水平舵和尾舵受损;2013年1月10日在波斯湾巡航时和一艘小渔船相撞,潜望镜被撞掉,舰长和执行官被撤职查办。

其它光荣事迹还有:1988年参加了抗爆冲击试验,然后在船厂里躺了三年,为整个洛杉矶级做了一次牺牲;2004年在普利茅斯海军船厂维修时发生过小规模的火灾。大概因为出事多,在船厂里待的时间也多,“杰克逊维尔”号是前31艘里最后一艘退役的,去年才完成最后一次巡航,将于明年退役。




2002年

金门大桥俯视下的美国海军(下)

2002年10月6日,“赛兹”号护卫舰(FFF-14) - 佩里级8号舰,美国海军最后一级护卫舰;战后建造的数量最多的护卫舰,共51艘;也是美国海军第一种在舰上重要部位敷设凯夫拉装甲板的舰艇。

在一向追求高大全的美国海军中,佩里级是个另类,作为“高低搭配”中的低端护航舰,专干巡逻、警戒、反潜、护航一类苦活累活。它设计简单、皮实耐用、造价低廉,首舰价格不到4500万美元,只相当于同期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的1/5,有效缓解了美海军扩军的经费压力。

虽然设计简单,但佩里级的防空、反潜、反舰能力均衡,服役期间表现十分称职,在美国海军任劳任怨打杂了38年,最后一艘“考夫曼”号2015年9月才退役。而台湾海军刚刚像捡到宝一样揽下两艘退役的佩里级,补充日益老旧的舰队。




2006年

金门大桥俯视下的美国海军(下)

2006年3月19日,“约翰·埃里克森”号舰队油船(T-AO-194) - 亨利·J·凯撒级8号舰。4万吨级的凯撒级可以携带18万桶船用和航空燃料、8个20英寸冷冻集装箱,拥有690平米的干货堆放区。

在美国海军全球部署的舰队背后,有一支庞大而先进的补给船队提供支持,分别为15艘舰队油船T-AO、10艘干货弹药船T-AKE和2艘快速战斗支援舰T-AOE。现在更倾向于使用T-AO加T-AKE的组合,而削减T-AOE的数量,以提高补给效率和灵活性。




2007年

金门大桥俯视下的美国海军(下)

2007年10月6日,“肖普”号驱逐舰(DDG-86),伯克级36号舰,2002年才入役。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老旧军舰的不断退役,美国海军用一种财大气粗的方式简化了舰种结构 - 全燃气轮机化、全宙斯盾化,水面作战舰艇只保留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伯克级驱逐舰两种。提康德罗加级主要负责防空和反导,剩下所有护航、反舰、反潜、警戒、临检等重活脏活都留给了伯克级。繁杂的勤务、高强度的部署导致舰员训练不足、疲劳过度,从而导致去年的多起撞船事故。

2007年“肖普”号曾被作为电影“ 变形金刚”的拍摄场地。2010年8月1日,它在加州外海曾和一艘6米长的民用小艇相撞,该舰没有损失。(又是撞船,给大家留个引子,后面会专门写一篇关于撞船的文章,其实已经写好了。)




2008年

金门大桥俯视下的美国海军(下)

2008年10月12日,“好人查理号”两栖攻击舰(LHD-6)- 黄蜂级6号舰参加旧金山舰队周。第3代“好人查理号”满载排水量 40500吨,比53年前的第2代舰队航母还要多出近四千吨。出于对光荣战史的传承,美国新建造的两栖攻击舰大多沿用二战时期航空母舰的名字。

黄蜂级进行两栖攻击时它可搭载30架CH-53D/E、CH-46E、AH-1W、SH-60B/F直升机和6架一8架AV-8B型飞机;担任制海任务时可搭载20架AV-8B型飞机和6架SH-60B/F反潜直升机,作战能力超过大多数国家的中小型航母。




2010年

金门大桥俯视下的美国海军(下)

2010年6月25日,“瓦良格”号巡洋舰 - 光荣级3号舰,驶过金门大桥,当天旧金山万人空巷。

这可不是穿越剧,这艘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旗舰对旧金山进行了俄海军147年来的首次友好访问。上一次俄舰造访旧金山和纽约还要追溯到1863年美国内战期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派出舰队向北方的联邦表示支持。原来两个互相争斗几十年的冤家对头一个半世纪前还有一段小友谊。

金门大桥俯视下的美国海军(下)


美方陪同的是“邦克山”号巡洋舰 (CG-52)- 提康德罗加级6号舰,也是第一艘装备垂直发射系统的“宙斯盾”舰,简洁的风格和光荣级形成鲜明对比。




2015年

金门大桥俯视下的美国海军(下)

2015年10月9日,“科罗拉多”号濒海战斗舰(LCS-4)- 独立级2号舰参加旧金山舰队周。

用于全球沿海水域作战、选用科幻的三体布局、隐身外型、高达50节的航速、根据不同任务“即插即用”的战斗模块、搭载无人飞机、无人水面和水下载具,濒海战斗舰从计划上看非常完美而前卫,难怪美国海军对其寄予厚望。

但计划没有变化快,出于对全球战略形势发展 - 也就是中国崛起速度的错误判断,濒海战斗舰现在变成了造价昂贵、火力贫弱、故障丛生、战斗模块转换困难的代名词,只能执行近岸侦察、反水雷、特种渗透等辅助任务。美国海军硬着头皮把手上的订单造完后也将转向更传统的护卫舰设计。

关于濒海战斗舰和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这两棵张歪了的科技树,以后有机会再细谈。




2016年

金门大桥俯视下的美国海军(下)

2016年10月3日,“圣迭戈”号两栖船坞运输舰(LPD-22)- 圣安东尼奥级6号舰参加旧金山舰队周。

2万5千吨级的圣安东尼奥级是美国海军新一代两栖船坞登陆舰,已服役11艘,在建1艘,追加1艘订单。它整合了坦克登陆舰(LST)、货物运输舰(LKA)、船坞登陆舰(LSD)和船坞运输舰(LPDS)的功能,简化了舰种结构,增强了两栖投送能力。但该级舰在建造、海试和服役过程中问题层出,反映出美国军舰建造能力和质量的日益下滑。




81年潮起潮落,云卷云舒,舰来舰往。如今往来于金门大桥下的军舰已经和过去大有不相同,它们来此的目的也完全不一样了。

过去旧金山是整个西海岸最重要的舰船修造中心和军港,拥有著名的旧金山海军造船厂和马尔岛海军造船厂。

旧金山海军造船厂成立于1870年,1941–1974年间为海军拥有,鼎盛时期曾出现同时维修三艘航母的壮观场景:

金门大桥俯视下的美国海军(下)

1971年的航拍照片,前方为珊瑚海号(CV-43),后排左侧为汉科克号(CV-19),右侧为突击者号(CV-61)

当年也正是在这里将原子弹部件装载到“印第安阿波利斯”号上的,庞大的战列舰龙门吊就是船厂的标志。

金门大桥俯视下的美国海军(下)

马尔岛海军造船厂的历史更悠久,1854年开始造船,美国在西海岸建造的唯一一艘无畏战列舰“加利福尼亚”号、瓜岛海战中著名的“芝加哥”号、“旧金山”号重巡洋舰都是在这里建造的。二战开始该厂主要修造潜艇和驱逐舰,甚至英国的巡洋舰和苏联的潜艇都来此修理,战后这里也是西海岸唯一能建造核潜艇的造船厂,生产一直持续到1970年。

金门大桥俯视下的美国海军(下)

1939年4月1日在马尔岛海军造船厂下水的“剑鱼”号潜艇,是二战中取得首个战果的美国潜艇

所以70年代以前经过金门大桥的舰艇,不是完工下水海试,就是返回基地或者返厂维修。

里根时代后美国海军的规模逐渐萎缩,西海岸已经完全丧失了造舰能力。海军基地集中到西雅图和圣迭戈两端,旧金山不再是海军的常驻地点。如今海军舰艇进入旧金山湾,主要就是为了每年一度的“舰队周”庆祝活动。

“舰队周”是美国规模最大的军民共建活动,每年在十几个城市举行,其中最隆重、最著名的就是旧金山和纽约的“舰队周”。各地在为期7天的“舰队周”内举行各种和海军相关的庆祝活动,蓝天使表演队也通常会到场表演。如果是临海城市,将有现役军舰出席,普通市民有机会登舰参观。

金门大桥俯视下的美国海军(下)

“蓝天使”飞跃金门大桥,但是它们是绝对不会从任何桥洞之下穿越的,参见2018 Abbotsford航空展 (下)- 蓝天使和雪鸟。

如今美国海军规模缩水,出席“舰队周”的舰艇数量也越来越少,像2018年的旧金山“舰队周”就只有“好人查理”号两栖攻击舰、“曼彻斯特”号滨海战斗舰和加拿大皇家海军的“温哥华”号护卫舰及一些辅助船只,当年双航母编队入港的盛况不复再现。

金门大桥俯视下的美国海军(下)

预告一下2019年旧金山舰队周时间:2019年10月7-14日,目前尚未公布明年参加舰艇的名单。




彩蛋一:帝国星际驱逐舰驶入旧金山湾,照片上不是金门大桥,而是旧金山市区另一侧的海湾大桥,五百年后或许能见到这样的景象。

金门大桥俯视下的美国海军(下)

彩蛋二:《燃烧的岛群》里查尔斯·惠特尼出场时“海马”号游艇的航行路线。

金门大桥俯视下的美国海军(下)

《燃烧的岛群》是我看的第一本军事小说,从中学开始翻看了无数遍,很多地方都能背出来了,令我从此对太平洋战争非常着迷。这次去旧金山,忽然想起小说第二章开始的那段情节,于是在地图上找了一下,从金门大桥东北的理查德森湾绕道金门大桥,然后沿着旧金山市区北岸过海湾大桥,直到旧金山机场附近,全程35公里。

非常钦佩宋宜昌先生广博的学识和优美的文字,在刚刚改革开放、没有互联网、没有Google地图的1983能写出这样一部史诗般的战争巨著,对整个太平洋战场的地理环境了如指掌,非常不简单。他是宋平的儿子,标准的红二代,能潜心专研军事战略,更加不简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