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3歲4歲左右的孩子交流?

xhide


3、4的孩子年齡還小,但是他們能夠用一些簡單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孩子能夠掌握一些詞彙,能夠聽懂一些日常對話。別人在說話的時候能夠注意傾聽,並且作出回應。因為3到4歲孩子的語言理解水平還是有限的,因此,成人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注意以下一些方面:

一、不用“不語言。”

“不語言”指的是告訴孩子不要做什麼。在一件事情前面加“不”字。如:

“不要坐下。”

“不要再吵鬧了。”

“不要把你的手放在桌上。”

“不要再看電視了。”

“不要再睡懶覺了。”


當我們用不語言去跟孩子說話的時候,孩子注意到的是“不”後面的這個動作。也就是:“坐下”、“吵鬧”、“把手放在桌上”、“看電視”、“睡懶覺”。因為他們對不的理解並不是那麼清晰,孩子對動作一詞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現在我們來做一個小小的體驗。當我說出以下兩句話的時候,請你告訴我,你在大腦裡想到了什麼?

  • “請你不要對孩子發脾氣!”

  • “請你不要去想孩子的學費!”

當你看完第一句話的時候,在你的大腦裡是不是想到了對孩子發脾氣的那個情景?你的眼睛瞪著孩子,大聲的對孩子叫喊。

當你看完第二句話的時候,你的大腦裡有沒有想到過給孩子交的學費呢?而且還會心疼一下,哇!學費好多呀!

因此,當我們用“不語言”與對方說話時,他大腦裡想到的就是不能做的事情。


二、使用正面語言。

正面語言指的是,直接告訴孩子要做什麼。這樣的語言,孩子能夠非常容易理解。比如:

“請你坐下。”

“請你保持安靜。”

“請你把手放在你的身邊。”

“請你現在把電視關了。”

“現在要起床了。”

我們聽一聽以上這幾句話,這些話的指令是非常明確的。是直接告訴孩子,你要做什麼。因此,孩子就知道他要做什麼,不會被不應該做的事情而搞混淆。


三、不要用雙重否定的語言。

因為孩子的理解水平有限,因此,當我們在與孩子說話時,不要用雙重否定的語言。什麼是雙重否定的語言呢?比如:

“你今天不上幼兒園是不行的。”

“你今天不吃飯就不能去玩。”

“你不把這些玩具收拾好,你以後就再也別玩了。”

在這些話語當中,都有兩個否定的詞彙。雙重否定對孩子來說特別難理解。因此,我們只需要把兩個否定的詞彙去掉就可以,直接告訴孩子,你應該做什麼。

“你長大了,每天都要上幼兒園了。”

“你吃完了飯就可以去玩了。”

“你想玩玩具,以後就要把玩具收拾好。”

這樣說話意思是非常明確的,孩子易於理解。而且他也能感覺到你說話的態度是溫和的,而不是憤怒的。


四、鼓勵孩子把話說完整。

要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成人就要多鼓勵孩子。這個年齡的孩子,他們說話通常都是不完整的。有時只會用一個簡單的詞彙來回答你。成人要鼓勵孩子把話說完整,當他們不知道怎麼說的時候,成人可以做一個示範。比如:

成人:“你喜歡上幼兒園嗎?”

孩子:“喜歡。”

成人提醒孩子完整的表達:“我喜歡上幼兒園。”

當然不是每句話都一定要這樣去提醒孩子表達完整。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很口語話的句子,就可以簡單的回答。如果成人想要有意識的去發展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就可以教孩子用一些詞彙完整的表達。

最後我還想說的是,無論孩子說話說得怎樣,成人都不要去嘲笑他們、不要否定他們,給孩子樹立起自信心,並給他們多創造一點語言表達的機會,多與孩子說話,孩子的語言能力就會發展得很好。

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講師。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進行留言。感謝您為我點贊並關注我!



雨後山林靜


我家姑娘4歲半了,我覺得自2歲後與孩子交流是件很快樂的事,因為2歲多以後孩子能準確表達她自己的想法,而且對世界充滿好奇,此時與孩子交流,能讓人感覺到孩子那種最純真最自然的童趣。

有天帶小寶在餵魚,魚缸裡還有蝦和水草等。她在一旁看,一邊問

魚吃什麼啊

蝦吃什麼啊

水草

水草吃什麼啊

水吃什麼啊

。。。。。。

就這樣一直問下去,問到完全答不上來。

又如有段時間不見了,她會在電話裡說“爸爸,我很想你啊”,讓人感到非常窩心。

又如有時她惹她媽媽不高興了,問她什麼也都不吭聲,過段時間再問她當時為什麼不說話,她會說“我不想說話,我怕說話會讓媽媽更加生氣”。

從這些表達裡能夠洞悉孩子那顆幼小的心靈在不斷成長。因而,在溝通上,作為家長也時常提醒自己:

不先入為主,站在孩子的角度來和她對話。

孩子對這個時間的理解和我們大人完全不一樣,因而很多時候我們容易先入為主,告訴她這個不對那個不對什麼的,用一種居高臨下或者命令式口吻來和孩子溝通,這樣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俯下身來,耐心聽孩子表達她自己的想法,然後和她一起分析一起討論,也許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儘量心平氣和與孩子進行溝通。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也是破壞力最強的,一不小心就會“犯錯”。這個時候很容易我們家長就會脾氣上來,衝著孩子一通吼甚至棍棒伺候。不過也發現,經常這樣容易讓孩子產生害怕或者逃避的心理。碰到這種情況,我經常告訴自己,要冷靜,心平氣和去溝通。多次以後發現還是少了很多“暴力”,孩子也愈發少了很多破壞。

多與孩子參與一些互動活動。

孩子的世界很小,爸爸媽媽可能就是她最主要的玩伴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奇心強,願意去不斷探索世界。因而家長也多和孩子進行互動,多參與和創造一些親子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孩子的創造力,也增強孩子的安全感。

我是一名80後奶爸,主業是做市場研究,主要興趣點是研究兒童保險配置,最大的心願是陪伴孩子一起健康快樂成長,歡迎大家多多溝通交流。


兔子愛大米


3-4歲的孩子,正處在一個叛逆的階段,有時候你越是不要讓她做什麼她就越要做什麼。有時候覺得讓我崩潰,特別是她還有一個兩歲半的弟弟,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簡直能把屋頂掀起來。

寶媽一定要記住少去對孩子說“不”

孩子正處在一個對任何事情都充滿好奇的階段,我們越是阻止他們去做什麼,越是能夠激起他們的探索欲。

對孩子的適當的放手

這個階段,孩子想要親手做任何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我們只要保證孩子在安全的情況下,儘管放手讓孩子去嘗試。

不要說一些否定的語言

孩子在這個階段會想要一些表揚的話語,比如孩子畫了一幅畫,我們不要用我們的眼光去評價孩子的畫是美是醜,我們要多用鼓勵的話語。如果你看到孩子畫了一幅亂七八糟的畫,你評價的過於負面,會打消孩子的積極性。

給孩子限制時間

很多孩子,你越是說他調皮,他就越上綱上線。比如,有時候我女兒和兒子會玩水,我如果說請你們兩個立即停止玩水,他們兩個反而不會停止,而且還會越玩越嗨。如果我說:你們兩個再玩5分鐘就停止好嗎?孩子過不了5分鐘就會停止。

不要一幅高高在上的姿態

我們儘量不要用命令式的語氣,不要覺得自己要在孩子的心中樹立高大的形象,就經常對孩子使用命令的語氣。比如“快點去睡覺”“快點去吃飯”“給我放下手機”等。

我們如何與孩子交流

01、多用鼓勵的話語交流

孩子幫我們洗了一個碗,儘管把水撒的到處都是,我們還要鼓勵孩子,對孩子的勞動做出一個肯定。我們多鼓勵孩子,孩子會很開心,而且還會樂於做。

02、多使用禮貌用語交流

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我們想讓孩子變成什麼樣的人,自己在平時就要做什麼樣的事,比如想讓孩子有禮貌,我們講話的時候就要多用禮貌用語。例如,當你讓孩子幫忙拿一下東西的時候可以說:“寶貝,你能幫媽媽拿一下客廳裡的水杯嗎?”“謝謝你幫我拿來了水杯”。在家多說“請”“你好”“謝謝”等禮貌用語。

03、心平氣和的和孩子交流

我們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要心平氣和的,不要覺得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就對孩子大吼大叫,其實,大吼大叫只會讓孩子更加反感。

與孩子交流要有耐心,有些孩子表達不清楚,家長要鼓勵孩子把話說完,不要打斷孩子的話,替孩子去表達。遇到孩子淘氣的時候要剋制住自己的脾氣,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我是小淘氣鬼日記,每天分享育兒知識,歡迎各位寶媽關注我,如果有什麼育兒方面的問題也可以隨時私信我。我不能保證我是最專業的,但是一定是最用心的。

小淘氣鬼日記


尊重孩子,給予一定的選擇權

抱怨、訓斥和命令式的消極語言和語氣會傷害孩子自尊,孩子感受不到被尊重,這會讓孩子很受傷,始終帶著一種“我是不好的”羞恥感。

小到今天吃什麼,大到將來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人的一生就是由無數的選擇所構成的。所以,家長要給孩子一定的選擇權,培養孩子自己做出選擇併為選擇負責的能力。

對自己的情緒保持覺察

有時候,當看到孩子在哭泣的時候,父母可能會陷入到自己的情緒裡,會體驗到一種焦慮、挫敗、自責裡面,在這個的時候,陷入情緒感受中的父母就失去了關注和了解孩子的機會。

所以,保持對自己情緒的覺察,不用情緒跟孩子對話,有方法地跟孩子進行溝通,對爸爸媽媽來說也是一堂必修的親子課。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小小思維家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特別是孩子正處於兩三歲的時候,家長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孩子不聽話,很任性,遇到問題的時候,經常性地用哭或者鬧的形式來表達,因為孩子處在這個年齡的時候,對於語言的掌握還不是很完善,很多時候自己想要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不知道用什麼樣的語言來表達。

而這個時候,家長一般採取以下三種溝通模式,一種是命令,你不能……;你必須……,這種方式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就是孩子現在還小經常被壓抑,長大後長期被壓抑的情緒就會宣洩,會變得叛逆,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就會很不聽家長的話,甚至完全不聽,當然這樣的孩子也會學會讓別人遵從自己,長大後對於人際關係一般會處理得不是很好;第二種就是威脅,你再這樣,我不要你了……;你在這樣,我不理你了……;你不吃飯,我就不買東西給你吃了,這樣的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是孩子大一點也學會威脅家長,孩子會說如果不給我買手機,我就不認真讀書,如果不給我吃漢堡,我就不吃飯……;第三種,對比,家長會說你看看人家那個小朋友,多乖;你看看人家打針都不哭,經常性使用這樣的溝通方式,會讓孩子不自信,會讓孩子感覺我怎麼這麼差,我什麼都不如人家。所以家長在跟兩三歲孩子溝通的時候,這三種方法要少用,最好是不用,因為這樣的方法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很不利的。

但是當孩子的行為是家長不能接受的時候,我們要去改變孩子的行為,我們爸爸媽媽需要用什麼樣的溝通方法才能夠既改變了我們孩子的不良行為,同時又可以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呢?這種方法前提就是承認孩子的感受,爸爸媽媽可以分四步來跟我們的孩子溝通,第一步,描述孩子不可接受的行為,第二步,幫助孩子把他的感受描述出來(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很多時候不知道用什麼樣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第三步,描述爸爸媽媽自己的感受,第四步,影響的後果

這裡我舉個例子,比方說一個兩週八的孩子,今天一直叫吃飯,然後不過來吃飯,還在那邊玩玩具,這時候那三種對孩子身心健康有影響的溝通方式就不要用了,快過來吃飯(命令);再不過來信不信我打你(威脅);人家說吃飯總這麼自覺,你到底是怎麼回事(對比),這樣很不情願的被逼去吃飯,總有一天會一點都不喜歡吃飯的;第一步,現在是吃飯的時間,你卻還在玩玩具(描述孩子的不可接受行為);第二步,媽媽知道你還很想繼續玩玩具,很想再玩一會(描述孩子的感受),第三步,不過媽媽很擔心沒按時吃飯影響你長大,(描述爸爸媽媽的感受),第四步,現在媽媽也吃不下,大家都在等你(造成的後果),過來吧,經常性的用這樣的模式跟孩子溝通,孩子是很容易接受的,但是如果長期成長在那幾種不利的方法下過來的,就不是那麼容易改變,更需要家長持之以恆的用這樣的溝通模式來跟孩子溝通。


朱毛毛一家


與三四歲的孩子進行溝通,我們要進行有效溝通,讓孩子明白自己說什麼,並且得到相應的反饋,這才最重要。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2ccaf0009912693749dfa\

開心銀河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cd170000c7414437a82c\

響指哥vlog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25a74e569fe441be2683d663520e4cdb\

韋山哥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cc2a00036d6efdbc9301\

小富富


回答不易,且聽且珍惜!我是小魚兒,從事家庭教育5年有餘,大家想了解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的話可以關注我!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3d500007dc90de85ae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