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3岁4岁左右的孩子交流?

xhide


3、4的孩子年龄还小,但是他们能够用一些简单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孩子能够掌握一些词汇,能够听懂一些日常对话。别人在说话的时候能够注意倾听,并且作出回应。因为3到4岁孩子的语言理解水平还是有限的,因此,成人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一些方面:

一、不用“不语言。”

“不语言”指的是告诉孩子不要做什么。在一件事情前面加“不”字。如:

“不要坐下。”

“不要再吵闹了。”

“不要把你的手放在桌上。”

“不要再看电视了。”

“不要再睡懒觉了。”


当我们用不语言去跟孩子说话的时候,孩子注意到的是“不”后面的这个动作。也就是:“坐下”、“吵闹”、“把手放在桌上”、“看电视”、“睡懒觉”。因为他们对不的理解并不是那么清晰,孩子对动作一词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体验。当我说出以下两句话的时候,请你告诉我,你在大脑里想到了什么?

  • “请你不要对孩子发脾气!”

  • “请你不要去想孩子的学费!”

当你看完第一句话的时候,在你的大脑里是不是想到了对孩子发脾气的那个情景?你的眼睛瞪着孩子,大声的对孩子叫喊。

当你看完第二句话的时候,你的大脑里有没有想到过给孩子交的学费呢?而且还会心疼一下,哇!学费好多呀!

因此,当我们用“不语言”与对方说话时,他大脑里想到的就是不能做的事情。


二、使用正面语言。

正面语言指的是,直接告诉孩子要做什么。这样的语言,孩子能够非常容易理解。比如:

“请你坐下。”

“请你保持安静。”

“请你把手放在你的身边。”

“请你现在把电视关了。”

“现在要起床了。”

我们听一听以上这几句话,这些话的指令是非常明确的。是直接告诉孩子,你要做什么。因此,孩子就知道他要做什么,不会被不应该做的事情而搞混淆。


三、不要用双重否定的语言。

因为孩子的理解水平有限,因此,当我们在与孩子说话时,不要用双重否定的语言。什么是双重否定的语言呢?比如:

“你今天不上幼儿园是不行的。”

“你今天不吃饭就不能去玩。”

“你不把这些玩具收拾好,你以后就再也别玩了。”

在这些话语当中,都有两个否定的词汇。双重否定对孩子来说特别难理解。因此,我们只需要把两个否定的词汇去掉就可以,直接告诉孩子,你应该做什么。

“你长大了,每天都要上幼儿园了。”

“你吃完了饭就可以去玩了。”

“你想玩玩具,以后就要把玩具收拾好。”

这样说话意思是非常明确的,孩子易于理解。而且他也能感觉到你说话的态度是温和的,而不是愤怒的。


四、鼓励孩子把话说完整。

要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成人就要多鼓励孩子。这个年龄的孩子,他们说话通常都是不完整的。有时只会用一个简单的词汇来回答你。成人要鼓励孩子把话说完整,当他们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成人可以做一个示范。比如:

成人:“你喜欢上幼儿园吗?”

孩子:“喜欢。”

成人提醒孩子完整的表达:“我喜欢上幼儿园。”

当然不是每句话都一定要这样去提醒孩子表达完整。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很口语话的句子,就可以简单的回答。如果成人想要有意识的去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可以教孩子用一些词汇完整的表达。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无论孩子说话说得怎样,成人都不要去嘲笑他们、不要否定他们,给孩子树立起自信心,并给他们多创造一点语言表达的机会,多与孩子说话,孩子的语言能力就会发展得很好。

我是雨后山林静,一位正面管教讲师。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进行留言。感谢您为我点赞并关注我!



雨后山林静


我家姑娘4岁半了,我觉得自2岁后与孩子交流是件很快乐的事,因为2岁多以后孩子能准确表达她自己的想法,而且对世界充满好奇,此时与孩子交流,能让人感觉到孩子那种最纯真最自然的童趣。

有天带小宝在喂鱼,鱼缸里还有虾和水草等。她在一旁看,一边问

鱼吃什么啊

虾吃什么啊

水草

水草吃什么啊

水吃什么啊

。。。。。。

就这样一直问下去,问到完全答不上来。

又如有段时间不见了,她会在电话里说“爸爸,我很想你啊”,让人感到非常窝心。

又如有时她惹她妈妈不高兴了,问她什么也都不吭声,过段时间再问她当时为什么不说话,她会说“我不想说话,我怕说话会让妈妈更加生气”。

从这些表达里能够洞悉孩子那颗幼小的心灵在不断成长。因而,在沟通上,作为家长也时常提醒自己:

不先入为主,站在孩子的角度来和她对话。

孩子对这个时间的理解和我们大人完全不一样,因而很多时候我们容易先入为主,告诉她这个不对那个不对什么的,用一种居高临下或者命令式口吻来和孩子沟通,这样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俯下身来,耐心听孩子表达她自己的想法,然后和她一起分析一起讨论,也许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尽量心平气和与孩子进行沟通。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是破坏力最强的,一不小心就会“犯错”。这个时候很容易我们家长就会脾气上来,冲着孩子一通吼甚至棍棒伺候。不过也发现,经常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害怕或者逃避的心理。碰到这种情况,我经常告诉自己,要冷静,心平气和去沟通。多次以后发现还是少了很多“暴力”,孩子也愈发少了很多破坏。

多与孩子参与一些互动活动。

孩子的世界很小,爸爸妈妈可能就是她最主要的玩伴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强,愿意去不断探索世界。因而家长也多和孩子进行互动,多参与和创造一些亲子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也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我是一名80后奶爸,主业是做市场研究,主要兴趣点是研究儿童保险配置,最大的心愿是陪伴孩子一起健康快乐成长,欢迎大家多多沟通交流。


兔子爱大米


3-4岁的孩子,正处在一个叛逆的阶段,有时候你越是不要让她做什么她就越要做什么。有时候觉得让我崩溃,特别是她还有一个两岁半的弟弟,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简直能把屋顶掀起来。

宝妈一定要记住少去对孩子说“不”

孩子正处在一个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的阶段,我们越是阻止他们去做什么,越是能够激起他们的探索欲。

对孩子的适当的放手

这个阶段,孩子想要亲手做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们只要保证孩子在安全的情况下,尽管放手让孩子去尝试。

不要说一些否定的语言

孩子在这个阶段会想要一些表扬的话语,比如孩子画了一幅画,我们不要用我们的眼光去评价孩子的画是美是丑,我们要多用鼓励的话语。如果你看到孩子画了一幅乱七八糟的画,你评价的过于负面,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

给孩子限制时间

很多孩子,你越是说他调皮,他就越上纲上线。比如,有时候我女儿和儿子会玩水,我如果说请你们两个立即停止玩水,他们两个反而不会停止,而且还会越玩越嗨。如果我说:你们两个再玩5分钟就停止好吗?孩子过不了5分钟就会停止。

不要一幅高高在上的姿态

我们尽量不要用命令式的语气,不要觉得自己要在孩子的心中树立高大的形象,就经常对孩子使用命令的语气。比如“快点去睡觉”“快点去吃饭”“给我放下手机”等。

我们如何与孩子交流

01、多用鼓励的话语交流

孩子帮我们洗了一个碗,尽管把水撒的到处都是,我们还要鼓励孩子,对孩子的劳动做出一个肯定。我们多鼓励孩子,孩子会很开心,而且还会乐于做。

02、多使用礼貌用语交流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我们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在平时就要做什么样的事,比如想让孩子有礼貌,我们讲话的时候就要多用礼貌用语。例如,当你让孩子帮忙拿一下东西的时候可以说:“宝贝,你能帮妈妈拿一下客厅里的水杯吗?”“谢谢你帮我拿来了水杯”。在家多说“请”“你好”“谢谢”等礼貌用语。

03、心平气和的和孩子交流

我们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要心平气和的,不要觉得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就对孩子大吼大叫,其实,大吼大叫只会让孩子更加反感。

与孩子交流要有耐心,有些孩子表达不清楚,家长要鼓励孩子把话说完,不要打断孩子的话,替孩子去表达。遇到孩子淘气的时候要克制住自己的脾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我是小淘气鬼日记,每天分享育儿知识,欢迎各位宝妈关注我,如果有什么育儿方面的问题也可以随时私信我。我不能保证我是最专业的,但是一定是最用心的。

小淘气鬼日记


尊重孩子,给予一定的选择权

抱怨、训斥和命令式的消极语言和语气会伤害孩子自尊,孩子感受不到被尊重,这会让孩子很受伤,始终带着一种“我是不好的”羞耻感。

小到今天吃什么,大到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人的一生就是由无数的选择所构成的。所以,家长要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培养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并为选择负责的能力。

对自己的情绪保持觉察

有时候,当看到孩子在哭泣的时候,父母可能会陷入到自己的情绪里,会体验到一种焦虑、挫败、自责里面,在这个的时候,陷入情绪感受中的父母就失去了关注和了解孩子的机会。

所以,保持对自己情绪的觉察,不用情绪跟孩子对话,有方法地跟孩子进行沟通,对爸爸妈妈来说也是一堂必修的亲子课。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小小思维家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特别是孩子正处于两三岁的时候,家长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不听话,很任性,遇到问题的时候,经常性地用哭或者闹的形式来表达,因为孩子处在这个年龄的时候,对于语言的掌握还不是很完善,很多时候自己想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

而这个时候,家长一般采取以下三种沟通模式,一种是命令,你不能……;你必须……,这种方式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就是孩子现在还小经常被压抑,长大后长期被压抑的情绪就会宣泄,会变得叛逆,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就会很不听家长的话,甚至完全不听,当然这样的孩子也会学会让别人遵从自己,长大后对于人际关系一般会处理得不是很好;第二种就是威胁,你再这样,我不要你了……;你在这样,我不理你了……;你不吃饭,我就不买东西给你吃了,这样的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孩子大一点也学会威胁家长,孩子会说如果不给我买手机,我就不认真读书,如果不给我吃汉堡,我就不吃饭……;第三种,对比,家长会说你看看人家那个小朋友,多乖;你看看人家打针都不哭,经常性使用这样的沟通方式,会让孩子不自信,会让孩子感觉我怎么这么差,我什么都不如人家。所以家长在跟两三岁孩子沟通的时候,这三种方法要少用,最好是不用,因为这样的方法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很不利的。

但是当孩子的行为是家长不能接受的时候,我们要去改变孩子的行为,我们爸爸妈妈需要用什么样的沟通方法才能够既改变了我们孩子的不良行为,同时又可以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呢?这种方法前提就是承认孩子的感受,爸爸妈妈可以分四步来跟我们的孩子沟通,第一步,描述孩子不可接受的行为,第二步,帮助孩子把他的感受描述出来(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很多时候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第三步,描述爸爸妈妈自己的感受,第四步,影响的后果

这里我举个例子,比方说一个两周八的孩子,今天一直叫吃饭,然后不过来吃饭,还在那边玩玩具,这时候那三种对孩子身心健康有影响的沟通方式就不要用了,快过来吃饭(命令);再不过来信不信我打你(威胁);人家说吃饭总这么自觉,你到底是怎么回事(对比),这样很不情愿的被逼去吃饭,总有一天会一点都不喜欢吃饭的;第一步,现在是吃饭的时间,你却还在玩玩具(描述孩子的不可接受行为);第二步,妈妈知道你还很想继续玩玩具,很想再玩一会(描述孩子的感受),第三步,不过妈妈很担心没按时吃饭影响你长大,(描述爸爸妈妈的感受),第四步,现在妈妈也吃不下,大家都在等你(造成的后果),过来吧,经常性的用这样的模式跟孩子沟通,孩子是很容易接受的,但是如果长期成长在那几种不利的方法下过来的,就不是那么容易改变,更需要家长持之以恒的用这样的沟通模式来跟孩子沟通。


朱毛毛一家


与三四岁的孩子进行沟通,我们要进行有效沟通,让孩子明白自己说什么,并且得到相应的反馈,这才最重要。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2ccaf0009912693749dfa\

开心银河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cd170000c7414437a82c\

响指哥vlog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25a74e569fe441be2683d663520e4cdb\

韦山哥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cc2a00036d6efdbc9301\

小富富


回答不易,且听且珍惜!我是小鱼儿,从事家庭教育5年有余,大家想了解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的话可以关注我!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3d500007dc90de85ae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