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劉表手下名將如雲、謀士如雨,卻不敢北上和曹操一戰,這是為什麼?

用戶50035732909


這個完全就是因為劉表的性格實在是太懦弱了,明明擁有這麼多厲害的人,尤其是有劉備的幫助,而且荊州土地肥沃,就連諸葛亮說這是爭奪天下最厲害的地盤,但是劉表就是偏偏不想要去和曹操真打,只想要保住自己的地盤,相安無事就可以了。



而當時的曹操剛剛和袁紹打完架,跟金尚不穩定,需要能夠和他打一仗的話,或許就能夠真正奪得天下。要是等曹操繼續發育起來的話,曹操在北方扎住了陣腳,那麼就成為了天下第一的軍閥,再也沒有人是曹操的對手了。可是劉表依然沒有在乎這些,反而是想著自己應該把權力交給大兒子還是小兒子。完全是過上了和袁紹當時的生活,這樣遲早是會失敗的。

劉表性格比較懦弱,雖然擁有強大的實力,可是卻不想要去爭奪天下

劉表這個人剛開始還是蠻有野心的,當時來到荊州這個地盤的時候,自己可以說是什麼都沒有,但是經過幾十年的打拼,完全將荊州控制在自己手裡。但是到了老的時候已經是完全沒有了那時候的勇氣,只想要相安無事就可以了,自己得到了一塊地盤,擁有一點實力在這個亂世之中能夠生存下去,對於劉表來講就是謝天謝地了。


劉表當時就是想要安穩的過下去,令他最頭疼的事就是自己應該把地位給自己的大兒子還是小兒子。所以他考慮的就不是什麼外面的大事,而是自己的家事,因為他當時娶了一個老婆,而這個老婆的兄弟叫做蔡瑁,可是掌握了很大的權力,對於劉表是具有很大的幫助的,但是按照漢朝那種嫡長子制度,也不知道該把自己的位置給誰,給了誰都容易得罪。

所以當時想了很久,而且也詢問了劉備的意見,當時劉備也不知道該怎麼講。不過劉備更是偏向把位置給劉琦,劉備是奉行的是當時的正統觀念,自己也是漢室宗親,當然也是要把自己的位子給長子的。可是劉表卻害怕自己死後,蔡瑁那些人就不會甘於這樣子。而蔡瑁知道這樣的情況,想要將劉備殺死的,因為劉備具有很大的威脅力。



所以劉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內部鬥爭完全放棄了,對於外部這麼大的威脅曹操,自己已經是忙得焦頭爛額了,完全是沒有必要去管外面的工作。劉表喪失了這麼好的機會,到了最後劉表死後,他的兒子就直接投降給曹操了。

劉表其實是和袁紹都是世家子弟,最後被曹操打敗也是正常的情況,那就是他們太驕傲了失敗是必然

其實劉表和曹操也交過手,但是最後被曹操打敗了,這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和袁紹一樣都是世家子弟。每個人都驕傲的不可一世,認為曹操具有那麼一點實力,根本不可能打敗自己,所以沒有把重心放在打仗這件事情上,結果自己就失去了戰爭的最好的條件。



當年袁紹可是擁有百萬雄師,在北方可以說是真正的霸主,要是他真的想要稱帝的話,根本沒有人能夠阻止他,但是袁紹這個人卻因為擔心自己小兒子生病了,放棄了攻打曹操的機會。結果讓曹操發育了起來,再也沒有奪得天下的機會了,最後還被曹操打敗。


而劉表也是擔心自己大兒子和小兒子互相殘殺,完全沒有把心思全放在曹操身上,曹操又得到了一次發育的機會,他徹底的整合了袁紹的部隊,奪得了當時北方几乎所有的地盤。而且將北方的少數民族給打敗了,也沒有什麼後顧之憂。現在曹操可以說是自己厲害,而且部隊也非常厲害,各方面都是三國中數一數二的。要是現在和劉表交手的話,劉表也不一定能夠打敗曹操。從這一刻起劉表就已經徹底的輸了,而且他也得罪了劉備,再也沒有人能夠幫助他了。

你們認為劉表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歡迎在下面評論。


最帥汪公說


劉表鎮守的荊州,確實人才濟濟,蔡瑁,張允,蒯氏三兄弟,治中鄧羲,以及黃祖,從子劉磐以及黃忠等將領。這還只是明面上的,荊州還有一堆潛在的人才,不為劉表所用,例如司馬徽,龐統(雖入仕,卻無任重),諸葛亮並四友,魏延等等。劉表雖然擁有一州之重地,各類人才眾多,但是說到底,能力謀略遠不如曹操,即使能和曹操抗拒一時,最終荊州還是要易手的。



原因有幾個,第一,劉表的政治主張,互相矛盾,導致人心散亂。第二,劉表手下人才分成兩派,一派是“親曹派”,實力強大。一派是“鷹派”或者說“進取派”,比較獨立,不能成為勢力。第三,劉表和西面的劉焉集團不和,和東面的江東孫氏更是恩怨未了。第四,荊州屬於四戰之地,內部也出現問題,不能全力抗曹。第五,曹操實力強大,有“挾天子”的優勢。其實,劉表要和曹操一戰的最佳時機,就是曹操在和袁紹進行官渡之戰時,當時曹操也最怕劉表,孫策發起北伐。孫策因為遭受伏擊而傷重去世,那麼劉表怎麼沒有發起進攻呢?



關鍵就是在於劉表政治模糊,為人猜忌多疑,部下都不知道劉表在想什麼。早在劉表入主荊州之時,就大可以跟隨十一路諸侯討打董卓,但是劉表不願意呀。他還跟自己的治中鄧羲說:“內不失貢職,外不失盟主,治中何怪?”《三國志》注引《漢晉春秋》。可見,劉表即有擁護漢室的想法,又想順從大勢,想兩頭都佔,結果兩頭都失,所以鄧羲先跑了。官渡之戰,從事中郎韓嵩,別駕劉先再勸劉表選擇好”政治站位“,結果劉表依然不聽,這導致一個很大的後果,荊州士人“親曹派”實力更加壯大,連韓嵩也轉為親曹,差點被劉表所殺。



劉表的政治模糊,也導致軍事上受限制樹敵眾多。早在益州劉焉時代,劉表就“捅了人家一刀”,上表朝廷說他有“子夏之論”,從此兩州不和。到了劉璋時,派了元老派趙韙專門對付劉表。孫策在“官渡之戰”前夕,還在攻打劉表的部將黃祖,黃祖被殺得丟盔棄甲,連老婆兒子都被抓了。孫策找劉表的麻煩,固然有當年“孫堅之死”的恩怨,但是,劉表如果擁護漢室,反對曹操,孫策不一定這麼著急進攻劉表,反而可能會提前北伐曹操。不但是荊州外部,劉表的內部也出問題,長沙太守張羨受桓階的遊說下造反了。這時正是“官渡之戰”對峙階段,曹操分身乏術,但是劉表就是攻不下張羨。直到張羨病死,劉表才搞定《三國志.劉表傳》。所以,劉表只有一個南陽張繡可以連合了。

因此,劉表雖然擁有荊州,但從政治,軍事的角度上來說,劉表不是曹操對手,處於劣勢。從人才上的角度,不但不能挖掘,反而讓“親曹派”坐大。周邊環境對荊州來說,更是惡劣,所以,劉表要全力和曹操一戰,只會縮短覆滅的時間。


大飛熊騎士


道理簡單啊,因為那些謀臣武將都要跟隨劉備的,所以要符合“忠臣不事二主”的劇情安排啊。
如果隨隨便便就被其他軍閥招攬,那劇情怎麼發展?


好了,玩笑開玩說正事
。因為各種原因疊加。下面來分析分析看。先看主觀原因。

第一,性格使然。在我看來,劉表和劉璋差不多,都是那種“守成有餘,進取不足”的類型。也就是說,你給他一個地盤,他可以經營的很好,但是你讓他再有開創,便是難上加難。
第二,說實話,


都說荊州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但是同樣荊州也是“四戰之地”。北有曹操,東有孫權,西有劉璋。再加上本身劉表優柔寡斷,做事瞻前顧後。當年在官渡和曹操相持的袁紹,寫信給劉表,要他和自己聯合,他卻坐山觀虎鬥,表示兩不相幫。結果八年以後,曹操收拾完袁紹家族,回過頭來就打你。不僅打你,還罵你們一家是豬🐷。再來看客觀原因。

第一,我們說,當年被派出去當荊州牧的劉表。一無錢財,二無兵將,單槍匹馬到荊州上任。光是擺平荊州的地方豪強就夠劉表忙的了。何況劉表上任的時候已經48了……放到現在50不到的年紀,可能說是男人年富力強的時候,正要煥發第二春。但是在1800年前,基本到了可以進棺材的年齡了。再加上要平定荊州各種“土豪劣紳”。等擺平內部問題以後,又面臨交接班的煩惱。再加上後期自己病重,於是就嗝屁了。
第二,雖然荊州隱士眾多,但是由於劉表不想幹也沒法幹一番事業,因此,名臣武將要是跟著劉表,要麼沒出息,要麼混日子。所以,真正有理想,抱負的人,不願意依附劉表。當然,劉表也沒有去尋訪他們。比如諸葛亮,龐統,馬良,徐庶。另外,還有很多堪稱S級甚至S+級別的武將,在劉表賬下,或是得不到重用,或是另投明主。比如文聘(投曹操),黃忠(投劉備),甘寧(投孫權)。

第三,荊州本土勢力過於強大,乃至外來和尚沒經念。本身荊州水路四通八達,蔡瑁張允就是S級別的水戰將軍,連周瑜都說,不除掉這二人,赤壁之戰贏不了。至於蒯良,蒯越,本身也至少是準S級的謀士。乃至於當曹操聽聞蒯越歸降後,就高興得不得了,立即寫信給荀彧說:“我不因為得到荊州而高興,卻因為得到異度(蒯越)而高興。”從而可見蒯越的聲望和才幹,以及其冠絕荊襄的影響力。因此,外來人員很難在荊州有用武之地。說直接點,就是遭受排擠。

所以,由於以上種種原因,造成劉表這種情況。


西索的蘋果


劉表並不是不敢和曹操一戰,荊州沒有在劉表手裡易主,劉表死後曹操才佔據了荊州。

最初預判三分天下的人不是諸葛亮,而是魯肅,在這其中就有劉表的位置,這一點充分證明了劉表在世人心中並不是懦弱之輩。只不過魯肅沒有想到最終劉備代替了劉表的地位,成為天下三分之主。

劉表幾乎是白手起家成為佔據荊州的一方諸侯, 先介紹一下劉表是如何得到荊州的。

劉表在年少時就成為“八俊”之一,另外七人是:張隱、薛鬱、王訪、宣靖、公褚恭、劉祗、田林,《漢紀》中對此事有記載。劉表因為參加了太學生運動受到牽連,無奈之下跑路。

公元184年,朝廷解除了黨禁,劉表結束逃亡生活。同一年,劉表受到何進的賞識,提拔劉表為北軍中候。在職期間,劉表沒有被捲進黨爭,這和他的城府有直接關係。

公元190年,孫堅殺了王叡(荊州刺史)。當時各派勢力都緊緊盯著荊州刺史出現的空缺,都想把這個關鍵位置納入自己麾下。但是由於互相制衡,互相算計,各方互不相讓,雖然自己得不到也不能讓政敵得到,最終以董卓為首的各派勢力把沒有站隊的劉表推上了荊州刺史的位置。

雖然劉表成為名義上的荊州刺史,但上任的路上要經過袁術的魯陽、蘇代的長沙、貝羽的華容縣等,這些地方大小勢力是不會讓劉表活著到達荊州的。形勢所迫,劉表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單騎單人微服進入荊州上任。

孤身一人進入宜城上任後,劉表結識了蒯良、蒯越、蔡瑁等人,幾人一見如故,彼此之間相見恨晚。此時的劉表有了自己的地盤,也有了自己的“兄弟”,再也不用事事如履薄冰了。每天和蒯氏兄弟、蔡瑁等人共謀天下大計。

當時荊州境內很多官員名義上是劉表的下屬,實際上是其他諸侯的人。劉表下的第一步棋就是邀請這些人赴宴,然後全部斬殺,隨後收編了他們的部眾。這次鴻門宴《三國志》記載斬殺了55人,《後漢書》記載斬殺的15人。因為史書記載的不一致,筆者也不敢輕下結論。此事過後,除了南陽郡外,整個荊州實質性被劉表控制。之後,劉表在襄陽理兵,靜觀時變。

當天下諸侯為了各自利益征討董卓的時候,劉表並沒有參加,而且還推薦袁術做了南陽太守,使袁術放心帶兵征討董卓,這也為袁術日後的滅亡埋下了隱患。

公元191年,袁術派孫堅領兵征討劉表,劉表派黃祖領兵迎戰。孫堅先勝後敗,被暗箭射死於峴山,袁軍損失慘重,大敗而回。此戰過後,劉表成功阻斷袁術的糧道,使其不能盤踞南陽虎視荊州。同時,劉表成功促成袁術與曹操的匡亭之戰,借曹操的手再一次削減了袁術的力量,從此之後,袁術再無覬覦荊州的實力。

劉表坐擁整個荊州後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了,沒有必要過多介紹,比如:連戰交州、坐觀大勢、收留劉備等歷史事件。小說《三國演義》是以桃園結義為主線的文學作品,所以劉備兄弟被劉表收留後的章節寫的比較詳細,書中為了襯托劉備的仁義,把劉表集團藝術化相對嚴重。

劉表晚年比較失敗,由於對小老婆蔡氏的寵愛,使得兩個兒子劉琦、劉琮展開了嗣子之爭,這件事成為日後荊州易主的主要因素。 劉琮在蔡氏一族的支持下佔據上風,劉琦聽從諸葛亮的建議前往江夏避禍。使得劉表集團的勢力分為兩派。

此時,曹操已經崛起,但劉表坐擁十萬雄兵,曹操並不敢輕易動荊州,畢竟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十萬兵馬是可以和任何一方諸侯抗衡的。

公元208年,劉表病逝,荊州失去了劉表這根定海神器後開始分裂,曹操趁勢大兵壓境,在強大的軍事壓力政治壓力和陰謀陽謀下,曹操兵不血刃拿下荊州。


無筆


劉表在荊州的確可以說名將如雲、謀士如雨的,但是就是不敢北上和曹操一戰。這個原因很多,很多人僅僅認為劉表這個人懦弱,我認為其實這不僅僅是性格懦弱的問題。接下來我就說道說道。

一、劉表老了,不復當年之勇。

要知道劉表剛進入荊州做荊州刺史的時候,劉表可以說是無一兵一卒,因此我們都稱他是“單騎入荊州”的。在襄陽世家蔡家和剻家的幫助下穩定了局勢。一個敢於單騎入荊州的人怎麼可以說是懦弱。

進入荊州後,位於南陽郡的袁術覬覦荊州的富庶,一直攻打劉表。但是不僅沒攻下來,還把孫堅送進去了。

袁術之在南陽也,與孫堅合從,欲襲奪表州,使堅攻表。堅為流矢所中死,軍敗,術遂不能勝表。

之後又有張濟死在宛城,還拿下荊南之地。甚至在益州政權交接的時候,唆使甘寧等人反叛,意圖奪取益州。可見劉表是具有進取心的。

但是隨著年齡的老去,荊州也算是日漸穩定,在劉表的治理下,荊州可以說是學風盛行。劉表的雄心也慢慢淡去。

因此,不北上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劉表老了。

二、師出無名,劉表為什麼要北上?

漢獻帝就算是傀儡但是其所在的許都還是當時的都城,政治中心,劉表北上攻許都又沒有接到皇帝的詔書要求其清君側什麼的,這樣貿貿然出兵不僅師出無名,還會被冠上一個反賊的稱號。劉表為什麼要這麼做?

再說,我們姑且認為劉表可以趁曹操攻打袁紹之際攻打曹操,還一舉攻下許都,救出漢獻帝,然後呢?是效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獲得“奸雄”的稱號,還是交給漢獻帝軍政大權,放棄自己之前努力的一切,做個所謂的“忠臣”,以此幻想漢室中興。劉表雖然只是荊州之主,但不管怎麼說,在荊州,劉表就是皇帝,為什麼會想要去給自己找個麻煩來呢?

因此,這也是劉表不會北上的原因。

三、荊州世家心向曹操。

隨著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後,天下的中心就來到的許都,多少人才不遠萬里投靠曹操。荊州世家同樣如此,雖然在荊州算得上是擁有數一數二的地位,但是要讓家族再往上走,必須進入中樞,而且這個朝廷不管怎麼說都還是當時的正統。這點從曹操要攻打江東時,以張昭為首的文臣主張投降的原因。因此,與其說心向曹操,應該說是心向朝廷。

必須承認一點,荊州在劉表的治理下可以說是當時最為平靜的一處地方。劉表如果身在治世必定是可以出侯入相,一代名臣。可惜身在亂世,身不由己啊。

我是秋心,覺得我說的正確請來個關注哦。


秋心談歷史


1.劉表內憂外患,不敢大舉北上

官渡之戰前夕,劉表特使韓嵩一行來到官渡前線拜見曹操,受到曹操的熱情接待,兩人一番暢談之後,韓嵩就成了東漢光武的馬援,回到襄陽後開始大唱曹操讚歌,併力勸劉表送兒子到許都做人質,投向朝廷。劉表大怒,懷疑韓嵩已被曹操策反,就想當眾斬殺韓嵩,以儆效尤。群臣卻忙全都跑出來求情,包括劉表的後妻蔡氏在內。原來,蔡氏的哥哥,握有荊州兵權的重臣蔡瑁也是曹操的好友,另外一位重臣蒯越也曾與曹操一起在大將軍何進手下共事,也是親曹的,而當初劉表單騎入荊州,就是憑藉著荊州大豪族蔡氏家族與蒯氏家族的鼎力相助。

總之劉表現在才發現,他手底下大多是降曹派。在這種情況下,一時之間就更不敢妄動了,而就在此時,孫策又突然動手,大舉進攻江夏,把江夏太守黃祖和劉表派來的援軍殺得落花流水,此戰表軍總共損失數萬人,元氣大傷。

同時長沙太守張羨也率領荊州南方四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起兵反抗劉表,另外交州牧張津也不斷派兵攻打劉表,劉表焦頭爛額。

前方屏障張繡叛走,內部群臣又多意見分歧,再加上後方接連起火,在這種情況下,劉表對於中原霸業即便有心也無力,再後來,孫權甚至攻破江夏,掠民數萬,殺了江夏太守黃祖。劉表後方這麼多的敵人,他哪裡還有餘力北上。

正史上,雖然沒有明確指出這些南方叛亂是曹操幕後搞鬼,但請大家注意一個細節,張羨的謀主桓階後來成為曹操、曹丕的心腹,先後擔任主簿、尚書、尚書令,封安樂鄉侯,成為實際上的宰相。另外桓階還是孫堅的門生,曾冒死從劉表那裡索回孫堅的屍體,與孫氏家族關係匪淺。

2.劉表年紀太大,有心無力。

劉表比劉備曹操他們大個十幾二十歲,官渡之戰時他已將近六十,曹操南征前夕他已六十七,可謂老邁不堪,百病纏身,所以兩腿一伸,便讓曹操白白佔了便宜。

3.劉表手下就算名將如雲、謀士如雨,但都是二十年前跟他一起混的,到曹操南征前夕已老的老,死的死,青黃不接了。正如劉表死前託孤劉備所言:“我兒不才,而諸將並零落……”老兄弟都快死光啦,英雄遲暮,聽來也叫人鼻酸。

4.劉表雖然有“地方千里,帶甲十餘萬”但大多是水軍,北上打陸戰,絕非曹操精銳騎兵的對手。所以,劉表想要霸業,也只能在南方爭衡,決不可去北方找死,這點他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千古名將英雄夢


這跟劉表的個性有關。

劉表這人名聲很好,名列“八俊”之一。在荊州期間,遠交袁紹,近結張繡,內納劉備,據地數千裡,帶甲十餘萬,稱雄荊江,先殺孫堅,後又抗擊曹操,不失為一方俊傑。

然而劉表為人性多疑忌,好於坐談,立意自守,而無四方之志。一句話簡單來說,劉表格局太小,只想守住荊州這塊寶地當荊州王,而不想稱霸天下。因此,他手下雖有蒯良、蒯越、王粲、伊籍等謀士,黃祖、甘寧、黃忠、魏延、文聘、霍峻、李嚴等名將、司馬徽、諸葛亮、龐統、馬良、蔣琬等隱於民間的大才,但他沒有爭霸天下的野心,因此不敢北上跟曹操決戰。


小明奇葩說


誰說劉表不敢北上和曹操一戰?劉表不僅是個有能力的人,而且是個有野心的人。

劉表是公元190年董卓當政時,委派到荊州任刺史的,董卓以朝廷號令只給了劉表一紙任命書,沒有給一兵一卒,當年劉表單騎入荊州,聯絡荊州當地的士族豪門,任用蒯良、蒯越、蔡瑁等人,平叛山賊,收復郡縣,一舉控制荊州除南陽郡外的所有郡縣,是何等的英雄!

劉表主政荊州時,也曾四處征戰,不僅抵擋住袁術的侵襲,而且其部下還殺了一代猛將孫堅。



西邊,劉表乘劉焉去世,策反劉璋的將領甘寧、婁發、沈彌造反、與劉璋開戰。

南邊,劉表先是平定叛亂的長沙太守張羨,收復荊南三郡:桂陽郡、長沙郡、零陵郡,接著主動侵入交州之地,與交州牧張津開戰,張津病死後,劉表還派出部屬吳巨為蒼梧太守,並且想接管交州,卻被曹操為首的漢朝廷派出士燮阻止。

東邊,劉表最早主動與袁術爭豫章郡的控制權,後來又與孫策、孫權開戰,終劉表一生,孫權也沒能奪下荊州。

北邊,原董卓部將張濟攻打劉表時,被劉表軍殺死,並且劉表還收降了張繡替他守衛荊州的北方屏障南陽,正是這個張繡先投降後反叛殺死了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將典韋,可以說早就與曹操開戰了。



之後,劉表與張繡合擊曹操 ,互有勝負,張繡投降曹操後,劉表只能獨自對抗曹操。劉表曾派軍主動入侵曹操的南陽西鄂縣,攻佔西鄂縣,又派劉備主動進攻曹操地盤,侵入南陽葉縣附近,但被曹操擊敗。

劉表治理下的荊州,處於四戰之地,雖然劉表主動參與荊州的領土擴張,但戰爭多是在邊界發生,而荊州內部在劉表的治理下,總體還算安穩,沒有太大的戰亂,因此荊州地區接收了大量來自北方及周邊的流民及士人,如諸葛玄、諸葛亮、徐庶、司馬徽、龐統等人。

劉表本人有很高的文采,是當時的名士,位列"八俊"這一,可以說劉表有一定的能力,尤其是在初定荊州時,表現出的英雄氣概,但在用人、處事、軍事建樹上,劉表都沒有太大的作為。

說劉表有野心,是因為劉表曾私自參與祭拜天地,越級乘坐天子用的馬車,這可是謀反大罪,不過在那個亂世之中, 哪個軍閥沒有這樣的野心呢?



郭嘉評價劉表為:坐談客耳。指劉表長於清談,實際處事能力不行。

賈詡評價劉表為:多疑無決,無能為也。指劉表處事猶豫不決,沒有太大的能力。

雖說荊州地區名士如流,但劉表不能任用,是以諸葛亮、龐統等人才蝸居荊州卻沒有投靠劉表,都看出劉表不能成大事,所以並非劉表不敢北上與曹操作戰,而是劉表能力有限,只能取得目前的成就而已。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劉表在整個漢末三國時期,就是很奇葩的存在。似乎很有作為,看似又很懦弱。

就題主這個問題,聊聊豹眼的看法吧。

劉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微山 )人。東漢末年宗室、名士、軍閥,漢末群雄之一,西漢魯恭王劉餘之後 。


01

依靠當地豪強,控制了荊州局面

年輕時期的劉表,算得上是高幹子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參加過太學生運動,也就是傑出的學生運動的領袖,是當時“八駿”之一。張璠《漢紀》稱劉表與同郡人張隱、薛鬱、王訪、宣靖、公褚恭、劉袛、田林等被稱為”八交“,或為“八顧”;《漢末名士錄》稱劉表與汝南陳翔等為”八友“;《後漢書》也記載劉表與同郡張儉等號為“八顧”,亦稱“八及”。

由於當時的“黨錮之亂”,太學生運動受到鎮壓,劉表等受到迫害,被迫流亡。

光和七年(184年),黨禁解除劉表受大將軍何進徵召為掾屬,再次入朝,出任北軍中侯。

初平元年(190年),荊州刺史王睿被孫堅殺死,董卓上表派遣劉表繼任。由於當時江南宗賊甚盛,袁術屯兵於魯陽,佔據整個南陽郡;吳人蘇代為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縣長,各據兵民在當地稱霸。這些地方勢力,各自為政,導致劉表無法直接上任。

於是,劉表匿名獨身赴荊州,單馬進入宜城,才得以上任。到任後,與延中廬縣人蒯良、蒯越及襄陽人蔡瑁等人共謀大略。

劉表詢問道:“此間宗賊甚盛,民眾不附;袁術作亂,禍事不遠啦。我想在這裡徵兵,該如何做呢?”

蒯良回答道:“群眾不附的原因在於仁義之不行,如果仁義之道能夠施行,百姓就像水勢之向下,何必擔憂來者不從哪?為何反問興兵之策哪?”

劉表又問蒯越,蒯越不贊同蒯良的看法,卻說:“治平者以仁義為先,治亂者以權謀為先。袁術為人勇而無謀,蘇代、貝羽皆一勇之夫,不足為慮。宗賊首領多貪暴,為其下屬所憂慮。我手下有一些平日具備修養的人,若派遣他們去示之以利,宗賊首領必定持眾而來。使君便誅其無道者,然後安撫、任用其部眾。如此一來,一州之人,都樂於留守此州,得知使君為人有德,必定扶老攜弱而至。然後,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袁術等人雖來,也無所能為了。“

劉表歎服蒯越之論,立馬讓蒯越派人誘請宗賊五十五人(《後漢書》記載是十五人)前來赴宴,將他們全部殺死,一併襲取了他們的部眾。只有江夏賊張虎、陳生擁眾據守襄陽。劉表派遣蒯越與龐季單騎前往,將其說降。

荊州的郡守、縣長聽說了劉表的威名,大都解下印綬逃走。至此,劉表控制了除南陽郡之外的荊州七郡,理兵襄陽,以觀時變。

當時,關東諸侯起兵討伐董卓,而劉表並沒有參加。而劉表也上表推薦袁術任南陽太守,暫時向他示好。

蒯越是荊州南郡望族之一、蒯家的代表人物,《三國志》亦沒有記載其卒年。與蒯良、以及同樣活躍於襄陽的蒯祺(諸葛亮姐夫)或為同族兄弟。

蒯越年輕時就頗有威望,被大將軍何進聘作東曹掾。曾經勸說何進先發制人,儘快殺掉宦官,但何進猶豫不決。蒯越預料何進必定失敗,於是申請出任汝陽令。果不其然,何進被殺,蒯越得以轉危為安。

蔡瑁(生卒年不詳),字德珪,襄陽蔡州(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荊州名族,蔡諷之子,姑母(蔡諷之姐)是太尉張溫之妻,長姐與二姐先後嫁給黃承彥與劉表成為繼室。

蔡瑁也是荊州名門望族,由於與劉表、諸葛亮岳父黃承彥等人的姻親關係,在劉表平定荊州的過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劉表依靠當地豪強,很快站穩了腳跟,但也嚴重依賴荊州豪強才穩定局勢。劉表之後的作為,也受到了他們過多地左右,劉表不得不考慮他們的利益。

劉表在荊州八郡營造了一個相對中原來說,比較安定的割據勢力。許多名士都逃離中原,而選擇前往荊州避難,從關西、兗州、豫州前來投靠劉表的學者就有千人之多。劉表對他們安撫賑贍,給與資助,使他們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其中就有諸葛亮、王傑等人,劉表成為當時頗有威望的文壇領袖,當時的荊州集聚了大量的人才,可謂戰將如雲、謀士如雨。

但劉表圖慕虛名,喜好坐而論道,許多良好的建議得不到採納,屢屢錯失良機。但仔細看來,劉表也面臨著實際的困難,許多決策也不是一廂情願的事。

02

荊州是四戰之地,能夠守得住荊州,已經實屬不易。

劉表佔據了荊州,但並沒有徹底控制各郡的地方勢力。荊州的劉表一直處在內憂外患的局面中。

在北面:

初平二年(191年),袁術派遣孫堅進攻劉表,劉表命江夏太守黃祖迎戰。黃祖敗退襄陽,用計射殺孫堅。從此之後,袁術不再能夠戰勝劉表。劉表斷絕了袁術的糧道,使其無法再盤踞南陽,被迫出走兗、豫,間接導致了袁術與曹操的匡亭之戰。

此舉不但徹底消除了袁術覬覦荊州的野心,更藉助曹操的力量削弱了袁術,使其遠離荊州,減少了對荊州的威脅,鞏固了對荊州的控制。

在東面:

劉表雖然在北面擠走了袁術,但因為黃祖射殺了孫堅,劉表為此也與江東孫策、孫權兄弟結下了深仇大恨。

建安四年(199年),孫策平定江東之後,就率軍進攻沙羨(今湖北嘉魚)。劉表派遣侄子劉虎和南陽人韓唏支援黃祖,但黃祖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滅,韓唏戰死,黃祖逃走。

在西面:

興平元年(194年),劉焉病亡,其子劉璋被擁立繼承其位。劉表趁此機會,派遣別駕劉闔策反劉璋的將領沈彌、婁發、甘寧失敗,但他們都因為戰敗而進入荊州。而益州方面,任命趙韙為徵東中郎將,駐軍巴東郡的朐忍,以防備劉表再次進攻。

在南面

劉表佔據荊州,實際控制的是襄陽和南郡,荊州南四郡雖表面歸附但並非真心投靠。

就在曹操與袁紹官渡對峙的時刻,南四郡在桓階的勸說下,長沙太守張羨率領南四郡反叛,劉表本打算聯合袁紹夾擊曹操的計劃不得實行,只好南下平叛。

在平定荊南之後,劉表又與交州牧張津之間產生仇隙。建安四至八年間(199年--203年),張津對劉表連年用兵。雖然張津兵微將寡,對劉表作戰多是徒勞無功,但也極大地牽制了劉表的兵力。

建安八年(203年),張津被部下殺害,劉表旋即派遣賴恭出任交州刺史。同時任命吳巨為蒼梧太守,以接替病故的史璜。但曹操則拜交趾太守士燮為綏南中郎將、督交州七郡,領交趾太守。意圖抗衡劉表在交州的勢力。

03

有野心,但缺乏膽略和實力

在經過連年苦戰後,劉表最終攻佔了南四郡,成為了坐鎮南郡,南據零陵、桂陽,北守漢川,擁有數千裡疆域,帶甲兵十數萬的諸侯勢力。

在此期間,劉表為了穩固他的地盤,在戰略上也做出了很大的妥協和努力。

首先是與朝廷勢力保持著比較密切的聯繫。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殺後,其部眾李傕、郭祀進據長安。劉表派遣使者入朝進貢,李傕派黃門侍郎鍾繇拜劉表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封成武侯,允許設置長史、司馬、從事中郎,擁有開府辟召掾屬的權力,禮儀如同三公;之後,又派左中郎將蔣祝耽授予劉表假節,並督交、揚、益三州軍事。李傕以此連接劉表,作為自己的外援,劉表也借朝廷的權威穩固自己的實力。

建安元年(196年),獻帝回到了洛陽,劉表接受太僕趙岐的說服派兵前往洛陽勤王,並運輸大量軍用物資資助朝廷。曹操奉迎獻帝到了許都,劉表遣使朝貢,但同時也與北面的袁紹連結。

治中鄧羲、從事中郎韓嵩、蒯越等勸諫劉表要選擇一方依附,但劉表說:“對內我沒有對朝廷失責,對外我也沒有違背盟主(袁紹是討伐董卓的盟主),這才是當今天下的達義之道。”

劉表已經面臨著四面受敵的困境,就不想再與朝廷為敵。這可以認為是懦弱,也可以看作是一種策略。

其次,盡力維繫外部聯盟的存在。

當時,一同與李傕、郭祀進攻長安的驃騎將軍張濟,從關中出走南陽,因糧食缺乏而攻打穰城,被流矢射死,其侄子張繡率領軍隊退守穰城。荊州官吏向劉表祝賀,但劉表卻說:“張濟因窮途末路而來,我作為主人卻如此無禮,這不是我的本意,我只接受弔唁而不接受祝賀。”

儘管劉表此舉非常虛偽,但也看出他的韜略。劉表派人招誘張濟餘部,他們聞訊都很高興,紛紛服從劉表。賈詡勸說張繡屯兵宛城與劉表聯合,幾次打敗曹操南征,成為劉表北方的藩屬勢力,抵抗曹操。

建安六年(201年),劉表派遣步騎萬人攻佔西鄂。同年劉備前來投奔,劉表相待很厚,但卻沒有重用劉備,派遣劉備屯兵新野,作為北藩,防禦曹操。

劉表作為頗具實力的一方諸侯,謀士方面有蒯良、蒯越、韓嵩、鄧羲等,戰將方面有黃祖、黃忠、甘寧、魏延、蔡瑁等等,同時也是具有野心的。劉表就曾經郊祭天地,被舉報有稱帝之心。

但身處四戰之地,都是如狼似虎的對手,劉表也沒有足夠的實力去東征西討,南征北戰。集中精力發展內部經濟,積蓄實力,靜待天下之變,也不失為高明的策略。

一般認為,劉表有兩次決定命運的時機,都沒有采取行動,似乎是失去了戰略機遇。

一次是官渡之戰,袁紹與曹操對峙,這是進攻許都的最好時機之一,由於南四郡反叛而放棄。但試想一下,如果劉表聯合袁紹滅掉了曹操,接下來劉表就會直接面對袁紹。劉表面對已經戰勝了曹操的袁紹,有幾成把握呢?倒不如坐觀其成敗,畢竟曹操的實力還相對弱小。如果南四郡再不在手裡,僅僅依靠襄陽、南郡的實力,如何跟袁紹抗衡?

劉表此時的決策,也並非完全錯誤。

另一次機會是,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遠征烏丸,劉備勸說劉表起兵襲擊許都,劉表沒有采納。之後,劉表也對劉備表示遺憾,後悔沒有采納其建議。

但也試想一下,劉備的話靠譜嗎?袁紹不就是因為劉備戰敗投靠,增強了戰勝曹操的信心嗎?最後如何哪?

如果劉表進攻許都,一時難以攻下,曹操必定回援,江東孫權趁機抄其後路,聯合曹操就把劉表給滅了。

當局者未必就一定迷惑,事後諸葛亮再明白也沒用。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還沒有交戰,劉表因病去世。如果不是出現這一狀況,交戰的結果未必如何。

從後期情況來看,孫權接受魯肅的建議,出使荊州,意欲聯合對抗曹操。如果劉表在世,孫劉聯盟也可能提前達成,那就是劉表與孫權聯盟共同對抗曹操。即便劉表在襄陽與曹操交戰失利,退守南郡,或許也會有類似赤壁之戰的結果產生。

無論如何,劉表的勢力還是比劉備強大很多。

由此看來,劉表一再與曹操妥協,是有實力不足的因素,有四面受敵的顧慮,當然與劉表的性格也有關係。最終還是因為身體的原因,沒有能夠與曹操一決雄雌,實為憾事。

劉表被後世詬病最大的因素還在於繼承人的問題上,犯下了致命的錯誤。由於溺愛次子劉琮而疏遠長子劉琦,導致兄弟不和,被曹操趁隙,苦心經營的基業一夜之間拱手讓人。

對劉表的評價,跟袁紹一樣,幾乎都是生性多疑,善謀寡斷。試想一下,跟張繡、賈詡及後來的劉備結盟,不多長個心眼能行嗎?

歷史是有偶然性的,但習慣於以成敗論英雄。其實,任何一個在歷史上留下姓名的人,都是很了不起的,劉表也如此。碰到曹操這樣的對手,上天都在幫他,別人就失去很多機會,劉表難以有更大的作為,也在情理之中。


豹眼看歷史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諸侯割據,天子無能,社稷有傾倒之危機。群雄逐鹿,都想在亂世中獲得地位。

劉表作為當時的“八俊之一”,佔據襄陽九郡,按理說應該逐鹿中原的,但是偏偏誰都不怕劉表,更不敢和曹操對抗,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1,劉表特別容易滿足,襄陽九郡已經滿足了。

2,為人優柔寡斷,做事瞻前顧後,患得患失。

3,劉表軍事能力一般,雖然襄陽九郡,帶甲十餘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