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爭光和崇洋媚外是怎麼回事

山東大學的所謂一個留學生配三個女學伴的事件,在網絡引起軒然大波。有人說真實情況並非如此,也有人說山大十惡不赦。還有的說大家關心的不是學伴制度本身,而是所謂的“超國民待遇”,學伴只是一個宣洩口。科學研究裡面,最重要方式之一叫控制變量,我們不如講這個事件的某些變量控制一下,也許能知道人們的憤怒到底來於何處。

不妨這樣假設:假如是女留學生配男學伴,我猜這個事的風評就會截然不同一定會有一大批人說:“我要去山大。” “後悔沒讀書,沒去山大”等等。

但是給男學生配女學伴,就容易引起憤怒了。“超國民待遇”客觀存在,但同樣是學伴,為什麼給女留學生配男學伴不覺得有問題,而給男學生陪女學伴就憤怒呢?

實際上“學伴制度”,並非十惡不赦。把這個制度和諂媚外國人聯繫在一起過於誇張(當然超國民待遇確實在其他方面存在),但是人們的憤怒的核心在於:“外國男性+中國女大學生陪讀。”這個點上。如果“外國女性+中國男學生陪讀”就不一樣了。這裡面有一種心照不宣的東西。

此外,中國男性對於本國女性找外國人很憤怒,說這是崇洋媚外。但是中國男人找外國女人呢?又會說這是為國爭光。為什麼會有這種皆然不同的說法?仔細想想,這到底是什麼心理。找外國女人就是為國爭光,而女性找外國男人是崇洋媚外。潛意識裡就是認為自己低人一等。

想想十分有趣,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男性找外國女性是為國爭光,女性找外國男性是崇洋媚外,這個言外之意不正是自己人看不起自己人嗎?不正是潛意識讓自己低人一等嗎?如果超國民待遇急需解決,我認為首先就要從我們自身這種病態的心態上開始,什麼時候對於跨種族交往沒有了為國爭光和崇洋媚外這些心態,真正的平等才會開始。晚清辜鴻銘說:我的辮子在頭上,但有些人的辮子在心裡,說的不就是我們嗎?

為國爭光和崇洋媚外是怎麼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