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是一颗气态星球,如果宇航员条件充足,降落在木星上会不会穿过去?为什么?

西门吹头


有一个成语叫“吉星高照”,这里的“吉星”指的就是木星。在所有行星中,木星是第二亮的(第一亮的是金星)。希腊人由于木星移动的速度很慢,颇有王者风范,因而称之为天神宙斯。木星绕太阳一周为12年,中国人也称之为岁星,又称福星,所说的福星高照,指的就是木星。

木星是一个气态巨行星,但是气态行星并不意味着一定疏松绵软。气态行星指的是不以固态物质为主要成分的行星,所有的气体星球都有坚硬的固体核心部分。

比如太阳系内的四颗外行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土星),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质量和体积都很大,这四颗行星都在地球外的轨道运行。都有坚硬的内核。所以,宇航员即使有充足的条件降落到像木星这样的气体星球,也无法穿过整个木星的星体。

而木星可以说是“气态巨行”,是太阳系内最大的行星,除了太阳,木星最大。占所有太阳系行星质量的70%,是地球质量的318倍,体积是地球的1321倍。它的吸引力特别大,甚至影响着其他的天体。

木星的主要成分由氢组成,占其质量的75%,其次为氦,占总质量的24%,木星的成分和太阳的成分惊人的相似。在通常人们的认识中,行星是不发光的,只能依靠反射太阳的光线才发光。经过先驱者10号,11号探测器的研究,发现木星正把巨大的能量向周围的宇宙太空释放,而且它所释放的能量,是它自身从太阳那里获得的能量的2倍,由此可见木星释放的能量有一半来源自身内部。

这样一个即能不断吸收太阳能量,自身又能产生能量的星球,不知道宇航员要做何种准备,才能平安到达木星的大气表层?

再看看木星的大致结构,相信再勇敢的宇航员也会挂了。

木星的结构从外往內可以分为三层,最外层为液态分子氢层,液态金属氢层,内核层。

液态分子氢层温度很高,大约有5000摄氏度。仅比太阳表面温度低1000度,表面压力高达几千个大气压,木星的大气层有5000公里的厚度,所以说木星就是一个熊熊燃烧的大火球。而且木星的表面经常伴随着闪电和风暴。

接下来是液态金属层,在高温高压下形成。这层的温度高达11000-20000摄氏度,压力高达300-1000万个大气压,

木星内核是铁,镍和硅酸盐组成的,温度高达20000-30000摄氏度,压力则达1000万-1亿个大气压。

这样恶劣的环境,木星的大气就是一个阻碍,当人类卷入大气内部,根本没有生还的可能,这样的液态海洋,还没彻底进入,就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宇航员奔向木星,简直就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所以目前情况下,还无法有充足的条件,让宇航员到达木星的表层,更别说去穿过坚硬的金属层和内核了。

但是人类对于木星依旧非常关注。人类对于木星依旧寄予厚望。木星虽然可以发光,但是它和恒星相比,仅仅是能发光。而且体积也不够大,最起码还没有太阳大,也许木星永远不能成为真正的恒星。而从严格的意义上看,木星又不能算行星,它只是介于恒星和行星之间的一种特俗的天体。

30亿年后,当太阳寿终正寝时,木星也许会取代太阳的老大地位,如果人类的繁衍生息的时间能超过太阳,木星一定是人类最关注的星球。

虽然无法预知这30亿年会发生什么,但是从现在关注木星,未雨绸缪,研究木星,到将来一定会有一个更高的水平,也算是对人类未来人类的一份贡献。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