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可爱!”“可爱能当饭吃吗?我要吃脑花!”


“可爱能当饭吃吗?”

如果你认识伶鼬(Mustela nivalis),你一定会理直气壮地回答——能,而且是脑花味儿的!

伶鼬名字里的“伶”很有意思。就像武侠小说里,叫“任我行”、“风清扬”的,武功一定已经进入化境;叫“周芷若”、“王语嫣”的,大概率美得不似人间;要是“段天德”,往往很难是英雄好汉……

“伶”这个字可谓是自带认证,让我们一眼就明白,它们又可爱又敏捷。

“你好可爱!”“可爱能当饭吃吗?我要吃脑花!”


“咦,叫我干什么?有吃的吗?”/Paul Hobson / FLPA / Minden Pictures

1

个头最小的食肉目

毛茸茸的脑袋一露头,清澈中透着呆滞的大眼睛一对视,哪怕是糙汉子也会被伶鼬搅动心弦。

体型小可能是伶鼬得名“伶”的第一个原因。伶鼬不仅是数十种鼬科动物中最小巧的一种,而且是整个食肉目中个头最小的。它和你的手机差不多个头,人类对它来说就是个巨人,一个手掌就够它旋转跳跃(注意:伶鼬不友好,有攻击性,不能成为宠物)。

“你好可爱!”“可爱能当饭吃吗?我要吃脑花!”


可爱得如同一朵娇花(?)/Paul Hobson / NPL / Minden Pictures

可是光小,恐怕还不够——毕竟,给动物起名字的老师们都是相当腹黑的啊。体型较小的动物们,往往名字里会得个“倭”或者“矮”字

倭蜂猴(Nycticebus pygmaeus)大眼睛一脸单纯多可爱,只可惜行动迟缓,还是没有躲开不太好听的“倭”字。

“你好可爱!”“可爱能当饭吃吗?我要吃脑花!”


“我也很可爱,为什么这么对我……”/Chien Lee / Minden Pictures

“伶”意为灵巧聪明,所以要冠上一个“伶”字,就得身手敏捷,比如《侏罗纪公园》的大明星伶盗龙(Velociraptor),学名的意思就是“快速的盗贼”。伶鼬也是这样一位“雪上飞”的轻功高手。

2

伶鼬是怎么变小的

作为一种食肉动物,这么可爱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看看伶鼬的分布和自然演化故事。

伶鼬原生于欧亚大陆、北美和北部非洲,随着人类的活动也被引入到新西兰、澳大利亚、地中海沿岸、阿根廷和智利等区域。由于分布广泛、数量也不太稀少,它们在IUCN的分类中属于无危物种。

“你好可爱!”“可爱能当饭吃吗?我要吃脑花!”


伶鼬从雪地里探出头来。/Ernie Janes / NPL / Minden Pictures

从伶鼬分布可以看到,这是一个主要生活在北方

的物种。向上追溯五百万年,我们将看到,伶鼬的原始祖先是粗壮强壮的大型鼬类。

随着冰期到来,欧亚大陆北方的大片森林抗不过严寒逐渐凋亡;开阔的草原覆盖了大地,并在漫长的冬季中被冰雪笼罩——这样的环境剧变让很多“体大多汁”的啮齿类动物难以继续生存,而个头小、能挖掘复杂洞穴的小耗子们种群爆发

在这漫长的冰河时期,捕食啮齿类的伶鼬祖先体型越变越小,身体越变越狭长,逐渐获得了在积雪下面穿行洞穴的能力。大概二十万年前,它们穿越了白令海峡到达了北美,完成了覆盖北半球大陆的壮举

它们一年换毛两次,夏季褐色,冬季是利于隐蔽在雪地里的白色,更换毛色有利于更好地隐蔽,在捕猎中也就有了更大的优势。

“你好可爱!”“可爱能当饭吃吗?我要吃脑花!”


冬天变成白色的伶鼬。/GG Shrike / Wikimedia Commons

3

颠覆你对食肉兽的认识

对伶鼬来说,可爱有时候是老鼠的味道,有的时候搀着石龙子味,也经常是鸡肉味,嘎嘣脆。

通常,食肉动物的眼睛总是透着“凶悍”,而食草动物眼睛总是显得“温和羞怯”。

根据这个标准,人类很容易被伶鼬和水獭欺骗。它们一个为了适应地下洞穴暗无天日的条件,一个为了适应浑浊的水下捕猎,都拥有巨大的瞳孔

在人类看起来它们无辜天真

,在那些阴暗中躲藏的动物看来,这样的眼睛却是满满的残酷。

“你好可爱!”“可爱能当饭吃吗?我要吃脑花!”


看我的眼神多可爱。/David Kjaer / NPL / Minden Pictures

通常,食肉动物给人感觉棱角分明——强壮的下颚、肌肉虬扎的肩颈和臀部、还有尖利的爪牙。让我们如此判断的,主要是猫科、犬科和熊科的一些大型食肉兽。

而伶鼬看起来分明是个圆滚滚的小桶,没什么轮廓也谈不上线条。为了适应冰雪严寒,它们演化出了茂密浓厚的被毛,连耳朵都变圆又缩小,在收集声音的同时尽可能减少体温的丧失。

这样的身材在人类看来可爱,但对耗子们来说,黑暗之中,只有绝望。啮齿动物缩小了身体,扛住了冰雪,又一头扎进了黑暗,却看到了和它们展开“军备竞赛”的伶鼬,真忍不住要“吱”一声,演化君,你为什么如此玩人啊!

“你好可爱!”“可爱能当饭吃吗?我要吃脑花!”


伶鼬捕猎,杀死了老鼠。/Dave Bevan / NPL / Minden Pictures

通常,人们印象中的食肉兽,比如狮、虎,总是没完没了的睡觉。伶鼬则给人以永远蹦蹦跳跳的印象。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可爱人设,而是它们“嗜杀成性”,根本没有办法停止制造凶案。

伶鼬的新陈代谢速度非常快,每天必须进食大于自身体重三分之一的食物……也就相当于我们人类一天吃200个汉堡吧……

由于捕食对于伶鼬是如此的重要,它们在捉到老鼠后经常来一顿“快餐”,把富含能量的大脑吃掉,然后就赶紧出发寻找下一餐。因此,小小的伶鼬一天的行程上,可能散布着数十只老鼠的尸体,每只都被吃掉了大脑。

“你好可爱!”“可爱能当饭吃吗?我要吃脑花!”


伶鼬拖拽着被它咬死的穴兔。/Terry Andrewartha / NPL / Minden Pictures

4

鼬科动物都是狂热的捕食者

最后,我们再谈谈“鸡肉味,嘎嘣脆”这件事吧。

伶鼬的冒险精神和狂热脾气早就被科学家所熟知。

在新西兰,科学家追踪了十几只伶鼬,发现它们的食谱里鸟类、蜥蜴无所不包。在英国,研究者标记了9371个山雀巢,发现其中的1946个都被伶鼬给洗劫了。在美国,鸟类保护组织发现,高树、电线杆、墙缝、岩洞,没有什么障碍能够阻挡狂热的伶鼬进入。

在视频网站搜索伶鼬,到处是群众们拍摄的、它们攻击比它们大几倍甚至十几倍的火鸡、旱獭、兔子的视频……由“可爱”堆积起来的杀手本能,让它们的食谱上天入地,无所不包。

“你好可爱!”“可爱能当饭吃吗?我要吃脑花!”


科学插画,伶鼬拖拽它咬死的老鼠。/Wikimedia Commons

因为伶鼬小而可爱,这样的特征充满了“反差感”,被广为传颂。实际上,整个鼬科动物里,这样疯狂而热烈的捕食者可不少见。

绝大部分猎食哺乳动物都是比较谨慎的,它们会挑选比自己小的猎物,躲开毒蛇毒虫。

但是小身材大味道战斗力的鼬科动物,为食肉目贡献了无穷的故事——无所畏惧的“平头哥”蜜獾(Mellivora capensis)、单挑群殴都不怵的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敢啃加拿大猞猁(Lynx canadensis)的渔貂(Martes pennanti),还有熊一般强壮的休·杰克曼老师狼獾(Gulo gulo)……

“你好可爱!”“可爱能当饭吃吗?我要吃脑花!”


宁死不屈!“平头哥”蜜獾被狮群包围,仍然在奋力抗争。/Lion Mountain TV / youtube

“你好可爱!”“可爱能当饭吃吗?我要吃脑花!”


超强捕食者。黄喉貂咬死了恒河猴(Macaca mulatta)。/Life Of Wildlife / youtube

对于伶鼬,吃两口脑花又算什么?

它们虽然小而可爱,却代表着鼬科动物的狂热荣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