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深推做实林长制改革 2019年共完成造林137.8万亩

3月11日上午,人民数字安徽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安徽深推做实林长制改革,2019年,共完成造林137.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77.7万亩、封山育林60.1万亩,占省政府下达计划任务的114.8%。完成森林抚育618.7万亩、退化林修复68.2万亩,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多措并举深推做实林长制改革

2019年9月,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安徽省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2019年10月19日在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开幕式上,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的揭牌,标志着安徽林长制改革进入新阶段。全国人大常委会充分吸纳了我省林长制改革成果,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的需要,建立林长制。”目前,全国有14个省(自治区)来我省考察林长制改革,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始实行林长制。

安徽省林业局副局长齐新介绍,下一步,我省将围绕林长制改革“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大任务,推进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努力创造更多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加快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屏障建设先导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

确立制度禁食野生动物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确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制度。目前,全省以食用为目的的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所900余家,主要养殖物种有:梅花鹿、马鹿、鸵鸟、黑斑蛙、野猪、豪猪、果子狸、野兔、中华竹鼠、蛇类、雁鸭类、雉类等15种(类),现有各类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存栏量较大。齐新介绍说,“下一步,我们将对全省以食用为目的从事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经营利用机构,开展一次彻底检查整顿。”

此外,安徽一律停止受理以食用为目的猎捕、出售、购买、进口野生动物等活动的行政许可申请,严格规范对非食用性利用野生动物活动的审批行为;对违法从事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经营利用活动的机构,依法加重处罚;对以食用为目的从事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的机构,已取得以食用为目的的经营利用许可证件和文书的,一律予以撤回并注销或申明作废,停止一切以食用为目的的经营利用陆生野生动物活动。

同时,积极落实地方党委政府责任,支持、指导、帮助受影响的养殖户调整、转变生产经营活动,妥善处置后续工作,确保科学平稳实施。(章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