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民居:「巨无霸」福建土楼是怎么建成的

揭秘民居:「巨无霸」福建土楼是怎么建成的

规模宏大的福建土楼,“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纵贯古今的结晶”,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是山区民居建筑“巨无霸”,是古代民居中的“航空母舰”。历经数十年才能修建完成的大型土楼,不仅筑成高耸雄壮的夯土墙,在岁月沉淀之后,也诠释着如同外墙一样凝重深厚的文化内涵。

‘土楼’这个概念约定俗成已有了它特定的含义,它是指用夯土墙承重的规模巨大的群体楼房住宅。

揭秘民居:「巨无霸」福建土楼是怎么建成的

初溪土楼群鸟瞰

无论福建土楼是什么,问题关键是凭什么它能如此巨大,地位又如此突出?客家土楼从建筑技术、规模体量,还有历史文化内涵,抑或造型上给人们带来的审美价值,这种震撼人的美的力量从哪里来?为何它源远流传数百年,至今仍较好地保存、挺立着,并被人居住......

一千个不同的体验者,或许有一千个关于土楼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归根结底,众多问题背后,都指向类似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一个问题,即福建土楼是怎样建成的?换句话说,人们无论怎么说它高大巍峨,说它积淀深厚,说它文化渊源,说它艺术璀璨,严格地讲,这一切都拜土楼严谨有序的建造流程所赐。

揭秘民居:「巨无霸」福建土楼是怎么建成的

月色下的福建土楼外墙

01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福建土楼正式开建之前,需筹备5项工作。

(1)选址像选亲

传统时代,人们依据宗亲聚落的方式居住。所谓“血亲为邻,兄弟比屋而居”,在建造土楼如此庞大体量房屋的事情上,基本不由个人决定,也不可能哪一家能独立将它设计建造起来,而是召集全族,群策群力展开“头脑风暴”,而后缓缓建之。

揭秘民居:「巨无霸」福建土楼是怎么建成的

周边风景秀美的裕昌楼

过去大型土楼选址,好比古代婚嫁选亲,男女双方的结合,更多由家族或长辈说了算,长辈们谈妥了,这门亲事基本也定下了,就是说男女婚姻取决于家族意见。土楼的这种选址方式是科学的。不同的是,男女婚姻大事如完全由家族决定,结果倒不一定幸福,以鲁迅先生为例,原配夫人朱安女士是母亲决定的,但两人本不认识,没见过面,这样由父母决定的婚姻,事实证明给当事双方带来了终生的遗憾。

当然,婚姻相亲模式也有多种,它也会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如《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二人深深相爱,可长辈不同意他们结合,设置障碍,所谓门不当户不对,不符合家族利益。眼看一对有情人被拆散,崔莺莺的侍女斗智斗勇,从中斡旋,帮助二人冲破重重阻挠,终成佳侣。

相比传统方式,现在社会的婚恋相亲比过去自由得多,男女二人决定权很大,但问题是,双方可能因年轻不成熟,或一时冲动,如生理的、感情的等等,在未了解彼此的情况下结合,时间久了,才发现性格各方面不合,难免心思起伏,悔不当初!所以,家族意见、亲友团助力、双方的熟悉和磨合,都将是确保结果长期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揭秘民居:「巨无霸」福建土楼是怎么建成的

历经百年依然坚固,风雨沧桑夯土墙

上面所讲从某种程度上,与土楼建造有异曲同工之妙,土楼最终建成并伫立数百年为人们居住,是多种因素多项流程多方人员合力的结果。但土楼建造与男女婚恋不同,在于前者是建筑,建成后为人居住,后者是人,直接关乎幸福二字。此处要预先说明,正是本文所述的5项前期筹备、6大后期建造及装修工序,作为前提条件和技术环节,对福建土楼建造的百年大计,都是不可或缺的。

回到本小节,一旦决定建造一座土楼,当然会从多个角度多种视角进行选址,这里面既有家族参与决定的成分在,也有灵活有度的民间智慧,比如首先请风水先生看风水;其次根据祖训,祖上定下过规矩,哪里可建哪里不可建,总归是要参考遵守;最后还有民间习俗,通常会避开赌场、屠场、坟场这些阴气、戾气或杀气重的怪异之地。

(2)择匠如拜将

这一步好比点将出征,要登台拜将的。客家土楼最终要人居住,其建造的指挥中枢是一帮专业精湛、态度谨严的工匠。为首两员大工匠:泥匠和木匠,他们手下各带徒弟,也或没有,但必须有运土、吊土和上料的小工。这些小工通常由土楼的本族人充任。按照民间习俗,每逢建房等大事,乡邻都会来帮忙。

如同木匠工具七大件:锛刨斧凿斗尺锉,泥匠也是全套工具样样齐全,包括木模板、夯杵、拍板、绳线、木尺、横担、铁锤铁铲、泥刀泥锄

等,虽然土里土气,但是特别管用,足能建起高大坚固的夯土墙。

揭秘民居:「巨无霸」福建土楼是怎么建成的

泥匠夯土墙工具

过去民间造屋只粗略描画构架,并无施工图参照,因此泥匠和木匠二人不但是建造土楼的总设计师,某种程度上还充当着土楼设计施工图的角色。他们依靠长期积累的经验,在脑袋中构搭各种建造式样,与家族主人协调、商量,全力合作,就能按部就班推进土楼工程。这样,经过甚至长达几十年的接续建造,十分庞大的土楼就逐渐建成,这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通常要两三代接力才行。

揭秘民居:「巨无霸」福建土楼是怎么建成的

土墙夯筑中

(3)雇工似募兵

上面讲到,雇工主要是指除泥匠木匠之外的小工,由家庭、家族或乡邻等劳力担负。他们的任务主要是在工地打杂,如搬运、拌土、上料、简单木作等,手艺稍好的也可负责诸如夯土之类的技术活。

根据工程量大小,小工人数几人、十几或几十上百不等。这些人数在开工之前都要谋划排定。需提到,因传统农耕时代亲邻敦睦,承担小工的乡人,均自发帮忙,这次你帮我,下次我助你,不用付工钱,管个饭就行。

(4)备料有讲究

作为福建传统建筑,土楼备料的特点体现乡土性:

不仅表现在空间布局与当地民俗习惯相吻合,更突出的还表现在就地取材,对泥土、木材、石材等地方材料的巧妙应用。

揭秘民居:「巨无霸」福建土楼是怎么建成的

土楼建造中用作椽梁等的杉木

土楼为土墙木构砖瓦建筑,需要准备的材料基本有三大类:土石沙;石灰;木料和砖瓦。如木材用杉木,当地多山,林海茫茫,寻得上好杉木较为容易,放置干透,尽可能减少后期干缩和开裂造成的麻烦。

土楼夯土技术相当完善和成熟,作为重要环节的夯土墙配料非常讲究。泥土选用红壤土、田岬泥(田底泥,一种水田下层未耕作黏土)和老墙泥(瓦砾土),三种土按比例配置,发酵成熟,再加入石灰和砂,拌成三合土即可。还有一种特殊配方,材料成本较高,即加糯米汤、红糖和蛋清,用泥锄拌匀,这样上料夯筑的墙体更加牢固耐用。土楼建造的配料通过材料互补,实现性能提升。最终,高大夯土墙不开裂不缩水,使用寿命也随之增长。

揭秘民居:「巨无霸」福建土楼是怎么建成的

(5)祭拜同“出征”

这是土楼开工前最后一道程序,族人非常重视,严格讲有一套完整仪式:烧香化纸、杀鸡祭拜天地、安符出煞、洁净地面。这种祭拜仪式相比现代奠基典礼更具传统人文气息。

在“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传统时代,土木建造从“敬天畏人”出发,重视筹备,直到将房屋建造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在今天的人们看来,不仅充分体现生态低碳的环保优点,更积淀着深厚的文化传承。福建土楼能作为土木建筑典范,可见前期筹备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02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筹备到位,6大工序开工建造。

(1)地基扎得牢

过去土楼打地基,因建筑体量大,换种能类比的说法就是今天挖基坑。当时叫“大脚坑”,为下一步打石脚做准备。传统时代的地基,一般只挖掘墙下空间。但福建土楼不仅如此,因地基宽度约是地面墙体宽度一倍,基坑就要挖得更宽些,而深度则依据楼高、地质状况而定。据说有的土楼为防止吸水,地基要挖5米深,仅此一项就要花费一年时间来完成。

(2)石脚砌得稳

揭秘民居:「巨无霸」福建土楼是怎么建成的

石头砌的地基与墙基

地基及地面少许部分,均用石头砌基础,分为大脚(地下)、小脚(地上墙脚和腰壁)。大石头砌大脚,四个边角需用整块超大石,边缘以土夯实,内里隙缝填小石。规整的小石块砌小脚,以三合土粘接,高度半米至两三米不等。

(3)行墙头一炮

小脚养护的几天中,匠人可以休息调整下了。小脚养护干固,紧接着就是夯土墙作业,即行墙。行墙的被重视程度不亚于前期5项筹备最后的祭拜。在行墙前一天,族人要设席宴请匠人、风水先生和帮工。次日,在贴着喜庆对联红纸的木版夯杵前放一挂鞭炮,宣告夯墙开始,就可行墙了。

揭秘民居:「巨无霸」福建土楼是怎么建成的

土楼夯土墙施工中

另外,作为夯筑的第一版墙,一定用最好的土料、最沉稳的办法、最严谨的态度进行。夯完还要及时修补,抹平墙面缝隙,拍打墙面,使其平整而光洁。如此做法,跟打地基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还是基于人们对建筑基础的重视,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正是这道理。

土楼的夯土墙底墙厚度基本在1.3米至2米,表面看已经很厚,可按照宋代《营造法式》规定的技术标准“高厚比3:1~4:1”来看,高度十几米的福建土楼,其高厚比达到了大致6:1~7:1,远超宋代标准,显示了它的夯筑技术的进步性。需要提到,建造近300年的最高土楼之一的和贵楼,高21.5米,底墙厚仅1.34米,高厚比竟达16:1,比现代夯土建筑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揭秘民居:「巨无霸」福建土楼是怎么建成的

和贵楼

(4)献架靠木匠

换句话说,这道工序就是一层或全部土墙结束,木匠来做木结构。土楼外观是夯土墙,但是内部却由大量木柱梁架和楼层铺板来构建。在第一层楼夯土结束,紧接着就是该工序。泥匠可暂歇一歇,木匠要上手了。

在这当口,一边是庆祝建造的阶段性成果,另一边还要犒劳工匠、补充体力,毕竟往后土楼越建越高,工作越发辛苦,工匠的作用至关重要,土楼主人又须招待一顿吃喝,杀鸡宰鸭打糍粑,食物甚是丰美。

揭秘民居:「巨无霸」福建土楼是怎么建成的

土楼内的柱梁等木结构

所谓“献架”,始于墙顶挖好搁置楼板梁的凹槽,木匠方好据此来立柱、架梁和搭板。此时,木梁一端搁在凹槽中,另一端搭在内部空间竖起的木柱上。木柱之间连以横梁,与开口于墙的槽口共同担负起杉木,其上再铺木板,向上一面剖光,即为一层的楼板。

在献架过程中,要考虑的一个实际问题是缩水。包括夯土墙和楼板的缩水,所以墙中凹槽要适当升高,收缩后刚好使楼板水平;铺的楼板需预留一块木板的空位,经过一年门板们收缩完毕,再算好尺寸装板固定,可令楼板更加严丝合缝。

(5)出水铺屋瓦

四五层高的夯土外墙高高耸立,土墙建造完了,泥匠师傅终于长松一口气,然后由木匠师傅来盖顶,在椽架铺上杉板,用竹钉紧固,其上再铺屋瓦,这样屋面工程完了,就算“出水”了。为防止风雨掀翻屋瓦,上面通常会压一圈砖石。

揭秘民居:「巨无霸」福建土楼是怎么建成的

土楼的屋顶瓦

在这节骨眼上,还有许多琐碎细活儿,主人高兴,自然少不了一番宴席款待,表示庆祝,也为下一阶段工作拉开序幕,基本也就是土楼营造最后一道工序了。

因为是土木建筑,为更好防水防雨,对土楼的“穿靴戴帽”颇有讲究。如果将打石脚比作“穿靴”,以防雨水浸泡,那么对屋檐的处理就是“戴帽”了,可以有效防止雨水淋湿夯土外墙。

而“戴帽”的说法,又进一步形象比喻为“前戴斗笠后披蓑衣”,前即土楼朝向院子的屋檐,支撑的内椽相对较短,后即夯土外墙方向,外椽相比较长,出挑甚至长达3米,形成大屋檐,看起来如同长长蓑衣。

揭秘民居:「巨无霸」福建土楼是怎么建成的

土楼的大屋檐

(6)装修细收工

这是最后一道工序,主要是七七八八一些木工和泥工活儿。此时,木工负责楼梯、栏杆、门窗、天屏以及其他木头装饰,泥匠通常负责外装饰,如开窗洞、铺走廊、粉墙、磊水塘、砌石阶及灶头等。

由于土楼体量庞大,占地面积通常数千平方米,甚至达到上万平方米,如最为庞大的方形土楼遗经楼仅占地就有10300㎡,如果算室内面积,就更多了,因此装修时间也比较久,少则一年,多则数年。

相比区区数年的装修,一些精工细作且极重细节的土楼,从启建到完成会花费几十年,如被称为“土楼王”的承启楼,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据传从明崇祯破土奠基,至清康熙竣工,历世3代半个多世纪才告完成。今天,它与万里长城、敦煌莫高窟一起作为国家名片,大放异彩。

03 结论

作为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建筑,福建土楼不愧为中国传统民居瑰宝。它的建造一环扣一环,紧紧相连,终于成就或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或聚族而居、粗犷雄伟的土楼

揭秘民居:「巨无霸」福建土楼是怎么建成的

南靖田螺坑“四菜一汤”

上下五千年,5项筹备6大工序,终促成夯土民居建造的集大成者:福建土楼。回顾石器时代“堆筑技术”萌发,经商周“版筑技术”储备、秦汉的广泛应用,源流而下,至唐宋开枝散叶,登上巅峰,才在明清一代集诸土木技艺之精华,一举在闽南闽西南山乡蔚为大观,它不仅是民居“巨无霸”,更堪称民族古建雄壮激流中的一朵“奇葩”。

位居传统夯土民居建造巅峰的土楼,在快餐化时代的人们看来,其建造也或显得繁琐,甚至有些不可思议。即便如此,本文并未详涉选材、配料等更具体的技术细节,这又是一个可以单独展开的长篇叙述。总之,一项千年流程的技艺精华,一项真正属于工匠的手艺,唯有不计得失,沉下心来,精工细作,方领悟其精髓,深习得技艺。当然,从事无巨细的诸流程之中,也约略可见传统营造技艺面临的窘境及断流缘由。

揭秘民居:「巨无霸」福建土楼是怎么建成的


参考文献:

《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福建卷》,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年版

《福建土楼——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黄汉民著,三联书店2009年版

《福建民居》,戴志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福建民居》,李秋香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老房子——福建民居》,黄汉民、李玉祥著,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王其钧著,南天书局1993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