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的人,都懂得傾聽別人

作者 | 左小丘丘

首發 | 皓然成長


高情商的人,都懂得傾聽別人


人們總是認為能說會道的人是善於交際的人,其實,善於傾聽的人才是真正高情商的人。

卡耐基說:"一雙靈巧的耳朵勝過十張能說會道的嘴巴。"


少說多聽,才是大智慧。


1 傾聽別人,比急著講述自己更真誠

朋友小密不止一次地跟我說她想換工作,原因是公司在行業上的處境不好,到手的工資都不夠自己花。


在一次遲到被點名批評後,她又委屈地跟我說:我只是遲到了一次而已,公司有必要這麼咄咄逼人嗎?

我一來就急著替她分析一二三四找解決方法,還說出了自己的一些類似經歷。


那時候,我恰好也處於瓶頸期。於是自以為是地跟她打雞血:“別難過,誰沒被工作打趴下過呢!”


然而,最後她還是禮節性地對我表達了感謝,但在最後一刻我才從她悻悻然的語氣中驚覺:其實她並不是真的想換工作,只是想找個人好好說一說她的處境。

她正在為自己糟糕的工作狀態發愁,可我錯過了去好好傾聽她的時機。


一句佛教格言恰如其分地描述了這種傾聽力:“不要急著做什麼,站在那裡。”


一位好的傾聽者是見證人,而不是評斷你經驗的人。


還有一次,我跟隨同事外出團建。


集體吃飯時,一個剛剛遭遇失戀的同事喝得一塌糊塗,痛哭流涕,邏輯不太清晰地表達著自己的痛苦,但在領導的示意下,我們誰也沒說什麼建議或安慰,只是聽著、陪著。


當時年紀尚輕的我很不解領導的做法,為什麼不多說說安慰的話?

後來我明白了,傾聽的重點,從來不在於給予建議,而在於“聽”。一個人傾聽的態度,表現出了一個人最基本的修養。


傾聽本來就是一個溝通交流的紐帶。我們在表達自己的時候,也應該為對方留有發聲的餘地。


很多時候,學會傾聽別人,比急著表達自己更真誠。



高情商的人,都懂得傾聽別人


2 傾聽別人,也是在傾聽自己

傾聽,不僅是對別人的尊重,更多的是對自己成長的幫助。否則,在你急急忙忙地給予他人否定的同時,也是在否定自己。


曾國藩在晚年的時候,寫下了《挺經》,回顧自己一生的經歷和經驗教訓,尤其是為人處世的心法。


雖然《挺經》還沒寫完,曾國藩就去世了,但《挺經》的智慧仍然影響著無數後人。

在第一章開篇,對待古人功夫上,曾國藩總結了一句:聽正確的話,一個人可以少走彎路。


古語云: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用心傾聽,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慢慢去體會他人說的良言,可以使自己更快向前。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精神病患每天穿著黑色雨衣,舉著一把花雨傘,蹲在院子裡的陰暗角落。很多醫生和專家都試圖診治這位病患,卻不曾想病患理都不理他們,一句回答也沒有。


架走病患他倒也不抵抗,只是一旦有機會他仍會穿上黑雨衣,打著花雨傘,蹲在角落。


所有人基本都放棄救治了,直到來了一位被認為是“行為乖張”的心理學專家。


專家一見著病患,並不同他交談,只是換上跟他一樣的行頭,跟他蹲在一起,靜靜地聽著病患嘴裡的嘟囔。


就這樣堅持了一週,病患主動親近他,問了句:“你也是蘑菇?”


慢慢地,病患開始對心理學家敞開了緊閉的心扉,而心理學家也悟到了自己慣常的心理苦悶的真正緣由。


《史記》有句名言說:“言能聽,道乃進”。認真傾聽才能有所得,幸福也都與此相關。


真正的傾聽,既是對他人的理解,也是對自我的找尋。


我們傾聽別人,也是在傾聽自己。


高情商的人,都懂得傾聽別人


3 善於傾聽的人,才會善於行動


網上曾流傳一個故事:華為總部的幾位年輕的財務部員工在電梯裡吐槽說:“要是公司在研發基地建立一個財務系統,能大大節省了我們往返公司總部和基地的時間,也能減少基地同事對公司報銷制度的抱怨”。


沒曾想,等電梯上升到總裁任正非所在的樓層,幾位年輕人才看到身後站著總裁,聊天的內容都被領導知曉了。


“完了,在領導面前怨聲載道,估計要被開除了。”

誰曾想,半個月後,研發基地的財務系統建好了,幾位年輕人如釋重負。

從那以後,華為更是設立了員工建議蒐集中心,執行率高達86%。


傾聽是對別人極大的尊重,傾聽裡更藏著一個人的素養和情商。


一個高情商的人始終明白,比起改變外部條件,更奏效的是關注人本身,仔細聆聽別人內心真正所需。


任正非在聽到員工意見的同時,並不是馬上加以否定,給員工扣上亂嚼舌根的帽子,而是設身處地站在員工角度,去理解體諒他們,並且在員工意見得到證實的情況下,效率奇高地滿足了員工的所求。


傾聽不只是聽,更重要的是聽後的反饋。善於傾聽的人總會有所行動,使傾聽不止於聽。


高情商的人,都懂得傾聽別人


4


老子說:“大辯若訥。”


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中也指出,在人們清醒的時間裡,有百分之八十的時間在用來進行人際溝通,這其中又有百分之四十五的時間用於傾聽。


回想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父母長輩太嘮叨,便不以為然地敷衍或打斷他們說話,但你也許應該反省自己,為什麼不能將父母的愛意聽完?

朋友、陌生人亦是如此,你給人的印象好壞,不在於你打扮得有多精緻,而在於你是否能夠謙遜待人,善於傾聽。


我們總以為,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

殊不知,光會說,卻不懂得聽,只會增加處世的難度。


只要留心生活,你就會發現人緣好的人,通常不是因為有多幽默,多會說話,而在於能靜靜地聽完每個人說的話,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被認真對待。


因此,做一個有耐心的傾聽者,才是一個人難得的高情商。


高情商的人,都懂得傾聽別人


左小丘丘,安靜寫字,人間修行,永遠學習,永遠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