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活在《無人知曉》的角落,現實就是溫暖與冷漠共存

在我們大多數人眼中,社會是一個有溫度的存在,要麼是冷漠的,要麼是溫暖的。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社會的溫度不是恆定不變的。當我們陷入困境時,我們會被一些人幫助,也會被一些人拒絕,他們會讓我們感到暖心,也會讓我們寒心,這就是現實。日本電影《無人知曉》便是這樣一部現實的電影,導演是枝裕和沒有把發生在主人公身上的悲劇有意的引向人情冷漠的社會,而是通過鏡頭,向觀眾展現了一個我們真實生活的社會。

豆瓣9.1,活在《無人知曉》的角落,現實就是溫暖與冷漠共存

單親媽媽惠子有四個孩子,四個孩子有著四個父親,惠子甚至不確定她孩子的親生父親到底是誰。惠子一心追求個人幸福,明知自己養不起還是生了一個又一個,儘管年紀已經不小,仍舊有一顆躁動不安的心。她後來悄無聲息地逃跑了,把自身應該承擔的責任推給了她年僅12歲的兒子阿明。阿明是個少年老成的男孩,他沒有像正常孩子一樣入學,也沒有同齡孩子那般活潑,他很少哭泣,就連放縱時都在剋制自己。

家裡還有一個十一歲的女孩京子、五歲的男孩阿茂和三歲的女孩小雪,他們每一個都懂事的讓人心疼。可以說,阿明就是這些孩子的將來,而這些孩子就是阿明的過去。他們沒有戶籍,無法入學,一旦暴露就會被政府組織強制分離,他們從懂事起就要學會壓低自己的聲音,隱瞞自己的身份,在無人知曉的角落裡寂寞生長。電影結尾,三歲的小雪死了,離去的惠子沒有迴歸,12歲的阿明帶著弟弟妹妹繼續倔強的活著,這並不是一個圓滿的結局,卻是一個最貼近現實的結局。

豆瓣9.1,活在《無人知曉》的角落,現實就是溫暖與冷漠共存

一、一個人的本質不會輕易改變,貼近生活才能反映現實

惠子不是一個負責任的母親,十幾年來,她帶著孩子不停搬家,為了自己的愛情,換了一個又一個男友。這一人物形象的出現與我們對"母親"的普遍認知產生了巨大反差。一般而言,我們想象中的母親應該是為了孩子無私奉獻,甚至是會放棄自己的個人慾望,而惠子顯然不是這樣一個"普通"的母親,在她與孩子之間,她更愛她自己。

惠子是自私的,但她不是絕情的,至少她在孩子身邊時,她對孩子是有著愛意的。這也使得她這一人物形象飽受爭議,觀眾無法簡單的用"惡"這樣的標籤去形容她,她不是一個單一的、片面的人物。惠子雖然在電影中扮演著母親的角色,但她也實際擔負著父親的角色。在她身上體現著我們不得不正視的一個問題,即個人的幸福與父母的責任究竟該如何抉擇。

豆瓣9.1,活在《無人知曉》的角落,現實就是溫暖與冷漠共存

惠子堅持追逐自己的幸福,為此她就勢必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母親。孩子們瞭解自己的母親,所以阿明每天都要等母親回家後才休息,京子會提前站在門口為母親開門,母親一旦要離家一段時間,他們就會害怕她再也不回來,就連幼小的阿茂和小雪都會在看到惠子收拾衣服時緊張不已。由於母親惠子的影響,這些孩子極度缺乏安全感,可是惠子根本認識不到自己會對他們將來的人生造成什麼影響。

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生長在有愛家庭的孩子聽到"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時不會有什麼太大的感觸,可對於生長在父母不負責任的家庭中的孩子,"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無異於一把紮在他們心口的刀子。我國的電視劇《安家》中,女主角房似錦飽受原生家庭壓榨,她說:"朋友可以絕交,夫妻可以離婚,可是血緣父母,又該怎麼斷?"房似錦這一人物形象也有現實原型,她的這句話說出了許多深受原生家庭負面影響的人的心聲。

豆瓣9.1,活在《無人知曉》的角落,現實就是溫暖與冷漠共存

在電影結尾,導演沒有安排惠子迴歸家庭,卻又安排她在消失了許久之後寄了一筆錢給孩子們,囑咐語仍舊是讓阿明好好照顧弟弟妹妹。惠子這個人物就是這樣自私,她的本質不會輕易改變,可又保有著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也許這個愛始終不夠深厚,可這份愛足夠讓孩子們繼續愛母親。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即便知道自己的父母是不合格的,即便知道自己的父母不像別人的父母那樣愛孩子,他們心底仍舊對父母保有愛意。電影《無人知曉》不是單純地塑造一個自私到絕情的"壞母親",也沒有讓孩子們完全陷入對母親的厭惡或者深愛之中,它恰到好處的反映了他們之間的矛盾,它也關注到了現實中這類人群對於親情難以言說的情感。

豆瓣9.1,活在《無人知曉》的角落,現實就是溫暖與冷漠共存

二、人情能夠給予的溫度始終是有限的,現實就是冷漠與溫暖共存

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如同電影中母親惠子這一角色,她確實自私,也確實愛孩子,但她更愛自己。我們不能否認她對孩子的愛,也不能因為這點愛而片面的說她是一位好母親。惠子離開之後,這四個孩子便不得不直面外面的世界,他們要活著,就必須與這個社會打交道,也就要接觸各種各樣的人。

《無人知曉》這部電影是根據1988年發生在日本的"西巢鴨棄嬰事件"改編的,在東京的一個出租房裡,人們發現一具已經冰冷的兒童屍體和三個已經餓了許多天的、髒兮兮的孩子,媒體曝光後,在日本掀起了巨大反響。當年剛畢業的是枝裕和關注到了這件事,並以它為原形創作了劇本。因為《無人知曉》有真實案例,所以很多觀眾知道真相後都會下意識地去指責社會的冷漠。可是就電影《無人知曉》而言,是枝裕和鏡頭下的社會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冰冷無情。

豆瓣9.1,活在《無人知曉》的角落,現實就是溫暖與冷漠共存

當阿明被誤會偷東西時,店員會熱心的替他證明清白。當惠子第一次離家後,阿明找到了惠子的前男友,他們只是出租車司機和遊戲廳保安,明明自己也沒什麼錢,還是出錢讓他們撐到了惠子回來。當阿明坐在操場外用羨慕的眼神看學生們打棒球時,教練熱心的讓他換上衣服上了操場。當這群孩子身無分文時,超市店員們悄悄把剩下的食物免費送給他們。當母親惠子離家很久之後,家裡瓦斯、水電都因為欠費而停用後,他們的房租也早已拖欠許久後,房東並沒有把他們趕出門。這個社會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冷漠,他們只是力量有限,能夠提供的幫助也非常有限。

豆瓣9.1,活在《無人知曉》的角落,現實就是溫暖與冷漠共存

導演在講述這個悲劇時,他不是用犀利的言語去抨擊社會的冷酷,也沒有塑造一些讓我們恨之入骨的形象,更沒有讓孩子們歇斯底里的去哭訴。我們很少看到孩子哭,甚至沒有看到什麼人對他們打罵侮辱。電影的名字是《無人知曉》,事實上也幾乎沒有外人知曉這個小房間裡住著幾個戶籍上不存在的人,他們被設定為生存在陰暗角落裡的人,可是看完影片之後,我們會發現電影從頭至尾基本上都是陽光明媚。

豆瓣9.1,活在《無人知曉》的角落,現實就是溫暖與冷漠共存

《無人知曉》很像一部紀錄片,它沒有使用過多的藝術性手法。在表現悲劇深化的過程時,它是通過遍佈在生活中的一些細節進行表現的,如越來越長的頭髮,越來越亂的家,越來越破的衣服等。電影中,是枝裕和使用了大量的固定鏡頭,它使整部電影看起來非常"平靜",而這場悲劇就在這表面平靜的生活下悄然加重。

豆瓣9.1,活在《無人知曉》的角落,現實就是溫暖與冷漠共存

現實生活中,不幸在到來前不會提醒人們,無論是悄然滋生還是突然降臨,它都是在平常的生活中發生的。那些正在遭受苦難的人,他們的天空也並非真的就如同文藝作品中那樣終日陰暗。《無人知曉》就像是在現實生活中架起了一臺攝影機,影片中的這些人物不是舞臺上的演員,只是生活中的人。真正的社會中的人,恰恰就是我們,我們能夠給予別人的幫助始終是有限的,而我們給予不了的幫助對他們來說可能就是冷漠的,現實就是冷漠與溫暖共存。

豆瓣9.1,活在《無人知曉》的角落,現實就是溫暖與冷漠共存

生活沒有答案,人活著就無法說清什麼才是自己的結局。在面對那些不公與不幸時,也許我們沒有獲得那種想象中的幫助,也沒有人一把把我們拉出困境。可是隻要有人為我們提供幫助,只要有人向我們伸出援助之手,我們就不能說這個社會是絕對殘酷的、是完全冷漠的。當別人需要我們的幫助時,我們也應儘自己的力量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讓他們看到生活的希望。現實也許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好,但也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