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這是一種 冷漠、無奈加粗鄙的 社會文化心態

□潘能軍

若干年前“打醬油”流行的網絡,現在“吃瓜群眾”又成為近年來熱度最高的流行詞。它們有一個共同的文化特點,就是當這個社會的階級分層越來越明顯,底層、精英與權貴們基本各玩各的,虛偽和冷漠成為各階層的典型特徵。

這是一種 冷漠、無奈加粗鄙的 社會文化心態

何謂打醬油者?記憶告訴我,某年的某一天,南方有家媒體採訪一個市民對某個公共事件的看法,被採訪者冷漠而慌張地推脫說:幹我鳥事,我只是來打醬袖的!大致如此。從此,“打醬油”流行開來。人們在無奈或無話可說時,“打醬油”成了最好的擋箭牌。幾年下來,儘管“打醬油”一詞已快被其他網絡詞語所取代,但這個社會整體的心態變得越來越粗鄙化。

每個人都會問,這個社會到底怎麼了,物質的精緻為何帶來的是精神的粗鄙?

如果說“屁民”是至高無上的權力對底層的不屑,“屌絲“則是底層對自身的矮化,以嘲諷來抵擋權力的傲慢,以尋求安全與自尊。有種觀點,打醬油者或醬油主義是一種“無責任,無擔當,無判斷”的苟且。這種道德上的指責,也不無道理。然而深層的原因,其實比這更令人擔憂。我們似乎沒有信心去追究導致這種病因的深層的原因。可以想見的是,醬油主義心態的病變,只能導致整個社會的粗鄙與無恥,或成為當下社會的精神癌症。更可怕的是,當粗鄙具有一種堂而皇之、大行其道的某種自得感,而正義與和善就會反而被人恥笑。

比如冷漠圍觀,越來越缺乏是非價值,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或者尋求刺激與發洩。比如眾多的路人圍觀跳樓自殺者。他們看著興奮,有人微信現場直播,有人還對跳樓者喊話:有本事,你就往下跳呀。多麼可悲與無恥!這與近百年前魯迅筆下的圍觀殺人的麻木與愚昧場面又有何不同?

我們活在巨大的落差裡——文化的與物質的。文化落後於野蠻的發展,焦慮和未來的不確定性,使得每個人都在喪失信心。談何擔當?你若判斷又如何?當公眾知識分子或成為“臭公知”,或成為精緻的利已主義者後,普遍的底層的醬油主義者們的逃避也將變成一種生存策略。敢怒不敢言,權勢傲慢,加上民眾的奴性與拜金主義的成功之術,只會使得社會更加庸俗化、文化低俗化、人格分裂化。

如果冷漠和粗鄙成為一種集體無意識,這就像霧霾籠罩的深度與廣度的加強,漸漸地,人們也會變得脫敏,或更加皮實,還顯得特別能“抗毒”。中國人已百毒不侵,難道還怕霧霾?用於丹熬製的“心靈雞湯”就可以驅散外在的霧霾。當你只能靠嘲諷安撫自己的時候,醬油主義或許就成了種自然心態。

而看起來簡單或單純的醬油主義,還只是一種沒有危害的表象。問題是,這種皮實的“醬油”心態,會成為潛在的毒素。總有一天,我們會遭遇總報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