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至縣大渡口鎮行政村地名

東至縣大渡口鎮行政村地名

東至縣大渡口鎮行政村地名

大渡口鎮與歷史名城安慶市隔江相望。自古以來就是重要渡口,據《東流縣誌》記載:“乾隆21年(1756年),池洲府制高長白為方便上憲、同僚待渡停驂憩息,率屬在池洲界內長江南岸捐建大公館,與安慶迎江寺相望,遂稱大公館渡口,簡稱大渡口。”鎮由此而得名。

大渡口鎮建在長江中下游沉積平原的廣豐圩內,地勢平坦低窪。過去原是蘆葦荒灘,禽獸出沒,人煙稀少。

1900年築建廣豐圩後,才逐漸形成了居民點,人口來自九省十八縣。大渡口鎮境內自然村名多以姓氏加所處地勢和所處圩,埂,地點方位數字命名。如宋墩,三方,三甲,二道埂,濟眾,牛場,章灣,塘圩等。

一,鎮榮村

2007年12月份,由原大渡口鎮光榮村和鎮聯村合併而成。原鎮聯村由鎮江,鎮南,鎮北,鎮平,鎮發五個農業社合併組成鎮聯大隊,鎮聯村名由此延續而來。

光榮村由光輝,正榮兩個農業大隊合併各取一字而成。

馬樁自然村:在軍閥混戰時期,此地系過戰馬,遂名馬樁。

劉墩自然村:村莊坐落在一個土墩上,村民多數姓劉,故名劉敦。

二,新豐圩村

新豐圩原是升金湖邊的荒灘,汛期汪洋一片,水退為牧場。1970年大渡口勝利兩地社隊聯合圍墾,開成萬畝圩田,命名為新豐圩。1976年冬大渡口區從所屬各公社移民定居,成立新豐公社,按數字編號為8個生產大隊,1983年改為新豐鄉,1992年撤銷新豐鄉合併到大渡口鎮。

2004年由原環河、河北、河南三村合併而成。由於坐落於大渡口鎮新豐圩,遂名新豐圩村。

環河村原名新四,新五,新六大隊,1985年合併為環河村,

河北村原名新七,新八大隊,1985年合併,因地處新河北段遂名。

河南村原名新一,新二,新三大隊,1985年合併時按河的方位得名。

三,慶豐村

2007年原永慶村和裕豐村合併,兩村各取尾字命名為慶豐村。

永慶村因境內永慶圩而得名。

裕豐村因境內裕豐圩而得名。裕豐圩原名遇豐圩,1958年將“遇”字改為“裕”。

麻石橋村

2007年由原麻橋村和石棋村合併而成,啟用原麻石橋村命名。

麻橋村:因境內有麻石搭建的橋,因名麻石橋村,後簡稱麻橋村。

石棋村:解放初為興棋村。1952年和麻石橋合建為鄉,取麻石橋的石字和興棋村的棋字命名為石棋鄉,原興棋自然村也改名為石棋村,後幾經變動與麻橋分開,但地名一直未變。

八都湖村

2007年由原三聯村和同德村合併而成,啟用老地名八都湖為村名。

同德村:組建農業社時,取同心同德幹社會主義之意命名為同德農業社,後一直沿用此名。

2004年三聯村由原北賽、濟眾、荷塘三村合建而成,因三村聯合並建,遂名三聯村。

北賽村:因大小北賽兩個圩合併而得名。

濟眾村:因境內濟眾圩而得名。

荷塘村:因地勢低窪,積水成塘,夏有荷花,故名。

聯合村

2007年由原聯圩村和楊樹村合併而成,因兩村聯合組建,而且聯圩村原名聯合,遂名聯合村。

聯圩村:原名聯合,因與外村同名,1981年更名為聯圩,以境內圩名命名。

楊樹村:原名楊樹湖,後簡稱楊湖,因湖得名。

四合村

原由四段,合興,東小,鯉塘四個圩合併組成,故名四合。

八,白沙洲村

2007年12月由原餘棚村和楊套村合併而成現在的白沙洲村。由於此地土多是白沙,地處沙洲上,故名白沙洲。

餘棚村因原駐地為餘棚而得名;後村部遷至章家墩,章家敦是清末時期,六位外地章姓居民在此土墩上建房定居,故名章家敦。

楊套村因境內楊家套自然村而得名。

九,楊墩村

2007年12月由原上高村和章灣村合併而成。因境內楊墩閘而得名。

上高村:1958年建隊時,大隊部設在高咀自然村上首,故名。

章灣村原名合意大隊,後因與別大隊同名,遂以駐地章家灣命名為章灣村。章家灣因地處一拐彎口,村民多姓章,故名。

十,大同村

2007年12月由原大同村和胡章村合併成立,沿用大同老村名。

大同建國初期時為大同鄉,駐王墩,王墩自然村王姓居多又居住在墩上,故名。

胡章以境內胡章自然村為名。原胡章村駐地宋墩,宋墩村民多姓宋,住房建在土墩上,故名宋墩。

十一,楊橋村

2007年由原楊橋村和南埂村合併成立,沿用楊橋老地名。

楊橋原名洋橋,過去村境內有座塗油漆的橋,故名洋橋;1966年改為楊橋。

南埂因地處東埂南端,故稱南埂。

十二,新豐村

2007年由原新豐村和牛場村合併而成,啟用老地名新豐。

新豐原名李仁村,解放初為新意鄉,1958年更名為新豐大隊,後一直沿用此名。

牛場村建廣豐圩前此地是放牛場地,因此命名為牛場。在挑圩時,將圩內土地挑成一塊塊方格,人們稱一格為一方,按順序命名,所以才有五方六方七方等地名。

十三,新橋村

2007年由原新橋村和臨江村合併而成,採用老地名新橋。

新橋沿用合作化時期新橋農業社名,駐地五里拐,由於距離大渡口五里又地處拐彎處,故名五里拐。

臨江村,由於所屬自然村均緊靠長江,故名;駐地三甲,舊社會保甲時期,此地為第三甲,故名三甲。

十四,大橋村。

2007年由原挖溝村和新庭村合併而成,由於安慶長江大橋南端位於境內,故名大橋。

挖溝是由於以前船民為停泊避風,在此地開挖了一道溝汊,遂名挖溝。

新庭原由新安,石亭兩村在解放初合併建鄉,兩村各取一字命名為新亭鄉,後將亭改為庭,沿用新庭為名。

十五,安全村。

解放前此處從未發生過火災,故名安全,後一直沿用此名。駐地二道埂,此處周圍有五道埂,此村位於第二,故名二道埂。

源自海兵說東至,宋海兵先生供職於東至縣郵政分公司,專注於地方誌史和姓氏族譜挖掘研究

東至縣大渡口鎮行政村地名

東至縣大渡口鎮行政村地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