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为什么要杀长孙无忌?

生活360x


为人臣子,最好的结局会是如何?是身名远扬、名留青史,还是光宗耀祖,深得帝心?

对于那些陪唐太宗李世民夺得天下,给他铸就繁华盛世的臣子们来说,他们能争取到的最高礼遇,便是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而在这二十四人中,位次最高者,便是人们常听说的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字辅机,鲜卑族,生于河南洛阳。作为李唐功臣、皇室外戚,长孙无忌算是大唐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长孙无忌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儿子。可惜父亲早逝,他便连同母亲、亲妹妹一同投靠舅舅高士廉。

透过舅舅这层关系,长孙无忌少年时便结识了李世民,并与之交好。在高士廉的撮合下,李世民娶了长孙无忌的胞妹,二人成了姻亲。

在李渊起兵反隋后,长孙无忌一直跟随在李世民身边。

在玄武门之变前,他是唯一留在李世民身边的得力助手。在李世民登基后,他先后担任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开府仪同三司、司空、刺史、扬州大都督、检校中书令。

贞观十七年(643),他以第一位的殊荣,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太子李治即位后,长孙无忌作为新皇舅父、辅政大臣,进拜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起初,唐高宗对这位看着自己长大的亲人非常依恋和信任。在唐太宗刚刚在行宫去世的时候,年轻的李治除了悲痛就是慌乱,丝毫不知下一步该怎么办。而长孙无忌一面劝说李治尽快从痛失亲人中走出来,一面安排李治回京,稳定了朝野。

《资治通鉴·唐纪十五》曾记载,洛阳有个叫李弘泰的人诬告长孙无忌谋反。结果高宗二话不说,直接将人斩首。李世民一家人对长孙无忌的信赖,可见一斑。

然而,长孙无忌自己却在自己一次次被李家偏爱之后,有了骄纵的眉头。

永徽四年(653),他奉命审理房遗爱谋反案。本来这事是房玄龄次子房遗爱和他的妻子、唐太宗第十七女高阳公主折腾出来的宫廷政变,但长孙无忌却公报私仇,将吴王李恪也牵扯了进来。

最终,这场谋反的参与者房遗爱、高阳公主、荆王李元景、巴陵公主、驸马薛万彻、驸马柴令武都被斩首,李恪也被诬陷致死。

《资治通鉴·唐纪十五》记载,李恪曾在死前大骂:"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然而长孙无忌像是下定了决心,要将李唐皇室其他可能威胁到唐高宗的人赶尽杀绝。

不久后,与长孙无忌不和的江夏王李道宗、左骁卫大将军驸马都尉执失思力都被以参与房遗爱谋反案的理由被流放江南。他的这一番举动,让人们见识到了他对自己权势的滥用。

永徽五年(654),唐高祖想要废除王皇后,另立武则天为后。王皇后和唐高祖的婚事,是同安大长公主牵的线,李世民亲自选的人。长孙无忌于情于理,都是站在王皇后这一边的。因而之后,高宗亲自带着武则天到长孙无忌家中宴饮,赐给长孙家众多财宝、官位,长孙无忌还是毫不动摇地反对废王立武。

礼部尚书许敬宗劝说不管用,自己母亲多次登门请求也不管用,自己和皇帝亲自出马劝说长孙无忌还是不管用。

为此,武则天对长孙无忌的不满越来越甚。等到了第二年,高宗不顾群臣反对,力排众议废王立武。武则天认为长孙无忌当初接受了重赏却始终不支持自己,实在可恶,便彻底和长孙无忌成为仇敌。

四年后,即显庆四年(659),为了打击关陇集团,加强皇权,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达成共识,决定削弱重臣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的实权,并将其调离京城。只是这事在执行的时候,在长孙无忌身上,闹得很不好看。许敬宗向高宗密奏,说监察御史李巢意图拉拢长孙无忌谋反。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记载,高宗当即派许敬宗和侍中辛茂前去审讯,并说:"我家不幸,亲戚中频有恶事。高阳公主与朕同气,往年遂与房遗爱谋反,今阿舅复作恶心。近亲如此,使我惭见万姓。"

由此可以看出,这时候唐高宗早已下定了铲除长孙无忌的决心。

许敬宗的诬陷,更像是配合高宗演的一场戏。

出于这么多年的情分,高宗还是表达了对长孙无忌的信任和不忍。不过许敬宗最终拿汉文帝杀薄昭的例子和"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的道理说服了高宗。

不久后,长孙无忌被削去官爵,流放黔州。他的儿子们也被削官流放。

到了七月,许敬宗领命复查这一谋反案。但他却派中书舍人袁公瑜等去逼迫长孙无忌自缢。

最终,这位李唐的功臣,就这么葬身黔州。

都说伴君如伴虎,长孙无忌作为唐太宗知根知底的挚友,倒是没败在他手中。而作为唐高宗的舅父和辅政大臣,他却在政治上与皇权产生了冲突。加上皇后武则天的敌视,长孙无忌最终成为了整个皇室的仇人。


煮酒君


长孙无忌在凌烟阁24功臣排名第一,是唐太宗皇后长孙观音婢的亲哥哥,也是唐高宗李治的亲舅舅。

何况长孙无忌为外甥唐高宗李治登上皇太子及皇帝宝座立下汗马功劳,废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同样是长孙皇后的儿子,但长孙无忌只偏袒李治,可以说没有长孙无忌的全力帮忙,就没有唐高宗李治的皇帝宝座。

因此唐高宗李治不可能杀害对自己有天高地厚之恩的亲舅舅长孙无忌,杀害长孙无忌的另有其人,即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

长孙无忌的最大罪恶是陷害吴王李恪。公元653年,长孙无忌奉命审理房遗爱谋反案。本来这事是房玄龄次子房遗爱和他的妻子、唐太宗第十七女高阳公主折腾出来的谋反阴谋,但长孙无忌却公报私仇,将唐高宗李治的三哥吴王李恪也牵扯了进来。

最终,这场谋反的参与者房遗爱、高阳公主、荆王李元景、巴陵公主、驸马薛万彻、驸马柴令武都被斩首,李恪也被诬陷杀害。

李恪曾在死前大骂:"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

公元654年,唐高宗李治宠爱父亲李世民的妃子武则天,想要废除王皇后,另立武则天为后。

长孙无忌却支持王皇后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为了争取舅舅的支持,李治亲自带着武则天到长孙无忌家中宴饮,赐给长孙家众多财宝、官位,长孙无忌还是毫不动摇地反对废王立武。

因此,武则天对长孙无忌的仇恨越来越甚。等到了第二年,高宗不顾群臣反对,力排众议废王立武。武则天认为长孙无忌当初接受了重赏却始终不支持自己,实在可恶,便彻底和长孙无忌成为仇敌。

公元659年,为了加强皇权,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达成共识,决定削弱重臣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的实权,并将其调离京城。

皇后武则天指使亲信许敬宗向高宗密奏,说监察御史李巢拉拢长孙无忌谋反。

唐高宗便命许敬宗与侍中辛茂将一同审查。许敬宗奏道:“长孙无忌谋反已露苗头,我担心他知道事情暴露,会采取紧急措施,号召同党,必成大患。希望陛下能果断处理,尽快拘捕。”

唐高宗哭道:“我怎忍心给舅舅判罪,后代史官会怎么看待我?”

许敬宗举汉文帝杀舅父薄昭,天下以为明主之例,宽慰高宗,又引“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古训,催促其下决心。唐高宗也不与长孙无忌对质,便下诏削去他的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并让沿途州府发兵护送。长孙无忌的儿子都被罢官除名,流放岭南。

公元659年七月,唐高宗又让李勣、许敬宗复审长孙无忌谋反案。许敬宗命中书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审讯无忌谋反罪状。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65岁的长孙无忌自缢身亡。长孙无忌死后,家产被抄没,近支亲属都被流放岭南为奴婢。


厚德载物49847


他是唐朝的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位列第一,是宰相,还是顾命大臣。这还没有完,他的妹妹是皇后,而他的外甥更是新皇帝,但就这样一个牛哄哄的大佬,最后却败在了一个女人手中,下场最为凄惨,令人感叹不已。

他就是长孙无忌,他是唐太宗的心腹忠臣,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首功,并且在立储之争时支持唐高宗李治,后被任为顾命大臣。可以说这个长孙无忌在高宗时期,即有拥立之功,又是皇帝的亲舅舅,还是顾命大臣,这样一个牛哄哄的人物,又有谁能够将其打败呢?



但还真有一个人,还有是一个女人,将其打败了。她就是武则天,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在李世民死后,李治就将自己的小妈武则天收入后宫。武则天是个狠人,先后斗败了王皇后和萧淑妃。她在李治耳边吹吹枕头风,想要当大唐的皇后,她一个二婚女竟然要当皇后,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唐高宗李治知道一旦他提出来,必然会遭到朝臣的反对,为了保证自己的提议能够顺利通过,他就找来了自己舅舅长孙无忌,赏赐大量的财宝,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并且武则天的家人以及狗腿子许敬宗也加以劝说,但都被长孙无忌正色拒绝。后来,李治还是在朝堂上提出了改立武则天为后的事情,遭到了长孙无忌的激烈反对,但李治最终还是改立了武则天为皇后。

事后,武则天对长孙无忌怀恨在心,就指使自己的狗腿子许敬宗诬陷长孙无忌谋反,昏庸的唐高宗李治信以为真,竟然也不与长孙无忌对质,便下诏削去他的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后来,许敬宗又逼迫长孙无忌自尽。在长孙无忌死后,他的家产被抄没,近支亲属都被流放岭南为奴婢。惨不忍睹。

长孙无忌这样一个朝廷重臣,最后就这样彻底地败在了武则天的手下。最毒不过妇人心,千万不要惹女人呀!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长孙无忌在唐高宗的时候,已经是一位位高权重的人物了。其实对于长孙无忌的下场,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已经有所预料了。长孙无忌自幼与唐太宗李世民相识,友谊深厚,为李世民出谋划策,为大唐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资历太老

长孙无忌作为凌烟阁24功臣之首,可见其功劳之大,地位之高。可以说是“劳苦功高”。可是这要看对谁,对唐太宗,那是好事,对唐高宗,可就不见得了。加上长孙无忌是唐高宗的舅父,也是皇亲国戚,但是是外戚。所以到了唐高宗时期,长孙无忌的资历就高的吓人了。因为唐太宗病逝的时候,任命他为唐高宗的辅政大臣,很多朝堂大事,唐高宗做出决定的时候就会考虑到他。

得罪唐高宗、武后

长孙无忌作为凌烟阁24功臣之首,又是唐高宗的舅父;又是唐太宗任命的辅政大臣。因此很多事唐高宗都会询问他。因此长孙无忌的权利越来越大,谁与他不合,便想方设法除掉,一开始唐高宗也没什么,直到唐高宗想把册立武则天为皇后。给长孙无忌暗示,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可是长孙无忌却装傻,装不懂。再后来唐高宗废除王皇后,把武则天立为皇后,没有得到长孙无忌及其它辅政大臣的支持。因此长孙无忌就把唐高宗、武后一起得罪了。同时,也让唐高宗感觉到了自己的权利受损,自己一个皇帝想做什么事情,竟然被人阻挡了。让他的权力不能得到很好的提现。因此唐高宗是不允许这种潜在威胁存在的。但是因为长孙无忌是舅父,他不能随便找个理由把他杀掉,因此要隐忍,找机会。

“机会到来”

在唐高宗册立武则天的这件事上,长孙无忌让唐高宗和武后都怀恨在心。唐高宗还好,因为父亲的原因,并没有表现的那么强烈。但武后是谁?能放过他么?于是,武后就开始叫人收罗证据,准备弄死他。恰巧这个时候,有人状告韦季方、李巢谋反,于是“顺藤摸瓜”,顺到了长孙无忌的头上,把他给贬了,在被审讯的时候,自杀。但是因为他的身份,唐高宗又不能不对天下有个交代,于是又复查平反。但是人都死了,平反有啥用。

长孙无忌就算不因为得罪唐高宗、武后,也会被唐高宗找其他的各种理由给除掉。因为他的功劳、他的地位、他的私心,已经影响到了唐高宗的权利。很多人说是因为武后谋害,又有人说是唐高宗无能,其实都不是。因为这个时期武后是顺从唐高宗的,唐高宗说了算的时期,而且唐高宗也算是一位有才略的帝王。


历史扛把子


原因其实很简单,这是一场权力之争!

在权力面前,没有亲情,这是他们老李家的传统!

长孙无忌何许人也?关陇贵族,大唐开国元勋,凌烟阁第一功臣,唐太宗李世民视其为左膀右臂,长孙皇后是其亲妹妹,其权势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李世民过世之前,指派长孙无忌为顾命大臣,嘱咐他全力辅佐新君李治执掌政权,

可以说长孙无忌权力的合法性来自于李世民的临终遗言,李世民过世后,长孙无忌便顺理成章的登上了大唐第一权臣的宝座。

新君李治登基后,摆在眼前的首要问题就是打压在朝中蠢蠢欲动皇室宗亲,和结党营私的文武权臣。

长孙无忌即是李治的亲舅舅,又是先帝爷生前特殊制定的顾命大臣,于是乎,集合“外戚与权臣”于一身的长孙无忌,便不知不觉间成为了李治最为忌惮的人物。

被捧的太高有时候未必是一件好事,长孙无忌一人之下的权力不但没有为他带来荣华富贵,反而成了长孙一家的催命符。

按理说,长孙无忌与李治之间得矛盾并不大,且不说二人那舅舅与外甥的血脉亲情,单单长孙无忌个人来讲,其野心也并不大,就连当初李治上位,也是多亏了长孙无忌的劝谏,所以李治没有太大理由去搞自己的舅舅。

但李治还是对其动手了,其目的不是针对长孙无忌,更是针对其背后的关陇集团,是自东晋时代就延续的门阀政治。

唐高宗继位后,势单力薄,他没有自己老爹那样的实力,做到对各方势力的强势压制。朝中大权被长孙无忌为首的士族集团所把控,李治如果想要掌控朝政,必须与他们交手。

所以这是一场皇权与贵族权力的争夺,必须采取强硬手段,否则就只能处处受制,甚至于翻船,之前的隋炀帝就是例子。

事实上,不仅仅是长孙无忌,在这之前,李治拔掉的还有萧淑妃所代表的江南士族、王皇后所代表的山东士族,这是武则天能够上位成皇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治刚刚执政时,表面上对长孙无忌礼遇有加,背地里却开始慢慢分化长孙一家在朝廷上的影响力,短短四年时间,长孙家族中手握重权的几大重要人物相继被贬。

因为在李治的心中,所谓的皇亲国戚只不过是一颗随时都有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只有自己亲手提拔并施以皇恩的普通庶族,才能放心的为自己所用,

因此,长孙无忌的存在对李治来说不仅毫无价值,反而成了一根扎进肉里的铁钉子。

对政治极其敏感的长孙无忌,看穿了李治不断打压长孙家族的目的,在被贬职流放到重庆之后,长孙无忌终于恍然大悟,只有自己下地狱,才能稳住李治不安的内心,拯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长孙家族。

最终,大唐的开国元勋、凌烟阁第一功臣被黑暗的政治角逐逼向绝境,溢死在一根白绫之下,下场不念令人唏嘘。

一朝天子一朝臣,李治没有错,长孙无忌也没有错,错的是在封建社会中,被黑暗人性所支配的扭曲的文明。


白话历史君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长孙无忌,鲜卑族,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哥哥。他和李世民的私交非常好,后来妹妹嫁给了李世民。两人关系更是亲上加亲。李渊晋阳起兵造反后。李世民身为李渊造反的主要功臣,自然跟随李渊征战天下。而长孙无忌在李世民征战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功勋。并且成为了李世民的心腹之人。


唐朝建立,天下军阀被平定后。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也越来越深。当时太子李建成联合齐王李元吉想要至李世民于死地。而李渊也忌惮李世民的盖世功勋。所以也在暗中帮助李建成对付李世民。李世民的日子实际上也不好过。太子李建成强势滔天再加上皇帝李渊的帮助。李世民的日子过的那是一个水深火热了。当时李世民天策府众人皆劝说李世民造反。而长孙无忌就是李世民造反的主要策划者和执行者。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一举功成。而长孙无忌也因此获益。

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一方面长孙无忌有功劳傍身。另一方面有他的妹妹长孙皇后照应。可以说长孙无忌在贞观年间纵横无敌。虽然长孙无忌在后来李世民分封刺史的事情上和李世民闹的非常的不愉快。虽然李世民恼怒长孙无忌的行事。但却并没因此而疏远他。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挂入凌烟阁,长孙无忌则位列第一。李承乾造反被贬后,李治被命为太子。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辅助李治。


李世民死后命令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辅政。当时长孙无忌大权在握以元舅的身份辅政。长孙无忌所言所行李治尽皆采纳。后来长孙无忌开始嚣张跋扈借权铲除异己。吴王李恪就被长孙无忌给冤杀了。江夏王李道宗,驸马都尉执失思力,因与长孙无忌不和。被长孙无忌流放岭南烟瘴之地。后来李治想要废除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但是遭到了长孙无忌的反对。所以长孙无忌也被李治和武则天所怨恨。


显庆四年,大阴人许敬宗上书李治说长孙无忌要造反。建议李治先下手为强先弄死长孙无忌。原本李治怕背上杀舅舅的恶名。但架不住许敬宗一顿忽悠。最终李治下令削去长孙无忌官职和封邑发配黔州。长孙无忌的儿子也都被连累发配岭南。后来武则天因为之前长孙无忌阻拦他当皇后的事情,又促使了李治再次调查长孙无忌造反的事情。在有心人的逼迫下,长孙无忌在黔州被逼自杀身亡。一代名臣陨落黔州不毛之地。长孙无忌之所以被杀就是因为权力失衡被人所记恨,所以被陷害造反。而李治又被武则天枕边风一吹。自然而然就会除掉他。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书


武氏立后一事,高宗几乎是请求加贿赂,长孙无忌还是不给面子,高宗起了杀心。

这也是长期累积的不满的结果。从谋取太子甚至更早,长孙无忌充当了导演兼编剧,高宗言听计从,几乎是空手套白狼,无中生有,取得巨大成功,长孙无忌以为可以一直导演下去。他的错误在于高宗不是偶像派的,是绝对的演技派!他在导演安排下,在太宗面前扮演了一个老实孝顺的好孩子,同时在导演面前扮演了一个提线木偶,使导演相信他永远是个听话的花瓶,可以放心使用。

从策划玄武门到拥立高宗,再到清理吴王恪,“处人骨肉之间”,长孙无忌简直成了李家的太上皇。

由于演技太好,太宗甚至觉得“生儿唯恐如羊”,长孙无忌也这么想。但,高宗不是羊,是狼。

他处理蒋王滕王,处理长孙无忌褚遂良,处理王皇后,拿下高句丽,彻底让人认识到了一个演技派的导演和狼!

武后,不过是李导演手下的一个演员,虽然演技好,虽然也是未来导演,但高宗没有失去意识以前,她都是演员。


库充村人


唐朝宰相长孙无忌是唐高宗李治的亲舅舅,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皇后的亲哥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皇亲国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然而,就在李治称帝10年后,也就是公元659年,李治逼死了亲舅舅,这到底为什么呢?

这件事表面来看是李治逼死了舅舅,我认为是长孙无忌不识时务,贪恋权势造成的,他应该在外甥称帝后,送一程后急流勇退就可以免遭杀身之祸。

换言之,长孙无忌之死是各种政治因素交织造成的,说到底还是他不肯放权惹的祸。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和明朝的张居正、清朝的多尔衮、以及唐朝的霍光的下场如出一辙,他应该学习汉朝张良的做法,功成而退,颐养天年。如此也不会在65岁高龄被外甥和外甥媳妇逼死,古语云“老而不死为贼,”占着高位阻碍新君的权势,不杀你杀谁呢?

李治称帝后,只有扳倒舅舅才能完全掌握大权。这是历史的规律,“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有什么奇怪的呢?长孙无忌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讲真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有功之臣这话没毛病,要不凭什么他能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呢?他比李世民大四岁。李世民却比他早死了10年,李世民不死,长孙无忌有可能功德圆满而退。因为李世民能镇住他,而他的外甥李治则另当别论了。李世民临死前,把李治托付他来辅佐。



▲李治和舅舅

其实李治称帝是因缘巧合,并非长孙无忌的拥立之功。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有三个儿子——李承乾、李泰、李治。李世民最早立长子李承乾为太子,晚年他又宠爱次子李泰,这就有点当初他和哥哥李建成情况差不多。这次是李承乾先下手了,于是和弟弟李泰之间进行了一场明争暗斗,结果被李世民知道了,一怒废了二人,天上掉了个馅饼砸中了李治,第三子李治这才做了接班人。

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李治随后称帝,史称唐高宗。

李世民死后的第三个年头,他把小妈武则天娶进宫做了妃子。又过了四年,武则天进行了一场宫斗,干掉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这时武则天野心勃勃要当皇后。

此时朝廷的权利集中在以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这些权臣手上,李治有什么事必须和他舅舅商量,李治和武则天都想拥有无上的权力,这就都把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权臣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这时候长孙无忌应该急流勇退或者明哲保身,辞去宰相职务,把权力交给“皇权集团”。然而他看不透时局,迟迟不肯放权。



▲武则天

当李治征询他对武则天当皇后意见时,他表示反对。他没有像老油条李世勣(徐茂公的原型)那样回答:“这是陛下的家事,为什么要问别人呢?

长孙无忌暗中操纵褚遂良死磕武则天:“即便废掉王皇后也不让武则天做皇后。”

权臣为什么要这样坚决反对武则天做皇后呢?都是权力惹的祸。权臣认为武则天能力太强,以后他当了皇后,不容易控制李治。

想想看,历朝历代的权臣哪个不是拥立小皇帝或者平庸的皇帝呢?张居正如此、霍光如此,慈禧也如此。

可惜长孙无忌不是武则天的对手,首先武则天打击了长孙无忌等权臣拥立的太子李忠,李忠是李治和别的妃子生的儿子,不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

她通过控制李治,废黜了太子李忠,把自己的长子李贤立为了东宫太子,母以子贵,武则天最终做了皇后。接下来就容易收拾长孙无忌等一班老臣了。



▲李治和武则天

武则天的才能逐渐发挥出来了,这和以后清朝27岁的慈禧斗败45岁的顾命八大臣之首的肃顺如出一辙。

武则天的上位,意味着李治权利被侵蚀。武则天身边形成了一个小集团,许敬宗是其中的得力干将,他揣测武则天的心意,“那就是置长孙无忌于死地,彻底解决后患之忧”。

许敬宗罗织罪名,说长孙无忌企图拥立新君谋反,颠覆李治的政权,李治削夺了舅舅权利,被流放黔州。

武则天还不罢手,派李世绩、许敬宗、等人再审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一看这情况,干脆上吊自杀了。这一年长孙无忌65岁,武则天34岁,高宗李治30岁。


秉烛读春秋


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父,是李世民深入倚重的大舅子,也是关陇贵族在唐朝的代言人,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打从李渊晋阳起兵,长孙无忌便主动投军相从,一直跟随在李世民鞍前马后,出谋划策,玄武门之变力排众议,推动兵变,事成后,李世民信重有加,不惜高官厚禄,长孙无忌推辞不迭,被定为功臣第一,成为可以随时进入李世民卧室奏事的人。李承乾谋反被废太子位,另立晋王李治,李世民让长孙无忌做他的太子太师,借重他的影响力巩固李治权位。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长孙无忌之死,在于他的位高权重,却又私欲膨胀,李治之立,唐太宗犹豫过,问长孙无忌说,论贤能不如立李恪,长孙无忌大力反对,李世民诛心的反问,难道因为他不是你外甥的缘故吗?长孙无忌坚决反对,此事就搁下了,待到李治当皇帝,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受命辅政。(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长孙无忌进拜太尉、同中书门下,仍兼任扬州都督,主持朝政,所奏政事,李治无不依允。于是逐渐骄狂,营私结党纵情率性,大力铲除异己,连李唐宗室都不放过。

高宗当皇帝第四年653年,爆发房遗爱高阳公主谋反案,一宗疑云阵阵的疑案,被长孙无忌做成铁案,还借机扩大牵涉面,拔除眼中钉。该案把荆王李元景、吴王李恪、房遗爱、高阳公主、薛万彻、柴令武、巴陵公主等都扯了进来,全部被杀,李家宗室沙场功臣李道宗也逃不出报复式的清洗,流放象州,逝世于路上,驸马都尉执失思力也因平时与长孙不和而被流放。李治为他们求情而不可得。这一仗,长孙无忌把李唐宗室几乎连根拔起,奠定了独揽大权说一不二的局面。(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这时李治的后宫也风起云涌,朝廷与后宫之争无意中纠结在一起,王皇后先利用武媚娘斗倒萧淑妃,惊觉尾大不掉为时已晚,武媚娘得到李治欢心,打算立她为皇后,但王皇后出身贵族世家,舅父柳奭为中书令,是长孙无忌的臂膀,却因生不出儿子失宠。(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武媚娘为求上位,不惜与李治二人到长孙无忌府上拜访求支持,其母杨氏还亲自到长孙府上请求,都被长孙无忌拒绝。

在得到山东派系代表人物李勣徐茂功的支持下,李治深感再不果断,恐怕永远受制于舅父长孙无忌,于是乾纲独断,将王皇后废为庶人,改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因长孙无忌接受赏赐却不肯支持自己,对他怀恨在心,拔掉关陇贵族在后宫的代言人,朝廷的长孙无忌一派开始变得被动,礼部尚书许敬宗和中书舍人李义府联手,在武则天的授意下,诬告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瑷图谋不轨。(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李治得奏,也不讯问对质,马上把他们流放黔州,让沿途州府发兵护送,长孙无忌的儿子都被罢官除名,流放岭南。直到七月,才让李勣、许敬宗复审长孙无忌谋反案,许敬宗派时为中书舍人袁公瑜到黔州逼长孙无忌自缢。从这里可以看出,拿掉长孙无忌是李治有意为之,为了收回权力,不然不会不问就流放,而长孙无忌之死,却应是武则天许敬宗因势利导而成。


南方鹏


提及唐高宗李治都认为他懦弱无能。但实际上恰恰相反,高宗李治应该是唐朝最伟大的君主。有唐一代最强大的时候就是唐高宗李治时期。而李治最大的功绩就是平定高丽和结束关陇集团对大唐皇室的控制和影响。而诛杀长孙无忌就是其中的最重要事件。

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舅舅。李唐前三任皇帝对长孙无忌宠眷甚隆。李渊在位时,封其为齐国公,李世民封其为宰相。而且临死前,还对大臣们说“我有天下,无忌力也。长孙无忌一句‘’晋王仁孝‘’确立了李治的太子之位。李治即位后,封其为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但就是这个仁孝的李治要了长孙无忌的命。这真是莫大的讥讽。而当年对此有着清醒认识的长孙皇后多次规劝哥哥要低调。也多次阻止李世民任命长孙无忌当宰相。但她的话谁都没有听。李治登基以后,长孙无忌应该说很是跋扈。他在朝堂之上公开自比隋代的越王杨素。可见其傲到了何种地步。就在李治当皇帝的第十年,长孙无忌却因“谋反”罪被削职流放,三个月后被逼自缢身亡。一代权臣落得如此下场,既让人扼腕叹息。


长孙无忌死于太傲,太狂,太飘。无人臣之道,之礼。说白了就是自己找死。在房遗爱谋反案里,长孙无忌打击异己。硬生生凭空生出一场大案,把把皇上的哥哥妹妹都给杀了,李恪(就因为李世民那句吴王类我)被长孙无忌下令赐死,李世民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废王立武”之争其实不过是表面现象,真相仍然是权力斗争。也就是李治要把关陇集团彻底铲除。再就是为了成立自己的政治班底。但长孙无忌依旧把李治当小孩,自视有拥立之功。认为李治不敢怎样。可李治把褚遂良被贬谪,他才知道自己小看了他的亲外甥,这才知道皇帝要办他,只需一道圣旨而已。 李义府(笑里藏刀那位)那句:种地的穷农夫多收两斗小麦还想换个老婆,何况天子,这句话真是至理名言啊,更是传颂一时。在新的政治势力的逼迫下,长孙一党很快就被消灭了。



霍光、诸葛亮、长孙无忌、张居正......有谋国之忠,但皆以辅助幼主而死于擅权专断 长孙无忌的死就在于此。但长孙无忌对李治却是忠心不二的。但皇帝认为你妨碍了他。站在了皇权的对立面。你就得死。长孙无忌杀李恪那天就注定了他的结局。简单说就是天理有常,报应不爽。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