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方艙醫院全部休艙:完成使命,患者轉入定點醫院

公交車停在武昌方艙醫院的東門口。新冠肺炎康復患者秦偉(化名)坐在靠窗位置,望向幾米外的醫院大門。灰色的階梯上,來自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十幾位醫護人員已經站好了隊形。他們身著酒紅色的國家緊急救援隊制服,擎著寫有醫院名字的大旗,對著鏡頭興奮地喊道:“我們休艙了!”

這一幕發生在3月10日下午。這天,由武漢市洪山體育館改建而成的武昌方艙醫院送走最後49名患者後,進行簡短的休艙儀式,隨即宣佈休艙。至此,武漢市全部16家方艙醫院皆告休艙。

據人民日報報道,自2月5日收治首批患者以來,武漢市方艙醫院共收治新冠肺炎輕症患者12000多人。武昌方艙醫院醫療隊隊長、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常務副院長馬永剛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方艙醫院是一個階段性的“權宜之計”,幫助紓解了武漢“人等床”困局,防止了更大面積社區傳染的發生。

進入3月份,隨著新冠肺炎新增確診病例數量不斷減少,總住院持續人數下降,定點醫院出現萬餘張空床,方艙醫院休艙後,尚未痊癒的患者可以轉到定點醫院繼續治療。馬永剛說,休艙後,方艙醫院會進行全面消殺,各醫療隊成員原地休整、隔離,等待下一步指示。

武汉市方舱医院全部休舱:完成使命,患者转入定点医院

3月10日下午5時許,武昌方艙醫院南門處舉行簡短的休艙儀式。新京報記者 海陽 攝

告別方艙:開心與不捨

入院治療18天后,3月10日下午3點,秦偉從武昌方艙醫院出院了。他登上一輛被徵用來的公交車,準備前往康復點,進行14天的出院後集中隔離。

他帶上公交車的,有兩個碩大的白色塑料袋,裡面除了個人衣物,還有秦偉從方艙醫院領到的物品:醫院發放的牛奶、水果、麵包等食物,一袋還沒喝的200毫升裝中藥“清肺排毒湯”,還有一套愛心企業捐贈的保暖內衣。

在秦偉胸前,一個綢緞材質的藍色香囊格外惹眼,上面繡著“感恩”二字,尾部有流蘇點綴。秦偉告訴新京報記者,這個護身符是支援武昌方艙醫院的貴州醫療隊贈送的,“他們在裡面裝了中草藥,有安神功效。”

武汉市方舱医院全部休舱:完成使命,患者转入定点医院

3月10日下午,出院患者秦偉(化名)胸口掛著貴州醫療隊贈送的護身符。新京報記者 海陽 攝

武昌方艙醫院提供的資料顯示,在該醫院,有來自貴州、湖南、河北、青海等全國9省市的14支醫療隊,共868名醫護人員。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從2月5日開艙,到3月10日休艙,35天時間裡,武昌方艙醫院累計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124人,累計出院833人,轉院291人,病人零病亡,醫護零感染。

休艙當日,這些醫療隊員也迎來了久違的放鬆。在武昌方艙醫院南門口前的空地上,不少醫護人員穿上了寫有自己所在單位名字的制服,三五成群地合影留念。

江西醫療隊護士陳雯(化名)頂著一頭颯爽的短髮,她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己所在C病區有250張床位,最多的時候基本住滿,而到了休艙前夜,只剩20多位病人,“人多的時候,晚上會有此起彼伏的呼嚕聲、咳嗽聲,昨天晚上沒有噪音了,靜悄悄的。”

即使隔著口罩,也能從陳雯的眉眼中感受到喜悅。“方艙醫院關了,我們當然開心啦。但是也有不捨,因為我們在這裡交了很多朋友,感受到來自患者、志願者還有武漢市民的善意。”

武漢市第三醫院首義院區派遣支援武昌方艙醫院的江彬(化名)也懷念著方艙醫院中和諧友愛的醫患關係。“在這裡,大家有一種格外不同的感情,沒有醫患矛盾,大家一起奮鬥,共同度過了這段時光。”

武汉市方舱医院全部休舱:完成使命,患者转入定点医院

3月10日下午,來自河北醫療隊的一名醫護人員與背後的方艙醫院合影。新京報記者 海陽 攝

方艙誕生:“應收盡收”

時間回到一個多月前。1月25日,武漢市要求從1月26日零時起,發熱病人中確診和高度疑似新冠肺炎的患者,醫院必須“應收盡收”。

然而,自疫情暴發以來,武漢醫療系統便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據湖北日報報道,1月30日,武漢市第一批徵用的7家發熱病人定點醫院的2462張床位已滿,第二批徵用的1380張床位已接近飽和。2月1日,全武漢已開放的6754張床位中,空餘床位僅175張,而當天武漢僅新增確診人數便已達到894例。應收盡收,困難重重。

在“人等床”的困境下,武漢市除了不斷增加定點醫院數量,還要另闢他途增加病床數。方艙醫院就此出現。

據長江日報報道,2月3日晚間,武漢市防控指揮部宣佈,將洪山體育館、武漢客廳、武漢國際會展中心三處大型場地改造成方艙醫院,設置床位3400張,集中收治確診的新冠肺炎輕症患者。2月4日零時左右,施工隊伍開始陸續進駐施工。2月5日晚間,位於洪山體育館與武漢國際會展中心的兩家方艙醫院率先完成建設,開始收治病人。

武漢市礄口區漢西街道居民王全(化名)在2月5日晚間接到了社區主任的電話,通知他去位於武漢國際會展中心的江漢方艙醫院住院。王全從1月22日開始出現咳嗽、發熱等症狀,於2月1日核酸檢測為陽性,在此後的一個禮拜中,他和家人們竭盡所能尋找定點醫院空床位,始終無果。

2月6日凌晨,王全終於正式入院,結束了“一床難求”困境,也成為了武漢市首批入住方艙醫院的患者之一。

此後,武漢市陸續宣佈開建新的方艙醫院。截至2月22日,武漢方艙醫院的啟用數量達到16家,可使用床位超過13000張,79支外地醫療隊進入方艙醫院支援治療。

武昌方艙醫院醫療隊隊長、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常務副院長馬永剛向新京報記者表示,方艙醫院通過收治輕症患者,切斷了他們與外界的接觸,極大地降低了潛在傳染的風險。“如果沒有這一萬多張床位,這些病人就會在社會上到處流動,會傳染給另外的人,(疫情)就更是一個幾何級的增加了。”

武汉市方舱医院全部休舱:完成使命,患者转入定点医院

3月10日下午,武昌方艙醫院的最後一批患者出院後,坐在公交車中等待發車。新京報記者 海陽 攝

全部休艙:盼患者獲得更好醫療條件

改變在2月中下旬悄然發生。2月20日,武漢市新增確診病例319例,新增治癒出院病例766例。這是疫情發生以來,武漢市新增治癒出院病例數首次高於新增確診病例數。

在武昌方艙醫院內,醫護人員們也感覺到新增病人越來越少,空床位越來越多。馬永剛記得,2月18日是一個“拐點”,這一天,武昌方艙醫院的出院患者數量首次超過收治病人數量。

方艙醫院的護士們有一項重要工作,即換洗床單。每當一個病人出院離開後,陳雯和同事們會快速收走床單被褥,投進消毒機器中進行40分鐘的臭氧消毒。在剛開艙的那幾天,病人們基本上“出去一個就進來一個”。陳雯會先用備用床單鋪床,好讓新病人一入院就有床睡。“2月底的時候,慢慢地空床變多了,你鋪了床還沒人睡。3月初的時候,每天只進來一兩個病人。這個時候就通知我們不用提前鋪新的床了,等病人來了再鋪。”

武汉市方舱医院全部休舱:完成使命,患者转入定点医院

3月10日下午17時許,武昌方艙醫院南門處舉行休艙儀式。新京報記者 海陽 攝

不僅方艙醫院,一度“一床難求”的各家定點醫院情況也大為好轉。3月8日,國家衛健委醫管中心副主任翟曉輝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定點醫院已有近萬張空床,力爭在3月10日左右全部方艙醫院休艙,患者可以先收治到定點醫院。

馬永剛表示,方艙醫院歸根結底只是權宜之計,在定點醫院已有空床位的當下,方艙醫院患者可以去定點醫院接受更好的治療。武昌方艙醫院轉往定點醫院的患者中,部分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還有一部分是心臟病、糖尿病、尿毒症患者等,還有待產孕婦。“定點醫院裡有各個科室的協作,不僅對於新冠肺炎,還可以對其他的基礎疾病進行治療。”馬永剛說。

3月1日,礄口武體方艙醫院送走最後一批患者後宣佈休艙,成為首個休艙的方艙醫院。3月10日下午,最後兩家運作的方艙醫院——江夏方艙醫院與武昌方艙醫院也宣告休艙。

馬永剛介紹,休艙後,方艙醫院中的各類用品會進行消毒殺菌,再行決定處置方式。各醫療隊成員原地休整、隔離,等待下一步指示。

新京報記者 海陽 實習生 劉思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