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的园中,藤罗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样的情感?

用户5861962470848


出自《繁星(七一)》这首诗的第一句“有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开门见山,表达自己对童年往事的深刻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这几个生活场景,运用了排比的方法,表明这是印象最深的部分。对诗人来说,写这首诗时已经度过了近二十年的风风雨雨,但儿时的这几个场景却铭记于心,那是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和童年美好的记忆。读着这简洁的语言,读者会不由想象:诗人在这些情景中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为什么记忆深刻呢?

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我感受到了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明亮的月光酒在菜园里,藤萝垂挂在廊亭边,少年时的诗人正安静地趴在母亲的膝上,在母亲温柔又充满关爱的抚摸下,倾听母亲讲述着儿时的趣事。



Mr张先森


这样的明月照耀下的园子里,坐在母亲的膝上,和母亲一起在藤罗叶的下面消夏。这是多美的一个画面啊!妈妈抱着孩子到膝上的那一刻,她的爱像月光一样,柔和地笼照在孩子的身上,恐怕连藤罗叶都感受到了吧。这样的事哪怕再过一千年,又怎能忘怀呢!

好多人当然也有类似的夏夜,不过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农忙,饭吃得晚,到收拾完,洗好澡,即便夏天天黑得迟,此时天也黑透了。那时,还没有空调,夏夜纳凉到十一,二点的是很平常的事,早了,也热得睡不着。通常大家都会拿个小凳子坐在院子里,大人都会摇着一把蒲扇,驱蚊赶热,小孩子则不一定,有拿的,也有不高兴拿的。孩子当然坐不住,一会儿东,一会儿西的瞎串。一会儿听着池塘里的如潮的蛙鸣,突然扔过去一个石头,吓得青蛙忘记了鸣叫。一会儿又让妈妈猜猜:那连续不断地叫着的蛐蛐儿到底是母的还是公的。一会儿又追随着忽闪忽闪的萤火虫到处游荡。最讨厌的是嗡嗡叫着的蚊子,它们时不时的飞来飞去,冷不丁地在孩子的身上来上一口,于是一会儿就是一个大红包,接着忍不住痒的孩子连忙跑到母亲的怀里,让妈妈挠挠痒。大家说着白话,抬头向天,看看闪烁的星星,这时孩子往往会问些不着边际的问题,问得妈妈时常答不上来,实在是别有一番情趣呢。偶尔,遥远的天空划过一串流星,人们往往赶忙许下一个愿望,据说这样这个愿望会成真。这时妈妈也会立即对孩子说道:“赶紧许个愿!”于是两人分别默默地许了愿。然后再看天空时,流星已经飞远了,自然也带走了他们的愿望。孩子刚想说出他的愿望时,妈妈连忙阻止道:“愿望不能说出来,说出来了,就不会灵验了。”于是孩子便打住不说了。其实,孩子的愿望即使不说,妈妈也一定能猜得出来,但是妈妈许了什么愿望怕孩子是猜不出的,不过那时的他也没有兴趣去猜。妈妈充满爱意的眼神始终笼照在孩子身上,其实,她许的愿望就是希望孩子健康快乐,长大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然而现在孩子乏了,不多一会儿也就进屋休息了。

而今大家都有空调了,夏天的晚上,再也不在院子里纳凉了,不过有时也会从窗口看到天际划过的流星,也会许个愿。不知道妈妈还能猜得出孩子许的愿望会是什么吗?其实孩子许的愿是:愿妈妈永远快乐!


西西林林


月明,月光很亮。园中,和藤萝,说明了生活环境,看起来生活环境还不错,藤萝叶子下,表示坐在藤萝叶子遮蔽月光的影子下。母亲的膝上,母亲是低着头看自己的膝盖吗?又是月明之夜,坐在藤萝叶子的影子下面,低着头看着膝盖。表达了什么情感?发呆中带点想念吧。如果是带思念,应该是看着月光,而不是单纯的看着膝盖。个人理解。

前面我说了是生活环境,可能接下来会有人觉得是她在别的地方走过来的呢?

我猜测大部分的几率是生活环境,生活在这里,才懂得藤萝叶遮蔽月光下的这份优雅。才会来重顾优雅,而且这位母亲极有可能经常来重顾这里,因为当前是母亲的膝盖,而不是母亲的眼泪闪烁,已经到了有点盯着膝盖发呆的程度,说明了心里灰色的程度。个人理解哈,



一个小精灵1314


静谧唯美的夜色中,母亲温柔的陪伴是童年最幸福的时刻。


莲意斋


皎洁的月光照在园中,母亲坐在藤罗下赏月,我坐在母亲的腿上……无比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