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山东大学三个校区情况下放弃青岛,而另在章丘建主校区?

高校专业那些事


青岛已有校区,何谈放弃青岛?如果说山大整体搬迁青岛,可能性极小,虽然说青岛时期的山大有山大历史上的辉煌时代,但时代毕竟不同了,那个政治动荡的年代,学校搬迁的成本比较小,甚至学校能活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但如今山大已经在济南发展了半个多世纪,山大已经不仅仅是一座学校了,作为山东排名第一的高等学府,山大更是山东的代表,济南的名片,各方利益盘根错节,主校区搬迁,不仅仅有学术上的考量,还有政治上的影响,所以山大在城市内挪动尚有可能,在城市间搬动阻力更大。

2017年,山大正式宣布要将主校区迁往章丘,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一度议论纷纷,很多师生不同意放弃百年历史的校区,社会上的争议也很大,自此山大便低调了,关于校区变迁的事宜便没有了下文,据说,章丘校区的征地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但开工日期却一拖再拖,今年三月份,有人在教育部网站上提问关于山大章丘校区问题,教育部回答未收到章丘校区的立项申报材料和有关文件。

山大目前是三地八校的办学格局,在济南,威海,青岛三地有校区,其中济南有六处,分别为中心校区,洪家楼校区,千佛山校区,趵突泉校区,兴隆山校区,软件园校区,各个校区的学科侧重也不同,中心校区主要为文史哲、数理化,洪楼校区主要为外语,艺术,法学,政管等,兴隆山是工科,趵突泉为医学,千佛山主要是工科,软件园是计算机。

山大之所以考虑重建主校区,就是因为各个校区学科不同,各自为政,造成学科间的严重割裂,学生跨学科选学非常不方便,另外有的学科低年级和高年级分属不同的校区,对学科内的交流也造成了障碍,所有这些严重阻碍了山大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发展,所以建立大一统的主校区迫在眉睫。

其实,关于山大选址建主校区的事宜早已规划了十多年,但因为各方利益的关系,主校区的选址问题一拖再拖,十几年前还很便宜的地价,现在早已飙升,此次选址章丘,除了学校建设用地无偿拨划以外,省政府和市政府都将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扶持。


山东味儿


这个情况我了解。因为有亲人在山大主校区,又从主校区搬到青岛校区,我有幸去了几次青岛校区。感觉真是浪费啊,浪费人力 物力 和土地资源。山大在济南又不是不可以,都是乱建惹得祸。如果原先校长不是即墨人,能在即墨建青岛校区吗?就是这个即墨籍的校长在任时定下的这事。但是如果大学校长都为了自己家乡,那不乱套了吗?另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造成了很多夫妻分居,老人孩子分离。有的夫妻两个孩子,男方来青岛校区,女方在济南工作,只能一人领一个孩子分居生活。有的本来和年老的父母一起住,难道也要年迈的父母来到陌生地方重新适应?何况离市区太远,医疗条件太不方便,种种情况都有。希望章丘校区也不用建了,太浪费了,又不是不够用的。为什么浪费国家财力物力。希望山大在软实力上加强,而不是校园的广度。


稳如泰山001


在建设章丘校区之前,山大不止一个校区。除了中心校区以外,还有洪家楼校区、千佛山校区、趵突泉校区、兴隆山校区、青岛校区共5个校区,威海那个叫做山东大学(威海),这不是校区,只是与校区平行级别,注册地是威海而非济南,未来是要走单独路线的。不过目前山大威海和本部尚未区分毕业证和学位证,依然由本部扶植施教,但是规格定位比青岛校区要低一级。

山大在章丘新建这个校区,和青岛没有任何关系。青岛校区的定位是对接国际化教育和新设立的学科,比如剑桥在山大青岛校区已经开始着手合作办学。而章丘校区的作用是为了替代中心校区和洪楼校区,这两个校区相对老旧而且面积小。山大作为全国十强级别的高校,建设一个规模更大、设施更好、配套更完备的校区势在必行。但是山大注册地为济南,核心团队和大部分学科也在济南,所以选择章丘作为新址再正常不过。章丘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成为泉城各大高校争相觅地之所,比如山经山财合并之前都在章丘有校区,但这不意味着要降低其他校区的规格。

根据相关信息来看,山大章丘校区和山大青岛校区未来是平行发展的,10年后在校生规模将处于同等水平,而且青岛校区的硬件条件和章丘平级,是所有校区当中最高的,也是远景定位最高的校区。所以章丘校区的兴建仅仅替代了济南核心校区的功能,并不是取代刚刚建成的青岛校区。两者分工不同,但级别相同,并不存在顾此失彼的情况。


城市发展报告


山东大学的主校区继续留驻济南,恐怕即沦落为二流院校,实际上现在已经接近了!众所周知,山大的鼎盛辉煌期就是在青岛的那段时光,大师荟萃,群芳争艳,中外均有重大的影响力!而在济南的这数十年却越来越颓废,越来越迷惘,越来越焦虑,越来越让人失望,名气和影响力也随之越来越小!校园的面积却越来越大,校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大学非校园之大也!观之,中国北方最适合大学发展的恐怕只有两座城市,一是北京,首都的优势自不待言!二是青岛,远离政治与浮躁,尊师与重教,具有优秀的人文环境和完善的服务质量体系,开放自由包容宽松兼收并蓄,气候宜人的自然环境特别适合大师学子们出成果出成绩!这或许是近几年能够吸引一流大学纷纷去青岛设立校区的原因吧!青岛特有的其他城市所不可替代的优势足以吸引世界顶级大学的入驻!特别希望山大与时俱进,开拓视野,放大格局,科学发展,抓住机遇,当机立断,敢担当敢负责,勿要继续等待观望犹豫麻木不仁畏葸不前堕落成性!山大的再次崛起,再次创造辉煌选择青岛应是最佳的方案!颓废的山大,令人担忧的山大!错过未来的十年,也许会失去下一个百年!!


盘古点金


这个提问本来就是错的,根本就没有什么章丘主校区。章丘校区到现在都没有获得教育部批复,当初就是想先斩后奏造势让教育部被迫同意建设,没想到教育部不吃这一套把带头搞章丘校区的都挨个制裁了一遍,从此山大官网再也没有章丘主校区的任何消息,全部删除。


saga616


山东大学章丘校区,与其说是山东大学的一盘棋,不如说是济南和青岛对弈的一盘棋。

山东是济南和青岛两雄并立,济南占据省会地位,青岛尽享沿海地理优势。多年来在经济上的竞争青岛一直处于优势,在经济基础决定一切的时代,山东各个高校纷纷往青岛搬迁或者设立分校区。

这几年,山东大学也逐步往青岛设立了分校也搬迁了几个学院。山大是山东省最好的大学,济南这些年看着这块资源外流,一定是心急如焚吧。

恰好,章丘经济这几年乘风而起,成为济南发展最迅猛的县级单位。于是,在这里规划山大新校区,努力挽留山大。这块地接近八千亩,搬迁了周围五个村庄,专门规划了轻轨。无论是济南还是章丘政府,都把山大搬迁看成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极其重视。

除了可能挽留山大之外,高规格大学往往也是带动地区发展的发动机。章丘虽然经济势头很好,但房价跟老市区甚至高新区比都还是洼地,济南希望山大能让章丘经济再上一层楼。

目前看起来,搬迁章丘似乎有很大阻力。一方面,学校的老教授不想搬迁,另一方面青岛估计也在狙击。

不过我认为这些阻力都是暂时的,山东大学主校区搬迁章丘的争议很快会尘埃落定。


文化综艺荟


山东大学在章丘建主校区,引起了广大山大人的共愤,当年闹的不亦乐乎。但是,权力永远是权力,就像济南火车站被拆掉一样,山大就是要被权力。

这又有什么好说的呢?

万物生万物灭,风风雨雨,雨打风吹去。

人文的繁衍,大浪淘沙。

在哪都不重要了,山大本身没有了山大,没有优秀的人也没有优秀的物,从吴富恒下来之后,你方唱罢我登场,终归会茫茫大地真干净。

山大文的辉煌在于那几个曾经的名人,生物的霸主地位在于那几个留法的才子,巴斯德实验室出来的精英,现在,没有了,干净了,去章丘也是她的归宿,去商丘又有何妨?


明镜静圆


青岛地盘太小了,已经没有地再建那么多高校了,现在孩子越来越少,我认为在哪建都是浪费。

不是因为青岛落伍了,不在青岛建高校,建在哪不重要,而是看教学质量,师资力量,不在青岛建我这个青岛人,没有看法。我们还是过我们的生活,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该干什么干什么,不影响青岛发展,更不影响我们吃饭。哈哈哈。



秋霞152173484


帮助那些认为山大是青岛的人学习学习山大的历史!山东大学前身是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在在济南泺源书院创办的官立山东大学堂。1904年,学校迁入济南杆石桥新址,改为山东高等学堂。1926年,奉系军阀张宗昌督鲁,下令将山东公立六个专门学校合并,在济南建省立山东大学,由山东省教育厅厅长,清末状元王寿彭任校长。


沧海桑田5201878


目前高校新校区建设的一个特点是哪个地方提供的条件优惠去哪里。

高校已经不是老早之前那种如中科大没地方要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香饽饽,不仅为当地提供人才,还能拉动经济,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搞笑的价值越来越被重视,甚至是放大。

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属于稀缺资源,更不要说山东大学这种重点高校,只要愿意建校区,周边地市都是抢着要,这个场面有点像地市在竞拍高校的落户,谁的价高,就和谁结婚。

所以,很多高校在原来么有地盘的情况下,纷纷往周边建设新校区,甚至更远的地方。一些重点高校在省会城市的,省会不会给太多优惠政策,尤其是土地,一个高校动不动就是近千亩土地,地方用来建房地产不知创收多少!所以,只能往外面建校区。

这就导致校区越建越偏,因为只有偏僻的地方才能有更优惠的政策,高校基本不考虑学生的就业、实习问题了。似乎有了校区,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

山东大学大约就是如此,青岛的土地贵,说不定学校还得出资金建设;到了章丘一般属于交钥匙工程,当地把土地免费提供,并免费建设所有的硬件,应该还有老师的补贴,一般1-5年,按职称每年发放几万的补贴, 提供事业编制等等, 这些优惠条件都是发达的省市提供不了的。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放弃青岛这样的高教集中地地方,而选择章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