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中的思考(17) 西安高五幸

“疫情”局勢趨穩中的西安康復路,如剛睡醒的孩子,揉著惺鬆的眼睛,慢慢的開始萌動起來了。

路上的公交車恢復了運行。我就是出門乘246公交到半坡樞紐站、又轉乘15路到康復路的。較平常乘車多了一道手續,需要接受測體溫和掃“一碼通”。乘客“清一色”的都戴著“口罩”,顯得文明、有教養起來。

宅家40多天的我,回到“打工”近20年的康復路,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我沒有急於上辦公樓,而是自南向北將市場轉了一圈。

康復路東邊臨街的商鋪,有幾家已經開門營業,丹尼爾商場門口排起了長龍,身穿白衣裳的工作人員逐人測體溫、登記、掃碼,一絲不苟。被“放行”的商戶和客戶魚貫而入商場,井然有序。而在時丹達商城的門前,工作人員在進行上述“檢查”前,多了一道“凡進入者接受腳面消毒”的道門。看那工作人員認真、和市民配合的樣子,我啞然失笑,一場疫情給大家教了“乖”,市民變得聽話、規矩多了。

康復路市場曾經有過歷史的輝煌,被譽為“西北首市”,現在夷為通衡道路的前身,便是風光了近二十年的馬路市場。在這兒,我見證了“彈丸之地、寸土寸金”的熱鬧和繁華,我見識了市場改建遷移、“非典”“禽流感”“地震”等演繹和遭遇,其間的點點滴滴,風風雨雨,坎坎坷坷,歡歡笑笑,浮現腦際,勾起淡淡的酸澀、甜蜜的記憶,眼前定格,揮之不去。

當年的“汶川大地震”,樓動人搖,人們被突如其來的“情況”驚慌得店門不關,"遺鞋掉帽子”逃離,路上人擠人的場面真是滑稽有趣;13年前的那場“非典”,鬧得市場一半子關門、半巷子沒人,市場管理部門不得不動用“大喇叭”來動員……。

憶此,我想人如果攤上了事情,遇到了災呀難呀的,正如在行進中跌了一跤,需要揉揉腰,勾勾鞋,抬起頭看看方向,再爬起來繼續蹣跚的向前走,這就是心態調整的過程,需要一段時間的去適應。這市場亦如人乎,遭遇疫情這個“不速之客”的突襲,打亂了日出日息正常的“生物鐘”,現在“復市”需要把被擾亂的思維收回來,需耍出臺必要的“減、緩。免”房租優惠政策,鼓勵商戶開門營業,把商戶引回來。

太陽照在人身上暖融融的。看到康復路市場商圈漸漸的在“動起來”、“活起來”,心裡喑暗的高興,“收起的拳頭有力量”。我有理由相信,與“疫神”摔過跤、較過量的康復路人,必將東山再起,用辛勤和守望迎來生命更加明媚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