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周易》總綱

《周易》是中國文化中最古老的哲學著作,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是中國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思想的最早起源!

初學《周易》總綱

《周易》是由兩部分組成,一曰《易經》,一曰《易傳》。普遍認為《易經》是預測學著作,《易傳》是哲學著作。

初學《周易》總綱


《易經》乃上古丞史文化的遺存,分上下兩經,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傳》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又稱《十翼》,由《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繫辭》上下、《說卦》、《序卦》、《雜卦》共十篇文章構成,相傳為孔子所著,事實上它是多位先賢的著作之和。

初學《周易》總綱

縱觀《周易》全篇,有三大理論、三大法則、三大原則:

三大理論即陰陽對立統一、五行生剋制化、天人合一。任何事物都存在著陰陽兩個對立面,既對立又統一、互生互換;宇宙萬物都歸於金木水火土五種形態,既相生又相剋;人和宇宙互為協調。

初學《周易》總綱

三大法則即易理、卦象、數理。易理是易經闡述的哲理,探討宇宙變換的原因;卦象表示宇宙萬物變換的現象,從中尋求變化的規律;數理是推演萬物變化的過程,從而探知人事和萬物的相關性。三大原則即簡易、不易、變易。簡易是指天地自然規律原本簡樸而平易;不易是指天地自然規律的必然性和可遵守性;變易是指天地自然規律的進化、發展。

《周易》最顯著的特點是它對天地宇宙,自然現象從哲學角度做了闡述,闡明瞭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充滿樸素的唯物辯證法思想,對人類與宇宙世界的方方面面做了普遍規律性的論斷。

初學《周易》總綱

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周易》備受推崇,被奉為千古不易的經典典籍。今人讀《周易》可以更明白生活的哲理,可以運用邏輯思維來明辨時勢,做出明智之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