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一念不生全體現,就能見到佛,能常常安住在常寂光淨土中

這時一念不生全體現,就能見到佛,能常常安住在常寂光淨土中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335


爾時,善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在這個時候,這位東南方善慧大菩薩,仰承佛大威神力所加持。普遍觀察十方眾生的因緣和根性。用偈頌來讚歎佛功德。


希有大勇健,無量諸如來,

離垢心解脫,自度能度彼。


我們修行,要勇猛精進,勤修佛道,勇猛精進就是用假的軀殼來修真正的佛法。我們這個分段生死的身體,每個人有一分,每個人有一段。因為有一分有一段的緣故,所以就有執著。


執著這是我的,執著那是我所有的。為了這個臭皮囊,整天顛顛倒倒,自私自利,貪名貪利。因為這樣,假的身體把真的慧命遮住,就不能勇猛精進。貪圖睡眠、飲食、男女、名利等等,種種執著都生出來。執著生出來之後,就懈怠而不精進,好逸惡勞,終致一無所成。


在妙法蓮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有這樣的記載:藥王菩薩為求佛道,把自己的身體,用香油和棉花纒繞,常作燈點,來供養於佛。為求法把身體佈施於佛,這才是真精進、真供養。這樣的虔誠,才能速成佛道。


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生中,為救眾生,曾舍無量性命,所以說在三千大千世界上,沒有一粒微塵那樣小的地方,不是十方諸佛捨生命處。所以才說希有大勇健。


在易經上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健就是剛強健康的意思。能常常自強不息,就是勇健。無量諸如來,都是希有大勇健。在過去諸佛,都是自強不息,勤修精進,不惜性命,來求佛道。


離開一切塵垢,也就是離開二障。什麼是二障?就是有兩種執著、障礙而不能成佛道。一為煩惱障,二為所知障。煩惱障就是我執,所知障就是法執。


沒有我執,就把煩惱障破了;沒有法執,就把所知障破了。說是容易,行卻困難。能離開煩惱障和所知障,心得到解脫。能把二障破了,就是自度,也要度他。


凡是行菩薩道的人,應該自度度他、自覺覺他、自利利他。凡是受菩薩戒的人,要趕緊修行,向這三大目標進行,成為地上菩薩。


我見世間燈,如實不顛倒,

如於無量劫,積智者所見。


佛是世間燈,為三界作明燈,照破三界的黑暗,令三界眾生都得到光明。我(善慧菩薩)見到佛真如實相的理體,不會顛倒。


佛如如不動的境界,時時自在,在無量劫中,常是寂然不動。這是廣修智慧方便的人,所能明白這種道理。


一切凡夫行,莫不速歸盡,

其性如虛空,故說無有盡。


所謂“自性如虛空,真妄在其中,悟徹本來體,一通一切通。”凡夫也好,聖人也好,都是具足佛性。佛性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自性就是佛性,佛性就是自性。


因為這樣,我們一切眾生,都可以成佛。佛性是什麼樣子?就和虛空一樣。在真空中有妙有,在妙有中有真空。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所以在佛性中,有真有妄。


要明白本來自性和虛空一樣,一樣明白了,樣樣就都可明白,所謂“得一萬事畢”。如果得到一,什麼事情都沒有了,大事已畢。所以說一通一切通。把一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


因為佛性如虛空,虛空是無窮盡。所以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因為這樣,人人都有作佛的資格,但是要修行、要用功修行,才能成佛。


修行人,不容易遇到佛菩薩、證果阿羅漢、一切善知識。有時候,也許會遇到,可是不認識。等過去了,認識也晚了。這就是當面錯過,交臂失之。


我在中國東北吉林省蛟河縣北發山的時候,聽到山上一個老修行講這樣一個故事:在從前有個遊山的人,他走到山裡,遇到兩位白鬍老人,慈眉善目,童顏鶴髮,令人肅然起敬。二人在洞中聚精會神地在下棋。


這個人在洞外觀看多時,心想進洞看個究竟,是誰勝誰敗?剛要舉步時,只聽洞中老人說:“你是凡夫,不可以進洞裡來!”說完用手一指,石洞的門,自動合起來。這個人,才知道這兩位老人,一定是神仙。


這個人很誠心的跪在洞外,終致死在洞門之外。後來被人發現其屍首,乃埋在洞旁。這個故事,說明求道是不容易。這個人跪死在那裡,洞門始終也沒有開。


智者說無盡,此亦無所說,

自性無盡故,得有難思盡。


虛空沒有個盡,也沒有一個不盡。沒有一個了,也沒有一個不了。才說智者說無盡,有智慧的人,才說虛空是無盡。無盡就是說妙有。虛空裡邊有妙有,真空裡邊有妙有。


在有盡沒有盡這種境界上,說不出什麼,說它是有又不是有,說它是空又不是空。說它有是看不見的,因為它是妙有。說它是空又不空,因為有個妙有。妙有又看不見,又是個真空。


在無盡無不盡的境界上,亦無所說。在這個時候,是不立文字,說不出來的。因為自性在虛空,就是妙有。


為什麼在真空裡邊有妙有?就是有佛性。佛性是無盡的。因為這個原因,可以說是不可思議的無盡。說它是常,也不是常。說它是斷,也不是斷。不是常不是斷,不落二邊的偏見,也說是中道了義。


所說無盡中,無眾生可得,

知眾生性爾,則見大名稱。


無盡就是所說的虛空,無盡無不盡。不能說一個有盡,一個無盡。若說有盡,虛空怎會有盡?若說無盡,虛空怎會有個無盡?


所以中道理體,是不斷不常。按照這個道理來講,沒有盡?若說無盡,虛空怎會有個無盡?所以中道理體,是不斷不常。


按照這個道理來講,沒有一個眾生可得。怎說無眾生可得?因為是虛空嘛!要知道眾生的性,本來也是空的,沒有一個眾生可得。能明白這個道理,就到本來佛性的理體上。這就能常見到佛,而時刻不離佛。


無見說為見,無生說眾生,

若見若眾生,了知無體性。


在真如實相不可說不可說的境界上,無見也沒有不見。按一般凡夫的知見,說是有這個見,其實也沒有眾生可得,都是像虛空。這種理論,或者說見,或者說眾生。若是真正明瞭一切的一切,都是猶如虛空,那麼,就沒有可說的了。


能見及所見,見者悉除遣,

不壞於真法,此人了知佛。


能見的性,所見的物,這種的見解都沒有了。如果沒有能見和所見,就是如如不動法的本體。


所以把能見和所見這種見,都去除舍離,便現出如如理體。把能見所見都空了,有為法和無為法也都空了,有漏和無漏也都空了。把一切執著沒有了——這才是真正法界的理體。


我們為什麼不能達到法的本體?證到實相無相的道理?就因為有能見和所見這種執著,於是不能契合真實理體,也不能見到佛。若能契合本來真法性,這個人就明瞭佛的境界,就知道佛法的道理。


若人了知佛,及佛所說法,

則能照世間,如佛盧舍那。


假設有人明白佛這種境界,和佛所說的方便法門,也就是八萬四千種法門。這個人,他的智慧光明,才能把世間一切黑暗照破除。好像釋迦牟尼佛的圓滿報身千丈盧舍那佛一樣,光耀遍照。


正覺善開示,一法清淨道,

精進慧大士,演說無量法。


佛是無上正等正覺,佛善於用權巧方便法來演說八萬四千法門,來對治眾生八萬四千種習氣毛病。佛到最後才演說一乘佛道。本來一法也不立,就是清淨本源,妙真如性。精進慧菩薩他已經演說出無量的方便法門。


若有若無有,彼想皆除滅,

如是能見佛,安住於實際。


或者是有盡,或者是無盡;或者是有漏,或者是無漏;或者是有為法,或者是無為法,一切的想念都滅除了。


返本還原,現出清淨本原,妙真如性,若能一念妄想也不生,這時一念不生全體現,就能見到佛,能常常安住在常寂光淨土中,真實的境界。這時證得實相理體,明白沒有少法生,沒有少法滅,即是一不生滅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