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言|網上賣房應該儘快出臺「電商準則」

一勺言|網上賣房應該儘快出臺「電商準則」

幾天前,一勺言寫過一個「挑戰者」案例,主角代表了一批默默無聞想翻新改造行業的地產科技公司。

這些將房企託舉到線上的「千斤頂」,受到最多的爭議在於:

年輕的企業,用融資得來的new money,全盤押注的「線上銷售新飯局」,能否如期等到食客入席?

這是一個拋給未來的問題。

B端房企已經大張旗鼓的走到線上,難題就到了C端手裡。如何讓客戶放下牴觸情緒,擁抱線上買房,成了一段完美劇情的關鍵幀。

「拉根網線就把房子賣掉」這樣的大爽事,能不能落地?

房企、投資人、渠道商,那些沒徹底走出線下交易場景的傳統企業,都沒有底氣回答這個問題。

百般搜尋,主攻線上拓客的「居理新房」出現在視野裡。

一家沒有線下門店,沒有電話銷售的新房代理公司。如果你浸潤在傳統觀點太久,你的第一反應一定和我相差無幾:

這是一家門外漢。

市面上我們能見到的代理公司,渠道公司,都會把主要成本放在案場業務員線下門店,或者電話銷售。

偏偏這些都沒有出現在居理新房的成本清單上。居理新房最另類的,是花錢的姿勢。

它把全部推廣和獲客費用,花在短視頻app,網劇軟植入,朋友圈廣告等精準的線上場景裡。

「all in 線上」的玩法,互聯網行業司空見慣,但地產代理公司裡很罕見。大部分代理公司,都在忙著製造「人情味」。

最近大火的網劇《安家》,孫儷飾演的房產中介,為了賣掉一套跑道房,貼心到提前幫客戶把房子裝修了一遍,把客戶感動哭了。

現實雖然不如劇情誇張,但賣房子的人,就是一臺臺行走的「人情味製造機」。

對售樓小姐來說,記住銷講很重要,記住客戶喜歡咖啡還是紅茶同樣重要。對中原、鏈家的中介小哥們來說,帶客戶看房很重要,幫社區業主大媽修水管同樣重要。

而居理新房與客戶隔著5.8英寸的手機屏幕的距離感,比起傳統中介和銷售面對面的人情味,似乎劣勢明顯。

但數據不會騙人。

2019年,居理新房的GMV,超過300億,對於一個純線上新房代理公司來說,這個成績很有代表性。

為了便於你對成交總額有標尺,我可以給你一個參照物。

2019年行業裡的超級大佬鏈家,新房業務數千億元的GMV背後,站著鏈家全國各地幾萬門店15萬名經紀人,而居理新房的300億背後,只有一家創業型公司,僅站著1000多名諮詢師。

線上的距離感與不錯的成交數據之間,站著居理新房的核心業務:如何讓來之不易的線上登陸客戶,心甘情願的花掉手裡的一張房票?

居理新房的關鍵先生,正是這群「諮詢師」。

從諮詢師的字眼裡,你能讀出這個職業的服務屬性,但對於客戶來說,更重要的是一個「立場偏向」。

這個行業裡,銷售是靠開發商養活,中介立場相對中立,似乎只有諮詢師,是站在客戶立場。

浮於表象的稱呼,背後的運行機制,才是重點。本著案例解剖之意,我對居理新房的機制,總結了3個特徵。

1 一家為學歷買單的公司,試著用良幣驅逐劣幣。

在國內的低傭經紀人制度下,中介行業採取“零門檻入職,業績為王”的模式,一定是經濟學角度的最優解。

但這種模式的弊端,是脫離不了誘導成交傾向,會犧牲掉大部分的用戶體驗。

居理新房的第一個戰術,是為高學歷買單。

諮詢師門檻,人為抬高到100%本科率,其中還包括40%多的985、211高校畢業生。

高學歷從業人員,就像從一群普通牙刷的紅海里,殺出的一支用戶體驗更好的「電動牙刷」。

居理新房的客戶,都用上了一支“電動牙刷”。當你在網上售樓處到處遊蕩時,你也是孤單的,你最需要的是有人在身邊幫著出出主意。

商業模式的分野,就在這裡出現。但是,歸根到底,買家在阿里旺旺上更信任哪個掌櫃,哪個掌櫃更真實,交易就會向誰傾斜。

2 600套與6:1,兩組數據背後有一場行業賭局。

對賭的標的物是:你是否認為,市場上出現了更看重用戶體驗的客戶,產生了對專業諮詢師的需求?

答案是肯定的。

這件事被兩組數據印證了——6:1與600套。

傳統中介的帶看成交比,一般在15:1以外,而居理新房的諮詢師,帶看成交比是6:1,也就是說,帶五到六個客戶中,肯定有1組可以轉成交。

每個交易平臺,無一例外,天生都會尋求效率的提升,有的靠技術,有的靠內容,有的靠資源。

我不去褒貶任一平臺,但是,看到有一家交易平臺居然在線上純靠「諮詢內容」來促成交易,作為內容從業者大軍的一員,我心有慼慼。我有個公號,好評與差評,也正走在這條路上。

10天前,居理新房上線了「222任性挑房節」,截止3月2日,純線上成交已經超過600套。

這個數據,在二月慘淡的銷售數據裡,絕對是一枚燃燒彈。

3 京東氣質。

在很多方面,你能看到居理新房身上的京東氣質。

首先是關於平臺的承諾。

「無理由包退,低價保障,真實信息」,這些幫助京東積累口碑的要素,被居理新房完整收錄到新房市場的購買承諾里。

其次是電商的玩法。

超過200家房企入駐平臺,並開了官方旗艦店。從中,我看到了電商玩法中的「長尾效應」。

價格與折扣,會影響一個平臺用戶基數的下限;產品的豐富程度,能夠決定平臺用戶數量的上限。

居理新房多了200多個品牌供應商,這將平臺的潛在客戶池,鑿深了好幾米。

一般來說,線上電商的核心能力,在對價格和庫存的控制。

實體店面前,網店最大的優勢,是「你能不能買到」和「以什麼價格買到」。

當你無法在當地的線下門店買到一雙心儀款式的nike跑鞋,淘寶可以幫到你。

那麼,當你看中一個樓盤的東南朝向戶型,銷售卻支支吾吾給你推薦另一套佣金更高的戶型,你氣不氣。

但是,如果線上售樓,能夠直接接入開發商後臺系統,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

在居理新房平臺上,客戶可以實時看到某個樓盤的銷控情況,這意味著,你在線上售樓處看完房後,能第一時間,知道自己看中的某套房,是否還在貨架上。

網店的第二個優勢是,以什麼價格買到。

你在商場給女朋友買了一支死亡芭比粉的口紅,被臭罵一頓後想退貨,也許要講到口腔脫水,但如果你在電商平臺,就不存在這個煎熬的退貨流程。

同時,電商的另一個優勢,是可以相互比價。

居理新房上,除了可以知道當前價格,平臺還會顯示前一段時間的房源價格波動趨勢,這對於選擇入手時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決策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在居理新房平臺上鎖定房源的鎖定期裡,定金隨時可退。

過去半月,市場對網絡賣房,高度啟蒙,但是,我們更歡迎,行業能夠因此定版一套「電商準則手冊」,很多對C端買房人的友好動作,可以迅速標準化,普及化,常態化,成為最底層的遊戲規則。

這個時候,你會忽略它,懼怕它,還是主動擁抱它?

本文是低調的地產技術公司正在浮出水面的姊妹篇。我們認為,網絡賣房潮引發的生態鏈環境正在形成,2B與2C的案例公司,都出現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如果你也是同路的公司,趕緊來解剖一下。

歡迎添加作者微信 ice010913,請務必註明姓名,公司與職務。感謝支持一勺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