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什麼書是寫如何讀書的呢?有什麼推薦?

用戶4474643705


閱讀力的鍛鍊以及閱讀方法,需要不斷的學習磨練,以下是豆瓣讀書討論熱度高8本關於閱讀技巧性方面的書籍。


1.《如何閱讀一本書》,[美] 莫提默·J. 艾德勒

適合人群:對閱讀感到迷茫的人,初探閱讀的人,可以通過這本書,掌握進入一本書的門徑。


2.《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日] 奧野宣之

要點:從選書、購書、讀書、記錄到檢索以備重讀,提供了科學、高效的讀書方法。介紹了19個讓讀書體驗更充實、有效的小竅門以及寫讀書筆記的26款實用文具。


3.《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 [日] 大巖俊之

特點:利用“思維導圖”“二八法則”“艾賓斯曲線”等著名定律,講述如何高效率地掌握一本書的精髓。


4.《高倍速閱讀法》,[美]保羅•R.席列

適合人群:適合針對閱讀專業性、實用性、工具性的圖書。


5.《快速閱讀術》,[日]印南敦史

適合人群:適合碎片化時間的閱讀,在短時間內閱覽儘可能多的書籍的人群。


6.《超級閱讀術》,[日]齋藤孝

適合人群:專門針對職場人士,上班族們可以結合自己的工作,從中找到平衡閱讀和工作的方法,開展高效閱讀。


7.《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 [日] 齋藤孝

要點:提出持續讀書的五個習慣以及十倍曾洽昂讀書力的技法。


8.《閱讀與寫作》,葉聖陶、夏丏尊

適合人群:針對中學生的閱讀與寫作之道,同樣適用於成年人的閱讀。


家長必懂的核心教育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如何讀一本書,如何讀好一本書。我是一名在校的大學生我將分享我的見解以及我的讀書方法

這個問題是有沒有什麼書是寫如何讀書的那?有什麼推薦?一本關於如何讀書的書,目前我還有了解到,但我的讀書方法是可以借鑑的(問題的最終目的也是學會如何讀一本書)。但我讀書十幾年的時間裡,我再大學期間每月都要讀兩本書來充實自己,我將總結自己的如何讀一本書,如何讀好一本書!

1、讀懂目錄讀懂書

每一本書的目錄都是經過很多專家學士該領域的資深人士以及文章的總體內容概況來講,首先拿到一本書,你並不知道這本書所講的是什麼內容,而且也不知道自己想要從中獲取什麼。那麼就要先看這部書的前言它講解了這本書著該領域的一個概況。然後看和理解這本書的目錄,細讀開動腦筋來全方位的瞭解它。

2、如何讀好一本書

如何讀好一本書那,瞭解完目錄的我們,首先要對這本書培養興趣,如何培養興趣那,我們再讀目錄的時候可以想象這個東西問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等等。帶著自己喜歡探索問題的頭腦去仔細的讀它,讀這本書。這樣我們戴著問題去讀書,再我們讀到裡面的正文章節,我們一開始心困疑惑的問題就會豁然明朗,伴隨著我們對問題的研究我們的知識在一點一點的增加,書在你的手中一頁頁的翻去。我們帶著問題(帶著興趣)去讀書把書中最好的知識牢記在我們的腦海中。不知不覺一本書會被我縮寫。

3、書很精,我們用著短暫的時間來讀取別人幾月幾年幾十年寫作而成的書籍,這充實我們的智慧,開拓我們的思想。希望大家可以把讀好的好習慣一直培養下去!


Alon愛生活


我給你推薦的是《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初版於1940年,1972年進行了大幅的修改。書籍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教育家 莫提默·J. 艾德勒查爾斯·範多倫。 書籍主要轉繞兩個問題,一個是效率,另一個是體系。通俗地講就是教你如何高效地讀書並且不忘記。

在書的序言中引用到了1939年,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的詹姆斯·墨塞爾教授發表的文章《學校教育的失敗 》的兩段話。今天我簡單地選取其中的一小部分。

學校是否有效地教導過學生如何讀母語?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到五六年級之前,整體來說是,閱讀是被有效地教導過,也學習過了。在這之前,我們發現閱讀的學習曲線就跌入死寂的水平。

這可以看出我們大多數人的閱讀是存在問題的,我們也會經常發現自已學了很多知識讀了很文章,但是卻經常在需要的時候想不起來。 這本書就是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而誕生的。這本書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部分,1.閱讀的目的與層次;2.基礎閱讀與檢視閱讀;3.分析閱讀;4.主題閱讀。

閱讀的目的與層次

閱讀的目的主要分兩種,一種是為了獲取資訊,另一種是為了提高理解能力。我們日常進行的“碎片化”閱讀就屬於為了獲取資訊,我們會利用各種空閒時間刷微博刷朋友圈、刷新聞、刷視頻。“碎片化”閱讀會給我們一種自已獲得了很多知識的錯覺,也由此陷入一種極大滿足的陷井中。這種碎片閱讀卻實讓我閱讀變得很輕鬆,但我們所真正學能的少至甚少。真正的閱讀應該是為提高理解能力的閱讀。要了解這個目的的閱讀,你就要先懂得一詞:主動, 這個主動不是說你主動拿了一本書去讀就是主動。這個主動不是指你的行為,而是你的思想,而且必須是你讀書時思考的過程。就是你要主動去理解作者的思路,他想通過什麼事實得出什麼結論,他的真正意思是什麼以及他為什麼要這麼說。

閱讀的層次書中分為四種。

基礎閱讀:認字與基本的閱讀技巧。

檢視閱讀:在較短的時間內瞭解一本書的大致內容。

分析閱讀:反覆咀嚼反覆理解一本書,直到這本書成為自已的為止。

主題閱讀:最高的閱讀層次,在一個主題下分析好幾本書,比較它們的異同。

這四種層次不是遞進關係,而是包含關係。比如分析閱讀中也會用的檢視閱讀,面對比較難理解的書你需要大概瞭解它的大致內容,然後在咀嚼細節消化其中的硬骨頭。

基礎閱讀與檢視閱讀

基礎閱讀就是最基本識書和句子的意思,這個我們在小學階段就完成了。檢視閱讀就是大致去了解這本的內容,看看這本值不值得讀。這點在現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是很有意義的和必要的。有句講得好:人生很短,要讀好書。 當我們拿到一本書後首先就要檢視一遍,看看它的價值。書中給我們介紹了一些方法:第一,看書名和序。把書本在腦海裡進行歸類,比如屬於歷史、文學、還是科學的。第二,看目錄。大部書籍的目錄都可以看出一本書的基本架構。第三,閱讀書本的出版社介紹。這個可以知道別人的書本的評價,但是那種某某強力推薦你就不要被迷惑了。第四,挑幾個自已感興趣的章節看一下。

分析閱讀

分析閱讀就是要求我們帶著問題去閱讀一本書。帶著問題就會讓我們由被動接受變為了主動探索。需要帶什麼樣的問題書中也給了我們建議,而且是通用的。這四個問題是:1.這本書在整體上說了什麼?即是他的主題;2.這本書在細部說了什麼?即是他的論點;3.這本書說得對嗎?學會質疑和判斷一本書;4.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即找出自已所學到的。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們就能夠更好的學到知識。這跟《論語》中說的:“學欸不思則殆,思而不學則妄”是一個道理。

光帶著問題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學會做筆記。筆記又分為結構筆記、概念筆記、辨證筆記。剛開始學分析閱讀是有一點困難的,所以作者將它分成了三個階段。

分析閱讀的第一個階段:分類書籍、概括書籍、架構書籍、作者意圖。

分析閱讀的第二個階段:找出關鍵詞、找出重要句子的主旨、找出重要論述、找出作者的解答。

分析閱讀的第三個階段:在做出評價前要了解全書。

書籍的內容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講完的,更多詳細的內容還是需要閱讀書籍。


小微愛歷史


我是一名中文系學生,關於這個問題,我個人推薦兩本書。一本是美國出版人莫提默•J•艾德勒與查爾斯•範多倫合著的《如何閱讀一本書》;另一本書檯灣出版人郝明義的所寫的《越讀者》

這兩本書都是講如何提高個人閱讀能力的著作。其實《越讀者》就是脫胎於《如何閱讀一本書》。因為《越讀者》的作者郝明義就是《如何閱讀一本書》的中文翻譯者之一,郝明義就是受《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的啟發了並結合當下中國人的閱讀習慣,郝明義寫出了《越讀者》。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作者認為,書或者說閱讀品,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讀得懂的東西,另一種是必須要讀的東西。

  • 讀得懂的東西,就是指報紙、雜誌等一些我們一下子就能消化的,屬於資訊,卻不能夠增加我們的理解力,如果你夠敏感的話呢,就會發現讀多了這樣的東西,並沒什麼營養。
  • 第二種,必須讀的東西,就是指一個人要試著去讀他並不怎麼了解的東西,也就是略高於他的讀物。而作者所謂“如何閱讀一本書”,主要指的就是第二種書,在本書看來,一個好的讀者應該更多地去讀那些鍛鍊他的心智的書。

書中主要介紹了讀書四個層次,分別是:

1.基礎閱讀

基礎閱讀也就是初級閱讀,只要不是文盲,能看懂字面意思,就可以完成,是閱讀中第一個層次。

2.檢視閱讀

檢視閱讀,簡單來說或就是閱讀理解,快速瀏覽。它也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學會有系統地略讀。具體的建議順序是:先看書名、序言和副標題,接著研究目錄和索引,然後看看作者簡介,再翻開看一下和書名主題相關的篇章,開始讀。這個技巧的難點是,需要你有背景知識。不過你書讀得越多,就越容易。

第二階段,叫做快速通讀。就是說一本書不管你能不能看懂,都從頭到尾翻一遍。用這個方法讀完一本書之後,無論你用了多短的時間,你都能夠對這本書的類別、題材、內容,有一個初步的瞭解。檢視閱讀是閱讀的第二個層次。

3.分析閱讀

分析閱讀,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瞭解範圍:這本書在談什麼?你需要確定主題和書的分類,比如是文學還是歷史或者經濟學?然後要用一小段內容敘述整本書的內容,把重點的章節列出來,找出作者要在書裡討論的問題是什麼?其實,這個階段也不復雜,你只需要做到一點,不要拿起一本書就悶頭讀,先搞清楚這本書的結構再下手。

第二階段,是理解內容:這本書作者是怎麼寫出來的?你需要找出書裡反覆出現的關鍵詞,需要在那些你認為重要的句子下畫出標記,從這些話裡找出作者的中心思想,用做筆記的方式重新搭建書裡的前因後果,有時候,畫一張表就能解決這個問題。看著這張你自己畫的筆記圖,你可以在腦子裡迅速過一遍全書的論述是怎樣展開的。

第三階段,是評價:這本書寫得怎麼樣?看任何書,都一定要有評論,要有自己的態度。當你完成了對一本書的評價,才算真正完成了對這本書的閱讀。最有學習能力的讀者,也就是最能批評的讀者。但是記住,不要在讀完之前就隨便下結論,如果讀完以後你不能同意作者的看法,你要學會總結原因,如果你還是沒有理解作者的看法,也列舉下你的原因。分析閱讀是閱讀的第三個層次。

4.主題閱讀

主題閱讀,簡單來說就是按圖索驥。照著你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找書去讀。這個層次的閱讀需要更強的主動性,還需要讀者有一定的判斷力。主題閱讀,不是說你讀完了一本書接著讀第二本,而是說你帶著你想解決的問題,去讀不同的書裡的不同的章節。主題閱讀不是為了看書而看書,而是為了解決實用性的問題而看書。所以主題閱讀也是閱讀的最高層次。

而《如何閱讀一本書》的一個總的原則是,我們應該儘量去讀那些“略高於我們的”讀物。那樣我們才能從讀書中得到應有的收穫。

在郝明義的《越讀者》這本書中,他用吃飯這種形象的比喻讀書,讓我們明白應該如何去選擇我們所要閱讀的書籍。同時也告訴我們讀書和吃飯一樣重要,如果你一天不能不吃飯,同樣你一天也不能不讀書。

在書中,郝明義將閱讀分為四類,並且分別類比成主食、美食、蔬果和甜食四種飲食。這麼做既給閱讀做了清楚的分類,同時也可以藉助我們熟悉的飲食,來檢查一些基本的閱讀觀念。比如說偏食的問題,每個人都會注意避免偏食,保證營養均衡。只閱讀某一類書籍,對其他的知識一無所知,這是思想上的不均衡,也是一種偏食,卻往往不被重視。健康的閱讀習慣,應該是四種閱讀適量搭配的。

1.主食閱讀

作為米飯、麵條和饅頭這樣的主食,讓我們吃飽,滿足了我們生存的需要。而主食閱讀,指的是那些能為職業、生活、心理等方面提供指導,解決現實問題的書,同樣是為了滿足生存的需要。現在那些提供方法論、講如何自我提升的書籍,大多屬於這一類。這類書的好處是可以直接解決生活裡的問題,但壞處同時也隨之產生。解決問題後,我們很容易就此滿足,將主食閱讀當成閱讀的全部,不再閱讀其他書籍。

2.美食閱讀

人們滿基本的生存需求,人自然會追求更美味更精緻的食物。在閱讀上,也應該從主食閱讀向美食閱讀過渡。主食閱讀針對現實問題,而美食閱讀滿足的是思想上的需求。雖然美食閱讀不直接解決現實問題,但往往間接地讓我們思考了問題的本質。要欣賞美食閱讀,自然要求閱讀品味的提高。美食閱讀的困難也就在這裡,由於很多人閱讀品味不高,分不清好壞,一些打著歷史、文學、哲學、藝術旗號的劣質書籍常能大行其道,而那些經典卻少人問津。

3.蔬果閱讀

蔬菜和水果提供纖維,幫助消化。蔬果類的書籍,就是一些能幫助我們理解、消化其他書籍的書。字典、地圖和百科全書,就都屬於蔬果閱讀

4.甜品閱讀

我們吃甜點不了吃飽,也不是為了營養,而是因為它好吃。甜食閱讀不解決現實問題,也不滿足思想需求,它提供的是娛樂、消遣。漫畫以及武俠、推理之類的通俗小說,都屬於此類

。這些書籍難登大雅之堂,因此甜食閱讀常被看成是浪費時間。但人畢竟不是機器,總需要休息,適量的甜食閱讀,可以作為生活的調劑。

以上兩本書就是我所推薦的關於讀書的書。但是話說回來,閱讀是一件自己主動的事情,如果沒有讀書的意願,再好的閱讀方法都是惘然。所以培養自己閱讀的主動性是最為重要的一件事情,然後再尋找好的閱讀方法。但是別人的閱讀方式只能作為參考,要擁有自己的閱讀方式,才能在書中尋找到自己所要的。


園主浩哥


讀書十法

(1)泛讀

泛讀即廣泛閱讀,指讀書的面要廣,要廣泛涉獵各方面的知識,具備一般常識。不僅要讀自然科學方面的書,也要讀社會科學方面的書,古今中外各種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都應廣泛地閱讀,以博採眾家之長,開拓思路。馬克思寫《資本論》曾鑽研過1500種書,通過閱讀來蒐集大量的準備資料。

(2)精讀

朱熹在《讀書之要》中說:"大抵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省得爾。"這裡"熟讀而精思",即是精讀的含義。也就是說,要細讀多思,反覆琢磨,反覆研究,邊分析邊評價,務求明白透徹,瞭解於心,以便吸取精華。對本專業的書籍及名篇佳作應該採取這種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細細咀嚼,文章的"微言精義",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說,精讀是最重要的一種讀書方法.

(3)通讀

即對書報雜誌從頭到尾閱讀,通覽一遍,意在讀懂,讀通,瞭解全貌,以求一個完整的印象,取得"鳥瞰全景"的效果。對比較重要的書報雜誌可採取這種方法。

(4)跳讀

這是一種跳躍式的讀書方法。可以把書中無關緊要的內容放在一邊,抓住書的筋骨脈絡閱讀,重點掌握各個段落的觀點。有時讀書遇到疑問處,反覆思考不得其解時,也可以跳過去,向後繼續讀,就可前後貫通了。

(5)速讀

這是一種快速讀書的方法,即陶淵明提倡的"好讀書,不求甚解"。可以採勸掃描法",一目十行,對文章迅速瀏覽一遍,只瞭解文章大意即可。這種方法可以加快閱讀速度,擴大閱讀量,適用於閱讀同類的書籍或參考書等。

(6)略讀

這是一種粗略讀書的方法。閱讀時可以隨便翻翻,略觀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評論的關鍵性語句,弄清主要觀點,瞭解主要事實或典型事例。而這一部分內容常常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所以重點看標題、導語或結尾,就可大致瞭解,達到閱讀目的。

(7)再讀

有價值的書刊雜誌不能只讀一遍,可以重複學習,"溫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學家伏爾斯泰認為"重讀一本舊書,就彷彿老友重逢"。重複是學習之母。重複學習,有利於對知識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記憶的強化劑。

(8)寫讀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俗語也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之說。讀書與作摘錄、記心得、寫文章結合起來,手腦共用,不僅能積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寫作水平,並且能增強閱讀能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和技巧。

(9)序例讀

讀書之前可以先讀書的序言和凡例,瞭解內容概要,明確寫書的綱領和目的,有指導地進行閱讀。讀書之後,也可以再次讀書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鞏固提高。

(10)選讀

就是讀書時要有所選擇。古往今來,人類的文化寶藏極為豐富。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如果不加選擇,眉毛鬍子一把抓似地讀書,就不會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結合自己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書目,進行閱讀,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愛迪生為發明而讀書。為了發明"白熾燈",他曾翻閱圖書館有關各種書刊,作了9萬頁筆記。他為了發明一種新型號的打字機,從圖書館借來了有關的書刊資料,共有3尺厚。他只用兩三個晚上就鑽研完畢了。他是怎樣看這些書刊的?他不可能在兩三個晚上從頭至尾一字不翻地鑽研完畢這3尺厚的書刊。他只是蒐集與他發明新打字機有關的部分,其餘部分則pass。

愛因斯坦說,他只吸取、抓住把學習和研究引向深人的東西,而把一切偏離要點而使頭腦負擔過重的東西統統拋掉。他說,凡是書上有的,他都不記,只記書上沒有的。這就是將書中不能引向深邃知識的東西統統pass。

華羅庚也如此。他看一本厚厚的書,別人要花十天半月,而他一兩個晚上就看完了。他怎樣看呢?當然不是拿起一本書,從第一個字讀到末尾一個字。他拿到書以後,要躺在床上想一想,自己問自己:要我寫這本書,怎樣寫?想過以後,再拿起書來讀,凡自己過去已鑽通了的部分,都Pass,過去。只看自己沒有鑽與沒有鑽通的部分。他認為一本書提供的新東西,往往就那麼一點,只看這些有新東西的部分。對已知部分則不必字字細看,很快跳過去,繞過去,pass過去。

要成才就必得多讀書,越是多讀書就越能夠迅速地看許多書,因為有些書過去已讀過,已經知道其中的內容,就應迅速pass,直接讀未知部分。


超級科學奶爸


教你如何讀書的書,就一起來看看吧!

《怎樣讀書》

這本書彙集了胡適、蔡元培、王雲五、林語堂、豐子愷、朱光潛、馬寅初等學者、文化人士的讀書經驗。在讀書方法的問題上,他們中有人提倡要有系統,有人卻認為興致更加重要;有人會在眼、口、心、手等部位的運用上逐一叮囑,有人則將自己多年來孜孜不倦的苦讀經驗傾囊相授。

《深閱讀》

本書主要從根本上闡述“讀書”的意義,更有作者力薦的創新性讀書方法。透過本書的字裡行間,我們細細感受作者闡述“讀書”的力量,找回生而為人最寶貴的財富。希望本書能帶給你更好的閱讀體驗。作者是日本知名教育學家齋藤孝,尤其長於對讀者“循循善誘”。

《如何去讀一本書》

該書是伍爾芙的讀書隨筆集,她在書中暢談了她閱讀的方法、心得和感想,表達了對諸多作家和作品的見解,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寫得看似比較隨意,卻極為真誠和深刻。很多作家都有寫讀書隨筆的習慣,但是像伍爾芙這般富有洞見,並且筆調活潑灑脫的卻很罕見,所以她的隨筆通常被諸多文學愛好者視為必讀文本。翻開伍爾芙的這本書,在她的指引下品讀那些名家名作,才發現我們也許從未真正懂得該如何去讀一本書。

《不必讀書目》

在學者大家都推薦必讀書目,出版商也不遺餘力一版再版必讀書目的時候,刀爾登卻逆流而上,列出了將近50部不必讀的古籍書目,其中有人們津津樂道的《山海經》,家喻戶曉的三國水滸西遊,童叟皆知的三字經,還有堪稱文學巔峰的紅樓……每一本書都有足以令人不讀的信服理由,說是不讀,其實,看完是書,你已經讀了這些不必讀的書目——蓋刀爾登評點深中肯綮也。這本書的題目究竟是正話反說,還是其來有自,你讀過後,自己去判斷。

《為什麼讀書》

無論書的介質如何變化,閱讀始終會是人們關心的話題。本書作者以資深書蟲的歷練和作家的精巧敏銳,寫下了書中的七十餘篇文章,將讀者引上讀書這條無用卻意義重大的不歸路。

謝謝。我的回答完畢,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點教育


《實用性閱讀指南》

這本書由日本人大巖俊之所寫,他曾經一年讀300本書,意在尋求速讀法的不斷突破,2010年,作為開發讀書法、思維導圖、各種記憶術等能力的講師獨立創業,後將自己的讀書經驗和創業歷程結合編寫了這本書,於2017年出版。

這本書很薄,只有162頁,作者將自己的經驗濃縮成為五部分,以過來人的身份向我們介紹他的讀書方法,傳授速讀但有效記憶的秘訣。

“一本書的重要內容只佔整本書的20%,這20%中最重要的僅有4%”。

作者為我們提供了另一條道路,我們在讀書的過程中,可以先不去追尋作者寫作的邏輯線條,而是尋找自己覺得重要的部分,在重要部分的反覆回讀中一步步瞭解整本書的全貌,逐步勾勒出整本書的邏輯。

除此之外,作者為我們介紹了可以立即上手實踐的讀書筆記方法,讀書筆記是整理知識和信息的過程,幫助我們把書裡的知識消化為自己的理解,加深對書本的記憶,讀完整本書後,心頭不再是一片空白的迷茫感,而是收穫滿滿的充實感。

在讀書筆記的方法當中,最有效的莫過於思維導圖,在建立自己的思維導圖過程中,便是再一次咀嚼書本的過程,把作者的語言轉換為自己的輸出,吸收書中精華的部分,一本書才算完成了它的使命。下圖便是我粗略做的這本書的思維導圖。

對待“功利性”的乾貨書籍,這本書是開啟這些書籍的一把鑰匙,讓我們更有效率的去閱讀,去截獲自己所需的知識,並培養自己實際運用的能力,用知識武裝自己,用讀書填充靈魂。


夕嶼Nicole


關於這個問題,我給你推薦一本由2004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美] 莫提默·J. 艾德勒、查爾斯·範多倫編寫的《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主要講述如何通過閱讀提高理解能力。

作者認為閱讀是一種主動的活動,並且將閱讀分為三中目的:閱娛樂消遣、獲取資訊、增進理解力。增進理解能力的閱讀能讓讀者增長心智,不斷成長。

作者將閱讀分做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閱讀的四個層次是漸進掌握的,上一層次包括下一層次閱讀法。

第一層次為基礎閱讀。一個人只要熟練這個層次的閱讀,就擺脫了文盲的狀態,至少已經開始認字了。

第二個層次為檢視閱讀。在一定的時間之內,抓出一本書的重點。在這個層次要弄清楚這本書究竟在談什麼。

第三種層次為分析閱讀。分析閱讀就是全盤的閱讀、完整的閱讀。並且在這個過程中要深刻的理解書本內容。

第四種層次為主題閱讀。主題閱讀教會我們從很多書籍中歸納總結相似點,共同主題,將其他書本相關聯的知識總結到一起,融會貫通。主題閱讀是最主動、最花力氣也是收穫最大的一種閱讀方式。

在這本書裡,作者指出了閱讀與心智成長之間的關係:好的閱讀,也就是主動的閱讀,不只是對閱讀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對我們的工作或事業有幫助,更能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與成長。

希望能幫到你。



YeeMu


這個我也經常問自己,因為看過的書轉頭就忘了,是為了看過這本書而看書並不是為了看過裡面的內容學到東西而看書。看過央視的《主持人大賽》,很多大神同臺競技,但是更讓我佩服驚豔的是董卿的評論,她的評語一語中的,字字珠璣,讓人不由得拍案叫絕。然後就更覺得自己看的白看了。給大家推薦一本讓我覺得相見恨晚的書吧,j就是《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呢是由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爾斯·範多倫合著的,前者是《大英百科全書》的總編輯,後者曾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都是非常厲害的人物。這本書將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四者是遞進的關係,如果大家對讀書感興趣並且想在讀後有所收穫的話可以去看一下這本書,然後可以互相交流。


小爺是小妞兒


1、眼到 所謂的眼到,就是要把目光聚焦在書的內容上,速度平緩的瀏覽文字。建議大家在讀書的時候,都坐在書桌旁,將書好好的放在桌上,然後開始閱讀。有些同學有躺在床上閱讀的習慣,雖然這種方式很舒服,可是很容易就在閱讀時發睏,一犯困,眼睛的注意力就沒辦法集中在書本上了。

2、手到 讀書記筆記是十分有必要的,學校的讀書月活動也倡導同學們讀書記筆記。記錄下書中的重點和自己喜歡的部分,閱讀的內容就不容易被遺忘,因此手動也是閱讀的重中之重。

3、心到 心到是對閱讀內容的一種精神感悟的方法,用心慢慢的去回憶書中的內容,再記下自己此刻的感受,對書本內容不僅是加深記憶的過程,也是一次對自己精神的洗禮哦!

4、堅持 此外,還有最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要堅持讀書,並養成習慣,讀書真的很好,而且要讀好書。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才能有更大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