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段歷史,讓你學到的最多,感悟最大?

燭光映史


因為對明朝歷史比較熟悉,明成祖朱棣的故事讓我感悟最深,而且學到了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為追求最高權利,朱棣選擇了起兵靖難,確實最後也成功了,但是朱棣也付出了足夠多的代價。為了解決皇位的合法性危機,他不能母子相認,而且親自抹殺了自己生母在世上所有的痕跡,但是內心的煎熬讓他大興土木興建大報恩寺紀念母親,但是依然不能明說。做出來了整個歷史上唯一一次滅十族的殺戮,包括彪炳史冊的鄭和七下下西洋也是為了幫他找失蹤的建文帝朱允炆,到最後朱棣在極大的心理壓力下變成了一隻野獸,每天在後宮觀看對妃子和宮女的行刑,千刀萬剮的那種,一次事件殺了一千多人,這得心理變態到何種程度。所以說啊,人不能做壞事,貴為皇帝沒有人可以懲罰你,但是上天自有懲罰你的方法,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而已。



皇帝與首輔


我不是瞭解過很多歷史,但要說學到最多、感悟最大的應該是中國近代史。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源於有很多親人是出生在那個時期的吧,放學回家或放寒暑假的時候,總聽老人們說起他們那個時代的故事,於是慢慢的就好奇了,有句話說得不錯,好奇害死貓,自從我開始慢慢的去了解他們那個時代的歷史時,我就從此不能自拔,再也容不下其它的任何興趣愛好。聽老人說的那歷史故事,總會帶些迷信色彩,我越聽越入迷,感覺比歷史書上的知識還要感興趣,聽得入迷時,我會開始浮想聯翩,不著邊際的將他們的那些故事無限擴大。記得有一次,那是一次暑假的午飯後,我再次放下要寫的作業奔向那些老人堆裡,由於聽得太入迷,在那個門口的場壩裡,沒有遮陽的東西,加上太陽很曬,惹得我有點懨懨欲睡,一不小心,結果蹲著蹲著真睡著了。在夢裡,我繼續聽那些老人講著故事,我很開心,這個時候開始,我不再也喜歡歷史課本上那些知識,開始了我的厭學生涯,因為他們根本不能填滿我的內心,使我快樂。

直到初三的時候,歷史老師經常給我們談起現在的祖國是怎麼慢慢變強大的,那時我又慢慢的再次翻開歷史課本默默讀了起來,看的是近代史,腦袋裡回想起歷史老師給我們普及的那些知識,此時此刻我心中開始有點頓悟了,迷迷糊糊的,忽然腦袋又閃現出來了這麼幾個方塊字,說的是讀史可以明智。老師說過落後就要捱打,弱國無外交之類的話。從那時以後又興起了我喜歡這段歷史的浪潮。所以對與我來說,近代史這段歷史是讓我學到最多,也是感悟最深的一段。好的,謝謝,





五頂首席


《明朝那些事兒》是由當年明月(網名)寫的,這套書共有七本,主要講了明朝從朱元璋開始直至滅亡的故事。詳細寫了各個時代官僚為了權利的鬥爭與陰謀,讓人身臨其境,回味無窮。\r我只要一拿起它就不想再放下,讀了還想再讀,經過長時間的閱讀,我已經對明朝歷史瞭解得一清二楚。 我剛接觸這本書時,我就被作者的幽默的語言和極好的文采給吸引住了,這本書既沒有像以前看過的歷史書那樣古板,卻有那麼多的歷史知識,我想:寫出如此好的文章的人,一定是個大作家,要不然怎能寫出這麼好的文章呢? 我最喜歡這套書的第三本,這本書裡我最喜歡和最佩服的人物是王守仁。\r王守仁的父親王華是當科狀元,望子成龍,自然而然王華希望王守仁也像他一樣參加科舉考試,然後拿個功名當個官,過著安閒日子。而王守仁卻不這麼想,他想學習兵法,為國效力。可他爸爸不準,必須要他考科舉,要不不准他亂來。最後王守仁考上了舉人,當了一個小官,可遭人陷害,被髮配到貴州龍場當驛丞,他在那裡經受了許多苦難,最後修成了正果,創造了哲門派——心學。這使得王守仁被人稱為四大家:哲學家、軍事家、政治家……還與孔子、孟子齊名。這一點更讓我無比佩服。 因為王守仁在貴州龍場的艱苦經歷打動了我。當時貴州屬於是荒山野嶺,把官員發配到哪裡純粹是受罪,但王守仁他不放棄,在那片荒山裡開拓出了新天地。\r我的感受是:若是一般官員被髮配到了那裡,第一反應是到處找人送錢,拉關係,但願別去那個鬼地方,而王守仁他不畏辛苦,在那裡辛勤工作,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於是我便定下目標,向王守仁學習,學習他堅持不懈,成為一個像他一樣的人!




中書門下平章事摳密使


中國共產黨從建黨到建國二十八年的奮鬥史最令我難忘,我也衷心的希望億萬國人都不忘這個不平凡的二十八年/


Gjfwxws123


我最喜歡先秦,秦漢史的範疇。首先,中國歷史經歷過幾次大的變革發展時期,有確切史料記載的第一次便是先秦,而先秦變革發展的成果,又被秦漢所繼承發展。所以,可以說這個時期,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奠基時期。例如閻步克先生談到的,中國政治的特點就是皇權專制與士大夫官僚政治,這個模式發端於先秦,而形成於秦漢時期。

其次,中國的文明是早熟的文明(從不同角度,可以商榷),而中國先民在文明發展初期所綻放出的活力以及思想力,是很有價值與意義的,誕生出許多成果。例如最早的官僚體制,較為完善的國家機構,寫實性的詩經,成熟的史學。但與此同時,又伴隨著原始遺留的痕跡,例如家國不分,原始禮俗的擴展化。

所以,這個時期的史學體現出鮮明的特徵,從《尚書》到《春秋》、《左傳》再到《史記》,無不體現出時代的特徵,從這些史料中,不僅可以挖掘當時的歷史,更可以從他的整體發展,體現出當時的某些趨勢。


秋山散人


俗話說:以史明鏡,歷史可以讓我們都有所感悟!讓我們更明白事理!比如可以讓我們給孩子講講裡面的故事,為啥會出現這樣的事,這樣的事出來歷史上怎麼處理的,好不好!如果我們碰到這樣該怎麼處理!我個人比較喜歡春秋戰國時期孔老夫子那的中庸之道!但是在中庸之道的前提下,我比較愛《三國》時期的亂世!在這個社會上其實和歷史都差不多!所以常思考!歷史很多東西可以讓我們學!比如羊有跪乳之恩!教我們現在人要感恩父母等!所以歷史哪個時間段都有收穫!



有人呼你


我學習最多的是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這百年的歷史長河中,華夏大地可為千瘡百孔,無能的清政府屈膝求和與國外列強簽定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虎門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中英煙臺條約》、《中俄伊犁條約》、《科塔界約》、《中法新約》、《中英會議藏印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這一條條套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不平等條約枷鎖,廣大人民苦不堪言。八國聯軍的侵略,火燒圓明園,七七蘆溝橋事件,日本軍國主義大舉侵略我中華大地到蔣家王朝覆滅,讓我感悟最大的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毛澤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一聲震撼的莊言宣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從那一刻起中國從此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中國人民遭受列強欺辱的時代一去不復了。


回想歷史長河


題主好。

我最喜歡研究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6月鴉片戰爭爆發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這一段歷史。

這段歷史歷經清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封建半殖民社會逐漸形成到土崩瓦解的歷史。

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中國開始由獨立的封建社會轉變成半封建半殖民社會。

鴉片戰爭前,清朝已經衰落,國力衰敗,國外的殖民主義者趁機向中國推售鴉片,而鴉片給國民帶來的危害極大,清廷開始禁止抽大煙,虎門硝煙後,爆發鴉片戰爭。後又在列強的逼迫下籤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如中英《南京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以及中法《黃埔條約》等等。從此中國的領土主權被侵犯,中國開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社會。雖然當時有太平天國運動,卻因受到了清廷的鎮壓而告敗。後在1856年,又爆發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的領土再一次被劫奪。

在經歷兩次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意識到自己與西方國家的差距,開始發起了洋務運動,以引進西方國家先進的科技來強大自己。

一直到後來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由於清政府的腐敗,在1901年被迫同十一國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自此中國完全淪為半封建半殖民社會。

1905年,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組成中國同盟會。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的封建君主制度。之後發生了一系列事件,五四愛國運動,北伐戰爭等等,最後導致國民革命的失敗。

直到1927年8月1日,中共人士領導發起了南昌起義,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最後經歷了抗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解放戰爭,中國從根本上推翻了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

近看中國近代史,這是落後就要捱打的屈辱史,是中國人民探索救國救民的歷史,是中國推翻封建,抵抗侵略最終實現自由的歷史。

歷史的發展說明我們要自由要民主,首先必須要國強。回顧過往近百年的歷史,我們必須發奮圖強,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時刻警醒,接受新鮮事物,總結歷史的教訓,最為我們前進的動力。

我們要自覺的繼承和發揚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傳統和革命傳統,進一步增強我們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去發奮汲取文化知識,為祖國和人民貢獻自己的力量,為祖國的繁榮富強添磚加瓦。





江湖奈我何


對於我幫助最大的一段歷史,是歐洲近代史

這段歷史見證了是歐洲從黑暗時期過渡到光明時期,告誡了我們要以人為本,堅信科學,摒除迷信。

歐洲近代史之前,歐洲處於黑暗,主要原因在於人民對自己主觀意識的迷信。而隨著歐洲近代的到來,如伽利略、牛頓、波義耳等科學先賢給歐洲帶來了科學,人們逐漸意識到了客觀科學理論對世界的重要性。伏爾泰,盧梭等人又發起了啟蒙運動,這是一場資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運動,這次運動批判了專制主義宗教愚昧及特權主義,宣傳了自由、民主、平等,開拓了歐洲人民的思想。

這段時間歐洲人民基本接受了自己的生命要由自己把控,而不是由神來把控這一理念。以及要改良自己的生活,要靠自己的雙手來改變,而不是等上帝來給你改變。創造人類社會的是人,而不是神。並且君權神授的理念被慢慢顛覆,如果君主的做法對於人民來說是不妥的,那麼人民是有權利將這個政府推翻的。

這段歷史的教育意義很大,讓我學到的最多,感悟的最大。


鼠疫世界史


對於每一箇中國人來說,或許應該就是明朝滅亡之後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段時間了吧。

自從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之後,中國就一步步地進入了最黑暗的歷史時期。嘉定三屠、揚州三日,清王朝的血腥統治,徹底改變了中華文明幾千年來傳承有序的禮儀、服飾。華夏文明就此開始沉淪。唐朝經學家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意即因中國是禮儀之邦,故稱「夏」,「夏」有高雅的意思;中國人的服飾很美,故作「華」。《孝經·開宗明義》:“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為了對抗清王朝的“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政策,逼迫華夏民族剃髮易服,製造了多起慘無人道的血腥屠殺,徹底抹殺了中華文明。古人說“崖山之後無中國”,經過了明王朝兩三百年的努力,中華文明不斷推進,結果再次夭折。

從清王朝康熙開始文字獄,以清朝最為嚴重,其中又以乾隆年間尤烈,中國史學家顧頡剛認為:“清代三百年,文獻不存,文字獄禍尚有可以考見者乎?曰:有之,然其嚴酷莫甚於清初。”文字獄嚴重禁錮了思想,堵塞了言路,阻礙了科學文化的發展,這是封建專制主義日趨腐朽、沒落在思想文化領域內的反映,清朝統治者通過文字獄,強化集權統治,造成了萬馬齊喑的局面。在文字獄的高壓下,有的地方戲曲也遭受到了史無前例的破壞和毀滅。清王朝的文字獄嚴重阻礙了中華文明的科學發展,使中華文明成為了世界的孤島,直接造成了清王朝的落後,造成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最嚴重的生存危機,差點亡國滅種。

清王朝的閉關鎖國政策,更是為清王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讓中華民族徹底的消失在世界文明的前沿。

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為開端,中國人民和先進分子為救亡圖存,進行了非常多有益探索的重大運動,經歷了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百日維新(或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等,但是由於自身階級的侷限性和形勢的複雜性,中國人民所受的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封建主義仍然壓迫在全中國人民的身上。

直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95年的奮鬥,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後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

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髮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歷史的中國面貌煥然一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的偉大勝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全面邁向現代化,讓中華文明在現代化進程中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

使具有500年曆史的社會主義主張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成功開闢出具有高度現實性和可行性的正確道路,讓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

使具有60多年曆史的新中國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短短30多年裡擺脫貧困並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徹底擺脫被開除球籍的危險,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驚天動地的發展奇蹟,使中華民族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

這一段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強盛是民族自立的首要條件,強盛也是和平的基本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