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终将与“后悔”为伍

今天凌晨,噩耗传来,李文亮医生去世了。


他从未想过成为英雄,却作为挺身而出的凡人被我们铭记。


翻看他的微博,会发现他就像我们身边的人一样鲜活,喜欢美食,喜欢追《庆余年》,也会偶尔抱怨一下工作。他喜欢秋天,更爱他的家人。


然而,这一切戛然而止……


“从今天起,你们都联系不到我了,因为我要去拯救地球了。” ……


他后悔过发声吗?我想没有,因为他说过,“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


他后悔过成为医生吗?我想也没有,他说过,“根本舍不得脱下那身白大褂”。


那么,我们呢,我们是否后悔没有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没有坚持自己的立场,或者没有好好珍惜再也见不到的人……


你是不是,曾以为自己不会后悔?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后悔”。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终将与“后悔”为伍

后悔,是有苦说不出的内伤

当我们将现实结果和可能产生的更好的结果做比较时,会为这其中的落差感到不满,由此,后悔就产生了。

后悔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情绪。处在后悔中的人,会伴随沮丧、焦虑、愤怒等一系列负面感受。

虽然后悔本身是一种情绪,但它和我们平时常说的愤怒、焦虑这些情绪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我以“愤怒”为例,当我们产生“愤怒”这种情绪的时候,多数情况下会倾向于表达出来,这种表达可以是语言上的,比如声调提高、嗓门变大,也可以是肢体上的,肌肉紧绷,作出要攻击的态势等等。

后悔这种情绪,是不倾向于向外表达的,它更多的是集中于自身的主观体验和感受。也就是说,一个在后悔的人,你从外在,很难看出来。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后悔这种负性情感体验,没有办法表达。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终将与“后悔”为伍


其实,情绪表达, 实际上是一种消解负面情绪的途径,即使是通过不合理的表达方式。比如把愤怒发泄在别人身上,发怒的人其实把负性情绪转移给了别人,他发完火之后,就有种释放了的感觉。

但处在后悔中的人,就做不到,他只能向内消解。如果这个人本身不具备消解后悔的能力,那他就可能反复体验到后悔,由此产生弥漫性的悲伤,继而对生活更加不满,幸福感也会降低。

所以说,后悔,更像是一种有苦说不出的“内伤”。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终将与“后悔”为伍

无法消解的后悔,会带来什么?

我们都知道,情绪会影响人的行为,那么,后悔这种情绪,会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 短期内,想尽快“弥补”

在体验到后悔的那一刻,我们会匆忙地想要弥补和改善。最简单的例子:你发出了一条消息,发完就后悔了,赶紧在2分钟之内撤回。

可是,由于你想尽快弥补,可能会做出鲁莽、仓促、不理性的决定,而这些决定往往会把我们带入更大的后悔之中。

比如,你急于撤回消息,却在慌乱中,点了删除……或者,听说双黄连口服液卖断货后,后悔平时没备着点,迫不及待买了一堆双黄莲蓉月饼。╮(╯▽╰)╭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终将与“后悔”为伍


▲ 长期来看,后悔会让人回避决策,行动力下降

虽然人在后悔的时候,短期内会想立刻行动去弥补,行动力有短暂提升,然而,对于一些难以弥补的重大人生选择,比如选错专业、入错行,一时间没有办法去弥补的事情,后悔得不到消解,积压在心中,反而会导致人们行动力下降。

这是因为,处在后悔中的人,会有一种不理智的想法——“我之前选错了所以后悔,那我不选就不会后悔了吧?”

但事实上,选错会让人后悔,不选、不作为同样也会让人后悔,甚至,这种不作为后悔更让人难以释怀。

试想一下,

一种情境是:你因为胆怯,没能和初恋告白,你们从来没有在一起过;

另一种情境是:你和初恋在一起了,发现不合适,最终分手;

从没爱过,和幻想被打破,哪一个让你悔恨更深?

我们会因为“爱错了人”而后悔一段时间,可更加让人遗憾的是,当我们回首过去时,原来自己“从来没有尝试过去爱”。

研究表明,长期来看,不作为后悔会比作为后悔更让人后悔莫及,难以释怀。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原本能做却没做的事所造成的悔意,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频频后悔的人,就这样陷入了后悔的旋涡,终日与“后悔”为伍。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终将与“后悔”为伍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后悔?


审慎型决策风格的人更容易后悔


直觉型的人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是根据直觉做出选择,较少进行比较,也往往不容易事后后悔。

可是,审慎型的人在决策时深思熟虑,并试图获取更多、更完整的信息来左右权衡。这意味着他们会进行更多的比较,也更容易感到后悔,毕竟,要做出最佳决策并不容易。

需要注意,这里暂不讨论决策质量的问题。即使是“好”的决策,难保不会后悔;而让人后悔的决定,也不一定就是“坏”的。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终将与“后悔”为伍


内归因的人更容易后悔

我们常常会对一个事情的结果进行归因,简单来说就是,认为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结果。


不同的人,习惯采用不同的归因方式: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内归因的人,会倾向于认为这个结果是自己造成的;而外归因的人,倾向于认为是他人、情境等外界因素导致的。


当得到一个不满意的结果时,采用内归因的人会归咎于自己,认为那个更理想的结果原本是自己可以掌控的,这样更容易产生后悔的情绪。


举例来说,同样因为一次迟到而错失了全勤奖,内归因的人会后悔自己没有早起几分钟,而外归因的人可能觉得,都怪那天的公交车开的太慢了。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终将与“后悔”为伍

如何打破后悔的循环?


后悔在我们的生活中再正常不过了,不可否认它会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比如让我们懂得珍惜,学会“吃一堑长一智”。

只是,这个复杂的情绪实在太不好受,有的人会试图压抑与后悔事件相关的想法,以此减轻痛苦。可这种压抑只在最初有一些效果,随着时间推移,注意力逐渐分散,后悔体验会反弹式加强,这使得那些被压抑的想法更容易被记起,反而增强了痛苦的体验。

那么,如果你为一件事耿耿于怀,后悔要怎么消解呢?

正确认识过去的决定


虽然从当下来看,你后悔了当初做的决定,但你是否想过,在过去那个时间结点上,你的选择其实是“最”优的?


我们之所以作出那个选择,一定是从中得到了些什么:可能是安抚了我们对未来的焦虑,可能让我们免受家人的唠叨,可能让我们享受了一阵舒适的生活等等。


而当我们经历的更多,更加了解自己擅长做什么、喜欢做什么,也有更强大的能力来支撑起曾经以为遥不可及的理想的时候,才觉得当初的自己做出了愚蠢的选择。


有时候,后悔是因为我们成长了。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终将与“后悔”为伍


记录有过的选择和不同的结局


当我们被情绪困住时,书写是个可以缕清头绪的好方法。

我们可以把这件耿耿于怀的事情完整地记录下来,列出自己曾经可以做出的选择,它们能带来的最好和最坏结果分别是什么。

同时,在最好和最坏的结果之间,还会产生哪些不同的结局?至少再写三个,绞尽脑汁也要写下来。

然后你就会发现,原来我们曾经有过那么多选择,它们会导向无数个结局,这并不是一个或好或坏的二选一命题。

比起错失了理想化的机会,是不是更加庆幸,自己没做出更糟糕的选择呢?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终将与“后悔”为伍


《人生复本》这本书里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写在这里再合适不过。


“如果有无穷无尽的门可以开启,那就统计学的观点来看,选择本身即是代表一切,同时也毫无意义。

每个选择都是对的,每个选择也都是错的。

所以,不后悔。


最后,纪念李文亮医生。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