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康熙自然功不可沒,他到底憑藉什麼鑄就如此輝煌?

前言

公元1644年,

清軍入關,經歷重重困難,莊妃、多爾袞終於把年少的福臨扶上帝位。自此,大清開始了它二百多年的統治,這二百多年裡,風起雲湧。剛剛經歷戰爭的大清國良田荒廢,百廢待興,清朝的官員們還沉迷於爭搶資源,此時的大清急需一位強有力的領導人,來幫助大清樹立規矩,鞏固皇權。而康熙的出現,恰恰為大清的繁榮昌盛打了一劑強效劑,在祖孫三輩的努力下,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後世稱其為"康乾盛世"

幼年稱帝,大權旁落

順治十八年,先是董貴妃薨,幾個月後,順治帝駕崩。民間傳聞,順治不愛江山愛美人,不是駕崩是出家去了。這位董鄂妃從進宮不到兩個月便榮升貴妃,這種晉升速度放在整個中國古代也少見,於是大家紛紛猜測,皇帝是思念愛妃過度,無心國事,所以斷了紅塵,落髮為僧。不管怎麼樣,此時儘快立一位皇帝才是正事,大臣們為此爭執不休。

最終他們把目光投向一個孩子,一個得過天花的孩子。那個時候的天花是要人命的,沒有藥,這個孩子得過天花卻依然建康,一來不必擔心皇帝英年早逝,二來這個孩子實在聰慧。於是,年僅8歲的玄燁在實力與運氣的雙重助力下被推上帝位。

皇帝不好做,一個少年皇帝更難做。先帝為康熙皇帝留下數位大臣輔佐他,其中就有鰲拜。早年的鰲拜在先帝在時兢兢業業,恪守本分,或許是少年天子難有天威,又或許是鰲拜野心膨脹,鰲拜竟生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想法。

不出三年,鰲拜變得居功自傲,目中無人,更頻頻挑戰天子威嚴,康熙雖是皇帝卻沒有實權,在大殿上被訓斥也只能忍著。康熙用在皇祖母孝莊跟前抱怨,這個皇帝做的不好,不盡心,孝莊每次都以'後宮不得干政'為由,不予發言。隨著康熙漸漸長大,孝莊太后提議還政康熙,鰲拜與索尼等人矛盾也漸漸浮出水面,迫於壓力,鰲拜還政天子。於是13歲的康熙終於親政。

數年隱忍,智擒鰲拜

親政後的康熙發現,朝中大臣結黨營私,整個朝廷都被鰲拜把持。每每在朝上康熙提出意見想法時,鰲拜總是反對,再後來,直接無視康熙,這種情況令康熙做如針氈,寢食難安,鰲拜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都能威脅到他。康熙與鰲拜黨的矛盾遲早都要爆發,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終於,在一天早朝上,鰲拜再一次惹惱康熙,這次康熙沒有選擇忍著,下朝後康熙去找早已經不參與朝政的孝莊太后,年輕氣盛的康熙氣急敗壞地對孝莊說:"我早晚要收拾了他。"孝莊人雖然在後宮,卻不代表不知道前朝,知道自己的孫兒受委屈了,就給康熙出謀劃策,小不忍則亂大謀,要收拾狐狸,就得等他露出尾巴來。

有了戰略的康熙終於安心了,他繼續扮演著沒有本事把握政權的無能皇帝角色,在朝堂上發言越來越不考慮後果。此外,他找來許多的富家子弟,跟他一起玩"布庫"之戲。看似是玩樂,其實是在培養自己的勢力。鰲拜總是找人監視,康熙也願意陪他一起演戲。這群年輕的富家紈絝漸漸成長為康熙手裡的利刃,而朝中大臣對鰲拜的不滿之聲也越來越大。

那麼久的忍辱負重,在康熙16歲這一年迎來了結果,在當年那批人人都看不起的紈絝的幫助下,鰲拜入獄。其他官員或出於害怕,或出於家族利益,又或者在自己的兒子看到了希望,紛紛臣服於康熙。經過漫長的鬥爭,皇權真真正正的屬於康熙了,後面的子子孫孫也都有了貴族子弟入宮為御前侍衛的慣例。這場勝利不僅僅屬於康熙,也屬於中國封建皇權。

鋒芒畢露,功績累累

這位16歲的少年皇帝,在他在位期間,完美的展示了他身為一個帝王的能力。可以說康熙的一生都是在不斷地挑戰中度過的。鰲拜剛剛倒下沒多久,三藩叛亂,這次的叛亂要比同鰲拜爭奪權力要嚴重的多,以吳三桂為首的叛軍高舉"反清復明"的旗幟,讓這場戰爭變得極為兇險。好在,康熙又一次勝利了。

康熙二十七年,準格爾叛亂,沙俄也在這個時候橫插一腳,眼看局勢越來越不好,終於,康熙二十九年皇帝下令親征,並取得戰爭勝利。此後,清朝用了六十餘年統一了天山南北。準格爾之戰後,緊接著就爆發了著名的雅克薩之戰,康熙再次取得勝利。這位八歲登基的少年皇帝書寫了這個又一個傳奇。

在發展,民生經濟問題,康熙的能力也堪稱卓越。他主張地丁合一,藏富於民;並且廢除了匠籍,改變了工匠們長期以來受剝削壓迫的局面。他在位期間支持向西方學習,大力發展火藥在軍事上的用途,並且尊崇儒學。南書房的設立也開始於康熙時代,這使得皇權更牢固了,到雍正時期,皇權達到頂峰。後世著有《康熙政要》,君臣和睦,有錯必改,明察秋毫,善於用人,不偏不倚,開放國門,以利為民;康熙皇帝的治國雄才體現的淋漓盡致。

總評

《嘯亭雜錄》評價康熙“仁皇天資純厚,遇事優容,每以寬大為政,不事溪刻。”《清史稿》評價康熙“早成大業,勤政愛民,經文緯武,寰宇一統。”

康熙皇帝一生為了他的大清鞠躬盡瘁,在他的治理下國富民富,國泰民安。他是當之無愧的"清朝第一帝"、"康乾盛世第一功臣"。康熙皇帝鞏固了中國大一統的局面,又給中國日後的發展提供了一個穩定的環境;同時他也將中國皇權推到了一個更為頂峰的位置。只是,在他年老的時候,犯了錯誤,他不再積極地向外學習,同時大興文字獄,封建社會的必然衰落在這裡已經出現萌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