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教授的發現降低新冠肺炎的死亡率。


這位教授的發現降低新冠肺炎的死亡率。

劉良,男,1961年于山東沂水,我國著名的法醫病理學專家,主要從事毒理病理學的研究工作。現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博士生導師、法醫學系主任,中國法醫學會法醫病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科技大學兼職教授。

遺體解剖是病理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過病理學變化和臨床變化對比研究,揭示發病機制,分析死亡原因,總結診療經驗,提高臨床救治效果和防控效果。

劉良教授說,通過對新冠肺炎患者肺部切片的顯微鏡觀察,發現了其中有一些粘液性分泌物,這給臨床治療提出了預警信號。劉良:“臨床上治療的時候,如果粘液沒有被化解,而單純地用給氣給氧的裝置,實際上有的時候達不到目的,有的時候會起反作用。正壓給的時候可能把這些粘液推得更深、推得更廣,所以會加重他的缺氧,所以我們必須對他的粘液進行稀釋、化痰、溶解這個過程,我覺得可能要多試一下,比如中藥、西藥這些成分。”

遺體解剖發現,有些病人是被濃痰憋死的,呼吸機只是治標,克痰才是治本。

感謝劉良教授及團隊!

感謝遺體捐贈者及其家屬!

另外個人的l建議:作為正在進現代化建設的中國,防疫機制亟待完善,其中遺體解剖環節亟待立法保障。為此,我們承擔了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