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立集体一等功,他们是最早见到太阳的兵

荣立集体一等功,他们是最早见到太阳的兵

东极哨所

瞎子岛位于祖国最东端,分属中俄两国、驻守着两国军队

素有“一个岛分属两个国家,一个岛驻有两国军队”之称。

东极哨所就驻守在这个小岛上。2008年组建以来,

东极哨所官兵把满腔赤诚镌刻在东极界碑之上,形成了以“迎接朝阳、追赶朝阳、沐浴朝阳、激情朝阳、无愧朝阳”为核心内容的朝阳精神。

哨所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6次,被评为全军基层建设先进单位。


哨所虽小,却是主权象征

11年前,

这块神圣的国土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朝阳喷薄,晨曦初露。位于祖国陆地版图最东端的黑瞎子岛,地平线泛起玫瑰红。

11年前,这块神圣的国土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成为中国最早迎来太阳的地方。

每天清晨,代表祖国迎接第一缕阳光,将五星红旗高高升起在岛上,是哨所每名官兵最荣耀的时刻。


荣立集体一等功,他们是最早见到太阳的兵

△迎着第一缕阳光,五星红旗高高升起

从哨所东望,一道一人多高的钢柱铁网将岛拦腰隔断,

不远处俄方的哨塔、营房清晰可见,与东极哨所的观察塔、营房遥相呼应。

“一岛分两国,两军驻一岛”正是黑瞎子岛的特殊格局。

哨所官兵深知哨所虽小,但脚下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彰显主权尊严,不容有丝毫懈怠。在岛上,巡逻不仅是执勤,

更是对神圣主权的宣示。


荣立集体一等功,他们是最早见到太阳的兵

△ 官兵踏着第一缕阳光巡逻

人人毅然选择先巡逻再安家,在界碑前留下中国军人的第一行脚印。

从那时起,哨所立下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巡逻必到界碑前,一步都不能少。



这里是中国陆地最东点

登岛30天建成营盘

荣立集体一等功,他们是最早见到太阳的兵

天当被、地当床,喝江水、吃干粮,草棍蒿秆做筷子,泥浆尘土裹衣裳。

登岛之初,没水没电没营房,为了以最快速度在这片荒蛮之地建起营盘,

官兵手抬肩扛绳子拽,硬是把数百吨的建材从船上卸下,再运到1公里外的营地。

10小时抢运水泥360吨,一天卸砖5万块,一周扛沙袋4万个……

48小时架通跨江光缆,7天修好岛上65公里的简易公路,30天后一座营盘拔地而起。


荣立集体一等功,他们是最早见到太阳的兵


是什么激励官兵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建成哨所?

首批登岛接防的战士任光福掷地有声地说出4个字:“朝阳精神!”

这种汇集青春、激情、创新、奉献于一体的朝阳精神,

就像是每天升起的朝阳,带给哨所官兵无穷力量。

作为距离历史创痛最近的人

,在哨所官兵眼中,祖国利益高于天,界碑分量重如山,

日复一日迎接朝阳,就是履行神圣的使命,

也是最生动的强军实践课堂。



3分钟独立完成高射机枪架设

有了“铁脚板”还要“高精尖”


战士舒勇是从步兵连队转隶过来的。

刚到哨所时,他觉得边防巡逻有“铁脚板”就够了,

不需要太多军事技能。

一次连队小比武,原本在步兵连需几人协力才能完成的高射机枪架设,

班长王鲁彬用时不到2分钟便独立完成。

更令他没想到的是,哨所几乎所有老兵都能在3分钟内独立完成。

荣立集体一等功,他们是最早见到太阳的兵

一次中俄边境联合反恐演习,

本想利用复杂的陆域、水域国界和辖区社情、民情隐匿行踪的“恐怖分子”,

刚越国界不足10米就被哨所官兵摁倒在地,

现场观摩的俄联邦安全局上校钦佩地竖起了大拇指。


发扬以岛为家、艰苦创业精神,忠诚履行戍边职责

就像屹立不倒的界桩一样,牢牢扎根在官兵心里

伴随着他们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国土,迎接祖国每一轮朝阳。

荣立集体一等功,他们是最早见到太阳的兵

边关无言,使命如山

哨所虽远,连着家国

在祖国陆地最东的哨所

官兵们风雪中戍边

江水边坚守

不负青春

无愧朝阳!


穆可双、王昭岳、迟 博、李宝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