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合群”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基本认同。

古来但凡不世出的英才,大都是孤独寂寞一生的,外表看来是形单影只,茕茕孑立,实则内心十分强大,自有定盘星,不会被时尚和潮流裹挟着走,而是一直坚持自我的主张,反过来很有可能带动一时之尚。

这就像《宋玉对楚王问》说的那样: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文中的下里巴人,更像是芸芸众生,喜欢群居而怕落寞,总是扎在人堆之中寻求一丝来自群体的问候和安顿,也是人数最多的群体,基本属于自我要求不高、生活平平淡淡、未来得过且过的类型;阳阿薤露之辈,则其才智稍有提升,不过依然喜欢群居,他们是人丛众比较出色而冒尖的个体,基本可以带动一个小群体的走向,所以他们也乐于在其中发挥引领和主导作用;到了阳春白雪阶段,则人们的智慧更为出众,属于群体的领袖级别人才,基本百事可通,百变可察,已然拥有了很多拥趸和追随,是他们之中的领航者,也就更愿意在其中扮演领袖的角色;而最高级别的引商刻羽阶段,则已寥落无几,属于凤毛麟角的英才,甚至才不世出,可以独担风雨笑傲天下,自然就是见识独到而独具慧眼,已然看透了世间万物和芸芸众生——他的心里自有更高的目标和期许,又由于那些下里巴人们不通其意,难以达到和谐统一,干脆就孤芳自赏,变成了孤家寡人一个。其实并不是他们的内心空虚到没朋友,而是他们基本都能兼善天下,实为侠之大者,栋梁之基,自然就倾慕天下的同侪和伴侣,神交而独存,实在是人生的一种至高境界,但却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更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和参透的。

孤高自标的人,向来智商都很高,对世间的一切事物,自有自我的见解和主张,从不会随波逐流,更不会趋炎附势,而是一直站在时光的风口之上,任凭雨打风吹一曝十寒,我自岿然不动,内心却波澜壮阔,笃定了自我的前行方向。但他们的情商却并不见得很高,甚至待人接物还有婴儿一般的幼稚,加上不屑于同那些所谓的低智商低头俯首,自然就造成了这种孤芳自赏和热闹群聚的两极分化,这也是由着各自的才情决定的。

其实这些人更是一群可交的人。他们内心从无芥蒂,也不存在蝇营狗苟的勾心斗角,总是心向光明,内心始终期待能有一个人中之龙,带领他一直纵横捭阖,驰骋天下,从而完成他内心无比期许的宏图大愿。

其实我们身边就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个人总是默默地躲在一隅,不是他有多么不受待见,而是他内心确实和别人存在不同的想法和希冀,所谓的“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们感觉既然话不投机,也就没必要和那些人纠缠,莫不如自我静静地享受来自内心的巨大憧憬与冲动。

当然了,我说的是一个思维正常的健全人,而不是一个弱智或精神病患者。

但这些表现也有可能害了他自己。就像史上赫赫有名的贾谊贾大才子,结果就是由于太过孤高自傲,只是希望用言行打动君王,却不思谋怎么和同侪相处融洽求得更广泛的支持,这也是他们这些奇才的通病,吾人当切以为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