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多措並舉戰“疫”,助力患者康復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多措並舉戰“疫”,助力患者康復

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單位會員


“零輸血”手術助腫瘤患者康復


來自深圳的56歲肝癌患者郭阿姨由於肝臟中央長了一個直徑約7cm大小的腫瘤,需要儘快手術切除。在疫情特殊時期,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肝膽外科主任、南院區管委會主任陳亞進教授為其實施了“零輸血”手術治療。術後第二天郭阿姨已能下床自由活動,恢復十分順利。

因受疫情影響,目前廣州市血庫醫療用血嚴重不足,導致一些需要輸血的手術難以按計劃實施。但是對於一部分需要手術治療的腫瘤患者,如推遲手術過久,就存在腫瘤轉移擴散而失去手術治療機會的可能。因此,如何在疫情特殊時期,儘量確保安全地為腫瘤患者實施限期手術,是醫務工作者重點關注和思考的焦點問題。

“郭阿姨肝臟中的腫瘤周圍被多條重要血管包裹,如不盡快手術切除,腫瘤持續生長就可能會侵犯周圍血管,錯失手術切除的機會。”陳亞進教授表示,對郭阿姨來說,時間就是生命,手術治療迫在眉睫。在進行了全面的術前檢查和評估,並制定了詳盡安全的手術規劃之後,陳亞進教授帶領團隊為郭阿姨順利實施了腹腔鏡精準肝中葉切除手術,手術切除腫瘤僅用時120分鐘,出血不超過100毫升,術中不用輸血,達到“零輸血”手術治療的效果。

據瞭解,目前除了口腔科普通門診外,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全部專科都已經複診,病區也已經開區,發熱門診和急診24小時開診。陳亞進教授團隊在近兩週內,已經為十餘位肝膽胰腫瘤患者實施了手術治療,其中包括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擴大右半肝切除聯合尾狀葉切除等複雜手術,以上手術患者術中均未輸血,部分患者術後已康復出院。

“我們在肝膽胰疾病的治療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同時基於術前嚴格評估規劃和術中精準可控的操作,在疫情特殊時期,我們外科團隊和麻醉科、手術室團隊密切配合,也可以‘零輸血’為複雜肝膽胰疾病患者順利實施手術治療,為患者戰勝腫瘤爭取更及時的治療機會。”陳亞進教授表示。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作為廣東省首家實施“微創、精準”診療理念的肝膽外科,肝膽外科綜合診療能力居全國領先行列,於華南地區最早全方位開展各種肝膽胰高難度微創手術,併成為中國醫師協會外科學分會肝臟外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國際肝膽胰協會中國分會加速康復外科專委會主任委員單位、廣東省醫師協會肝膽外科分會主任委員單位、中華醫學會肝臟外科學組腹腔鏡肝切除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多措並舉戰“疫”,助力患者康復

陳亞進教授(右一)帶領團隊實施腹腔鏡肝切除術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多措並舉戰“疫”,助力患者康復

嚴格全面的術前評估和規劃確保手術安全實施


組織職工無償獻血緩解廣州地區血源緊張


面對廣州地區臨床用血出現緊張的情況,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的醫護人員用自己的方式積極參與抗“疫”。2月20日,一場特別的無償獻血活動在該院院本部舉行,當天共有228名獻血者,共捐獻超過6.5萬毫升血液。他們當中有醫院的一線醫護人員,也有他們的親人、朋友。3月中旬該院還將在南院區組織一次職工無償獻血活動。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多措並舉戰“疫”,助力患者康復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的醫護人員積極獻血



3月4日下午,在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西院區7樓東區,5名新冠肺炎患者集中出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第二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自2月8日接管7樓東區以來,已累計治癒出院15人,另有部分患者病情轉輕後轉院。

十九大黨代表、醫療隊領隊、醫院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許可慰教授介紹,此次出院的5位患者年齡最大的66歲,最小的33歲。經過抗病毒、中成藥和支持治療後,體溫恢復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狀明顯好轉,肺部CT顯示炎症明顯吸收,連續兩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檢測陰性,達到治癒出院標準。

2月26日,在許可慰副書記、副院長的帶領下,醫療隊創立了“逸仙ICU病房”,這是由一個病房改造而成的小型ICU,由於條件限制,目前只擁有4~5個床位。“逸仙ICU病房”運用重症醫學科診治流程和管理方式,配備具有ICU工作經驗的醫護團隊,“集中火力”加強對危重症患者的深度救治。

“在啟用‘逸仙ICU病房’後,我們把危重症患者集中到這裡救治。其餘的輕症、重症患者也可以得到更充分的休息。同時,我們也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讓他們獲得更好的救治質量。”許可慰副書記、副院長介紹,醫療隊還非常重視對患者的康復訓練,例如為他們進行呼吸功能恢復訓練等,讓他們得以更快康復出院。

此外,“醫護一體化”查房新模式已在病區形成常態。“醫護一體化”,是指醫生和護士形成相對固定的診療團隊,以醫護小組的形式為病人提供治療、護理、康復一體化的責任制整體醫療服務。在這樣的新模式下,有助於患者接受更規範的診療與護理,促進醫護質量的持續改進。


“方艙三姐妹”齊出院,留言對護士“表白”


在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西院區7樓東區出院的5位痊癒患者中,有3位被醫護人員稱為“方艙三姐妹”。當時7樓東區是為了緩解重症床位不足而緊急新開的重症病區,“方艙三姐妹”由於病情過重,在2月9日凌晨從江漢方艙醫院緊急轉入,之後就住在同一間病房的81、82、83床。

在方艙醫院的時候,“三姐妹”的情況差不多,都是高燒不退,血氧飽和度也一度掉到85%。“血氧飽和度到了85%就可能會出現呼吸衰竭了,情況是比較危險的。進入病房後我們第一時間上了進行了氧療、抗病毒、改善營養、中西醫結合治療等綜合治療方案,三個人的血氧飽和度都很快到了95%以上,治療效果很好。”病區主任周明根介紹,經過十幾天的綜合治療,三人相繼停止吸氧,體溫逐漸恢復正常,最終達到了出院標準。

前些天,81床的吳女士情緒不太好,心率也有點不穩,一度升到150次/分鐘。醫護人員耐心詢問後得知,吳女士是因為自己的4次核酸檢測結果為1陰1陽2陰,沒能像其他兩位姐妹一樣出現三連陰,讓她心理出現了一些波動。有心理學知識背景的莫利波護師得知後,立即為吳女士進行“話療”,對她進行情緒疏導。“話療”的效果很明顯,當天下午吳女士的心率即恢復正常。

出院之際,“三姐妹”在病區護士們自制的心願牆上紛紛寫下留言,為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醫療隊加油。吳女士在留言中對莫利波護師“表白”,感謝她在自己情緒不佳的時候安慰、鼓勵、陪護自己,“感謝逸仙的所有醫護人員對我們細心的照料與關心,讓我們今天有了健康的身體,說不出來的感謝!感恩!”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多措並舉戰“疫”,助力患者康復

出院之際,“方艙三姐妹”與醫護人員合影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多措並舉戰“疫”,助力患者康復

81床的吳女士在心願牆上留言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多措並舉戰“疫”,助力患者康復

吳女士與莫利波護師合影


附視頻:“方艙三姐妹”為逸仙醫療隊加油


視頻加載中...


通訊員:商昌珍、張陽、劉文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