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與羅馬:失之交臂的兩大帝國

公元97年,東漢和帝年間,西域都護班超遣甘英出使大秦。這個大秦是漢人對羅馬帝國的稱呼。據《後漢書》記載,甘英遠至前人之所未至之地,抵達條支,臨大海,聽聞安息西界的船人對海域兇險的描述,遂止而還。

古人記史,惜墨如金,雖有記錄,考證起來往往大費周章。條支,就是中東底格里斯何幼發拉底兩河流域。當時的幼發拉底河以東,屬於帕提亞,也就是安息,以西到地中海就是羅馬帝國的領域。那麼,甘英應該是沒有看到地中海,要不然他已經進入羅馬帝國了,而資料顯示,羅馬帝國行省接待外交使臣有很豐富的經驗。

甘英所臨的大海,更有可能是波斯灣,波斯灣與羅馬帝國有海上交通,海程相當艱難。如果甘英晚到18年,就可能會遇上親征帕提亞的羅馬皇帝圖拉真。不過這18年間,東漢在西域的勢力已經逐漸收縮,而羅馬帝國也會在三年之內放棄圖拉真所征服的兩河流域。

無論如何,東西兩大帝國,在各自擴張至頂點的時候,卻失之交臂,未能建交。不然,東西方的歷史都會精彩很多,而現在的世界也肯定不是如此面貌。

漢朝與羅馬:失之交臂的兩大帝國

儘管兩大帝國完美地錯過彼此,但雙方對彼此都有一定程度的耳聞和了解。班超平定西域之後,有前所未聞的國家來“歸服”,其中就有蒙奇。有人認為蒙奇是馬其頓,但那個時候馬其頓已經被羅馬帝國兼併,早已亡國,不太可能“遣使貢獻”。不過據記載,公元118年到138年,哈德良在位時,馬其頓籍的商人提廷安納斯,的的確確從敘利亞東行至帕米爾,並派人前往“絲人之國”,這個絲人之國就是中國。但這純屬私人商務,無涉國政。

我們知道漢朝與羅馬帝國對彼此有印象,主要來自相關資料的描述。中國有關大秦的資料,最詳盡者見諸《後漢書·西域列傳》,范曄明言多采用班勇所記,文中所錄大秦物品,其中琉璃是羅馬的名產,珊瑚何明月珠見諸地中海,虎魄來自北歐,刺金縷繡是敘利亞和亞歷山大港的精工,各種薰香以敘利亞和阿拉伯出名。而羅馬文獻中對中國的描述,主要是成書於公元1世紀中葉老普林尼的《自然史》,也有學者認為羅馬文獻中的塞里斯(Seres)或托勒密的《地理志》中的塞那(Sinae),都指的是中國。

漢朝與羅馬:失之交臂的兩大帝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