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经典老枪勃朗宁手枪,二战美国大兵最后的安全感

当定装弹药出现后,枪械开始往自动、半自动方向发展。1899年,枪械大师勃朗宁研发了一款半自动手枪,口径7.65毫米,第二年比利时FN公司取得专利并开始生产,这就是第一代勃朗宁手枪,该枪在军阀混战时曾大量流入我国,奇怪的是不知为何人们称他为“枪牌手枪”。


百年经典老枪勃朗宁手枪,二战美国大兵最后的安全感

勃朗宁M1900

接下来的1903年和1911年,FN公司先后推出9毫米和.45口径的勃朗宁手枪。在那个手枪还处在左轮向半自动过度的年代,勃朗宁的出现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其中当时的美国军队在菲律宾和墨西哥的作战中,对士兵手中的左轮枪感到很不满,不仅威力小、射速慢,而且再装填也已经跟不上战场需求了,于是美军把目光投降了勃朗宁手枪,并在一战之前将其作为制式手枪。

勃朗宁手枪两次大战的表现

实战是检验武器装备优劣的最佳场所,美军采用的是M1911式.45口径勃朗宁手枪,在一战泥泞的战壕中勃朗宁手枪以高可靠性和大威力赢得士兵的青睐,在那个冲锋枪还不发达的年代,一把可靠的手枪是堑壕战的利器。尽管手枪在当时只是作为长官或者卫兵岗位的制式枪支,但是根据战后的统计,驻扎在法国的美军超过60%都有一支勃朗宁手枪,其他的士兵也大部分都会拥有一支其他类型的手枪。

百年经典老枪勃朗宁手枪,二战美国大兵最后的安全感

勃朗宁M1910

熬过了一战,美军对勃朗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竟实战出真理。不过美军还是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案,例如将准星加宽,加长握把并改变纹路,缩短扳机行程等等。经过改进的勃朗宁在1926年再次被美军采用,在此之后该枪就没有什么大变化了,一直持续至今。

二战爆发后,勃朗宁手枪再次披挂上阵,只是这次它是以制式手枪的面貌出现在普通士兵手中。二战中的自动武器已经得到飞速发展,近距离交战中如果主武器弹药打光了,身边又没有队友支援的话,留给射手重新装弹的时间很紧张,这种时候迅速拔出腰间的勃朗宁手枪能够很大程度上保住自己的小命,因此勃朗宁手枪往往被士兵们作为最后的防御手段使用,这在城市作战中尤其重要。

百年经典老枪勃朗宁手枪,二战美国大兵最后的安全感

勃朗宁手枪

在两次大战中,勃朗宁手枪都被美军士兵视作近距离紧急作战的最佳武器,二战时一些士兵宁可少带一两枚手雷,也要带上勃朗宁手枪,足可见该枪的重要,至少最后关头握着一把装满子弹的手枪,比拿把刺刀还是更有安全感的。

战后继续服役

有了两次大战的经验,美军已经将手枪普及开来,在随后爆发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战争中都有使用。之所以继续使用勃朗宁,首先是该枪在二战后保有数量巨大,仅仅美国陆军就有270万只,要想全部替换他们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百年经典老枪勃朗宁手枪,二战美国大兵最后的安全感

手拿勃朗宁手枪的苏军

另一个原因是勃朗宁手枪符合新的战争需要,尽管它是20世纪初设计的枪械,但是那些后继枪型比起它并没有太多优势,而且勃朗宁手枪也并非一成不变,先后推出了多种口径和尺寸,包括军用、警用和民用等多种型号,这才能称为一棵不倒的常青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