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不努力是懒惰在作怪?—用“恰到好处的挫折”提高孩子抗挫力

我们都希望孩子面对挫折,能够更坚强,那如果孩子已经“输不起”了,我们该怎么办呢?

周末休息,我们几个朋友聚会,本想聊天放松一下,结果没说几句就聊到了孩子,学习、生活、心理,真是吃饭30分,聊天三小时,由内到外的都透着焦虑。

一个的宝贝女儿英语差,很多单词记不住,她想帮孩子每天听写单词,可女儿对听写很抵触,总是以作业多为由,不配合,搞得母女关系越来越差。

另一个孩子才上二年级,就开始“晕卷子”:写作业的时候大部分题都会,可一看到卷子,会的也做不出来了。心理建设做了很多,也没有用处。

两个孩子虽然表现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畏难。

学习不努力是懒惰在作怪?—用“恰到好处的挫折”提高孩子抗挫力

畏难,不是懒惰,而是害怕自己做不好。

其实还有这样一些孩子,考试前不好好复习,考砸了还听不得批评,父母刚想帮他们分析总结,他们就会来一句:“我知道!”你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孩子是“皮”了、不求上进,可是跟很他们聊过后会发现:比起对考试表现出担心的孩子,他们想“考好”的心一点儿都不少,并且往往是太想赢了,所以不敢努力,怕努力了也没考好,就会觉得自己更失败。

总而言之,就是怕“输”。


学习不努力是懒惰在作怪?—用“恰到好处的挫折”提高孩子抗挫力

不同的人面对挫折时,心态是不同的,可要想不怕输,就得能“输得起”。

第六季《奇葩说》里的程思博,一名应用数学在读博士。在来《奇葩说》之前没有打过辩论赛,却在晋级赛中,以自己缜密和精准的风格,仅以4票的微弱差异输给了老奇葩詹青云,李诞和

蔡康永都对他的出色表现大加赞赏,按下了“壮士留步”键。

可出乎大家意料的是:他在表示感谢之后,居然拒绝了导师们的挽留,表示愿意把机会留给其他的人。他说:并不是他不愿继续留在这个舞台,只是他从未打过辩论,如果他的最后一场辩论是与青云老师打的差四票结束,在他这非常短暂的辩论生涯中,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结局。可能他之后表现就不会这么好了。他不愿意破坏这美好的结局。

在场的所有人太意外了,呆了几秒之后,全场人都站起来给他鼓掌。

用蔡康永的话说:“我们视为珍宝的机会,可在他看来,却只是人生中众多美好回忆中的一颗珍珠。”

他输了一场辩论赛,却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尊重。

学习不努力是懒惰在作怪?—用“恰到好处的挫折”提高孩子抗挫力

不管父母怎么努力遮挡,孩子从小到大都会遇到很多挫折。每个人对“输”的解读不一样,承受挫折的能力也就会不同,那些面对失败能够淡定从容的人,往往是因为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恰到好处的挫折”,他们才有了更强的心理韧性。

尼采那句“那些杀不死我的,会使我更强大”大家耳熟能详,而这些“杀不死我的”挫折,被心理学家科胡特叫做“

恰到好处的挫折”,这种挫折的意义在于:它的强度不至于大到让我们被情绪压垮,同时这些经历可以帮助我们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何用好这些“恰到好处的挫折”呢?

我们可以拿孩子排斥妈妈听写单词为例,来说明一下:

孩子内心是希望自己能记住更多的单词,可是如果生词太多,她想一次记住就很困难。之前妈妈要求一次背30个单词,对她来说可能太难了,那样的话听写的时候就会错很多,她又会感觉很挫败,这种“难”和“挫败”的体验不好受,所以她会通过排斥“听写”来避免这种不舒服。这个时候,这个挫折就不是“恰到好处”,而是把孩子的“情绪压垮”了。

如果妈妈理解孩子“又想背过、又怕没背过”的困境,尝试找到恰当的强度,比如可以把这30个单词分3组(或者多分几组),让孩子一次背10个(或再少几个)就听写,如果大部分能记得住,孩子体验到的“难度和挫败感”没那么强,就不会太过排斥,背单词的目的也达到了,那这样的挫折就是“恰到好处的”。

当孩子能经常性地体验到这样的“恰到好处的挫折”,孩子的内心就会变得强大,一方面她的掌控感会增强,另一方面她对“输”也有了免疫力。


学习不努力是懒惰在作怪?—用“恰到好处的挫折”提高孩子抗挫力

同理,对于“晕卷子”问题,妈妈可以先找一些相对简单的卷子,让孩子“做对”变得容易一些;或者在做卷子的时候,进行分解:第一步只做擅长的那部分题,孩子有了自信,再做稍微难一点的题目,这也就是用所谓的“小步子原理”,一次一小步,帮孩子找回信心,有了信心,他就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到做题上,题目也会显得没那么难,他也就没那么抵触了。

学习不努力是懒惰在作怪?—用“恰到好处的挫折”提高孩子抗挫力

在孩子遇到挫折或者挫败的时候,过度的逼迫不但不会产生动力反而让孩子更加的“畏难”。只有理解和接纳,再想办法帮他们慢慢成长,让他们既能输得起,又能重新振奋起来,他们才能做得更好。


我是妈妈V帮,关注孩子,陪伴妈妈,我们一直都在。如果你在孩子教育方面有好的方法或难解决的困惑,欢迎留言并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