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五十六章:內外交感互動——能做到,即心想事成

《道德經》第五十六章:內外交感互動——能做到,即心想事成

“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白雪乾金飛瓊苑,黃芽坤土發玉園。”因為第五十四和第五十五章有部分關鍵詞問題,無法發佈,需要的朋友,請私信我。 今天繼續跟韓金英老師學習《道德經》第五十六章,學習內證反觀。

《道德經》第五十六章:內外交感互動——能做到,即心想事成

第五十六章 玄德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為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道德經》第五十六章:內外交感互動——能做到,即心想事成

這一章教人無貪無求、知止知辱。

本來沒有道,強名曰道;本來沒有知,強以有知;道不行功,強以有為。道是天地之理,道是人生之氣。知者,實無所知,才是真知。真知無可說,叫“知者不言”,這就是道了。言者,或說何處下手、何處採丹、何處結丹,不任天然,勉強以意念取,不是道。用後天意識作為的人,並不懂道是什麼,叫“言者不知”。

《道德經》第五十六章:內外交感互動——能做到,即心想事成

道是元神合抱元精而通的,裡面的覺知元神不會說話但無所不知。

人的先天系統和後天系統最大的區別,就是幾乎不能用語言表達。非常道和常道人的思維完全不同,說了也聽不懂。後天意識重的人根本就不聽,哪怕他現在病得要死,你告訴他真氣可以救他,他根本就不信,死了也不信。後天意識如銅牆鐵壁一般,把他的先天、後天隔開。物質主義、科學迷行主義,把人的先天大智慧系統完全虛無主義掉,絕大多數人都是受害者。

《道德經》第五十六章:內外交感互動——能做到,即心想事成

真知道的人 ,坐若山,行若輪,時時不放,內固以塞其兌(口,說話漏氣),外固以閉其門(眼、耳),內外真固,不露鋒芒,不知不識,抱本返元,隨其自然,內外柔和,無心意之紛擾,叫“知者不言”。一氣貫通,內外柔和,虛室生白慧性生,慧生萬竅光明,諸經絡通透,空無所空,有無所有,叫“和其光”。

《道德經》第五十六章:內外交感互動——能做到,即心想事成

自以為一,天地四季,無不合之,常存天地間。無我,無天地,呼之以牛,我以牛應之;呼之以馬,我以馬應之。水溺火焚,不能動其心。這等人才講得“和光同塵”。和光是慧生內外,同塵是竅竅光明,一氣周流,無隔礙的人。內中“一生二,二 生三,三生萬物”,變化無窮,而復返於一,歸於混沌,叫玄同。

《道德經》第五十六章:內外交感互動——能做到,即心想事成

入道的人內證反觀,他是內向的,他時時刻刻追隨著身體裡面的能量,無暇顧及外面的事,除非他從境界裡走出來。

自然之道,內外交感互動,你來什麼我應什麼,不會平白無故地多事。有道的老師,你問什麼他答什麼,你不問他不說,因為當下之問就是當下陰陽互動之自然。就像天下雪了,你感覺了寒冷,兩者之間是一個簡單的對應,沒喲其它多餘的東西,這就是活生生的自然。

《道德經》第五十六章:內外交感互動——能做到,即心想事成

到此地步,不能過分親暱,親之意存就落入有為;不能過分遠離它,沒有德一能量這個物質成分,就入於頑空;不能利用它,利用貪得,反傷本元;不能糟蹋它,害之慾得,反枯其精;不能過分尊貴它,貴之驕心生,終不能成;也不能看不起它,賤之退心起,空聞至道。

聞道者,不親而親,疏而不疏,不利而得,害而不害,不貴而貴,賤而不賤,這樣才是天下貴,才叫“知者不言”之道。

《道德經》第五十六章:內外交感互動——能做到,即心想事成

成人都是後天的人,入了道很容易動後天意識,親疏、利害、貴賤都是人的意識產物。人心是害道的最大障礙,入道後對人心放鬆警惕,隨時就會讓你離道失德。德一能量在體內運作,渾身酥軟,如痴如醉,如沐浴春風,很容易讓人覺得過癮銷魂,沉溺享受其快感,這又是後天人心的習性。這個習性不改,得了好東西又會失去。舒服就舒服,把舒服也看得很淡,自然如此,根本不多想。利害就是得失心,有沒有用,有沒有害,這也是後天意識心的一個惡習,拿有用有利益去衡量取捨。

《道德經》第五十六章:內外交感互動——能做到,即心想事成

放掉這種評判、取捨、分別心,什麼也不知道,就不會失道離德。還有不少人,社會意識還很重,認為修道和性能量有關覺得醜、害羞,這是孔子為人類塑造的虛偽之心。生命能量、性能量把人造就得自由掌控生死,這就是性能量的神聖功能,歌頌還來不及,還要貶低,以之為賤,連一顆真實幹淨的良心都沒有,怎麼修道?後天意識心如此之重,當然修煉十年也見不著道的影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