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攻陷朝鲜后为什么不实行剃发易服?

一片蓝海净如天


提问者问“清军攻陷朝鲜后没什么不实行剃发易服?”很显然是把剃发易服和清军攻陷李氏朝鲜的时间搞颠倒了。剃发易服是顺治元年清军入关之后才推行的一项“国策”,而清军攻陷李氏朝鲜是在清太宗皇太极在位期间。



天聪元年,刚刚登上汗位的清太宗于是年正月初八正式对李氏朝鲜宣战,命阿敏、济尔哈朗兄弟和代善的儿子岳托等人率师入朝,拉开了清军进攻李氏朝鲜的铁幕。之后,清军如入无人之境,李氏朝鲜根本无力招架,时任李氏朝鲜国王举族逃往江华岛避难。最终,李氏朝鲜被迫求和,除了永绝明王朝一条,李氏朝鲜同意对后金入质纳贡、去明年号、约为兄弟之国。自此,李氏朝鲜名义上从明王朝外藩变为了清王朝(时为后金)外藩。



崇德元年,清太宗去汗号称帝,清太宗为了使称帝更加“名正言顺”,“指示”外藩李氏朝鲜上表劝进。但是,李氏朝鲜非但不同意上表劝进,而且其国王还拒见清使、不接受其来书。清太宗正式称帝时,李氏朝鲜使臣甚至还公然拒绝跪拜,将清太宗彻底激怒。是年,清军第二次进攻李氏朝鲜。在清军的铁骑面前,李氏朝鲜再一次一败涂地。崇德二年正月,李氏朝鲜不得已再次举白旗乞降。这一次,清太宗对李氏朝鲜没有第一次那么客气了,强令李氏朝鲜去明王朝年号、缴纳明朝所赐诰命敕印,改奉清王朝为正朔,按时上贡,并送质子二人入清。自此,李氏朝鲜正式成为清王朝外藩。



也就是说,清军第二次攻陷李氏朝鲜是在崇德二年。彼时清王朝对占领区还没有剃发易服的政策,甚至对其内部八旗也没有明确严禁蓄发、着汉服的规定。更何况,无论后金时期还是清王朝时期,清王朝对李氏朝鲜一直都没有领土要求,要的只是李氏朝鲜改换门庭、奉清王朝为正朔,对清王朝称臣并断绝与明王朝的关系而已。换言之,清王朝并没有像后来入关之后对待明王朝国土一般将李氏朝鲜国土视为己有,而是和明王朝一样,将李氏朝鲜视为外藩。因此,清王朝对李氏朝鲜的政策是相当宽容的,只要李氏朝鲜对清王朝纳贡称臣即可,不仅没有强行要求其剃发易服,甚至连李氏朝鲜君臣仍然着明式服饰也没有强令更改。



那么,剃发易服又是怎么回事呢?那是在清王朝攻陷李氏朝鲜多年以后了。顺治元年,清王朝入关,正式拉开了一统天下的铁幕。但是,最初摄政王多尔衮实际上也没有让汉人剃发易服的想法。而且,提出“剃发易服”这个建议的也不是满洲人,而是汉人,他就是汉奸孙之獬!投降满清的孙之獬为了向新主子表忠心,剃掉了自己的头发、换上了旗装。上朝之时,孙之獬自以为剃发易服了,便准备站入满班,孰料满臣根本不接受这条狗,将其踢出了满班。灰溜溜的孙之獬不得已又站回了汉班,可是汉臣们见他剃发易服也不干了,又将他踢出了汉班,搞得孙之獬非常狼狈。孙之獬不愧是条狗!见如此,索性向摄政王多尔衮提出让汉人“剃发易服”。说得那叫一个好听,而且是说给小皇帝清世祖的:“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多尔衮一听,有道理啊!为了彰显满洲入主中原,多尔衮于顺治二年强令全国汉人限期“剃发易服”、违者重罚,于是便有了所谓“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之说。



顺治二年,距离崇德二年李氏朝鲜投降已经过去了整整八年。而且,李氏朝鲜作为外藩,清王朝并没有以国土视之,自然也就没有强制要求其同时“剃发易服”。更何况,清军入关之后,面对明王朝广袤的国土,心中早已有了更大的念想,哪还有工夫惦记李氏朝鲜那苦寒之地?你们爱咋地咋地吧!于是,此后的二百余年里,中国人拖起了长长的辫子,而李氏朝鲜却依然留着明式发型、穿着明式服装,直到清末日军占领李氏朝鲜,一直如此……


农民工歪说历史


你要是了解剃发令的由来,就会知道,朝鲜为什么不用改了。

多尔衮刚入关的时候,也没想到剃发这点。而是由汉人降官孙之獬提出,他的理由让多尔衮无法拒绝:

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

意思很明确——显示征服者的地位。显示的对象是谁呢?不言而喻。

所以,并不是清朝境内的所有民族都要剃发,留辫子,改服装。而是本着熟藩剃,生藩不剃的原则。

熟藩、生藩的界定可能有些麻烦,不如换个说法。能直接管控到的地方,得剃。不能的,就意思意思。

像西藏,新疆,云南土司,都是只有归附的军队和贵族要剃发留辫子,而且在款式上可以做出让步。蒙古、苗族则要看情况。

自己国境内的相当一部分地区实际上都没有完成剃发,更不用说属于境外的朝鲜了。

其次,清军攻陷朝鲜的时候是在1636年,剃发令则是在1644入关后颁布的了。当时清军正急着在黄金乡“收玉米”,哪管的上后边苦寒的朝鲜。

等到平定天下了,朝鲜也算是个例外,从国君到平民依然延续这明朝旧衣冠。清朝也没对他诉诸武力,因为清朝知道,根本不可能对这地方实行长期占领。

皇太极两次出兵朝鲜,打的对方都放弃抵抗了,但却丝毫没有占领的意思?为什么呢?因为这地方太穷了。偶尔过来打秋风也就算了,驻兵占领肯定不合算。

朝鲜半岛有价值的也就北部,南部全是山地,要来有什么用?可满清已经从他北部割下来不少地方了,剩下的也没什么价值(粮食都不能自给自足,要他做什么?)。

加上朝鲜也很听话,虽然标新立异,但是不闹腾啊。比什么西部蒙古(准噶尔),大小和卓要听话多了。没事浪费国力做什么呢?

喜欢就关注呗。。。每天讲点不一样的故事。


看不见的角落


满清本来也没有说要剃发易服的。

刚开始,满清认为自己是征服民族,是贵族,高人一等。所以自己的服饰是身份的象征,不想被征服民族穿戴。

朝鲜是在皇太极时代被满清征服的,算是藩臣,允许它保持半独立状态,服饰自主。

到了满清入主中原,刚开始也没有要求剃发易服。后来是一个叫孙之懈的汉臣上书多尔衮,建议剃发易服。这才下了剃发令,造成了无数悲剧。

朝鲜和内地情况不同,因此躲过了剃发易服的命令 ,得以保持自己的服饰。


历史笑春风


清攻朝鲜,明代后金军攻打朝鲜之战。明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1627年),皇太极派遣阿敏、济尔哈朗、阿济格等人,率八旗兵3万多人,过鸭绿江进入朝鲜。二月,后金军围攻义州,城被攻破。随后后金军又攻破定州及汉山城,过青泉江进攻平壤,渡大同江,进逼王京(开城)。朝鲜国王李宗逃往江华岛,派使者前往阿敏驻地求和。阿敏命刘兴祚随来使同去江华岛商讨和约条款。皇太极此时也顾虑明朝军队会在此时,趁后金军后防空虚发动偷袭,同意了朝鲜国王的议和。于是,朝鲜便以大量的财帛为和礼,约定双方互为兄弟之邦,朝鲜不会与后金为敌,并每年向后金进贡财礼。后金提出要朝鲜断绝和明廷的关系,派王弟李觉赴后金为人质,每年向后金进贡。在后金强大军事压力下朝鲜政府被迫签订“江都和约”。后金兵退出朝鲜。

清朝并未完全占领和统治朝鲜,朝鲜本为明朝的附属国,现在则成为清朝的附属国,丧失了独立地位并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依附于帝国主义强国并受其控制。附属国是帝国主义殖民政策的产物,满清帝国对弱小国家进行侵略和压迫而形成的保护国。但朝鲜国内依旧有相对独立的经济政治制度。

清朝军队攻下南京、苏州、杭州后,清政府认为大局已定,便重申剃发令,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高压政策。“剃发令”或以“薙发令”代称。由于这项政策涉及民族文化认同,为了消弱汉族的反抗意识,巩固清朝统治者的至高地位,引起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与抵抗,结果导致清政府的血腥镇压。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

清朝急需坐稳江山,也没有空管朝鲜,当时的朝鲜已经被清军打败,朝鲜虽然在明朝时期是明朝的属臣,并且对明的统治表示支持,但是这也是维持在明朝有着一定实力保护朝鲜的基础上,对于朝鲜李氏王朝而言,只有能维护自身统治的王朝才是自己年年进贡的对象。而清不占领朝鲜,也给了周边其他附属国一个信号,有利于他们对清朝臣服,稳定周边秩序。所以朝鲜只是清朝的附属国,清朝也没有对周边附属国进行过多的干涉,只要你们老实本分,绝对臣服,年年进贡即可。




有故事的小黄哥


原因很简单,朝鲜对于清朝来说是外藩,说白了就是把朝鲜当外夷。而汉人是清朝臣民,换句话说就是体制内的人。所以,剃发易服就是再正常不过了。

比如,清代的官方文件《皇清职贡图》绘制了境内各个少数民族以及外藩夷人的画像,这其中就包括朝鲜国夷人夷妇画像。
但是《皇清职贡图》
唯独没有汉族、满族以及蒙古族的男妇的画像,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清朝的体制内只有满汉蒙古三族人,而少数民族被大量排斥在体制之外。

而且因为汉族是清朝体制内的人,所以在涉及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争纷的时候,清朝往往会偏袒汉人,谁让少数民族不在体制内。清末同治回乱的一个原因,就是清朝在回汉争纷的时候偏袒汉族。

但是少数民族当中也不乏混进体制内的,其共同点都是汉化少数民族,比如说康熙朝勇将蓝理就是畲族人,清朝道光朝名将杨芳就是土家族。
杨芳生擒张格尔

土家族将领陈连升,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坚守沙角炮台,并与其长子、次子一同忠节死义。其坐骑黄骝马被英国掳走,宁死不食敌粟,决死而死。


清朝乾隆年间还有回族

名将哈国兴,咸丰年间还有镇守云南的回族将领马春芳,光绪朝还有在平壤英勇抗敌的回族将领左宝贵。也难怪乾隆会说回回多勇将。哈国兴

左宝贵

如果按此标准,清朝的体制内有四种人,即满族、蒙古族、汉族以及汉化少数民族。所以清朝只对汉族和汉化少数民族剃发就是顺理成章的事。至于易服只易官服,不包括平民的日常服装,而且清初也没人反对易服,反对的只是剃发,因为每个王朝都会改正朔,易服色,另外清朝官服只是明朝官服的翻版而已。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满清什么时候征服朝鲜了?平行时空吗?附庸国可不是被殖民或者被征服。


lzlzmark


朝鲜只是清的一个潘属国,也可以说自古以来其就归属中国,但其也有一定的特权,所以不用样样照搬.


专职淑女


改朝换代移风移俗很好正常,国民党军统服小编穿上街走一圏。[耶][耶][耶][耶][耶][耶][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