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1,《革命之路》:婚姻裡最重要的是,好好說話

不知你看完《革命之路》,是否也會認為,如果當年Jack和Rose沒有死,兩人順利結婚後,將會過上如弗蘭克和艾波一樣的生活?至少很多觀眾的觀後感,確是這樣。

對此,我不做過多推測,只就本片論本片。《革命之路》的影片名,看上去滿滿正能量。而實際上,它所演繹的是一出悲劇。既是悲劇,也就不可避免的會存在誘因。倘若我們跳出影片,並保持清醒,自會意識到這誘因其實不只是片中所有,現實中亦不可避免。


豆瓣8.1,《革命之路》:婚姻裡最重要的是,好好說話


01、關於作者


《革命之路》的作者,理查德·耶茨,當年憑藉此書,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提名。儘管這本書作為他的處女作,卻可見功力。

在文學上頗有造詣的耶茨,在感情上並不如意。三歲那年,他的父母離異。耶茨和母親、姐姐一起生活,日子過得很艱辛。母親酗酒,經常歇斯底里,但對文學抱有熱忱。中學畢業後,一心想融入社會洪流的他,選擇去法國參軍。

結果不幸在戰爭中染上肺炎,不得不退役。退役以後,耶茨結了婚,並依靠肺炎補償金度日。每天除了寫作,只剩下喝酒和抽菸相伴。他不停地投稿,又不停的被退稿。好不容易稿件得到認可,婚姻卻走向尾聲。

離婚後的耶茨,沒有再婚,始終孤身一人,不斷地寫作。或許酒精是其靈感的催化劑,他放肆抽菸,拼命喝酒,幾度因精神崩潰而住院。彷彿為寫作而生的耶茨,去世時僅66歲。

我曾讀過耶茨的另一本小說《十一種孤獨》,孤獨與之如影隨形。在《革命之路》裡,弗蘭克和艾波又何嘗不孤獨。

愛情降臨時,人們很陶醉。而享受過愛情後,便會陷入孤獨。同愛共舞時,彼此的手牽在一起,愈舞蹈愈溫暖。可是當舞步終止,愛淪為負擔,只會是愈靠近愈寒冷。看到最後,我只覺得這兩個孤獨的人,周身覆滿冰雪,漸漸凍死在荒野。


豆瓣8.1,《革命之路》:婚姻裡最重要的是,好好說話


02、關於創作背景


《革命之路》寫於二戰後,當時正值美國經濟逐漸回暖,部分民眾的情緒尚且高漲,女性主義從幕後走到臺前,女性開始追求獨立和自由。

於此之前,女性在全世界範圍內,是一個倍受壓迫和歧視的存在。她們試圖反抗,意識正在覺醒。如果你讀過波伏娃的《第二性》,自會知曉以波伏娃為代表的女性主義,真正的含義是:

“男女在消除差異的情況下,融合在一起,並和諧發展。”

這就意味著,她並非是打擊男性,也絕非是為了將女性置於男性之上,而一味進行吹捧。同理,伍爾夫筆下的“雌雄同體”亦是如此,消除男女間的界限,使兩者和諧共存。

於是在《革命之路》裡,艾波不止一次表示她來掙錢養弗蘭克,後者只需安心做喜歡的事即可。此時的艾波和弗蘭克之間,不存在性別上的差異。男性可以居家,女性可以外出。

艾波之所以想遠赴巴黎,是為了換一種生活方式。在她看來,當下的生活並不是她想要的,弗蘭克原本可以追求理想,她也本該實現自我價值。正是基於此種心理,她決定改變和反抗自我。艾波不甘心成為波伏娃筆下的“他者”,儘管她曾經迷茫過,但最終在看清現實後,變得清醒。

隨著艾波的悔悟,弗蘭克如果與妻子保持觀念上的同步,便可將兩人之間的摩擦和矛盾降到最低。可弗蘭克偏偏說“不”,寧願和妻子對著幹,也不想真正關注自己的內心所需。由此我們已然清楚地看到,美國中產階級的輕易妥協和懦弱。處在上層和底層中間,中產階級一味選擇安於現狀,過著保守的生活。

正因如此,當弗蘭克的保守與妥協,和艾波的追求與嚮往相牴觸時,觀點上本就不合的兩人,再加上溝通不暢,以致徹底走向毀滅。


豆瓣8.1,《革命之路》:婚姻裡最重要的是,好好說話


03、關於婚姻啟示


還記得影片開場時,這對夫妻歇斯底里的爭吵嗎?艾波從始至終是一副煩透了的表情,弗蘭克則是先試圖進行安撫,見情況並無好轉後,即刻嚎叫起來,同先前判若兩人。

看過電影后,我的印象裡除了艾波的死亡,只剩下兩人爭執的片段。無論是毫無理智的吵鬧,還是帶著幾分理智的對談,不會好好說話是婚姻裡一件太要命的事。

雖是夫妻,也是獨立的個體。彼此想法不一,實屬正常。艾波個性強,她所追求的是波伏娃筆下的,不成為他的“他者”,也就是不做男人的附庸,不將女人的價值以男人作為參照;

弗蘭克則有著大男子主義的心理,他渴望來自女性的凝視,這種凝視可以參照約翰·伯格的“觀看之道”。在伯格看來,女性被兩種凝視包裹,一種來自自己,另一種來自男性。前者用來服務後者,即,將一個更優質的自己,供男人來欣賞,或者說是主動取悅於男人。

如此一來,兩人註定水火不容。而這種觀念上的不合,實際上本可以避免。最初弗蘭克也認可艾波所說的去巴黎,只不過接下來他在工作上有了起色,並且艾波又懷孕了。而艾波卻想打掉孩子,這顯然不是正確的溝通辦法。

艾波不擅於交流,弗蘭克又何嘗不是。他竟然將自己搞婚外情的經歷,向妻子坦白。即便他是想刺激對方,看對方是否還愛他,也不應該出此下策。

我只能說很佩服兩人的說話方式,換言之,這對夫妻真不會聊天。弗蘭克口口聲聲指責艾波:

“你總是曲解我的話。”

我想艾波也可以拿這話來回擊。他們實則是相互曲解。


豆瓣8.1,《革命之路》:婚姻裡最重要的是,好好說話


美國心理諮詢專家帕雷夏·伊文斯寫過一本書,名為《語言虐待》。伊文斯認為,語言虐待雖然不像身體虐待那樣,能留下清晰可見的傷痕,但它的殺傷力可能比後者還嚴重。不間斷的爭吵會消磨彼此的耐心,一旦耐心逐漸消磨乾淨,婚姻也將如死灰。

為什麼明明可以妥善溝通的夫妻,偏偏冷語相向?大約有兩種緣故。一方面,缺少溝通的動力和意願;另一方面,缺乏溝通上的技巧。我將分別做解釋:

I、缺少動力和意願

弗蘭克和艾波都曾回想過兩人相識之初,他們相識於一場舞會,那天的對話是這樣的:

在一場舞會相逢,

你在做什麼?

我在上課,想當個演員。

你呢?

我是個碼頭工人,我是說真的。不過從下週開始,我要做個很棒的事。

什麼?

自助餐廳的夜班收銀員。

當時彼此的交談充滿溫柔,艾波覺得弗蘭克是世界上最有趣的男人,弗蘭克也覺得艾波如此迷人,能娶到她是莫大的幸運。而兩人之所以將各自最美好的一面展現給對方,一來是為了表現自己,二來是為了得到對方。

結婚以後,兩人的目的就算達到了,沒必要繼續忍讓和偽裝。

既然生活在同個屋簷下,對方不想接受也得接受。我們都認為對方既然愛自己,就應該先選擇妥協,孰不知彼此都高估了對方的愛意,也深估了自己的愛意。

這也就是伊文斯所說的,缺少動力和意願。完成婚姻的我們,總不如未結婚時懂得尊重對方,愛護對方。恰是如此,很多婚前幸福的情侶,婚後很快原形畢露,早早迎來破碎的婚姻。

II、缺乏溝通上的技巧

溝通上存在技巧嗎?其實道理誰都懂,在溝通過程中,需要我們耐心傾聽,同時簡單準確的表達個人想法。

很顯然,艾波和弗蘭克一旦爭執起來,既做不到傾聽,也不會清晰的表達。兩人時常是一起開口,以致於只聽見對方的聲音,卻聽不清說了些什麼。或者好不容易對方閉上嘴,輪到自己發言時,又說不到重點上,作為觀眾的我,替他們著急。

比如:艾波不想要第三個孩子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不愛孩子,而是覺得他這時候出現不合適。結果弗蘭克偏要故意曲解,將艾波的猶豫道德綁架為:有小孩是一種懲罰和錯誤。他錯誤的表述,讓艾波更添煩悶。於是一件不復雜的事情,越解釋越亂。


豆瓣8.1,《革命之路》:婚姻裡最重要的是,好好說話


既如此,婚姻裡的該怎麼溝通才好呢?我有兩個建議

I、說話有分寸

我曾聽見有夫妻認為,既然是一家子,沒必要假客氣,有啥就說啥唄,顯得真誠。這種想法大錯特錯,夫妻既是一個集體,也是兩個個體。

當一方說話毫無顧忌,惡語傷人時,另一方首先是以“人”應該產生的情緒來對待,他當然會生氣。接下來如果他願意考慮到夫妻這層關係,或許他會不在意。如果不能,便是無止境的爭吵。

因此,說話前先想想,這點很重要

II、說話要完整

在表達觀點時,我們除了要將一件事的起因、經過、結果表達清楚外,還要表達自己在這件事中的感受,包括當下的感受和未來的希望。

有的夫妻在討論一件事情時,經常像擠牙膏一樣,擠著擠著就煩了。所以,在心裡要先打一遍草稿,可以換位思考,假如自己處於對方的位置,對此事還會產生哪些疑惑。

總之,信息的完整性,將可能有效的減少夫妻間的爭吵

我們可以從艾波和弗蘭克的溝通中,看到夫妻間好好說話有多重要。既如此,現實生活中我們能做的,便是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學會好好說話。


豆瓣8.1,《革命之路》:婚姻裡最重要的是,好好說話


總結:


對於影片為何叫《革命之路》,有很多解讀。

在我看來,這條路暗指艾波和弗蘭克從婚前的美好,到婚姻的破碎。也許兩人也曾想過維持這段婚姻,讓它回到最初的狀態,但最終未能如願。婚姻之路上也需要“革命”,即,夫妻間不斷的磨合。目的當然是為了使婚姻,以更好的狀態走下去。

電影結束後我在想,如果艾波沒有死,她和弗蘭克能重歸於好嗎?假如他們意識到彼此在溝通上的障礙,那麼一切皆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