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停育”並非毫無徵兆,孕媽要學會識別這些信號,早發現早補救

對於女性而言,在得知懷孕的那一刻,就肩負起了保護寶寶的責任,很多孕媽從懷孕初期就開始小心翼翼,吃飯、穿衣、睡覺,就連平時的走路都會特別注意。即便是這樣,有些狀況似乎還是沒辦法避免,就比如胎停育。對於很多孕媽來說,胎停育無疑就是晴天霹靂,當孕媽還沉浸在懷孕的喜悅中沒緩過神的時候,卻被告知已經胎停育了,這對孕媽來說何其殘忍,有很多孕媽聽聞後當場就崩潰了,久久不能從悲傷的陰影中走出來。

“胎停育”並非毫無徵兆,孕媽要學會識別這些信號,早發現早補救

醫院中最常見的就是生離死別,老苗也經常會親眼目睹和被同事灌輸這樣的場面。前兩天老苗去產科找同事小雪,正好看見她送一位滿臉悲傷的女士出來,就順嘴問了一下,小雪就給老苗講了講這位女士的情況。這位女士姓王,前幾個月因為胎停育在我們醫院做的手術,今天是來做複查的。因為之前好不容易才懷孕,孕吐反應也很強烈,就辭職在家安心休養,沒想到孕早期還沒結束,所有的妊娠反應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剛開始王女士還感到很慶幸,但是沒過幾天就感覺到有些腹痛,並且還伴隨著便意感,就趕忙來了醫院,正好是小雪接診的,經過檢查後,小雪確診為胎停育,需要立刻將胚胎取出,並進行清宮手術。王女士聽聞這個噩耗後,因為情緒過於激動,當場就暈了過去,最後還是丈夫簽了手術同意書,將王女士送進了手術室。今天來複查,還是一臉沉痛的樣子,估計還是沒有走出悲傷的陰影。

老苗聽完後,也為這個孕媽感到難過,可是一直沉浸在悲傷中,也不是辦法,即使悲傷在所難免,但是也要適度,過度悲傷不僅會影響自己的身體恢復,還會讓關心自己的家人、朋友為自己擔心難過。倒不如好好調養身體,查出胎停育的原因,好好備孕,爭取再次成功受孕。

“胎停育”並非毫無徵兆,孕媽要學會識別這些信號,早發現早補救

在女性成功受孕那一刻,受精卵就像一顆種子一樣,經歷一系列複雜而奇妙的過程,才會最終成長為一個健康的寶寶。如果在最初的階段,受精卵就沒有發好芽,那麼它很可能就會停止健康生長,我們把這種發生在孕早期胚胎髮育異常的現象,稱為"胚胎停育"。

"胚胎停育"不同於孕中期和孕晚期的流產,它是在胚胎尚未形成的時候就停止了發育。所以,孕早期發生胚胎停育的可能性最大,這個時期的胎兒還不穩定,很容易會受到來自母體、或是外界環境的刺激,從而危害到胎兒的正常發育。

一般發生胎停育後,孕媽身體會發出信號,一旦出現這幾種情況,孕媽就要及時到醫院檢查,確診是否為胎停育。

1、妊娠反應消失

一般在懷孕初期,就會出現妊娠反應,比如嘔吐或者是乳房脹痛,渾身無力等一系列的現象,在孕早期結束之後,這些現象就會消失,這些都是正常孕期的正常反應。如果這些症狀在孕早期就消失的話,那麼,這就有可能是胎停的一個很重要的信號,孕媽要保持警惕,及時到醫院確認胎兒的健康情況。

2、出血、小腹脹痛

“胎停育”並非毫無徵兆,孕媽要學會識別這些信號,早發現早補救

胎停育後,胚胎就會從子宮內膜上脫落下來,還會伴有出血現象,常為暗紅色血性白帶,腹部會出現疼痛,接著就會把坯胎排出體外。胎停育對準媽媽來說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為此,孕媽一定要做好孕前檢查,按時產檢,確保母子安全。

3、無特殊症狀

很多孕媽在胎停育後並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就直接出現腹痛,然後流產,甚至還有許多孕媽胚胎停育後,很長時間都不知曉自己的情況,在產檢時通過常規B超檢查才發現,自己很早就已經發生胎停育了,這樣的情況,就要孕媽按時進行產檢,隨時掌握寶寶的發育情況。

當孕媽不幸被確診為胎停育後,也不要恐慌,要積極配合醫生,並在醫生的指導下完成流產處理。胎停育不同於早早孕,採用藥物流產不容易完全排淨,如果長期殘餘在子宮裡,會引發宮內感染,損傷子宮內膜,繼而引發輸卵管閉塞,甚至導致不孕。

“胎停育”並非毫無徵兆,孕媽要學會識別這些信號,早發現早補救

已經出現過胎停育的女性,從優生的角度考慮,至少要在之後半年以上時間再懷孕,因為女性的卵巢功能恢復至少要兩三個月,而子宮內膜的恢復至少要半年左右。另外,胎停育後必須檢查男女雙方的原因,切勿把希望完全寄託在保胎身上,假如是胚胎質量問題,保胎是無法改變胚胎質量的,只有自身激素分泌問題,用藥物保胎才是科學合理的。

對於正在備孕的女性來說,無論是自己、還是身邊的朋友發生過胎停育的情況,都不能因此而過度擔憂。緊張、壓力會導致孕媽機體內分泌失衡,對於胎兒的健康發育也是不利的。備孕期間也要注意飲食均衡、生活規律、鍛鍊身體以及孕前的檢查等等,因為胎停育一般會發生在孕8周至孕12週期間,而孕媽在確認懷孕後的8周左右,胎兒就會出現胎心,所以老苗建議,孕媽在孕8周的時候可以進行一次B超檢查,以便及早了解胎兒和胎盤的發育情況,如果出現了胎心,那麼孕媽基本上就可以放心了。

希望老苗的分享,能夠給備孕媽媽和準媽媽一些幫助,關於“胚胎停育”,如果你還有什麼想說的話,也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