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过《平凡的世界》的朋友么?这本书对你们的影响大么?

無為詩人


记得读《平凡世界》时,是在94年,正在大学进修,时间充足,图书馆环境好,一是冬暖夏凉,二是安静,三是借书方便。于是乎,八九十年代的好作品大多在期间浏览。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也许你的命运和少平一样坎坷不平,也许你的命运一帆风顺,但我们都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人生中一切美好而又来之不易的品质,我们追求真善美,但面对困难不低头,时刻挺起脊梁骨。

整部小说没有传奇色彩,没有跌宕起伏,没有华丽辞藻,没有缠绵爱情,有的是动人的故事,励志的人物,语言平铺直叙而耐人寻味,故事娓娓道来而感人肺腑。

少平吃苦耐劳,朴实善良,在磨难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读过书却不清高,愿意到最底层去工作锻炼,在劳动中充实自我,在学习中积极上进,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少安敢于和现实顽强抗争但又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面对青梅竹马的润叶却和陌生的外乡人秀莲结婚,在办砖厂时,遇到困难,不灰心、不退缩,在逆境中艰难前行。

整部小说就是自强不息的群体奋斗史,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家庭的奋斗历程,在苦难中奋斗,在平凡中伟大。

爱情、亲情、友情,人间的真善美贯穿小说始终,给人以力量,满满的正能量。

冰心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路长径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凄凉。”因为有爱,有了力量,世界变得如此美丽,生活在平凡世界中的人们感到生活是如此得美好。






瓦良格


读《平凡的世界》那年,我还不到二十岁。至今清晰的记得,那是周末的晚上,我抱着厚厚的书本通宵阅读,当满脸泪水的自己终于读完小说最后一句话时,拉开窗帘才惊觉天已透亮。看看墙上的钟表,已是上午十点,我恍惚极了,在“平凡世界”里久久沉浸的自己一时回不过神来。

喜欢田晓霞!她在日记中这样写到:“酷暑已至,常去旁边的冶金学院游泳,晒得快成了黑炭头……你有没有决心为他而付出自己的最大牺牲,这是衡量是不是真正爱情的标准,否则就是被自己的感情所欺骗。” 当年的我曾工工整整把这段话抄在漂亮的本子上,并且能够背诵如流。

喜欢田晓霞!看到她在在抗洪一线采访,为救落水孩童献出宝贵的生命,我难过的心如刀绞。那时,我对自己说,将来我也要做像田晓霞一样的记者,绝不安逸苟且,只要有机会,我也会义无反顾去最危险、最需要我的新闻现场采访报道。

很庆幸,工作后我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记得2008年汶川大地震,我终于得到一次赴四川灾区送物资的采访机会。凌晨两点,我们的大巴车队出发了,走到半路却接到当地传来的消息,余震太强,为保证人员物资安全,要求车队立即返回,改日出发。得知暂时去不了,我满心都是失落,我不怕危险,只想去灾区啊。在几天的煎熬等待中,终于盼来了第二次启程的日子。那时,我一直默默祈祷,千万不要再折返,只要能去一线,再危险我都不怕。这次我们终于成行了,在到达灾区采访的珍贵时刻表里,伤痛的病患、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都给我留下了太多铭心刻骨的印象。我珍惜在这里珍贵的每一分每一秒,竭尽全力发回真挚鲜活的新闻报道,让许多人了解到他们最关心、最期盼的消息。

如今,再回想起这些,依然是最令自己感动的职业记忆。

现在的我从记者转岗新闻编辑,不再去一线采访了。那天和一位同事聊天,我说:“这次疫情,我很理解白衣天使们争先恐后驰援武汉的心情。如果我现在还是记者,依然会毫不犹豫地申请去一线采访。不是因为自己有多崇高,而是你的职业责任感、使命感需要你去这么做。至于危险,那是无暇顾及的。”

这不是什么大话,是实实在在的感受,记者和医生一样,都是逆向前行的勇者!

 





水欣依然


读过,这本书对于我的影响是深远的。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是我刚刚上师范的时候,而且当时是从同学手里借来的。《平凡的世界》也是我平生读的第一部小说。当时拿到书刚开始读的时候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因为书中所表达的东西正是当时我需要的。


看到孙少平在学校里面由于自己吃的是黑馍馍而不敢光明正大去拿饭的时候,我想到了我自己。当时我也是从一个小山村考上了师范,对于一切都是那样新奇,当然很多人也看不起我这个山里的小丫头。读着孙少平的经历,我觉得自己的生活和孙少平如出一辙,但是我需要做的就是像孙少平那样坚强、有志气,更不能向生活低头。

从这本书中我得到最多的就是勇气,每个人都是大千世界的一粒尘埃,我们虽然平凡,但是我们也不能让自己的生命昙花一现,我们要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面,让自己的生命能够有价值,让平凡的自己也能光彩夺目。


所以我在学校努力学习,当上学生会主席,后来又一路过关斩将,考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看到了外面更加精彩的世界。我始终记得书中的那段话:

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
无论幸福还是苦难,无论光荣还是屈辱,你都要自己遭遇与承受。
靠自己生活,灵魂都是安宁的。
人这一生,不是看你贫穷和富有,而是看你都做了些啥。

倘若人生一马平川,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


《平凡的世界》带给你的影响是什么呢?大家一起来聊聊吧!


北迈


当年我是站在学校的洗衣房里顶着蚊子就着昏黄的灯光读完最后几章的。

我为田晓霞的牺牲而痛哭,为孙少平最后成为煤矿工人而欣慰,为孙少安一家子的奋斗而感动。

我也是农村娃,改开之初的彷徨与困惑,悲哀与希望,感同身受。特别是少平拒绝晓霞的帮助在建筑工地上独自艰苦奋斗的那一段一直激励着我克难奋进。


笔架城私语


看到网上有人提出问题:有读过《平凡的世界》的吗?这本书对你们的影响有多大?突然就有了想写一篇文章的冲动。回想这么多年,因为这本书无时无刻影响着我生活的点点滴滴。

我记得我第一次接触这本书的时候,大概是高中的时候。我出身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同样和孙少平有着非常近似的环境。小山村坐落在黄土高坡上,同样附近有着大大小小的多座煤矿。父辈们过着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就是暗无天日、阴森潮湿的日子。我父亲是独子,那个时候煤矿死亡事故很多。因此长辈不管家里多穷,也不允许孩子去煤矿上班,因此我们家的条件和书中孙家的条件差不多,在村里都算是穷的。那个时候我整个人是懵懂的,父辈们有时也会唠叨几句,好好学习,跳出农村,不要再过这种生活。但是自己每天看着父辈们的生活,也没什么感觉。孩子们喜欢看的课外书不是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就是琼瑶的言情小说,我也一样。机缘巧合下从一个的亲戚那里看到了《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算是打发时间吧,就借了过来看,现在想想,这也算是我看的第一本真正的名著吧。拿到书后,大概用了一周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被书中的情节深深的打动了,或者说我和书中的故事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平凡的世界》为在高中学习的我指出了一条出路,好好学习,就是像考上大学的孙兰香那样的走出去,去外边的大城市中去。书中孙少平的经历,我觉得和我的生活如出一辙。那么我也可以像生活在黄土高坡平凡家庭的孙少平一家却始终拥有着一颗不甘于平凡的心,始终相信自己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从这本书中我得到最多的就是勇气,每个人都是大千世界的一粒尘埃,我们虽然平凡,但是我们也不能让自己的生命昙花一现,我们要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面,让自己的生命能够有价值,让平凡的自己也能光彩夺目。从此我喜欢了看名著,学习也有了动力,后来就是通过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农村。

上大学后,我在学校图书馆借阅读完了小说《平凡的世界》三部,又重新细细读了一遍。 仍然带给我的震撼至今难以忘怀。一次又一次倾读之时热泪盈眶。《平凡的世界》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它响亮的提出,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这是一部用生命来写成的书。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

随后的生活中,当遇到挫折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平凡的世界》书中的孙少平。他有铮铮铁骨、强大的精神力量、巨大的勇气。从学生到成年,他经历的是艰苦的人生奋斗,不断在痛苦与磨砺中,他有了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

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人,但是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应该给去追求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梵果001


在我人生低谷的时候读到这本书的,开始是通过看电视,但这部电视剧改变的特别好。后来再买了这本书来仔细的读。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告诉我人生的苦是常态,就如吃饭睡觉一样简单。从此以后我明白了,只要把人生的苦看作是吃饭睡觉也很简单,不以为然,那么苦就不算是苦。

从那个时候我意识到这一点之后,面对生活发生的一切,我大有改观,我大大的降低了“苦点”,提升了我的“笑点”。

有意思是一旦人的认知变了,标准变了,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说,哲学理论和平凡的世界改变了我。

这个世界一直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在于我们怎么去看他,无论环境怎么,你认为这都是正常的,不以为然,就没有真的苦。 做个不以苦为苦的平凡人,就是自己的传奇。


理性的半颗糖


在这开始之前,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一些事情!算是这本书带给我的一些影响!

《平凡的世界》带给我的影响: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要轻易放弃!

案例一分享:

17年参加高考结束后,我在朋友的介绍下去到了一个工地,这份工作我到现在都记忆很深刻,工地在那里建立一个下水道,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提着几十斤的抽水机,把地下的水抽干,然后清掉泥土,早上7点上班,干到10点钟你整个人浑身就没有力气了,干到手里的水泡破了之后又长出来又破了的这种,介绍我去的朋友在那里呆了两天不到就坚持不下去收拾东西走人了,但我在那里坚持做了三个月,做完了整个暑假,然后我那一个暑假赚到了一万多块。

案例二:

《平方的世界》对我大学两年的影响:

它让我提起了很多勇气去踏出许多第一步,大学里去竞选自己从来想都不敢去想的班长职位、去参加办公室辅导员的一个助理,带领新生的一个助理班主任,大学里虽然没有社会外面竞争压力这么大,但是这些的每一个职位,都是需要经过很多的面试下来才会被确定。其实我对自己在大学里做的事情到现在还是觉得很不可思议的,高中的时候我不敢跟一个女生主动说话的,我觉得对于我自己本身是一个阶段的改变吧!

案例三:

我在大学里报考了驾照,一年半下来,我才把驾照拿到手,我觉得这个过程还是挺坎坷的吧,我在科三挂了整整3次,到第四次才过了这个科三,每一次的挂科都要交一次补考费,意味着你又要开始考前两天的不断训练,然后早上四点半起床去排队参加考试,那个时候真的是很奔溃,挂科达到三次以上后,心理都会有一个负面情绪,跟你说要不放弃吧这样,那时候我是隔了有两个月左右才去参加的第四次考试,又是临近一个毕业离校的阶段,内心是一个接一个的煎熬,那段时间感觉就特别艰难,但还是坚持下来了。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价值观的影响?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刚开始是懵懵懂懂,可是逐渐长大了之后,我们会有自己的思想,我们想要成就一番事业,那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去奋斗?如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唯一的方式,那就是依靠自己的双手,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实现自己的理想,才能够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这也正是路遥在这部《平凡的世界》里,所传递出来的一种价值观。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也正是有着这样的一种品质,才使得他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了一部难得的佳作,也令很多迷茫的青年在这部小说中,明白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活着,要活得比别人更好,那么你就要努力,你就要努力地去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在整一本书中,书中的孙少平给我的感触是最深刻的;

出生农民家庭的孙少平从小就要面对贫困、忍受饥饿,无时无刻不在与之奋斗着。初中,为了省粮省钱孙少平早晚都是在家吃饭,只带一顿作为午饭。好友金波用他的自行车每天载着他来回这二十里路。

好不容易上了高中,饥饿却依然紧紧跟随着。在那一段时间里,贫苦给他那刚开始成长充满敏感的自尊心,带来了看不见的伤害。他因为没有一身体面的衣裳,而不敢站在女同学面前,更不会和她们说话。因为没有好的吃食,他会不自觉得避开众人的目光,悄悄取走不体面的黑家伙。但对于这些他没有就此屈服,放弃生活,而是以更加乐观积极地心态投身在生活中。

出身农民却无时不忘改变自己身上的小农意识的海洋里挣扎逃出,到城市主动挑战别样的苦难磨练自己,在对自我思想的不断剖析中逐渐画出生活的蓝图,挖掘人生价值,体现自我。强烈的现代叛逆意识,使他对传统的生活方式与乡土观念不断提出质疑和否定,试图以个人奋斗的形式摆脱土地的束缚,力求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农民”的历史地位和传统性质。他们的思想发展还透出时代的情绪与奋斗精神,敢于在改革的浪潮中乘风破浪。 因此为了发现自我的价值和尊严,不管生活怎样艰辛怎样的忙碌,他一刻也不曾忘记读书,书成了他真正的伴侣。读书改变了他的视野,在高中求学时忍饥挨饿,他沉醉于读书中。

孙少平对生活充满进取和挑战,是个渴望自立自强的大好青年。高中毕业后虽然回到双水村参加农务,当起临时教师。但他骨子里那一颗不安分的心,促使他不会一辈子静悄悄地生活在双水村。凭着庄稼汉的勇气,他独自来到黄原城自立。可想这对于他来说是多么得艰难!面对现实所处的环境,他并没有畏惧苦难。在给妹妹兰香的信中有这样的话“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田晓霞是省委领导的女儿,美丽大方、才华出众、性情倔强、意志坚强、富有进取心。在常人看来孙少平地位底下,与她简直就是“门不当户不对。”但孙少平却敢爱敢恨,不因自己是平民出身,就主动放弃。而是通过各种努力,从思想、知识、精神上向田晓霞靠拢,用自己豁达、诚实、深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田晓霞,从而相识、相交、相知、相恋。共同的人生追求、共同的性格特征、共同的兴趣爱好,使他们相互支持、相互激励,使他们赤诚的爱,抛开了世俗的偏见,迈开了他们坚实有力的步伐。就在他们的爱渐渐走向成熟时,一场洪水夺去了田晓霞年轻而又美丽的生命,这对孙少平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孙少平失去了在精神和生活中的伴侣,让他痛不欲生、伤心欲绝。在雨中奔跑,他在泥浆中打滚,发出和汽车一样的长啸,还有绝望无助的哭泣和呻吟,让人肝肠寸断。那是一段痛苦的日子,当孙少平在田晓霞死去后独自一人回到当初约定的地方时…我的心也随之一次次被感动被激荡着。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带我的思想是最深刻的,它告诉着我对待生活一定要有一颗上进的心,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苦难,什么样的挫折,都不要选择放弃!


影视英语


上学的时候,读过书。电视剧出来以后,又看过一遍电视。怎么说呢,应该说它是一部非常现实的小说。出身贫寒的人儿,是不是在里面总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小说里的每一个人物都经历着人间疾苦。可贵的是孙少平和孙少安身上的那股韧劲。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孙少安经历了万般无奈,最终创业成功。勤奋好学的孙少平也从黄土地里走了出来,当上了工人,最后却失去了田晓霞。田润叶没能追求到心中的爱情,经历着一番痛苦挣扎,也找到了归宿。田润生当兵受伤,复员后也找到了幸福。

似乎这就是生活,时而给人磨难,时而又给人幸福,就是那句:上帝为你关上一道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每当生活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看看这本书,想想里面的主人公们,就能释怀。生活不就是如此嘛,人们的日子不都是这样吗?《平凡的世界》,其实装的就是每一个平凡的人。

以上皆个人观点。





墨砚一家亲


我是读高中的时候看过这本书,那时候是跟一个同学借的。高中时代有两本书对我印象是特别深刻的,一本就是《平凡的世界》,还有一本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在这本书中,我对于孙少平的印象特别深刻,可能是因为那个时候我跟他是同龄人的关系吧。反而对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孙少安,我到现在都还没有什么印象。我当时最欣赏孙少平那种坚强的性格,他虽然家庭贫困,但是他还是不畏艰辛的去读书。当时我就想,如果是换成我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可能都没有勇气去读书了。


明志弘


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建立我三观。

我看的是盗版,地摊儿买的,十块钱三本。

小学看的,看之前,我心里只有我自己,我父母,我同学,连老师都像墙上一幅画似的,是个平面,我感受不到其他人的想法,看法,乃至做法。

看完之后,我突然意识到,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是复杂多变的,被迫挣扎在这个世界上的。有自己的小算盘,自己的梦想与妥协。年少,美妙的爱情、理想在现实和命运面前不堪一击!

即使是这样,我们也要保住我们的本质,即接受事实,而又不甘于现实。

说个小插曲,当时班上有个女生叫陆瑶,家里有钱,幼儿园在日本上的,然而突然间爸爸就过世了,看着她呜呜哭的样子。

我突然间感到了现实二字。

无论你曾经怎样,当下如何,永远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