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祕(3)

已經說了兩期關於頤和園的一些小野史,可還是沒說完,事實上,諾大的頤和園,古典皇家園林,幾百年來發生的故事又怎麼能是幾篇小野史就能說完的呢?不過是後人於史書中拾一些微末小事,來跟大家說說罷!

高樓林立的頤和園

頤和園的前身是乾隆時修建的清漪園,現在我們看到的頤和園,其亭臺樓閣高貴典雅,不負皇家園林之稱。然而,今天讓我們讚歎的頤和園,與當年相比卻又差了很多。

頤和園的前身清漪園,比現在要“高大”很多,這個高大不是地位上的高大,而是園內建築的高大。簡單來說,就是當年的頤和園內有很多“高樓大廈”,聽著是不是有點現代化的感覺?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3)

就比如文昌閣,如今的文昌閣是光緒年間重建的,兩層樓,十米高,這在古代已經算是高了。然而卻根本無法與乾隆時的文昌閣相比,當時的文昌閣,是三層樓。且裝飾更精美,還有一座西洋大鐘。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3)

文昌閣老照片

鳳凰墩上的鳳凰閣也是,它仿造自無錫大運河上的黃埠墩,當年也是三層建築,如今已不復舊觀。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3)

鳳凰墩

後山大廟香巖宗印之閣,它仿照自西藏桑耶寺的金剛寶座神殿,1860年被毀後,因慈禧重修而變成單層建築。好在今天在承德普寧寺還能看到它的姊妹建築,想體味它的當年風采,可去承德普寧寺看看。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3)

承德普寧寺

此外,後山的構虛軒、花承閣也是三層,可惜如今也僅剩遺址。還有曇花閣,西堤的景明樓,湖心的治鏡閣等,都曾是高層,可惜今天都已不復舊觀。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3)

佛香閣靈異事件

頤和園最廣為人知的靈異事件,我想應該就是佛香閣的靈異事件了。在上世紀70年代,清史專家王道成與耿劉同、葉捷春準備編寫《頤和園》,在北京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查詢相關資料時,意外發現一張貼著兩個黃籤的圖紙。其中一個黃簽上寫著“恭呈慈覽”,另一個寫著“依舊式重建”。於是,史學界關於佛香閣到底是9層還是3層之謎就此解開。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3)

佛香閣是乾隆參照杭州六和塔樣式設計建造的,當年本計劃修建9層,但修到8層時卻意外倒塌。同時,北海琉璃塔工地也發生火災,乾隆認為這是不詳之兆,於是將其改為了三層設計。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3)

民國時期的佛香閣老照片

可要說佛香閣最離奇的事,還得是上世紀80年代末那佛像與佛頭的故事。現在頤和園佛香閣裡的佛像來自城內鼓樓附近寺廟,當年運來的時候並不完整,有人提議用70年代從昆明湖撈起的那半個銅佛頭試試,這一試不要緊,兩者似乎原本就是一體的,兩者為什麼能合為一體,這個謎團到今天也沒能解開。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3)

燒不著的寶雲閣

頤和園大部分建築曾在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燬,但一張攝於1870年到1880年間的照片卻顯示,萬壽山以西的建築大多都保存完好,其中,寶雲閣更是絲毫未損。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3)

經後人研究發現,寶雲閣沒被燒燬是因為它由黃銅建造,自然不怕火燒。但為什麼其它木質建築也得以保存呢?這個疑問困擾了人們很多年,後來才發現,原來跟風向有關。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3)

當年,聯軍攻入頤和園的時候是十月份,此時風由西向東吹,火燒頤和園是以佛香閣為中心,所以萬壽山以西的大部建築才得以倖存。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3)

亂世中頤和園的艱難開放

我們常常去頤和園賞玩,但少有人知道,頤和園的開放曾經歷了許多困難。這還得從1912年2月12日,溥儀宣佈退位開始。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3)

當年,溥儀宣佈退位,作為和平交權的代價,民國政府給予清室每年400萬元的經費,且故宮、頤和園等地仍為皇傢俬產,而頤和園原本是為溥儀遷出紫禁城後準備的住所。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3)

但溥儀退位後,中外人士紛紛要求到頤和園參觀,民國政府無法,經過商議,於1913年4月24日,有條件開放頤和園。這個條件大概是每月陰曆逢六日為參觀日期,每次參觀,從上午九點到下午六點,且只對各政黨及軍學界人士開放。每次參觀,以十人為限,女士則不得進入。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3)

這樣的開放方式引起了社會各界強烈的不滿,尤其是女性,更是強烈反對“女界概不發照”的規定。所以,章程實施不久後便不得不放寬,女士可憑特殊執照入園參觀。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3)

這一時期,頤和園還沒對百姓開放,直到北洋政府由於財政困難,導致皇室經費逐年欠缺,為了增加財源,1914年清室提出《頤和園等處售券試辦章程》,於5月6日正式向社會售票開放頤和園。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3)

當時頤和園的門票和今天一樣,分入門門票和景區內單獨售票,可見旅遊業門票的發展真是一脈相承。據史料記載,當時的入門券票價為大洋1元2角,園中排雲殿5角、南湖3角、諧趣園2角,玉泉山5角,其它地方則免費。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3)

同時,頤和園內還開辦了多處茶坊,清宴舫上層每人4角,每桌2元;石丈亭每人2角;魚藻軒每人2角。另外,遊客還可以乘坐慈禧的御舟遊覽昆明湖,每船按遊程計價,至少1元,最高10元。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3)

別以為票價便宜,以當時的購買力算,1元大洋可以買到30斤上等大米或近10斤豬肉,可見當時的這個票價有多貴,真是唯有寶貴人家才能入園參觀啊!而且,當時參觀頤和園只能從東宮門北小門進入,且“導遊”這個行當也已在頤和園出現。

野史裡的頤和園,原來這麼神秘(3)

1924年,溥儀派他的英國師傅莊士敦管理頤和園,可同年11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驅逐出紫禁城,他終究沒能住進頤和園。然後到了1926年,京城衛戍司令王懷慶因感激溥儀曾賜給他紫竹院之恩,又把頤和園還給了清室,直到1928年北伐勝利,南京國民政府入京,於7月1日接收這裡,頤和園才成為真正的人民公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