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和老舍小说中的底层人民形象谁的更真实?

灵均8


如果把老舍和余华小说中底层人物形象按电视题材分类,老舍的就是纪录片,而余华的却是动画片。老舍先生笔下的形象更真实。

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你读罢,脑海中就能浮现一个旧社会拉洋车的形象来,太具体,太真实了,他怎么拉活,怎么说话,怎么和主顾沟通,怎么艰辛,统统细致入微,并且老舍善于通过社会现状描写来刻画人物,社会是真实的社会,更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并且《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虎妞,一样真实而生动,我们拜读后,人物形象就好像在眼前。

再说余华,他最著名的小说《活着》中的主人公富贵,我们读后,第一直觉是太悲惨了,但是人物形象不太真实吧,富贵更像一个扩大化的悲剧形象,余华描写时,刻意把他漫画化,抽象化。再比如《许三观卖血记》许三观不停的卖血,每次卖血时喝一肚子河水,卖血后吃猪肝,这样重复的镜头描写,更像是一个动画镜头的重复,人物也饱满,但那是通过夸大无厘头式的重复来实现,来让人感触到的。

不过余华本身是先锋小说作家,小说路子更创新些,老舍本身就是人民艺术家,扎根生活,描写生活,还原生活,他写的东西也就更具真实意味了。


饭后停


我喜欢余华,我感觉余华更符合中国底成人民的形象。尤其他的三部曲,《在细雨中呼喊》写作者的“心理自传”,“我发现笔下的人物开始反抗我叙述的压迫了, 他们强烈地要求发出自己的声音,我屈服了。”

《活着》写福贵生存之艰难。“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道出了再书中的那个时期,广大人民生活在苦难与只求生存的境地,是段苦难的历史。我却感受到了活着本身之外的种种真情:亲情、友情、爱情比任何时候都真实感人。

《许三观卖血记》写底层人的耻辱,它们从不同角度达到了当代小说的极致。但这不是说,三部曲就是余华盖棺论定的小说。对他小说的认识还有一个沉淀期,有一个与同时代最佳作家的比较性视野,以及将他前后期创作的相比较,这都需要细心、耐心和眼光。


喜欢文学的小墨


老舍先生作品最真实的。我非常喜欢《骆驼祥子》。视为中国现代名著。他的生活底子非常深厚!这点我被他深深地折服了。北平小市民在他笔下写得栩栩如生。北平风土人情,北平人的俗语俚语,北平人的一招一式 ,衣食住行,写得太真实了,太“盖”啦!

这些年来我从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大师的作品中受益良多。我反复地学习,学习他运用他深厚的生活去对人物真实的刻画。眼下我还要时时对生活补课,认认真真学习老前辈忠实生活,视创作来源于生活的优良传统。没有生活深厚的底子,您的艺术再高超,也写不出真实,留存久远的作品。这个论点永远不会过时!


今石看泰国


鲁迅笔下人物悲惨命运,往往伴随着更加隐晦的人物性格因素社会动乱因素,经济差异因素等等,这些杂七杂八的种种条件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副无比凄凉的中国底层人民生活现状,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这些苦不堪言的人物称为那个时代特殊的烙印和至今国人挥之不去的心里负担。

余华是中国近代文坛一个神话,既便是在今天国人普遍没有读书习惯的前提下,他的作品依然是人尽皆知的文学瑰宝。

余华最经典的成名作就是《活着》,总而言之两个作家都是中国最知名的文学大师,也是在悲剧这个领域目前走的最远的人,不管哪一个人的作品,认真读下去,都能体会到那种撕心裂肺的悲惨人生。


爱的祀梦


都很接近现实。老舍更真实些,他有点用非虚构的写作手法。余华是用真实现象虚构故事内容的(例如,《活着》。


黎艾文


老舍的更真实,更接地气些。他的语言通俗易懂,而且人物做的事没有惊天动地的,都是普通人所为。


不惑之年腾细浪


余华更真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