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里之旅,一次充满感动的旅行

托里之旅,一次充满感动的旅行

女儿暑假要到托里见习,这是学校特意为哈语零起点班学生安排的。为了便于他们学哈语,全班21个学生被安排到哈萨克族牧民的毡房,一家一个。

  让人揪心的是,自从女儿到牧区后,电话就打不通了。住宿环境安全吗?饮食可习惯?冷吗?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让我和妻子寝食难安。

  3天后,终于与女儿取得了联系。原来牧区信号不行,手机又无法充电。女儿用同学的充电宝给手机充了一点电,她匆匆地说,她在托里县库甫乡的一个地方,是一片大草原,具体什么地方也不清楚,离县城很远很远;全班别的同学都被哈族房东领走了,她和另一名女同学的房东没有转到夏牧场,暂时住在一个哈族牧民家;第一天,一个十五六岁的哈族男孩用摩托车载着她和另一个女同学到很远的一个地方看赛马,摩托车开得太快,帽子被风刮跑,她快吓死了;天黑才回来,头天住宿的毡房被水冲垮了,她摸黑趟过河,将行李搬到了另一牧民家;那里好冷,毛衣、风衣都穿上了,还是冻得打颤……

  天啊,现在是7月,她竟然冻得打颤!女儿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也没有吃过苦,知道了她目前的境况,我的心好像被砂纸揉搓了一样,每到晚上,躺在清爽而宽敞的卧室,想到女儿躺在远方又冷又湿的毡房,心里禁不住涌上一种罪恶感。

  不幸中的万幸,她和另一个女同学事先被安排的房东一直没有来,她们三个女同学被安排到了一个哈族牧民家。我和妻子决定去看女儿,女儿不让来,说搞不清楚她所在的方位,也不通班车,草原上的毡房都一模一样,哈族的人名重复得很多,她说我们找不到。

  几天后,她了解了房东家的一些社会关系,其中男主人的一个姐夫是开出租车的,经常到那里去。我们打听到了这位哈族的哥的手机号,决定来一次托里之行。

托里之旅,一次充满感动的旅行

  一个周末的早晨,我们早早来到乌鲁木齐碾子沟长途车站。托里在新疆是一个很常见的地名,从乌鲁木齐发出的班车有到乌鲁木齐县托里牧场的,有到精河县托里乡的,而我们的目的地是塔城地区的托里县。一位大爷带着孙女要到精河县的托里乡,却坐在了我们的班车上,到了玛纳斯县的白土坑水库附近才发现上错了车,无奈只有到了克拉玛依下车,转车到奎屯,然后再回到精河。

  到克拉玛依后继续向西北行驶,路边的景色越来越苍凉,山坡上的岩石表面有许多圆形的窝痕,可见山风之烈,于是又想到了寒风中的女儿,心中不禁恻然。

  从乌市到托里500多公里,一路上连同吃饭、车加气,耗时9个小时, 终于在黄昏时分到了托里县城。

托里之旅,一次充满感动的旅行

托里之旅,一次充满感动的旅行

  路途中,想象中托里县城可能像我们这里的某一个乡镇,风沙扑面,街市萧条……下了车,发现托里商店林立,有不少超市,营业员大部分都是时尚的哈族女孩;县城绿化很好,街道干净,有不少熟悉的平房,也有十几层的高楼;广场的宽阔及绿化不亚于我们这里其它县城的广场,而且也有熟悉的大妈在跳广场舞,在打太极拳。

  我们在宾馆安顿好后,给那位哈萨克族的哥打电话,他叫木合亚提。当他听说我们已经在宾馆住下后,连声埋怨:“住我们家就行了,为什么要花钱住宾馆?”我们想人家是客气,哪有让连一面都没有见过的陌生人住到自己家?

  第二天早上,木合亚提如约而至。木合亚提40岁左右,中等个儿,虽然汉话不利落,但不影响交流。见了面,他仍然埋怨我们不应该花钱住宾馆。

  我们买了清油、挂面、鸡蛋,还有许多瓜果蔬菜,这都是在草原上非常需要的,已经从家里给女主人带了礼物,又给女主人的孩子买了一些零食。

  库甫乡在县城的西南部,有五六十公里。木合亚提说女儿见习的地方叫石碴子,距离库甫乡政府还有几十公里,处在沙孜草原。公路是新修的,很平坦,从库甫乡政府离开后继续向西南行驶,方圆几十公里不见一棵树,褐色的山岗连绵而平缓,起伏的草原上不时地看到星星点点的羊群。从库甫乡向西南行驶三四十公里后,出租车离开柏油公路,从一个岔路口,缓缓驶下山坡,越过一条小河后,又走了七八公里,然后来到平缓的山坡,在一大一小两座毡房前停了下来。

托里之旅,一次充满感动的旅行

  听见汽车的喇叭声,女儿和主人的一家都欣喜地从毡房迎来出来。这家的女主人三十岁左右,脸蛋红扑扑的,有一米六左右,很健壮的样子,脸上始终透露着淳朴的笑,女儿们习惯叫她嫂子;男主人是一个瘦高的青年,话不太多,一说话脸上就透着笑意。女主人有两个孩子,大孩子是一个七八岁的女孩,那天到城里亲戚家去了,老二五六岁的样子,是个男孩,有着一头偏黄的头发,眼睛纯净。女主人70岁左右的公公婆婆也在这里,公公原来在兽医站工作,如今退休了,由于双目失明,大部分时间都默默躺在炕上;婆婆头上披着纱巾,可能是不懂汉语的缘故吧,一直没有听到她说话。

  女儿说,几天前嫂子一家就听说我们要来,都很高兴。嫂子将我们让到炕上盘腿坐下,女儿和同学们在小桌子上铺上单子,然后摆上了奶疙瘩、包尔沙克、馕以及干果,奶疙瘩有四五样,大部分都很好吃,嫂子给我们盛上了热气腾腾的奶茶。嫂子在为女儿和同学们倒好奶茶后,我发现了一个细节:女儿要端其中一碗,嫂子制止了,示意她端另外一碗,我不解其意,嫂子说:“这一碗没有奶皮子,森巴提(女儿的哈族同学给她起的哈语名字)不吃奶皮子。”我心里涌起一丝温暖,女儿从小喝奶子就不吃奶皮子,这个毛病一直到大都没有改变,没有想到,嫂子连这个细节都观察到了,我怎能不感动?有这样体贴的嫂子照看女儿她们,我稍微放心一点了。嫂子确实是一个细心的人,一边干家务活,一边教女儿们炉子、盆子、锅等用具的哈语发音。

托里之旅,一次充满感动的旅行

  喝完奶茶,我们先到女儿们住宿的大毡房聊天。小毡房有做饭的火炉,里边很温暖,平时是两个老人和孙子们住。女儿和两个同学以及嫂子夫妇住在大毡房。

  大毡房里布置的很漂亮,四周都挂着壁毯,还有冬不拉、小狐狸皮等作装饰,搭起的半圆形炕上也铺着毛毯,毡房的器物摆放得很整齐。我看到雨水都渗到了地面上,再加上没有火炉,毡房内有点阴冷。女儿说,这里每天下午都要下雨,有时晚上下,下雨时风很大,好像把毡房都要吹跑,由于有风,她睡觉时都带着帽子。我在毡房里过夜最长的时间不过一晚上,而她要呆一个月,这对一个娇生惯养的城市女孩来说,真是一次挑战、一次超越,甚至是一次炼狱。

  嫂子家的毡房在半山坡的一小块平地上,视野很开阔。怪不得这里这里叫石碴子,到处是大大小小黑色的石块,土质不太好,再加上气候较很寒冷,草长得并不茂盛,也不见一棵树,但放眼望去,也是一片绿色,周围有许多毡房,但是女儿们的同学都不在这里,他们距离这里有十公里左右,离沙孜湖不远,女儿们每次与同学到县城去,都是乘坐摩托车前往。

  这里气候多变,一会儿太阳高照,一会儿又阴云密布。这里的云彩变化多端,有时即使同在一片草原,有的地方由于没有云彩遮挡而阳光灿烂,有的地方却呈现出一片阴暗。

  因为没有树,甚至连灌木丛都没有,牧民转场时从别处带来木杆子,在毡房周围架起简单的木架,上边搭着晾晒的衣物、风干肉、奶疙瘩等。

  嫂子要给我们做那仁饭,女儿说,哈族家里来了重要客人才做那仁饭。在夏牧场生活很不方便,再加上我们要赶回县城,因为木合亚提还要做生意,我觉得过意不去,想阻止她给我们做饭,但是木合亚提说,这是哈族的礼性,客人来了不吃饭,主人会不高兴的,你们大老远来了,也可以和女儿多呆一会儿。

托里之旅,一次充满感动的旅行

  嫂子家几天前才宰了一只羊,没有吃完的羊肉挂在外边的木架上风干,这次那仁饭煮的羊肉就是已经晾晒几天的风干肉,吃着别有风味;嫂子在盆子里和好面,用手摇式机器将和好的面擀薄,然后切成条状待用,等地人们将肉吃得差不多了,女主人用手将条状面拉长再下到肉汤里,煮熟后盛到盘子里,上边撒上切碎的皮牙孜,人们就可以手抓着吃了。吃了肉,又吃了面,最后又喝了一碗羊肉汤。

  这是又开始下雨了,该走了,女儿表现得比较平静,但是主人一家却有点难舍的样子,女主人两口子用不太流利的汉语一再让我们放心,婆婆走出毡房拉着妻子的手久久不放,其慈祥的表情让人动容。我们上了车后,那个五六岁的男孩隔着窗玻璃,不停地招手向我们表示再见,车发动后,他跟在车后一边跑一边给我们招手告别。雨越下越大,在模糊的视线中,这一家人还站在毡房外目送我们……

  回到县城,木合亚提一再坚持让我们把宾馆退掉,住在他们家。他说他家宽敞得很,都是朋友,没有必要花钱住宾馆。看他真是诚心诚意,觉得再拒绝就太生分了,于是到宾馆结了账。木合亚提将我们和行李拉到了他家。

  木合亚提的家原来是县兽医站的老办公室,妻子是女儿男主人的一个姐姐,如今正怀孕在家休息,家里就靠木合亚提开出租维持生计。木合亚提让我们休息,他说他先睡一会儿,晚上还要出去跑车。我们看天还早就又到街上闲逛,并顺便看了看女儿她们曾经住过的那家宾馆的环境。

  晚上,木合亚提的妻子给我们做的羊肉揪片子。哈族人的信息传的真快,那天晚上先后有三四拨亲戚来看我们,虽然他们不懂汉语,但是从他们的眼睛里可以看出热情和善意。快睡觉时,嫂子的女儿和她的一个堂姐来了。这个堂姐是木合亚提妻哥的大女儿,二十二三岁的样子,很秀气,在新疆教育学院上过几年学,取得了大专文凭,懂汉语,目前在伊犁特克斯县当幼儿教师,如今放暑假了,回托里探亲。她家的毡房就在女儿她们住的毡房背后不远的地方。她说她看森巴提她们很无聊,就和她们聊天,她又说城里的汉族女孩喜欢吃米饭,她就将森巴提她们三个叫到自家的毡房,给她们做了大米饭和炒菜。

  嫂子的女儿八九岁的样子,听说我们是森巴提的爸爸妈妈,嘴里不停念叨:“森巴提,森巴提……”她还说森巴提吃饭很少。我问森巴提是什么意思,她说是漂亮的意思,我又问其他人,木合亚提说就是漂亮、身材好的意思。我一下喜欢上了这个哈族名字。

  第二天早上,我们再不想让木合亚提妻子起来给我们做饭,就在班车开动前两个多小时就起床了,但是木合亚提妻子还是起来要给我们做饭,我和妻子骗她说车马上要开了,来不及了,她才没有坚持给我们做饭。

  我们没有想到这辈子会有托里之旅,也没有想到会认识这么好的一家人,通过这家人让我认识到了一个民族的优秀品质。托里之旅是一次情感之旅、寻亲之旅。以后一定再来一次托里之行,去看看这一大家好人。(写于2013年秋 新疆资深媒体人:李云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