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母亲的一句话,道尽了贾府里的规矩有多厉害


林黛玉母亲的一句话,道尽了贾府里的规矩有多厉害

贾府是大清国里显赫封建贵族大家庭,礼节规矩自然极为繁冗,从节庆祭祀、迎宾拜客到日常起居,言谈举止,上下尊卑、主仆关系等等,既显示出王公贵族的特权威严,又囊括封建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红楼梦》里都尽情描写出来,真不愧是一部文化的百科全书。

小说开篇就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就记起妈妈交代过的一句话,“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可见贾府里的“老规矩”和“潜规则”有多么厉害。

贾府的“老规矩”是从门外那条东西向的大街上就威严起来的,6岁的黛玉被轿子抬着,一共换了三次轿夫,才得以从街上来到贾府门前。进入贾府,情绪激动的贾母一把搂入怀里哭个不停,黛玉虽然也悲伤激动,但还是在贾母情绪稳定后,行大礼叩拜,然后逐一向邢王二舅母,李纨拜见行礼,然后会见贾氏三春时也是按礼仪道万福。黛玉被邢夫人接入府里时,贾赦未见只是让人传话,她马上站起来听话,因为传话的人代表的是大舅父贾赦,所以黛玉要站起来以示尊重。

林黛玉母亲的一句话,道尽了贾府里的规矩有多厉害


这是见面的规矩。然后座位上炕也有“老规矩”。什么人不能上炕,什么人能上炕,是在炕沿还是完全上炕坐着,都是由严格礼仪的。黛玉在见到王夫人后,开始只在椅子上坐了,而没有上炕。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她方挨王夫人坐了”。可见这6岁的孩子实在“规矩”得可以。

贾府吃饭的“老规矩”很严格,在长辈吃饭的时候,晚辈要负责安排碗筷桌椅,布菜服侍。贾母吃饭时,邢夫人王夫人都是必须来伺候的。贾母要黛玉一起吃饭,邢夫人因为有贾母的口谕让她不用过来伺候了,所以由王夫人进羹、李纨捧饭,王熙凤安箸。饭后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

对于这些繁缛礼节,《红楼梦》的作者显然也是不耐烦的,所以他就变着法儿加以嘲弄讽刺。比如他故意安排一个乡下穷老太婆刘姥姥两次进大观园,在那里胡吃海喝,醉醺醺地到处乱窜、要随处拉屎拉尿,还差点差点跑到贾宝玉的卧室里醉倒。我们不能把这看做是对穷人的揶揄搞笑。

林黛玉母亲的一句话,道尽了贾府里的规矩有多厉害


贾府里最大的“老规矩”,是晚辈媳妇、包括宝黛和姑娘们,每天早晚都要去给贾母请安。这在《红楼梦》文本里多次提及,有些故事情节还是在请安的过程中发生的。

这个“老规矩”不仅是贾府里的孝道和等级尊严,更显示出贾母在这个封建大家庭享有至高无上的“太君”地位。她的话就是家法,她的喜好就是最高价值标准,人人必须顺其好恶,投其所好,讨她喜欢。

乃至除了诸多“老规矩”之外,还有一条“潜规则”,那就是薛宝钗在喜欢吃什么菜的问题上所持的标准。她说:“老太太喜欢吃的,我都喜欢”。

薛宝钗本不是贾母的至亲,也没有从小在贾府生活,可她的口味居然同贾母一样,她纯粹属于深谙于丹式的“论语心得”。


林黛玉母亲的一句话,道尽了贾府里的规矩有多厉害

薛宝钗这句话所表述的“潜规则”,其实比“老规矩”还厉害。贾府里上上下下,无论主子和奴才,都只有谨行这条“潜规则”,才能得以生存或获取尊荣。谁要是逾越了这条“潜规则”,言谈举止不遂贾母的心,不如贾母的意,表现出自己别样的喜好和个性,那就会轻者让你抬不起头来,重者贬斥驱逐。

王熙凤薛宝钗深得其中奥妙,所以风光得体。王夫人即便是暗中有所算计,但表面上还是得对贾母百依百顺。

然而,贾府的“老规矩”有还得服从大清国的“老规矩”, 而大清国的“老规矩”竟然是超越人伦的。在《红楼梦》第十八回里,我们就可以领略到大清国的“老规矩。”

那就是皇帝的小老婆元妃省亲,必须由她的祖母贾母领衔跪迎。“十五日五鼓,自贾母等有爵者,皆按品服大装,在西街门外和荣府大门外迎候”。元妃的仪仗一到,“贾母连忙在路旁跪下”。

林黛玉母亲的一句话,道尽了贾府里的规矩有多厉害


及至元妃到了贾母正室,欲行家礼,“贾母等还是俱跪止不迭”,生怕有违皇家的规矩。元妃在大观楼里也如同在朝廷一样讲规矩,“礼仪太监引贾赦贾政等于月台下排班,又有太监引荣国太君及女眷等自东阶升月台上排班” ,而她的父亲贾政只能在帘外问安。骨肉亲情被生生地割裂开来,人伦道德也必须服从皇权极威。

这就是我们大略从《红楼梦》里看到的贾府“老规矩”, 封建王朝的“老规矩”。历史已经过去了两百多年,大清国不存在了,贾府这样的封建大家族也早已灰飞烟灭了,但那时的“老规矩”却不一定都破除了,其中必然还有一些残存在现在的“老规矩”里。我们可以通过读《红楼梦》,了解封建主义的那一套多么约束人,多么害人。

如果把这些“老规矩”都说成是传统文化,都要加以继承,都要现在的青年人必须依从,看看《红楼梦》你就会不会受骗上当了。

\u001b\u000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