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刺殺案之楊永泰遇刺案


民國刺殺案之楊永泰遇刺案

楊永泰

楊永泰(1880-1936)、字暢卿,廣東高州人,曾任廣州軍政府財政廳廳長和廣東省省長。蔣介石的高級幕僚,國民黨內“新政學系”的核心人物之一,在“北伐”勝利後,出於鞏固中央統治的目的,楊永泰就建議蔣介石開始對各地方實力派採取“削藩”政策,這一下子讓各地方新軍閥十分不滿,直接導致新軍閥大混戰的爆發,即1930年蔣馮閻李之間的“中原大戰”。楊永泰是蔣介石“圍剿”中央蘇區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建議和謀劃者,在第五次“圍剿”中楊永泰再一次提出了“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方針,這使得共產黨和工農紅軍遭受極嚴重損失,反“圍剿”不成功的紅軍被迫開始了“長征”。

1935年,蔣介石派善於協調外交事宜的湖北省政府主席張群任外交部長與日本週旋,楊永泰接任鄂省省府主席職位。因為親日的態度,曾在上任之際遭到武漢高校學生們的抵制。

1936年10月25日下午,前往日本領事館赴宴後楊永泰回到碼頭準備過江從漢口回武昌,登船地點位於武漢漢口的大碼頭江漢關。17點,就在楊永泰下車將要登船走向第二階臺階之際突然槍聲響起,中槍的楊永泰應聲倒地。

案發後兩個小時,武漢警備司令部便成功破案,他們從一個人的身上搜出的手槍正好缺少兩顆子彈,此人名叫陳夔超。經查,兇手陳夔超時年二十四歲,四川人,他曾是國軍獨立第三十四旅裡的一名見習排長。經審訊,陳夔超認為親日的楊永泰是漢奸賣國賊,刺楊之舉是為民除害。

兇手所持為德國造勃朗寧手槍,行兇過程動作敏捷。事發突然,受傷後楊永泰讓司機將他抬上車,到醫院後就因失血過多而死亡。案發當日,另一案犯逃跑,後在南京落網,名叫龔柏舟,隨後被押解至武漢,其他參與謀劃的多達十二名嫌疑犯也相繼落網。

蔣介石得知楊永泰遇刺後立即安排特務頭子戴笠將此案徹查到底,被國民政府授予“二等雲麾勳章”這一高級殊榮、任國民政府湖北省政府主席兼鄂省保安司令,蔣介石稱他為“當代臥龍”楊永泰就這樣大白天的突然被殺於碼頭,讓蔣介石也憤怒不已。

民國刺殺案之楊永泰遇刺案

蔣介石


五十年後的1986年,有一位名叫陳有光的作者在媒體曝光了楊永泰遇刺案的真相。

1935年,愛國熱血青年楊義生等在上海成立了一個名為“中華青年抗日除奸團”的組織。“除奸團”成立後,他們將媚日的汪精衛列為頭號暗殺目標,隨著1935年11月汪精衛被其他抗日幫會暗殺(重傷但未致死),“中華青年抗日除奸團”便將他們的暗殺目標定為外交部常務次長唐有壬和湖北省政府主席楊永泰。

暗殺發生的當天中午,在武昌的奧略樓下除奸團成員就盯上了準備過江赴宴的楊永泰。行動是由楊義生直接領導的,陳夔超和龔柏舟都是他的成員,黃埔六期出身的楊義生也曾是一名特務,後來因為對政策不滿脫離了特務組織甚至曾一度被舊主追殺。10月初,楊義生來到武漢親自指揮暗殺行動,“除奸團”打探到楊永泰的住所在武昌的三教街,隨後楊義生又在楊永泰前往鄂省省府上班的路上組織過一次暗殺,但行動失敗,後來就有了在漢口碼頭成功的暗殺行動,之後楊義生逃往香港隱姓埋名、銷聲匿跡。

而楊義生就是陳有光,五十年後他將真相告知於天下。

然而,上海警備司令部在得到密報後抓捕了另一位所謂的元兇劉蘆隱,他們在劉家中搜出“中華青年抗日除奸團”的有關文件,但劉蘆隱在審訊中並未認罪。劉蘆隱是當時剛剛病故的國民黨元老胡漢民的愛將,宣傳部部長和國民黨中央委員。

其實,劉蘆隱是被國民黨中央組織部的陳果夫陳立夫兄弟“CC系”所誣陷,楊永泰和胡漢民都曾是二陳兄弟的政敵,二陳兄弟這次借力打力的削弱了國民黨內另外兩大派系,即劉蘆隱所在的“廣東系”和楊永泰所在的“政學系”。

最後,劉蘆隱被判處十年徒刑,陳夔超和龔柏舟被判處死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