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不服管教,表現出各種叛逆行為,家長應當懂得白熊原理

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如果家長不讓孩子做什麼事情,那麼孩子很有可能就會去嘗試。在家裡心中很有可能這是一種叛逆的行為。但是這種行為在成年人身上也是存在的。比方說明言禁止做哪些事情,那麼一定會有一些人去嘗試,儘管已經講明瞭做這件事情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只不過當這種事情發生在孩子身上時,家長可能就會變得異常的憤怒。其實只是家長沒有了解到著名的白熊原理。

孩子總是不服管教,表現出各種叛逆行為,家長應當懂得白熊原理

這個原理和其他的原理相比,實際上是非常簡單的。不需要過多的實驗器材,也不需要過多的心理學原理。專家在要求實驗者進行實驗的過程中,保證不會按照自己所提出的事物進行想象。但是這件事情在完成起來實際上是非常有難度的。參加實驗的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浮現出了一個白色的熊的形象。其實這種原理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如果一旦旁邊的人要求你不要去想起什麼樣的物品,那麼想起這件物品的可能性就會越高。

白熊原理體現在孩子身上,就是非常明顯的家長不讓孩子去做哪些事情和孩子就會去做哪些事情。很多家長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孩子可能就會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去學習家長去做的事情。用一種形象的比喻來說,那就是孩子的想法,這個時候已經被這個原理中的白熊進行了“綁架”

孩子總是不服管教,表現出各種叛逆行為,家長應當懂得白熊原理

家長平時的哪些行為可能會導致孩子的這種被“綁架”的行為呢?

1、對孩子不斷的進行批評

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無法避免地受到家長的批評。實際上這可以說是每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當然不是說家長的批評是絕對錯誤的。當孩子做錯一些事情,或者說在面對一些誘惑沒有把握住自己時,家長當然可以對孩子進行批評。

但是如果家長一旦養成孩子的某種行為,不順家長心意時,就對其進行批評。這很有可能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不小的影響。有些現象可能不是孩子故意做出的,或者說孩子根本就沒有做出這種行為,家長一旦將這種行為強安到孩子身上,直接對孩子進行批評。可能會導致孩子產生一定的逆反心理。

當這種逆反心理積攢到頂值時,哪怕是孩子本身不想去做這樣的事情,孩子也會為了能夠讓父母感到生氣去做這件事情。

孩子總是不服管教,表現出各種叛逆行為,家長應當懂得白熊原理

2、重複耳熟能詳的道理

為了能夠保護孩子以及能夠讓孩子健康成長,很多家長可能會在孩子去做一件事情之前不斷地告訴他,如果做了這件事情會有怎樣的危害。家長在做這件事情時絕對是抱著一種很好的心理。在孩子的年齡非常小的時候,家長向孩子講述的道理,能夠讓孩子意識到這些東西可能帶給他怎樣的後果。

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增加,孩子的見識以及自主思考能力也開始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如果家長在這個時候一味的去重複孩子已經耳熟能詳的道理,那麼很有可能會導致孩子產生一種厭煩的心理。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也有可能會去做一些父母明令禁止做的事情。

孩子總是不服管教,表現出各種叛逆行為,家長應當懂得白熊原理

3、不對孩子表示肯定

心理學家曾經明確表示過父母或者與孩子最親近的人對孩子表示肯定時,能夠讓孩子更快更好的成長。但是由於我國傳統文化中謙虛這一個詞的重要影響,很多家長為了能夠讓孩子不會被驕傲這種性格纏身,會在孩子取得成就的時候,也不對孩子表示肯定。

有一些家長會表示取得這樣的成績是正常的。甚至有一些家長為了激勵孩子,會說明明你平時的成績比這些好很多,為什麼這次卻考成了這個樣子?

本來孩子對自己的成績或者某種成就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一旦家長對其進行否定,或者說沒有表示肯定,孩子的內心就會產生一種落差感。在一種極端情況下,哪怕是孩子有能力做好這件事情,也不會再去費心思完成了。

孩子總是不服管教,表現出各種叛逆行為,家長應當懂得白熊原理

為了能夠儘可能的不讓孩子出現以上這些情況,家長應當怎樣做呢?

1、直接解決問題,減少訓斥

很多家長能夠一眼看到孩子現在所面臨的問題是什麼,但是部分家長不會直接表明,而是一味的去訓斥孩子。孩子接受到的信息很有可能只是父母在訓斥自己,但是他也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出現在哪裡。長此以往,孩子不僅不會找出根本問題,而且還會對父母的指責產生一種抗拒感。所以在這時父母應當直接解決問題,減少訓斥。

孩子總是不服管教,表現出各種叛逆行為,家長應當懂得白熊原理

2、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很多家長是不擅長和孩子進行溝通的。那麼除此之外最有效的一種方式就是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即便在很多時候孩子容易去模仿一些壞的行為,但是如果家長能夠為他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就讓他意識到什麼樣的做法才是正確的。這種正面積極的影響對於孩子健康成長來說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的。


孩子總是不服管教,表現出各種叛逆行為,家長應當懂得白熊原理

3、對孩子產生一種信任感

很多家長之所以不斷的對孩子進行嘮叨,除了孩子的自身表現不是很好之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家長很難對孩子產生信任感。一旦孩子意識到家長有了這樣的心理,那麼他對於這件事情是感到非常憤怒的。所以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對孩子產生一種信任感。

綜上所述,家長在處理孩子的叛逆行為時,應當首先明白孩子心中到底在想說什麼。其次才能夠通過各種完美的途徑去對其進行解決。如果家長能夠懂得白熊原理,那麼對問題的處理可以說是得心應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