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城隍的传说

定西城隍的传说

历五月十八日,相传是定西城隍文天祥的诞辰之日,定西人称为“隍爷圣诞”。每年的这一天,十里八乡的群众一定要到定西玉湖公园逛一逛城隍庙会,拜一下城隍老爷,祈求风调雨顺、家人平安! 在玉湖公园内,建有“文天祥纪念馆”,并有一座汉白玉的文天祥全身雕像。文天祥是江西吉安人,南宋大臣,著名诗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为世人所传诵。然而, 文天祥与定西是什么关系,定西人民为什么会尊崇他为“城隍”呢? 定西城隍庙原先在大城(今大城小学所在地),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金兴定年间(1217—1221)兵马都总管爱申创建。明洪武、正德、嘉靖、万历迄清及民国多次扩建修葺。占地二十余亩,主要建筑有寝殿、享殿、东西陪殿、厢房、钟鼓楼、藏经殿、戏楼、山门多重其它神佛庙宇约二十多处,都为土木和砖木结构古建筑。相传所用木材为当地所产的本山木,当时,当地森林茂密,盛产松柏。据《陇右金石录补》卷二《安定城隍庙敕碑》记载:“洪武二年正月封京都及天下城隍帝,谓中书及礼官曰:‘城隍神历代所祀,宜新封爵,遂封分为王、公、侯、伯、县为灵佑’”。 传说康熙四年(1665)二月,福建省侯官(今闽侯)举人许珌(字天玉、一字星庭、号铁堂),授命安定知县,赴任途中先从福建省闽侯下海乘船,看见前面行进的一条船上树立一面安定城隍的旗帜,他很是纳闷,这船和他乘坐的船保持一致的距离,他们走,这船走,一直到河南黄河边的孟津渡上岸走陆路。在他换乘车马后,又看见前面行进的车马,也树着安定城隍的旗帜,他风餐露宿,总是不上不下,一直过西安,踏上西行之路,经平凉到定西,到青岚山突然不见了前面的车马和旗帜。他怀疑遇上赴任安定城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魂魄。

许铁堂任安定县令后,他能“阴阳互通”的神秘传说在百姓中广为流传。说他夜深人静时到城隍庙后殿谒见城隍。为城隍庙大殿撰写了“自信飘零如武部,不知昭假有文山”的楹联和“信国灵长”的匾额悬挂在大殿屋檐上,并把农历五月十八文天祥的诞辰定为定西城隍庙会,每年五月十八文天祥圣诞前后数日,本县及邻县数万人前来敬香谒拜,县境庙会以此为最。 也有一说,许铁堂赴安定上任知县途中投宿一客栈,是夜忽得一梦,梦见文天祥相邀一道赴安定县,并告知他也已录为安定县城隍。许铁堂到任后,将此梦广为宣传,并筹集银两扩建城隍庙。从此,文天祥成为定西城隍的化身,受万民朝拜。此说法在定西人民中流传最为广泛。

还有一说:公元1370年明将徐达与元将王保保在定西境内发生激战,曾有一支神兵为明军助战,一夜之间使元军全军覆没,后来人们传说这支神兵便是文天祥的队伍。也就是说,定西人民热爱崇敬文天祥在前,许铁堂杜撰了定西城隍为文信国公的神话在后。这么几说结合,便有了数百年来定西人民祭祀城隍文天祥的盛事。

1932年大城小学设在此,一直到今。城隍庙寝殿前及药王庙两侧分别有数人合抱之千年古榆四棵。享殿前檐悬挂铁匾,其上书“佑忠不二”,光绪时左宗棠又楷书匾额“保障金城”。1949年8月14日上午10时,由杨得志率领的西北野战军第19兵团组成的右路军,抵达定西城外,在石坪南向定西城发射了两枚炮弹,留守定西城内的青海马继援残部闻声迅速向巉口逃窜。右路军先头部队分成三支,沿东山、西山、西兰公路追击。到中午时分,解放军从东、西、南三门进入定西城。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随军到定西,作了解放兰州战役的战略部署。8月19日,中共甘肃省委第一次会议在定西大城隍庙召开,中共甘肃省委员会正式成立。1958年前后,这座具有明清建筑艺术风格和特色的定西古隍庙建筑群,几被毁坏,荡然无存。1985年,定西城隍爷文天祥汉白玉雕像安置到定西西岩古寺,使定西隍庙庙会这一古色古香的古老民间民俗重放异彩。1993年4月1日,原定西县政府批文在城关苗圃兴建玉湖公园,将文天祥汉白玉雕像移运至今玉湖公园,供人瞻仰。 今天,当你走进公园,步入“城隍庙”山门前,城隍庙大门上韩正卿手书的“城隍庙”三个大字映入眼帘。进入庙内,顿觉香烟袅袅,佛音悠扬,此时晨钟暮鼓,让人肃然起敬,一种浩然正气油然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