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爛尾,雪花神劍和劍嘯江湖這兩部武俠劇能否超越金庸系?

提起港劇,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有三個類型,一是職業劇,二是商戰情仇,再一個就是武俠劇。

拍武俠劇TVB重故事,習慣圍繞兩三個主角展開,工整不逾矩,刀切豆腐兩面光;而亞視擅長描繪人物群像,編劇往往乘興而來興盡而歸,其筆下的角色既偏激陰鬱又總有合乎情之處。而提起亞視武俠劇,下面這兩部一定繞不開:

《雪花神劍》1997豆瓣7.7

《劍嘯江湖》1996豆瓣8.6

如果不爛尾,雪花神劍和劍嘯江湖這兩部武俠劇能否超越金庸系?


1997年的雪花神劍改編自臥龍生的《絳雪玄霜》,它將“戀上妖女”的老梗推向了極致。

在很多人看來,張無忌趙敏、丁鵬秦可情、卓一航練霓裳等人算是這種梗的代表了,但是放到聶家三代的面前簡直就像小兒科。

如果不爛尾,雪花神劍和劍嘯江湖這兩部武俠劇能否超越金庸系?


雪花神劍原本講的是江湖爭鬥,卻被一群痴男怨女帶偏了節奏。魔教千金聶媚娘愛上和尚覺生,二人身處正邪之間剪不斷理還亂,她本已生出隱遁田園之心,但是因為所謂正道人士咄咄相逼,最終手中的織布梭也變成殺人的飛梭;聶小鳳孤苦無依、心懷積怨,早熟慧黠,在大叔羅玄的庇護下養成,情愛裡裹著崇拜和依賴,她的黑化不只是因為產女後被拋棄,更是前人種因結下的果;玄霜絳雪在相對溫馨的環境下成長,言傳身教,沒有遺傳母親的魔性,她們身份對立卻姐妹情深,跟同一個男人糾纏不清時,並非大家喜聞樂見的你爭我搶,反而是你推我讓——

如果不爛尾,雪花神劍和劍嘯江湖這兩部武俠劇能否超越金庸系?


這種讓觀眾“驚喜連連”的三連擊,現在哪個編劇還寫得出來?即便寫得出來,又能否找得到盧惠光、姜大衛、甄志強、徐少強、米雪、龔慈恩、陳煒、楊恭如這樣一批形神皆優的演員?

所有角色裡面,最帥的是“盲刀客”陳天相,最惹人憐的是反派聶小鳳,而最令人憎的無疑是被道德倫常牢牢束縛、太過愛惜自己羽毛的俠士羅玄;前面11集絕對精彩,後期乏力,尤其是飾演方兆南的袁文傑沒什麼存在感,演技和氣場都太弱了(帶不動的隊友就是這樣了)。

如果不爛尾,雪花神劍和劍嘯江湖這兩部武俠劇能否超越金庸系?


劍嘯江湖更是公認的奇峰險勝之作。

演員陣容包括劉松仁、秦沛、徐少強、甄志強、羅烈、吳廷燁、曾瑋明、蔡曉儀、莊靜而、楊恭如、麥景婷,還有飾演小孤鴻的童星張國權。

如果不爛尾,雪花神劍和劍嘯江湖這兩部武俠劇能否超越金庸系?


亞視跟古龍一樣特別喜歡亂挖坑,常常挖到最後連自己都不知道該怎麼填了,拋開這個通病和劉松仁“裝嫩”等瑕疵,這部片子接近完美,最無底線的爾虞我詐,最熾熱極端的情感糾葛,共存於同一空間內,頗得快意恩仇的武俠神髓。劇中有關劍道極致的論述令人神往,對應的是被諸多影視作品引用的劍豪形象東海白衣人。

(1979年張國榮版《浣花洗劍錄》,陳惠敏飾演白衣人。)

如果不爛尾,雪花神劍和劍嘯江湖這兩部武俠劇能否超越金庸系?


劇情方面,第一部分是有情無情之爭,第二部分是秦百川“智嘯江湖”,摧垮九色旗,第三部分是柳生一劍練成“偽有情”,看似差之毫釐,實則謬之千里;燕北飛、柳生一劍、蒼松、蒼璧、楚莽、楚心如,秦百川、白雲、楚江南、端木旗、陸和海、秦汨、萬黑旗、吳鉤、辛曉月、小蓮,每一個人物都能立得住,正邪兩方的縱橫捭闔耐人尋味;臺詞精煉富有深意,動作設計既緊繃精巧又時有雷霆萬鈞之處,配樂以節奏多變的仿兵戈金鼓之聲來烘托意境,服化道古樸簡潔,這些方面都代表了亞視最高水平。但是劍嘯江湖的缺陷也是公認的,三段式的想法不錯,三段銜接的卻並不高明,有點生硬,特別是最後幾集柳生一劍“死而不死是為妖”。

如果不爛尾,雪花神劍和劍嘯江湖這兩部武俠劇能否超越金庸系?


片中有五場打戲亮眼,第4集燕北飛VS柳生一劍,這一場堪稱武俠劇有史以來的打戲巔峰;第17集白雲在光線昏暗的小木屋伏擊秦百川;第36集已經失去鬥心的秦百川不敵楚江南,卻將太極神韻淋漓盡致的呈現在了鏡頭前;第38集白雲初試離手劍,完敗楚江南;以及第40集大結局的“忘情之戰”。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動作指導馬玉成的奇思妙想:離手劍。

如果不爛尾,雪花神劍和劍嘯江湖這兩部武俠劇能否超越金庸系?


劇中有兩首由黃邦賢創作的配樂百聽不厭:《餘生恨更多》、《離手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