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涧》古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胡骏1155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五言实际上一贯以来争议诸多,尤在意象上,而意象实际上决定诗人在这首诗的情感。

王维尤甚。

因为他就是个山水诗人,他的山水对不上号,那么情感当然有偏颇。

我们先从这首诗从古至今的歧义开始说起。

一说“桂花不是桂”。

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里就将此诗作为“人间桂花落”。释义的时候注:“人间句桂花落人间的倒文,意为月光照亮大地。古代神话说月中有桂,桂成为月的代称。桂花,即月华。”后也有从此说法。且桂花一般秋天开花,王维写春天景象,前后有此矛盾。

同样有推翻此言论的言论。刘璞作文道:“倘若桂花释义成月光,又与第三句月出鸟惊人相悖。”,且沈括梦溪笔谈也有提及“王维画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李、芙蓉、莲花共画一景。”我们也可以推论,王维作诗或许亦然。

所以我们依然认为,桂花是花,是具体意象。

当解决了桂花这个问题以后,我们再来看本诗诗人的意象和情感。

诗人用桂花做意象当然是有迹可循的。楚辞里将桂树丛比喻为高士隐居之所,陈子昂作诗云:“暂息兰台策,将从桂树游。”说的还是归隐

而春山,更有“归去尘寰外,春山桂树丛。”和“日日在心中,青山青桂丛。”可以一见,古代诗人以桂花春山来暗喻归隐意象不在少数。

此时我们要再说回王维。

王维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他亦有过“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这样的豪迈时刻,他在这一时刻的诗文多是少年豪迈,大将英武;直到张九龄罢相,王维开始半官半隐,再后因罪贬谪,王维开始笃志奉佛,才开始有了心空欲灭,物我两忘的状态,山水诗也变为了空灵凄清的意象,幽深静谧的氛围,孤寂悠闲的情趣。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诗人始于用世而终于避世,王维的退隐,被杜甫推之高人王右丞。他的山水诗是一种山川的宁静和官场龌龊相对比的自由境界,才更是王维的超脱。

厘清这些问题以后,我们再来看这副鸟鸣涧。

单说本诗传达了王维的禅趣是没错的。但是本诗朴素自然的背后,传达的更是诗人向往超尘出世,投入大自然,希望因为“遁世”而“遂性”的人生境界,这才实现了诗人的生活理想和情感追求。


一头热麻酱


王维的《鸟鸣涧》在唐诗中是很著名的。虽然詩的字数不多,却表达出了自己对景致的情感,好像一幅写意丹青,美不胜收。这首詩是作者为朋友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写的组詩之一,都是写景之作,美伦美奂。

王维的《鸟鸣涧》是这样写的: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澗中。"

前两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写出了夜晚的春山万籁俱寂,连桂花落下的声音或者是香味都能够被感觉到。桂花的花朵很小,飘落的声音让人更觉得夜晚春山的静寂,春山的空旷。

后面的两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澗中"

写到月亮出来了,照亮了寂静的春山夜晚,月色使栖息的山鸟感到了好奇,给

春山的寂静添了异常,山鸟也时不时的鸣叫山澗之中。作者用了动静结合的笔法,桂花落,春山空,写出了夜晚的静;又用了月出,鸟鸣的动进一步烘托了景致的静。

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受父母和家庭的影响,王维也是虔诚的佛教徒。他在描写景色的时候,佛教徒四大皆空的理念跃然纸上,比如说"夜静春山空",景色再美也是空。王维的詩写得好,作画也是很有造诣,后人说他"詩中有画,画中有詩"。

谢谢悟空问答平台!谢谢大家对我的鼓励支持!




封护胜463


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的大意是:春天寂静无声,桂花在不知不觉中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显得空空荡荡,月光升起,小鸟竟然被月光的朋亮惊动,不时在山涧中偶而传出阵阵清脆的鸟鸣声。

王维这首诗紧扣一个“静”字落笔,极似一幅风景优美的写生画。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景物,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月出鸟鸣山更幽”的极具诗情画意的美图。

王维写这首诗时,正值盛唐时代国泰民安一片和平的繁荣时期,不同于建安时期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连飞鸟走兽都惶惶不可终日的荒乱时期。“月出惊山鸟”,这里的鸟惊,并不是飞逃山涧,而是根本无飞,仅仅是因为月出的亮光惊扰。在山涧中偶而发出的鸣叫,突出了深山树林的静谧,凸显了一个“静”字,更感受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一种迷人的环境!更使人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氛围。也表现了诗人向往和平安静的社会环境和对美好生活的情感追求!

粗知浅见,不当之处,请批评措出!谢谢!





苏丰人1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这首诗应当是作于713—741年(唐开元)年间游历江南之时,当时正是盛唐时期。此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是诗人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前两句以桂花坠落来烘托春山夜间的寂静无哗;后两句进一步以月出而使得山鸟惊鸣,极写春山月夜幽静的景色。这首小诗构思精巧,以花落、月出、鸟鸣等动景,映衬春山的静谧,是"鸟鸣山更幽"的境界,颇富诗意。

《唐诗笺注》:"闲事闲情,妙以闲人领此闲趣。"《诗法易简录》:"鸟鸣,动机也;涧,狭境也。而先着夜静春山空;五字于其前,然后点出鸟鸣涧来,便觉有一种空旷寂静景象,因鸟鸣而愈显者,流露于笔墨之外。一片化机,非复人力可到。"

而我也非常喜欢这首小诗,在故乡的月夜,站在庭院中,望着空蒙的山色,偶尔有一两声惊悸的鸟叫,便会想起这首诗来。



闲情偶记生活点滴


春天夜晚,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

注释:

⑴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⑵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桂花:此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种,这里写的是春天开花的一种。

⑶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⑷月出:月亮升起。惊:惊动,扰乱。山鸟:山中的鸟。

⑸时鸣:偶尔(时而)啼叫。时:时而,偶尔。

赏析:

关于这首诗中的桂花,颇有些分歧意见。一种解释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处所写的当是春日开花的一种。另一种意见认为文艺创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传说王维画的《袁安卧雪图》,在雪中还有碧绿的芭蕉,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同时出现的事物,在文艺创作中是允许的。

不过,这首诗是王维题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因此,以解释为山中此时实有的春桂为妥。


蓬安小青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每当读起王维的这首小诗,禁不住想起了现代诗人刘湛秋的“常常享受一种孤独”的诗句。在浮躁和忙乱中,寻求一种归隐、一种安息,或若有所失,但会得到心灵的宁静和平安。


摩司


能闲绝非等闲人,有闲心首先是心要真正静下来,尤其处在当下浮燥的时代。

《鸟鸣涧》通过创设一系列意象,所要表现的恰恰是一个心静的闲人,与幽静大自然之间的合谐之美!给人物我合一的灵魂震动!


清风明月146662284


具象的山月花鸟动静结合,幽然自得。至于感情感受,各有各的缘法,不必苛求统一。


胤宝斋


诗人只是抽相地描写,要他真正亲自来那里去,他会魂不守舍。


江南诗丐


闲意,静夜,淡然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