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清明节是按农历来定,为什么每年总是阳历的4月4号或5号呢?

时尚摆渡


这个不是很清楚,但是有一点很有意思的是,每年如果4月4号清明那5月5号一定是立夏,如果4月5号清明5月6号就是立夏,大家可以去看看。


赣浔杰哥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大摡在每年的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同时清明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为什么清明节总在这个时间,我们先从阴历和阳历说起。

按月相周期来排定的历法,叫做太阴历,简称为阴历;以太阳视运动为依据而设置的历法,叫做太阳历,简称阳历。阴历依据月球运行的轨道,叫做白道;太阳在地球上的周年视运动轨迹,叫做黄道。白道与黄道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绕地球一周,出没于黄道两次,用时二十七日七小时四十三分十一秒半,这是月球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天文学上称为“恒星月”。而当月球环绕地球运动的时候,地球的位置因公转也发生变化,实际所需的时间是二十九日十二时四十四分二秒八,这一时间称为“朔望月”,也就是阴历的一个月。

阳历是根据太阳直射点的运行周期而制定的,其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分为平年和闺年两种,闺年比平年多出一天。通常所说的阳历,即格里历,是现代国际通用的历法,因而称为公历。阳历的一年实际上并非365天,而是365、2242199174日,因此,每四年设置一次闰年,这样就将年度的平均时间修正为365、25日,但仍有一定的误差,因此每一百年再减少一个闰年,而每四百年再加回一个闰年,最后修正为365、2425日,这样出现一天时间的误差大约需要3000年,可以说已经相当精确了。




用户言午泽群


问:清明节按农历而定,那为何却固定在每年阳历的四月气日或五日呢?

清明节是民间祭祀先祖的传统节日,它属于干支历,日期相对固定。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农村那些五四三。

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用得最多的是农历和有公历之称的西历,虽说两种历法同时混用,但在使用频率上有所差异,其中农历在农村用得较频繁,而城里主要用西历,人们以西历记日子,甚至将西历称为「国历」,当被问到某天是农历几月几日时基本上得现去翻看日历。



城里人虽然以用西历为主,但过端阳、中秋、除夕等传统节日时又会短期内回到以农历纪日。然而,在农历中日期不固定却在西历中日期较固定的有些传统节日就让一人心生疑惑了,我们的传统节日不是按照农历来的吗?那为何在两种历法中出现日期固定情况相反的这种现象呢?刺楸相信不少人心中都有这样的疑惑。

一、阴历不等于农历,阳历不等于西历

在不少人的认知中,农历就等同于阴历、阳历就等同于公历(西历)。其实不然,这是一种误解。太阳为阳,月亮为阴。阴历是以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周期而制定的历法,即太阴历,而阳历则是以太阳相对地球的运动规矩而制定的历法,即太阳历。

月球环绕地球运动一周为朔望月,为阴历的一个月,大月30日,小月29日,这样一年就比回归年少10到11天,长此以往就会出现一年的开始在热天的现象,所以设置了闰年,闰年13个月384天,平年12个月354天,农历兼顾了月相和太阳直射点变化的周期长短,所以算是阴阳合历。



太阳绕太阳一周为恒星年,而直射点的运行一周为回归年,其规律是稳定的,所以按照太阳运动规律制定的历法,其年岁长短都相差不大。目前世界通用的格里历(公历)为根据太阳运动规律制定的历法,其每月长短是人为规定的,与月相变化无关。虽然公历属于阳历,但阳历不等同于公历,因为有不少历法都是研究太阳而制定的,例如目前还在使用的干支历也是阳历。

二、为何清明节固定在阳历的4月5日或5日?

经过刺楸前面的介绍可知,问的应该是清明为何总是出现在西历(公历)的4月4日或5日。其实,清明节并不总是出现在这两天,还会出现在4月6日这天,只是很少出现在6日而已。清明节为何在西历中日期相对规定呢?这个现象并不能成为某些人自以为是地认为清明节属于西历的证据,纯属巧合而已。这个巧合就是西历与确定清明节的历法都是根据太阳而制定阳历的,也算是殊途同归吧。


清明节属于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五个节气,而二十四节气又在干支历中反映着物候、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还与「十二月建」的确立有关,即二十四节气中单数的节气为干支历月份的开始,例如立春建寅。二十四节气最开始是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转一周为一岁,而目前确定二十四节气的「定气法」是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确定节气,即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的360°均分为24份,每份为15°作为一个节气。而太阳运动轨迹在黄道上每个位置对应着某个时间点,所以清明节的日期也就相对固定了。

以上就是刺楸对农历中清明节为何在阳历中日期固定的解释,如果觉得回答得挺好的就点个赞,并顺便关注一下吧,谢谢。

刺楸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在远古时代开创的一部历法。这部历法首先确定了一年为365天,后来从农业生产出发,又将每年划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段,每个节气段约为15天,一年12个月,每月两个节气,一年24个节气,360天。

二十四个节气在与历法的配合上,一个在前半月的月初,称为“节气”;一个在后半月月中,称为“中气”;后半月没有中气的月份就要闰月。

节气的定法有两种:

一是古代历法采用的称为“恒气”,即把一年等分为24份,每个节气大约15天左右,所以又称“平气”。

二是现代历法采用的是“定气”,即按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为标准,一周360度,两个节气之间相差15度。由于冬至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动速度较快,所以太阳在黄道上移动15度的时间不到15天。夏至前后的情况正好相反,太阳在黄道上移动较慢,一个节气达16天之多。采用定气可以保证春分和秋分两个节气能昼夜平分。

在和阳历的配合时,节气在每月上旬的,规律是上半年在当月的4至6号,下半年在当月的6至8号。中气在每月下旬的,其规律是上半年在当月的18至22号,下半年在当月的22至24号。

在和农历配合时,农历的平年每月也是两个节气,两者同样称为节气和中气。如果遇到农历闰年的闰月,只有一个节气而没有中气。

二十四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

因为二十四节气和阳历,都是基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规律所确定的,所以,二十四节气在阳历中有一定的日期,前后相差不过一两天。

清明节气的时候,太阳位于黄经15度,即在每年的4月4号至5号交节。这就是为什么清明节都在4月4号至5号的原因。


中华文化传播人


因为“农历”出现在“阳历”前11世纪,农历是古代的阳历,农历与阳历是同步,农历节气与阳历上下差一、两天是因为阳历有“闰年”,每四年2月有29天。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是农历也是阳历。




陈相因631


已经有靠谱的回答,我说说我的认识,顺便补充一下。

中国用的叫农历,而世界上还有好几种历法,其中最大的两类是阳历和阴历,阳历是太阳历,根据太阳和地球的运动来记录推算,阴历又叫太阴历,是根据月亮和地球的运转来记录和推算。农历是根据太阴历和太阳历结合而成。

每月15月圆,就是阴历,24节气是根据阳历,每年夏至冬至(合成两至或双至)春分秋分(合成两分双分)其实就是把地球公转一周进行四分,换句话就是春夏秋冬四分一年。

这也就说明,双分双至都跟地球实际运转有关。而夏至每年都有一点不一样,有1天左右的变动,原因也很简单,地球公转周期(一周的时间)刚好比365天多4个多小时,所以,每4年多出来一天,所以2月29日是阳历润一天。

农历为什么要有润月,其实也很简单,中国人很早就发现24节气和阴历之间不对照,会产生一个阴历月里只有一个节气,所以把只有一个节气的月后面再根据月亮再加一个润月。

简单来说,清明阳历日期的变动是因为夏至日期变动和365天不能整除24导致的。

ps,我怀疑,中国古人是最早发现阴阳结合的


赵世杰1984


你先搞清楚什么是农历!什么是太阳历(阳历),什么是月亮历(阴历),农历既不是阳历,也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农历里每个月的初一到三十记录的是月亮变化,而廿四节气是根据太阳直射角定下来的,我们现在用的新历(元旦开始365天)其实就是太阳历,每年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基本都是那一天,春分基本都是3月21,闰年什么的会向前移一天!而这四个节气在廿四节气里就有。

而农历里还有一个闰月,这个是因为阴历十二个月只有300天左右,而农历要求每个月都要有一个平节气,一个中节气,所以哪个月不满足的,就会有闰月。

所以清明虽然在农历里就有,但你不能跟新年,端午,中秋,重阳这几个节日搞乱,清明是节气不是节日,是根据太阳直射角定的,农历是古代我国指导农业生产的产物


疯狂的霏羽


清明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并不是每年都固定在4月5日。至于为什么清明节不计阴历,是因为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而清明则是在阳历中一般都在4月4至6月之间,却不能以确定的阴历日期为准。其实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老祖先流传下来的二十四节气看作中华民族自有的阳历,因为它和国外使用的阳历都是以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计算和划分的,自然区别不象阴历与阳历间这样大。


笑红尘7630


谁告诉你清明节是按照农历才算的?其实,严格来说,中国的古代立法是混合历。

因为农历来说,每个月是29天或30天,这样算下来,一年要比公历的一年要少十多天,为了平衡,每隔两到三年就有一个闰月,而且农历的一个月是按照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周期才算的。

但是二十四节气却不是按照这个算的,而是以地球的公转周期来算的,比如:从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到下一个立春之间,间隔时间是三百六十五天多一点点,这个是公历的一年的时间差不多。因此算来下,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基本是在清明节前后一点或在清明节当天。

再补充一点:二十四气节是中国古代用来知道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


依稀似梦里


存在以下两个误解:

第一,二十四节气是农历(阴历的一种)的概念!

第二,古代没有阳历!

清明节是以二十四节气中一个节气来命名的节日,二十四节气是与农作物耕种密切相关的季节性时间概念,即然是农作物耕种,必须遵守温度、光照等变化的周期,否则农作物不能良好生长,而温度光照等变化规律则是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规律相一致的,所以只能用以地球绕太阳运行规律为基础的阳历。

阴历是以月相变化规律为基础的历法,月相变化周期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不是整倍数关系,因此假如以单纯以阴历的来计算时间,必定不能在固定时间确定节气,正确反应正常的温度光照规律!

综上,二十四节气不是农历概念,因为与耕种密切相关,被误认为是农历概念,它其实是阳历概念,阳历也是古已有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