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太平天国里石达开、李开芳等名将在穷途末路之时会选择被俘凌迟而不是自尽呢?


对于天国将领来说,我们似乎只听说过变节投降的,如降清后官职北洋水师提督的丁汝昌;被俘处死的,如石达开、李开芳、李秀成等,似乎很少听说过玉碎自尽的。变节投降自然是因为贪生怕死、追求富贵名利,而被俘处死则是有着深远的目的。而且天平军属于基督宗教,排斥自杀,相信以受苦受死来光荣主与自己。

1856年天国内讧,本来是率兵入天京“勤王”、“靖难”的石达开也被天王洪秀全怀疑,有步杨秀清、韦昌辉后尘的危险;对于天京政治丧失信心的石达开,最终被迫在次年选择出走西征,希冀在身处西南的成都建立一个新的根据地。但是到了1863年,石达开及其部众,深陷湘军、川军和贵军的重重包围。

多次突围失利后,石达开仅剩六千余残军,为了保全属下,决定与清军谈判。石达开致信清朝四川提督唐友耕,称:“一人自刎,三军安全”,“舍身果得出全吾全军,捐躯稍可仰对我主。”最后,石达开亲赴清营谈判,以自己一命换取全军安全。1863 年6 月27 日, 石达开从成都臬台衙门的监狱提出, 凌迟于督院街“院门口”。


老照片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石达开、李开芳的被俘都有一定的原因。

石达开是在大渡河变走投无路,被迫主动投降,以换取部署能够被赦免活命。

所以,石达开无法自杀。

清军的要求就是用石达开的命去换他手下的命,石达开死了协议就一笔勾销。

至于李开芳则是被北伐无法突围时,试图利用诈降逃走,只是被僧格林沁识破而已。

他们都有一定的特殊性。

还有洪秀全的儿子幼天王洪天贵福,则是部下始终保护他,不让他自杀。

洪天贵福自己毕竟是个15岁的孩子,当然是不想死了,总是试图逃亡保命。

被俘的时候,洪天贵福是被清军突然抓住的,想要自杀也来不及了。

至于一些将领比如林凤祥受伤也不自杀,结果被俘凌迟处死,主要是受到拜上帝教教义的影响。

拜上帝教虽然是伪基督教,但很多教义是相通的。

拜上帝教原则上不允许教徒自杀,认为这会直接下地狱,是上帝禁止的。

但如果殉教就可以上天堂。

殉教就是为了反抗清妖而死,无论是战死还是被俘后处死,都叫做殉教,是无上光荣的。

其实,这一点也不是拜上帝教独有。

天地会也认为反清被杀殉国是特别光荣的,也就是“绞死是不挂红升天,斩首是挂红升天,凌迟是披大红袍升天”,死的越惨就越光荣。

所以林凤祥不自杀,宁可被凌迟。

林凤祥怕死,怕凌迟吗?当然不怕。

历史记载:被押到北京菜市口法场凌迟处死。行刑过程中,他双目直视,自始至终未曾发一言。

那么石达开怕死吗?也不怕。

石达开被凌迟时是这样的:临刑之际,神色怡然,身受凌迟酷刑,至死默然无声,观者无不动容,叹为“奇男子”。


唯一受不了的,就是少年洪天贵福了。

洪天贵福被凌迟时,大哭大嚎,声音凄凉,最后干脆不成人声。也许是刽子手也有几分恻隐之心,割了几十刀以后暗中刺中他的心脏,将他杀掉。随后,又在尸体上继续割了几百刀,完成了朝廷规定的示众。


萨沙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几位爷的最后时刻。回顾完,我们自然就会把这个疑问收回去了。

直到行刑还在坚持斗争的李开芳

先说李开芳。因为,我认为这个人,从被俘前到被俘后,甚至到了行刑场,都在从容地履行着自己斗争的责任。

诈降失败,不幸被捕

李开芳以700余兵,面对万余僧格林沁军的围困,坚持了40天,终于难以再坚持下去。

此时,李开芳看到僧格林沁正在假意招降,决定“诈降突围”。他先让心腹黄近文带140多人,混入难民中,先渡船投敌。果然,僧格林沁派小船把这些诈降的士兵运过了濠。李开芳认为第一步成功了!三日后,大风起兮沙尘暴,视野不清。李开芳马上组织“进一步诈降”,他带队全付武装乘船而去,诈称前来缴械。僧格林沁也不傻呀,投降你还选这么个日子投降,累不累呀!于是,就组织了万余兵马左右两翼张开,把前来诈降的太平军全数俘虏了。

早期的太平军,尤其北伐军,多是壮烈而死。这些优秀的青年,本应是抵抗外侮的中坚力量。

近似羞辱对手的诈降

李开芳被俘后,继续着幽默的诈降表演。

李开芳被带去见僧格林沁时,身边跟着两个童子。两个童子红衣红袍,皮肤洁白,仿佛仙人。三人见到僧王时,僧王极其侍从一个个凶神恶煞,冷冷盯着三人。而三人昂首而坐,神色自若。李开芳说,“你放我回去,我回到金陵去,号召大家一起投降嘛。”僧王面色阴冷,一声不吭。李继续说:”不过,你总得给我饱餐一顿吧,吃不饱饭,我干啥都没力气,你带我来干啥?“僧王于是安排了肉食来。李开芳在众人恶狠狠的目光下,大口吃喝,谈笑自若,全然不把僧王等人放在眼里。

从诈降到建议回去招降,看起来是李开芳把敌人想得太简单了。实际上,只是一个勇士,在想尽一切办法希望继续战斗下去。


霸气的临刑

在被处决时,李开芳及其部将等八人慷慨激昂,浩气长存。

敌人正在绑黄懿端的时候,黄飞脚而起,踢死敌人两个,踢伤两个,把准备行刑敌人吓倒在地。

随后,八个人异口同声地进行着最后的宣传:”我们从天京打过来,一路上清军丢盔弃甲,不堪一击!清妖的末日就要到了!“

八位好汉在整个行刑过程中,对敌人怒目而视,昂首扬眉,表达对敌人的藐视!

这就是李开芳,我认为,他自始至终,在寻找着继续斗争的机会。他无暇考虑凌迟的痛苦,在这位勇士心目中,也许只有”有我无敌“的气概吧!

一心要保全兄弟的石达开

石达开,被困大渡河边。屡次突围不得脱,正忧虑间,见到对面清军竖立着”投降免死“的大旗。

石达开意识到,此时,他们已经不可能突围了。他石达开不惧一死,可是,一路追随他石达开的弟兄们,却让他感觉愧疚无比。

因此,他决定组织大伙投降。希望大伙都能”免死“。至于他自己,太平天国的翼王,是不会投降的。

他对大伙说:”我一人自赴敌军,你们可以免死。“

他的五个妻妾,带着两个幼子投河而死。

他本人,张黄盖,衣王服,带着长子,径直到南岸投敌。

随后,被押解成都。

为了保全兄弟,石达开慷慨就捕。

把审讯官说得哑口无言的囚徒

石达开被俘后,骆秉章组织了会审。

要知道,这个翼王可是出了名的文武双全,要是扛起精来,那也是一把好手。

堂上,翼王痛斥清政府腐败、无信义。翼王毕竟是做了很多年大领导的人,说话水平高,气场强,把主审官说得哑口无言。“语音低,不辩作何语,气沮语塞。”

巡抚骆秉章出来了,“替你想一想,你今天死得也值。从你造反以来,蹂躏了数省,我们封疆大吏就有3个死在你手上。你几天,只需要用一条命来抵命,你还挺划算。”

石达开堂堂翼王,气场当然不能输给巡抚,“自古成王败寇,今天,你弄死我了。你怎么知道来世,你不会被我弄死!”

惨烈却从容的刑场

行刑之日,石达开等三人,头戴黄缎巾,身穿黄缎褂,脚穿黄缎靴。石达开的黄缎巾上,还绣着五色花。

到了刑场,两位下属分别站立两侧,说“仍请主帅先行!”石达开于是加快脚步,“带领”二将一起奔赴行刑的地方。从容被绑,面色自如。

当时,来围观的人人山人海。石达开和曾仕对面而缚。侩子手行刑时,三人都昂首而立,神情自若。可是,曾仕有些文弱,在行刑中惨叫了两声。

石达开训斥说:你就不能稍忍一忍呀?你想想,要是我们抓住了他们,不也是要这么对他们吗?“于是,曾再不发一声。

整个过程,石挨了一百多刀,全身都被割遍了。终究不吭一声,围观者莫不感佩!

石达开最后就义时的气概,鼓舞了清末民初许多革命志士。

石达开被行刑时的气概,让围观者都十分动容。后来,在保路运动等清末反抗运动中,很多人都称自己是石达开的粉丝。

现在,不知道我们可不可以收回我们开头的这个问题了。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

因为,他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只想为自己心目中的事业,奋斗到最后一刻。

生于乱世,太平天国,以其奇葩的理论,腐朽的高层,却得到这些勇士,何其幸运。

生于乱世,这些勇士,不能战死在抵御外辱的战场上,却只能为奇葩、腐朽的太平天国高层效命,何其不幸!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太平天国将领要么战死,要么战败后被酷刑处死,很少有自杀成仁的案例!我认太平天国的将领宁愿酷刑而死,也不愿自尽身亡,原因有二:其一、壮烈赴死以激励后来者复仇;其二、拜上帝教脱胎于基督教,教民不能自尽而死,否则灵魂上不了天堂!


太平天国是我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巅峰,转战十多个省份,攻占清朝半壁江山,战争中全国死伤上亿人。因此太平军是一支战斗力爆表的军队,其将领大都悍不畏死,有坚定不移信念。自尽而亡不能成其悍勇忠义,唯有被清军酷刑处死方彰显其英名,后人更能记住他们。


天平天国定都南京后,组织了两万人的北伐部队,在名将林凤祥、李开芳的带领下沿京杭大运河北上灭清,一直打到天津附近。因为孤军深入,没有后援等原因,北伐军全军覆没,林李二将被清军俘虏,在北京菜市口凌迟处死!

天京事变后,石达开领太平军精锐八万人出走,在天京外围与清军作战。最后石达开孤军进军四川,在安顺场大渡河遇到百年难遇的洪水,无法渡江,被清军重重围困,突围不成。石达开跟清军四川总督骆秉章谈判投降事宜,清军同意太平军投降,石达开遣散余部,率两千亲兵入成都投降。清军背弃招降承诺,在成都凌迟处死石达开及两千随行亲兵!



根据记载,石达开被凌迟三千六百刀,行刑过程中一言不发,默然赴死,观刑者无不动容,被石达开的英雄气质折服!四川布政使刘蓉说“枭堞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卑不亢,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是丑类之最悍者。”


大秦铁鹰剑士


之所以石达开、李开芳等名将在穷途末路的紧要关头,没有选择自杀,不外乎以下三个原因:

一、侥幸心理。

无需讳言,石达开、李开芳是何等英雄了得的人物,但他们也是凡人,是凡人都有凡人的想法,比如,说怕死不好听,咱就说是珍惜生命。

率兵北伐的李开芳当时是在走投无路兼僧格林沁的招抚下,准备实施诈降计划,却被老谋深算的僧王看穿,绞杀了李开芳手下的诈降努力,李开芳已经陷入重围,与敌军短兵相接,没有机会自杀。

石达开的“投降”之举,有人也猜测为情势危急之下的诈降,更多人认为是他甘愿引颈就戮,以一人性命,博取手下将士们的安全,是大义之举。不管是诈降还是谈判,其实也都是存有侥幸心理。

二、自杀乃是怯懦表现。

活着我都不怕,我还会怕死吗?

对于他们二位领军人物,死亡恰恰是最不忌惮于面对的事情,想自杀,一枪就可以毙命,简单的很,也不用受罪,分分秒秒就过去了。说句不中听的话,自杀谁都会,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妇跟丈夫吵一架,脾气暴一些的马上就敢喝农药寻死,这算是哪门子英雄形象?究其实质,更像是一了百了的懦夫之举、逃避行为。

但只要选择活着,就必须把所有压力自己全部扛下,负重前行,这才是英雄所为,他必须承受常人所不能也不堪承受的种种苦难。

三、自杀行为为教义所不容。

太平天国运动的前期组织叫做“拜上帝教”,其实也就是基督教的一个畸形变种。由于学识所限,哪怕是作为最早期的核心传教成员,洪秀全也缺乏对基督教义的精准理解,甚至对基本的“三位一体”概念都很模糊。

但一些最简易的基督教义,在“拜上帝教”的小册子中还是得到了普遍推广,比如基督教徒不能自戮身体,因为他们的身体都已归于基督的名下,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死后就无法升入天堂.......诸如此类的教义在“拜上帝教”中也得到了普遍流传。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军人物,石达开、李开芳本人的宗教信仰可以有虔诚程度的区别,但他们必须为手下带个好头。

从石达开在刑场上的表现来看,就连观看行刑的清朝地方官都暗翘一个大拇指,翼王石达开是泰然自若,“神情怡然”,即便是遭到异常残忍之凌迟刑罚,却默然无声,连眉头都不皱一下,这也说明了石达开绝非贪生怕死之徒。


历来现实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太平天国的故事吧,了解一下太平天国的兴衰。就是这些农民,在国内外掀起了巨大的浪潮。那么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是依靠什么拉起了这样一支起义的队伍呢?

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曾经跟随一位传教士学习,信奉基督。之后,他创立了另外一个教派,称作是“拜上帝教”。在西方基督教的故事当中,通常都认为耶稣是上帝的儿子,而在拜上帝教当中,就把洪秀全神话成为了上帝的另一个儿子,耶稣的兄弟。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看来自然是可笑之极,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当中,人们尚未接触很多科学的思想。于是,洪秀全和他的兄弟们凭借着拜上帝教的影响,逐步建立起了太平天国。在江宁,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南京建都。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太平天国形势大好。

并且太平天国不仅把清朝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而且成功打败了清政府聘请的来自国外的华尔洋枪队,士气大涨。

但是我们都知道,太平天国的人大多是农民出身,并没有接受很高等的教育。因此当他们到了南京之后,很多人竟然开始贪图享乐,大肆地挥霍。除去这些,他们权力中心的这些人物也逐渐出现了很大的矛盾,甚至是自相残杀。

太平天国前期,洪秀全贪图享乐,把权力都交给了东王杨秀清。再加上前期天国形势大好,杨秀清就开始产生其他的图谋。他假装上帝附身,要挟天王洪秀全把他封为天父,以及“九千岁”。

很明显,这时的杨秀清已经有了异心。在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等人的密谋以及天王洪秀全的支持下,他们决定铲除东王杨秀清。在一天的凌晨,偷袭了东王府,杀掉了杨秀清以及他的家人,还有幕僚,这天被杀掉的人有两万之多。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翼王石达开才返回到了南京城,他责备韦昌辉说他不应该滥杀无辜。但最终的结局是两人不欢而散,石达开当夜在城外驻扎。但是韦昌辉竟在洪秀全密令之下,杀掉了石达开的一家人。

自此,领导阶层之间的矛盾越发激烈。最终天王迫于各方压力,杀掉了北王韦昌辉来平息各方的愤怒。石达开在领导阶层中,绝对是很有管理才能的,他回到南京,统筹各方事务。但由于之前的事情,天王洪秀全对他产生顾忌,不再像之前那样信任。形势转好之后,他又一次想要杀掉石达开免除后患。

迫于无奈,石达开率领几千人的兵马,逃出了天津。天京事变自此结束,太平天国的高层当中,死了三个王再加上翼王远走。太平天国的气数从这时开始就逐步消耗殆尽了。太平天国的各位将领也走上了穷途末路。

从历史记载当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很多高层都是被凌迟处死。这种刑罚仅仅是听起来就很残忍。那他们这些人为什么不在被抓之前选择自尽呢?我想无非是这么几个原因。一方面他们都认为自杀太过于窝囊,死在刑场之上,显得更加壮烈,也可以激励后来的革命人士。

另一方面,我想是人对生的渴望吧。据说在杨开芳被捕之后,清朝政府对他还进行过讨论,讨论他应该处死还是进行别的处置。但最终还是被处死了。

太平天国运动为封建社会的人来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但由于它自身的局限,以失败告终。之后百年里,又有无数的仁人义士为了中华民族的存亡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小小嬴政


李开芳、石达开、陈成玉三人是太平天国时期典型的英雄人物代表,他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太平天国运动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三人都是受最为残酷的凌迟之刑而死。

他们三个人的结局相同,都是遭受了清军残酷的凌迟之刑而就义,但是他们都是战斗到了最后一刻,从没有考虑过放弃、投降和自尽。

在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后,洪秀全令李开芳、林凤祥率领2万军队北伐,进攻北京,这对于当时的局势来说,李开芳的2王人纯粹就是去送死,虽然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壮大,不但占领了广西、云南,广东部分,甚至定都天京,但是没有绝对的势力能够渡江北伐。

大清的虽然衰落,但是国力尚在,李开芳、林凤祥区区两万人马,无异于以卵击石,更何况北方地区无论是地理、群众基础以及清朝廷的军事力量远不是南方可以比的。

李开芳的北伐大军还是非常的英勇,但是寡不敌众,而且他们面临的是清朝最为强悍的将领曾格林沁率领的蒙古旗兵,正宗的老牌清朝廷八旗军的围追堵截,

李开芳率领的2万多人马越打越少,终于在冯官屯被曾格林沁围住了。李开芳要突围,曾格林沁要全歼,这时候双方都耍起了心眼:曾格林沁假意敬重李开芳的人品、能力,爱惜这个人才,希望李开芳能够投降;李开芳希望能够通过假投降,突出重围。

李开芳假意投降来到了曾格林沁的大营,曾格林沁可没有先前说的那么惜才,随便过了过堂,直接解送北京,李开芳被清廷处与凌迟之刑。李开芳在行刑过程中,不但没有呻叫一声,还对围观百姓讲起了太平天国的一些理念。

石达开与李开芳的境地差不多,经过了天京事变后,石达开受到了洪秀全的排挤,一怒之下领军出走,一路向西,最后到底了大渡河边上。

大渡河历来是天险,这是成为了石达开部的人生终点,他们被清军围住了,突围不成,渡江更不可能(大渡河一夜之间暴涨),石达开为了给手下士兵找个出路,决定牺牲之间来换士兵们的命。

石达开先是逼迫自己的家人投河自尽,只带了自己的长子前往清营,期望以自己投降受刑的方式来换取清军对自己部下网开一面。清廷对付叛逆从来都是心狠手辣,石达开被押解到了成都,骆秉章甚至都没有请示清廷,直接处于凌迟之刑。

石达开从16岁就出名的少年英雄,临死还是伟男子一个,不但没有任何惧色,而且还平静面对刑法,据闻他受的凌迟之刑是真正的受了千刀以上。

无论是李开芳,还是石达开,他们自参加太平天国,就非常的坚决的要推翻清廷,这样的信念一直支持者他们去战斗,人的精神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他们从没有想过会投降,会屈服。

我们不论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是如何,他们的过程又是如何,但是他们的这种革命到底的精神的确令人敬佩。


沉墨I方之城


从历史去了解天平天国,这段历史给我的是一种很压抑的沉重感。对里面的人物更多地市恨其不争!在损失了中国这么多人口,把大半个中国打烂的情况下好如容易争取到的一个有利局面作死给葬送掉了。

但翻过历史上的所谓各种起义,大多是这种结局,这真是值得中华民族反省之处!

石达开与李开芳是天平天国早期的领导人,他们参加起义的初衷是为百姓谋生存这点不容置疑的。但是两个人都是勇武与智谋用于与敌交战之上,至于内部的权力争夺与派系之争,也许是不屑为之,也许是真的不懂。


1、李开芳:打打杀杀这么多年,似乎离初衷越来越远,累了。但我用残命告诉敌人:我们是可以战败被俘,但不会通过自杀来放弃反抗!

李开芳丛广西就开始率军一路北上直至攻破南京,天平天国重要的战役基本没落下过,可以说一生的心血都付出在建立“天平天国”的美好愿望之中,对天平天国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之后为稳定天平天国首都南京,又与林凤祥率军北伐,最远打到河北保定,已经距离敌方心脏地带不远了。但最终由于兵力的不足,后方支援的力度不继导致北伐失败被俘,被杀身亡。


敌方其实也是知道李开芳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放弃抵抗的,所以揣摩透了他的诈降心理,采用诱降的方式降低李开芳等人的戒备心,最终成功俘虏了李开芳。


李开芳这样的人,为了自己付出一生心血的事业是可以用生命去维护的,相较于自杀,抵抗到无能为力而被俘并且被俘后宁死不降是对敌人最大的震慑。自杀则是一种向敌人示弱的表现。


2、石达开:我不是为了权力而起义,否则也不会出走南京。但我可以为了追随的部下而放弃抵抗。败了、厌倦了,不要再有更多的人命来垫了。

石达开被认为是天平天国的主要领袖中真正的军事干才,是真正能统合各种力量的人,也是天平天国最高权力层与敌对方最忌惮的人物。

这就注定了他的悲惨结局。他只有两种选择:

  1. 介入内部权力斗争,取而代之;

  2. 远离斗争,另起炉灶继续自己起义初衷。


他选择了第二种,也是风险最大的一种。此时的敌对方是倾尽全力对其进行绞杀,而出走的石达开已经没根据地,没补充,越来越弱,直至失败被俘。


在出走的那刻,他应该就明了自己的起义初衷这辈子是无法达成了,只是执念放不下而已。同时更会想了无数遍失败时刻是自杀还是做俘虏呢?这应该是比较纠结的一个选择,因为敌方需要活着被俘的他来打击太平天国士气,并会用部下的生命来要挟他接受被俘的命运。

在自己与他人之间选择了他人,这样的人是配得上“英雄“的称号!


总结

末路上的选择才能真正照亮一个人的本性。为逃避而自杀?为自己的事业而选择放弃自杀?还是为更多人的性命而放弃自杀?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结局,但人重在活着的过程是否真的有人性光辉闪耀的一面,而非纯粹的精致利己!




我是“读史自思”,仅提供个人观点,以期抛砖引玉。请关注!🙏


读史自思


石达开、李开芳两大名将都是被俘以后,惨遭清廷凌迟处死的。两人的结局虽然一样,但是两人慷慨赴义的动机却完全不同。

太平天国定鼎南京以后,迅速派得力干将西征北伐。西征的主帅是石达开,为太平天国开辟了大量疆界,让太平天国得以拥有东南半壁江山同清朝抗衡。北伐的主帅是林凤祥、李开芳,北伐将士孤军深入,一直打到京畿地区,最终在清军的反扑下全军覆没。林凤祥、李开芳被俘后惨遭凌迟。


李开芳被俘以前,北伐军另一个主帅林凤祥已经被清军戕害。而李开芳直到最后一刻还在拼杀,走投无路的时候身边仅余一百余人而已。最终,李开芳诈降僧格林沁,以为缓兵之计,伺机东山再起。计谋彻底败露以后,在清军的控制下,李开芳也曾绝食自尽,不过没有成功,因此还是被押解至京师处以极刑。

石达开的遭遇和李开芳又有所不同。大渡河兵败以后,石达开本可以逃脱,但是为了数千太平军残部,石达开只身一人赴清营,以清军不杀太平军降降士卒为条件,向清军缴械投降,清军俘获了石达开。最终,石达开被押解至成都府处以凌迟。而6000太平天国残部,有4000余人得以就地解散,另有2000余人在清军背信弃义之下罹难。


李开芳和石达开,一个牺牲于太平天国鼎盛时期,一个就义于太平天国败亡之时。虽然所处时期不同,但两人视死如归的轰烈壮举,都无愧于英雄烈骨。时至今日,后人对于太平天国起事的历史,虽然出现了一些争议。但是对于李开芳、石达开等人的认同,却几乎是没有什么分歧的。


苏绽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一路势如破竹,横扫18省,巅峰时占领了中国的半壁江山。

1853年,洪秀全打下南京后,建立天王府,广纳后宫,天王府内各类女性高达2300多人,全供他一人享受,一顿饭要花费上千两白银之多,天王洪秀全11年间没有出过南京城一步,一直醉心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

1856年,发生“天京事变”,杨秀清被灭门,韦昌辉被诛杀,石达开率部出走。1861年,石达开经湖北进入四川,欲在四川建立根据地,1863年5月抵达大渡河,此时骆秉章率领的数万清军尚未到达,石达开决定次日渡河,谁知天灭石达开,当晚大雨倾盆,河水暴涨,根本无法行船。

三日后,清军列阵对岸,太平军多次强渡不成,粮草耗尽,深陷绝境。此时石达开为保全这些仅存将士的性命,最终决定舍生取义。他的五个妻妾,带着两个幼子投河而死,他自己带着长子,径直到南岸投敌,然而清军无信,将数千将士屠戮殆尽,仅300余老幼幸存。

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在成都公堂受审,慷慨陈词,其间石达开问审判官籍贯,那人回答曰扬州。审判官问石达开“幼时所读何书”。石达开正义凛然说《扬州十日记》,那个审判官闻听后羞面而去。

而后“词句不卑不亢,不作摇尾乞怜语”的石达开,被公开凌迟于督院街“院门口”,在行刑过程中,他始终神色怡然,至死默然无声,观者无不震惊,这位最优秀的将领以悲壮而惨烈的方式结束了他辉煌短暂的一生,时年仅32岁。

左宗棠说评价石达开说:“素得群贼之心,其才智出诸贼之上,不甚附会邪教俚说,是贼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

李开芳是太平天国五虎上将之一,后被追封为靖王,早年跟随西王萧朝贵出征,基本上参加了天平天国的所有重要战役,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李开芳与林凤祥统领2万太平军北伐,一直攻至河北保定,后因孤军无援,军需不济,李开芳陷入了进退两难境地。

1854年4月,林凤祥全军覆没,李开芳率仅存的700多人突围南下,在于茌平县冯家屯遭到僧格林沁所部包围,在坚持了40天后,难以再坚持下去。

僧格林沁想活捉李开芳,假装惜其才,劝他主动投降,李开芳遂将计就计,准备实施诈降计划,不想被老谋深算的僧王识破,最终李开芳及余下百余太平军将士在清营被擒。

1855年5月,李开芳等八人被清朝凌迟处死,临死前,这八位铁骨铮铮的汉子昂首扬眉,异口同声地喊道:“我们从天京打过来,一路上清军丢盔弃甲,不堪一击!清妖的末日就要到了!”

李开芳和石达开,选择投降,是舍生取义的表现,视死如归的轰烈壮举,宁死不屈的精神至今为我们感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