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历史那么悠久,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地方了呢?

Tyler梁州笑笑生


解放前汉中(今汉台区)叫南郑,比如三国时期的南郑就是指今天的汉台大部分地方,解放后南郑治所在十八里铺(即今天的汉台区铺镇),之后又将治所即县城所在地划定在今天的周家坪作为南郑县城所在地沿用至今。

大河坎在历史上曾经是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渔村,只到上世纪建桥前这里还叫做下水渡码头,是南部山区通往汉中的必经之路。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胡耀邦的关怀下修建了汉中连接大河坎的汉号一号桥,八十年代为了缓解一号桥车流人流压力又新建了汉中汉江二号桥,之后为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兴建了三号桥、四号桥。

在历史上许多发生在南郑的事情其实是发生在今天的汉台。今天的南郑只是被保留了这个名称而重新划定的地方,山区丘陵较多、历史文化淡薄,只是涌现了一批为革献身的先烈和人物!

以上有误请斧正!


中國龍507


南郑县也就是现在的南郑区和汉中市其他几个大县比如城固、勉县相比,就是没有一个像样的县城。

记得小时候,汉中市(汉台区)的人到一江之隔的南郑县去,一般都不说,我到南郑县去呀,而是说到周家坪去呀,或者说,我到大河坎去呀。

于是乎,周家坪、大河坎就成了南郑区的代名词。周家坪作为南郑区的行政中心,城市发展一直滞后于汉中市其他几个大县,而大河坎作为南郑区的经济强镇,由于毗邻汉中市的经济行政中心汉台区,仅一江之隔,其风头似乎一直跃居于周家坪之上。这也就造成了南郑区主弱臣强的局面一直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样下来,南郑区的主体形象就变得模糊不堪了。

若说历史悠久,其实汉中的哪个县,如果站在自己的立场,都会列举出一大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来。勉县人会说,我们有诸葛亮的长眠之地武侯墓,城固人会说,我们有出使西域的第一人张骞,洋县人会说,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发明人蔡伦就埋在我们洋县龙亭,留坝人会说,我们有张良庙等等等等。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曾经的蛮荒之地广东、福建,现在却成了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而曾经的十三朝古都西安却落寞了。汉中在两汉三国时期,威名远播,为军事要塞之地,但到了近代也变得默默无闻了。

就像这棵伫立在南郑区张坪村的千年古柏一样,他只是默默地看着历史的变迁、沧海桑田。张雨生有一首歌《我是一颗秋天的树》里唱到:


我是一棵秋天的树

时时仰望天等待春风吹拂

但是季节不曾为我赶路

我很有耐心不与命运追逐

我是一棵秋天的树

安安静静守着小小疆土

眼前的繁华我从不羡慕

因为最美的在心不在远处......

墨秋日曰记于汉上生活圈


汉上生活圈


南郑县已经成为历史,因为南郑县已经撤县改为南郑区了。2017年09月28日揭牌设立汉中市南郑区,以原南郑县的行政区域为南郑区的行政区域,南郑区人民政府驻汉山街道办西大街24号。

南郑,一块神奇的土地 ~奇山秀水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奇花异草表白了大自然的无私恩赐;奇闻逸趣演绎了这块古老土地的传说故事;奇人奇事应证了南郑山水的人杰地灵。



南郑,一幅秀美的山水长卷~从东边灵泉山的圣水汉桂,到西边老黎坪的原始森林;从南边的米仓山麓,到北边的汉水之滨,是上帝在这张硕大的宣纸上,挥洒的泼墨。中梁山、汉山、米仓山雄壮了画的骨架;冷水河、濂河、西流河润泽了画的柔美;红寺湖、南湖、小南海点缀了画的精魂……

图片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黄官镇龙池村

南郑位于陕西省汉中市西南部,南与四川省通江县、旺仓县接壤,西和宁强县、勉县为邻,东与城固县、西乡县毗连,北与汉中市汉台区隔江想望。县境东西长约83公里,南北约79公里,全县总面积约2900平方公里。

自公元前451年秦筑南郑城后,历代为汉中郡道.府附郭首县。汉高祖刘邦为汉王时曾以南郑为都城;汉末张鲁在此建立政权将近30年;晋武帝泰始年间,南郑为梁州及汉中郡治所。西魏废帝三年,南郑县改为光义县,治所不变;隋初称南郑县;唐高祖武德元年,废汉川郡置梁州,南郑为州治所;太宗贞观元年,南郑为山南道梁州属县;宋代南郑为府辖县及路、府治所;元朝设陕西行中书省,南郑为兴元路治,这时南郑县正式划归陕西;明朝南郑为汉中府治;清朝南郑属陕西布政司汉中府辖县;1928年,撤销汉中道,南郑县直属省辖;1949年,分置为南郑县与南郑市;1958年底撤销南郑市并入汉中市。


现在不受重视还是因为南郑经济发展一直不好,本地老百姓比较淳朴,没有工业城市面貌有待提高。影响力也不是那么明显。农业种植技术还是农耕时代,不过南郑也是梯田丘陵居多,不好发展现在化农耕。



Tyler梁州笑笑生


作为南郑人我说说我的感受。

1地理位置:南郑北面汉江河,南面大巴山。北面的汉江河河位很浅无法商用,因此只能依靠南部发展,但是南部又 以山区的形式存在,所以地理位置无法的作用。

2 经济形式:前面说了地理位置正式因为位置情况所以有没有工业,广大的农民只能依靠农业,所以农民的收入单一。虽然说依靠畜牧业但是也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畜牧业,也没有特色性的产品。

3 交通情况:80年代的南郑没有便利的交通,那时候的南镇通往外界的方式只有汉中1、2号桥(现在的汉江大桥),遇到雨季还会封杀桥。南面只有2米宽的柏油路通往四川,西边到周家坪在往西就是泥路,交通可谓是四面楚歌,无法通往外界。

4 行政单位:到目前为止行政单位仍在周家坪,行政单位离汉中市中心比较远,这也是导致很多人认为大河坎才是南郑区的行政中心。另外行政单位周边也没有一个地标性建筑,所以南郑很少人知道。

……

……

……

总管汉中整个在中国的影响真的微乎其微,很多人都不知道汉中在哪,都听说过面皮但是没人知道汉中,不过这几年国家的大力发展下汉中也不断地提升知名度,同时也影响着南郑的知名度,所以我们要大力宣传汉中,宣传南郑,让外界更多知道汉中,汉中有一个南郑区。

祝我的家乡越来越美好!


一村创客


南郑县给汉中生了个儿子叫汉台区,汉中市是皇上,汉台区是太子,你说南郑县算个啥玩意???


用户4383894354一休哥


先有南郑,后有汉中。


老孙头815


宣传策化不到到位,象长安县与西安,当年西安府是在长安县地方办公,即今之市政府下的几个区过去是属长安县范围(一些是咸宁县范围),过去汉中市区属于南郑县管理,汉中府在南郑地盘办公。由于行政设置的变化,把县府迁出到一个小镇上,(大河坎镇,郭镇)。现在要宣传,要有突破点。


lhs199819


若是硬着头皮发展周家坪,是得不偿失的,因为不利于周家坪发展的制约因素实在太多太多。而大力发展大河坎片区,有利因素自然比周家坪多。行政中心在甲地,经济中心在乙地的现象并不在少处,怎样做最有利,就怎样做,这样才好。


山野村夫15903


南郑地名,始见于《史记.秦本纪.六国年表》,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左庶长城南郑”。名称来源历史上有三种说法,其中“郑民南奔”说逐渐为大家所认同,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引《耆旧传》语:“南郑之号始于郑桓公。桓公死于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郑为称”。南郑置县时间,史无明载。其地 、 两代属 ,为 所有。 时,合并于雍州,南郑为 古邑。进入 后,为诸侯国争夺地盘时期。公元前750年,褒国被 所灭,南郑为庸国所有。公元前611年,楚庄王联合 、 击败 ,南郑进入 、巴、 三国反复争夺之盛期。南郑先属秦,后入蜀。公元前475年战国始,秦取蜀南郑,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前451年)秦左庶长筑南郑城,南郑地名始著。躁公二年(前441年),南郑附蜀。秦惠公十三年(前387年)伐蜀,夺回南郑。周显王时(前368年),南郑被蜀占据。秦孝公元年(前361年),汉中(时不含南郑)被 占据,与秦地接壤。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派司马错领兵灭蜀,南郑复秦。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年)秦楚丹阳之战,秦夺楚汉中地六百里与秦的南郑地区合并,置汉中郡,治南郑(今汉台区境内)南郑正式置县,为陕西置县最早县之一。[2] 自公元前451年秦左庶长建筑南郑城以后,历为汉中郡、道、府、县所在地,为陕南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汉高祖刘邦为汉王时曾以南郑为都城。 末张鲁以五斗米道在此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近30年。三国时蜀汉与曹魏在南郑地区进行过激烈的较量。晋武帝泰始年间,南郑为 及汉中郡治所。 废帝三年(554年),南郑县改为光义县,治所未变。 开皇初年复称南郑县,撤销汉川,保留梁州郡,辖南郑县;隋炀帝大业初废梁州复置汉川郡,南郑为郡治。[2] 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废汉川郡置梁州,南郑为州治所;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南郑为山南道梁州属县。 ,南郑为府辖县及路、府治所。 时,分利州路为东西两路,东路辖兴元府,南郑为府辖县及路府治所,同时也是抗金的前线。 设陕西行中书省,南郑为兴元路路治,正式划归陕西。 时,南郑为汉中府治。 南郑属陕西布政使司汉中府辖县。 二年(1913年)废府设道,十七年(1928年)撤销汉中道,南郑直属陕西省辖。1949年12月6日,南郑分置为南郑县与南郑市。南郑县迁治与汉中城东的十八里铺,除汉中城及郊区归南郑市外,其余集镇和乡村仍由南郑县辖领1954年底,将四川省通江县的碑坝区划归南郑县。1958年底撤销南郑县,辖区并入汉中市。1961年9月县市分设,划汉江以南原南郑县辖的冷水、汉山、红庙、南海、碑坝五区及原褒城县辖的高台、新集、黄官三区和原黎坪中心区的部分区域为南郑新政区2017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撤销南郑县,设立汉中市南郑区。

以上是来自网络的关于南郑的历史。现在开始回答问题,现在南郑之所以不出名,我认为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一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够。无论是整个汉中市也好,还是南郑区也好,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无法用更多的资金来保证城市基础建设,尤其是所谓的天汉水城建设,从提出来到现在过去了很多年。现在还没有太大的动静。当然,近年来汉中加快了一江两岸的建设,南郑也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是肯定的。所以,经济落后是根本原因。第二,城市定位不准确,宣传不到位。无论是汉中,还是南郑,城市定位应该准确。长期以来,南郑区没有发现南郑的优势,比如说丰富的土特产,美丽的风景,悠久的历史。这些优势没有让县区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是发展工业?还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长期以来没有形成清晰定位,导致南郑发展滞后。此外,前述这些优势没有在前期的旅游热兴起时扩大宣传,也就是说,没能夺得先机。同样的,四川的诺水河景区。已经开发了很多年,而相近的龙头山,现在还正在建设。所以,宣传力度不够,必然导致名气不够。第三,有部分民众素质太差给南郑区的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网上一搜索,关于南郑的负面新闻比较多,而正能量不足,所以就对城市的整体质量提升带来了影响。

不过整体来讲,这几年南郑的发展是迅速的,再过不久,南郑定然会名扬天下。除了前面百度的材料,后面的都说自己手机码字,累!仓促之间,可能说的不全面。

小小员外郎


这个地方,我也是第一次听说。我想原因可能有很但是会存在通病,因为老百姓比较淳朴,没有工业城市面貌有待提高。影响力也不是那么明显。农业种植技术还是农耕时代,不过百度我知道南郑是梯田丘陵居多,不好发展现在化农耕。最后也没有特别吸引人的旅游业能发展起来,更是无法带动这个地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